“對藥”臨床之配伍, 老朽認為其之功效主要有五: 其一,相互配合,互相協(xié)助而增強藥力; 其二,相互抑制,互消其短而展其長; 其三,相互協(xié)助,合用而專取所長; 其四,相互依賴,交融而變生它用; 其五,相互溝通,承上而啟下。 總之, “對藥”合用, 有相互促進,相互制約, 相互依賴,相互轉(zhuǎn)化, 相互溝通,承上啟下之意義。 現(xiàn)將【“七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之“對藥”】逐一公布如下: 【“對藥”一】:【蒼術(shù)、玄參】 【單味功用】: 【蒼術(shù)】: 味辛、苦,性溫。 入脾、胃經(jīng)。 本品辛溫升散,苦溫燥濕, 能發(fā)汗以解風寒之邪, 臨床可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頭痛、身痛、無汗等癥; 因其又能芳香化濁、燥濕健脾, 亦可用于治療脾為濕困、運化失司, 以致食欲不振、胸悶嘔惡、腹脹泄瀉、苔白膩濁等癥; 其還能祛風濕、止痹痛,用于治療濕邪偏重的痹癥等等。 施老的經(jīng)驗認為: 蒼術(shù)氣味芳香,善于化濁避穢。 本品確有斂脾精、止漏濁之功, 臨床用于治療消渴患者,屢獲顯效。 【玄參】: 因其為輔,故老朽從略而論之。 其味苦、咸,性寒。 入肺、胃、腎經(jīng)。 其可清熱滋陰,瀉火解毒。 常用于治療熱病傷津,煩渴, 發(fā)斑,腸燥便閉, 陰虛骨蒸勞熱,吐血衄血, 咽喉腫痛,目赤等等。 【配伍功能】 蒼術(shù)苦溫燥濕,辛香發(fā)散, 功專健脾燥濕,升陽散郁,祛風明目; 玄參咸寒,質(zhì)潤多液, 功擅滋陰降火,瀉火解毒, 軟堅散結(jié),清利咽喉。 蒼術(shù)突出一個【燥】字, 玄參側(cè)重一個【潤】字。 二藥伍用, 以玄參之潤制蒼術(shù)之燥, 又以蒼術(shù)之溫燥制玄參之滯膩。 二藥相合, 一潤一燥, 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得以建中宮、止漏濁、降低血糖甚妙。 【主治】 消渴病。 尤以對高血糖者,用之即可顯效; 對伴有膽固醇增高者,用之亦見效佳。 【常用劑量】 蒼術(shù) 10--15克; 玄參 15--30克。 【注】 蒼術(shù)、玄參伍用降低血糖, 系施今墨老先生臨床經(jīng)驗之所得。 許多醫(yī)者認為消渴病多為陰虛燥熱, 故治療時多不用辛燥之蒼術(shù)。 據(jù)施老云: 之所以用蒼術(shù)治消渴, 是特用其“斂脾精”之功。 蒼術(shù)雖燥, 故所以伍以玄參之潤, 可以制其短而展其長。 祝諶予老師在辯證的基礎上, 用其治療消渴, 臨床亦獲得滿意之療效。 可見蒼術(shù)與玄參伍用, 是經(jīng)得起實踐之檢驗矣。 老朽查閱現(xiàn)代醫(yī)藥研究, 蒼術(shù)流浸膏注射家兔皮下,可使其血糖下降,有明顯的抑制血糖作用。 蒼術(shù)及玄參的煎劑給家兔灌胃,均可使血糖明顯下降。
【“對藥”二】:【葛根、丹參】 【單味功用】 【葛根】: 別名甘葛、粉葛。 其味甘、辛,性平。 入脾、胃經(jīng)。 其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透發(fā)斑疹,止瀉之效。 其主要用于感冒發(fā)熱, 熱癥煩渴, 頭痛項強, 疹出不透急性胃腸炎, 小兒腹瀉,痢疾, 高血壓等癥。 通過動物實驗證明, 葛根之煎劑給家兔灌胃后第一小時使血糖上升, 較正常血糖稍高, 到第二小時即降至較正常較低, 在第四、五小時左右降低最顯著, 此時肝糖元有增加傾向,肌糖元無大的改變。 【丹參】: 又名紫丹參。 其味苦,性微寒。 入心、心包,肝經(jīng)。 本品味苦色赤, 性平而降,入走血分。 其既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 臨床常用于治療心脈瘀阻(包括心、心包)所引起的冠心病心絞痛, 或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臨床多見于潰瘍?。?; 其又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臨床亦可用于瘀血所引起的癥瘕積塊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癥; 其還能涼血清心,除煩安神, 可用于治療溫熱病熱入營血, 以致心煩、不寐等癥, 亦可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癥; 另外,其還可涼血消癰,可用于治療癰腫瘡毒諸癥。 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及通過動物實驗表明, 丹參既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 并能降低血糖,降低血壓,又有鎮(zhèn)靜等作用。 【伍用功效】 葛根輕揚升散,能解肌退熱, 生津止渴,滋潤筋脈, 擴張心、腦血管, 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糖; 丹參活血祛瘀,化瘀生新, 涼血消癰,鎮(zhèn)靜安神,降低血糖。 二藥參用,相互促進,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降低血糖之效更佳, 又可側(cè)重于化瘀。 【主治】 消渴病。 降低血糖, 但側(cè)重于臨床有瘀血癥狀者用之最宜。 (舌質(zhì)暗,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瘀滯等) 【常用量】 葛根 10--15克 丹參 10--15克 【經(jīng)驗】 葛根、丹參之伍用, 為祝諶予老師在施今墨老前輩用藥配伍經(jīng)驗上研究之所得。 可有效用于治療氣滯血瘀,氣陰兩傷, 癥見三多癥狀及舌質(zhì)紫暗, 或淡暗, 或有瘀點、瘀斑, 或舌下靜脈怒張, 或面部有瘀斑, 或有刺痛、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等血瘀征象。 還適用于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而合并血管病變, 如冠心病、脈管炎等。 因“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故臨床施治之時, 可根據(jù)患者表現(xiàn), 適當伍以調(diào)氣活血之品, 如: 廣木香、當歸、 益母草、赤芍、 川芎等等, 則療效更加顯著。
【“對藥”三】:【綠豆衣 薏苡仁】 【單味功用】 【綠豆衣】: 綠豆衣即為綠豆的種子皮, 故又名為綠豆衣。 綠豆味甘,性寒。 入心、胃經(jīng)。 能資脾胃、厚腸胃、 潤肌膚、和五臟、
消水腫、清暑熱、
解毒熱,尤擅清腸胃熱毒。
綠豆衣體輕氣寒,比綠豆更涼,
故清熱解毒、清暑止渴、
利尿、清腸胃熱毒更強,
常用于治療夏日中暑、口干口渴、心煩不寧等癥,
又能治療瘡毒癰腫諸癥,
還能解烏頭、巴豆之毒。
【薏苡仁】:
薏苡仁又名薏仁、苡仁、米仁。
其味甘、淡,
性微寒。
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其為最富滋養(yǎng),
且為易于消化之谷類,
是健脾補肺之要藥。
本品能升能降,且升少降多,
上行善消肺熱,以使水之上源清靜;
下行善理脾濕,亦能滲利腸胃之濕。
臨床可用于治療肺癰、腸癰諸癥;
生品入藥,
既能清熱滲濕、利水消腫,
又可祛濕除痹、緩和拘攣,
又可用于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癥,
另因其還有健脾止瀉之功,
亦常用于治療脾虛濕盛之泄瀉諸癥。
【伍用功效】
綠豆衣質(zhì)輕氣寒,
善清臟腑、經(jīng)絡、皮膚、脾胃之熱毒;
薏苡仁甘淡滲利,
善清肺熱、除脾濕,
以健脾化濕,利水消腫。
此二藥伍用,
可共收益脾胃、促健運,
清虛熱、解毒熱之功,
治消渴益彰。
【主治】
消渴病。
表現(xiàn)為上消諸癥者尤為宜用。
【常用量】
綠豆衣 6--10克
薏苡仁 10--15克
【經(jīng)驗】
綠豆衣、薏苡仁之伍用,
臨床多善治消渴病表現(xiàn)為上消之諸癥,
用之即可顯效。
若臨床所遇患者表現(xiàn)口渴、舌燥甚者,
可再伍用天花粉30克,
|
中醫(yī)先圣施今墨降糖方
〔組成〕 1.生黃耆30克 2.生地30克 3.蒼朮15克 4.元參30克 5.葛根15克 6.丹參30克 〔主治〕 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用法〕 日一劑,水煎分溫服用。 〔加減〕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烏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參白虎湯,方中人參可用黨參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較高而又饑餓感明顯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現(xiàn)酮體,加黃芩10克、黃連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膚癢,加白蒺藜10克、地膚子15克、白蘚皮15克。 6、下身搔癢,加黃柏10克、知母10克、苦參15~20克。 7、失眠,加首烏10克、女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遠志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實10克。 10、自覺燥熱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歸元。 11、腰痛、下肢痿軟無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施今墨的“七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對藥”
【“對藥”一】:【蒼術(shù)、玄參】 【單味功用】: 【蒼術(shù)】: 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jīng)。本品辛溫升散,苦溫燥濕,能發(fā)汗以解風寒之邪,臨床可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頭痛、身痛、無汗等癥;因其又能芳香化濁、燥濕健脾,亦可用于治療脾為濕困、運化失司,以致食欲不振、胸悶嘔惡、腹脹泄瀉、苔白膩濁等癥;其還能祛風濕、止痹痛,用于治療濕邪偏重的痹癥等等。 施老的經(jīng)驗認為:蒼術(shù)氣味芳香,善于化濁避穢。本品確有斂脾精、止漏濁之功,臨床用于治療消渴患者,屢獲顯效。 【玄參】: 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腎經(jīng)。其可清熱滋陰,瀉火解毒。常用于治療熱病傷津,煩渴,發(fā)斑,腸燥便閉,陰虛骨蒸勞熱,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目赤等等。 【配伍功能】 蒼術(shù)苦溫燥濕,辛香發(fā)散,功專健脾燥濕,升陽散郁,祛風明目;玄參咸寒,質(zhì)潤多液,功擅滋陰降火,瀉火解毒,軟堅散結(jié),清利咽喉。 蒼術(shù)突出一個【燥】字,玄參側(cè)重一個【潤】字。二藥伍用,以玄參之潤制蒼術(shù)之燥,又以蒼術(shù)之溫燥制玄參之滯膩。二藥相合,一潤一燥,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得以建中宮、止漏濁、降低血糖甚妙。 【主治】 消渴病。尤以對高血糖者,用之即可顯效;對伴有膽固醇增高者,用之亦見效佳。 【常用劑量】 蒼術(shù)10--15克;玄參15--30克。 【注】 蒼術(shù)、玄參伍用降低血糖,系施今墨老先生臨床經(jīng)驗之所得。許多醫(yī)者認為消渴病多為陰虛燥熱,故治療時多不用辛燥之蒼術(shù)。據(jù)施老云:之所以用蒼術(shù)治消渴,是特用其“斂脾精”之功。蒼術(shù)雖燥,故所以伍以玄參之潤,可以制其短而展其長。祝諶予老師在辯證的基礎上,用其治療消渴,臨床亦獲得滿意之療效。可見蒼術(shù)與玄參伍用,是經(jīng)得起實踐之檢驗矣?,F(xiàn)代醫(yī)藥研究也表明,蒼術(shù)流浸膏注射家兔皮下,可使其血糖下降,有明顯的抑制血糖作用。蒼術(shù)及玄參的煎劑給家兔灌胃,均可使血糖明顯下降。
【“對藥”二】:【葛根、丹參】 【單味功用】 【葛根】: 別名甘葛、粉葛。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經(jīng)。其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發(fā)斑疹,止瀉之效。其主要用于感冒發(fā)熱,熱癥煩渴,頭痛項強,疹出不透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痢疾,高血壓等癥。通過動物實驗證明,葛根之煎劑給家兔灌胃后第一小時使血糖上升,較正常血糖稍高,到第二小時即降至較正常較低,在第四、五小時左右降低最顯著,此時肝糖元有增加傾向,肌糖元無大的改變。 【丹參】: 又名紫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經(jīng)。本品味苦色赤,性平而降,入走血分。其既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臨床常用于治療心脈瘀阻(包括心、心包)所引起的冠心病心絞痛,或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臨床多見于潰瘍?。?;又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臨床亦可用于瘀血所引起的癥瘕積塊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癥;還能涼血清心,除煩安神,可用于治療溫熱病熱入營血,以致心煩、不寐等癥,亦可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癥;另外,其還可涼血消癰,可用于治療癰腫瘡毒諸癥。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及通過動物實驗表明,丹參既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并能降低血糖,降低血壓,又有鎮(zhèn)靜等作用。 【伍用功效】 葛根輕揚升散,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滋潤筋脈,擴張心、腦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糖;丹參活血祛瘀,化瘀生新,涼血消癰,鎮(zhèn)靜安神,降低血糖。二藥參用,相互促進,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降低血糖之效更佳,又可側(cè)重于化瘀。 【主治】 消渴病。降低血糖,但側(cè)重于臨床有瘀血癥狀者用之最宜(舌質(zhì)暗,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瘀滯等)。 【常用量】 葛根 10--15克,丹參 10--15克 【經(jīng)驗】 葛根、丹參之伍用,為祝諶予老師在施今墨老前輩用藥配伍經(jīng)驗上研究之所得??捎行в糜谥委煔鉁觯瑲怅巸蓚?,癥見三多癥狀及舌質(zhì)紫暗,或淡暗,或有瘀點、瘀斑,或舌下靜脈怒張,或面部有瘀斑,或有刺痛、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等血瘀征象。還適用于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而合并血管病變,如冠心病、脈管炎等。因“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故臨床施治之時,可根據(jù)患者表現(xiàn),適當伍以調(diào)氣活血之品,如:廣木香、當歸、益母草、赤芍、川芎等等,則療效更加顯著。
【“對藥”三】:【綠豆衣 薏苡仁】 【單味功用】 【綠豆衣】: 綠豆衣即為綠豆的種子皮,又名為綠豆衣。綠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經(jīng)。能資脾胃、厚腸胃、潤肌膚、和五臟、消水腫、清暑熱、解毒熱,尤擅清腸胃熱毒。綠豆衣體輕氣寒,比綠豆更涼,故清熱解毒、清暑止渴、利尿、清腸胃熱毒更強, 常用于治療夏日中暑、口干口渴、心煩不寧等癥,又能治療瘡毒癰腫諸癥,還能解烏頭、巴豆之毒。 【薏苡仁】: 又名薏仁、苡仁、米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其為最富滋養(yǎng),且為易于消化之谷類,是健脾補肺之要藥。本品能升能降,且升少降多,上行善消肺熱,以使水之上源清靜;下行善理脾濕,亦能滲利腸胃之濕。臨床可用于治療肺癰、腸癰諸癥;生品入藥,既能清熱滲濕、利水消腫,又可祛濕除痹、緩和拘攣,又可用于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癥,另因其還有健脾止瀉之功,亦常用于治療脾虛濕盛之泄瀉諸癥。 【伍用功效】 綠豆衣質(zhì)輕氣寒,善清臟腑、經(jīng)絡、皮膚、脾胃之熱毒;薏苡仁甘淡滲利,善清肺熱、除脾濕,以健脾化濕,利水消腫。此二藥伍用,可共收益脾胃、促健運,清虛熱、解毒熱之功,治消渴益彰。 【主治】 消渴病。表現(xiàn)為上消諸癥者尤為宜用。 【常用量】 綠豆衣6--10克,薏苡仁10--15克 【經(jīng)驗】 綠豆衣、薏苡仁之伍用,臨床多善治消渴病表現(xiàn)為上消之諸癥,用之即可顯效。若臨床所遇患者表現(xiàn)口渴、舌燥甚者,可再伍用天花粉30克,其效更佳。
【對藥四】:【黃芪山藥】 【單味功效】 【黃芪】: 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jīng)。有補中益氣、固表,利水,托瘡、生肌之功。常用于:脾胃虛弱,食少倦怠,氣虛血脫,久瀉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表虛自汗、盜汗;慢性腎炎,氣虛浮腫;慢性潰瘍,癰疽久不潰破,潰久不斂等。補中益氣宜炙用,固表、利水、托瘡宜生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1、黃芪能使冠狀血管和腎臟血管擴張,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擴張,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使高血壓患者明顯血壓下降。2、試驗者在自己身上進行了利尿試驗,證明黃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3、對家兔口服黃芪,可使家兔的血糖明顯下降。 【山藥】: 味甘,性平。入脾、腎經(jīng)。有健脾止瀉,補肺益腎之效。臨床常用于:脾虛泄瀉、久痢;肺虛喘咳;慢性腎炎;消渴病、小便頻數(shù);遺精,遺尿,白帶等。 【伍用功能】 黃芪甘溫,補氣升陽,利水消腫,而偏于補脾陽;山藥甘平,補脾養(yǎng)肺,養(yǎng)陰生津,益腎固精,而側(cè)重于補脾陰。二藥伍用,一陰一陽,陰陽相合,互相促進,相互轉(zhuǎn)化??晒彩战∑⑽浮⒋龠\化,斂脾精、止漏濁之功,故臨床用之消除尿糖屢顯神效。 【主治】 消渴病。臨床表現(xiàn)為尿糖嚴重者,用之即可消除。 【常用量】 黃芪10--30克,山藥10--30克 【經(jīng)驗】 黃芪、山藥伍用,系“施老”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之所得,用之降低尿糖屢顯神效。其配伍意即:取黃芪的補中益氣、升陽、緊腠理之功;取山藥的益氣陰、固腎精之效;二者功效相合,謂之相互為用,益氣生津,健脾補腎,澀精止遺,故使尿糖轉(zhuǎn)陰可顯神效也。
【“對藥”五】: 【知母石膏】 【單味功用】 【知母】: 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本品質(zhì)潤,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其攻于上,能清肅肺氣,以瀉肺火、潤肺燥,除煩熱、止咳嗽。常用于治療溫熱病,邪在氣分,癥見:高熱、煩躁、口渴、脈洪大者,以及陰虛燥咳,或肺熱咳嗽諸癥;其入于中,善清胃火、除消渴,用于治療消渴病之中消諸癥;其行于下,能瀉相火、滋腎燥,用于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等癥。 【石膏】: 臨床多以生品入藥,故又名曰“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經(jīng)。本品質(zhì)重氣浮,入于肺經(jīng),既能清瀉肺熱而平喘,以治肺熱氣喘諸癥;又能清熱瀉火,善于清泄氣分實熱,以解肌膚邪熱。用于治療溫病,邪在氣分,以致壯熱汗出、口渴、煩躁、脈洪大之癥,入于胃經(jīng),以清熱瀉火,而治胃火亢盛,胃火上炎,以致頭痛、牙齦腫痛等癥。 【伍用功效】 知母甘、苦而寒,質(zhì)潤多液,即升又降。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下能瀉相火;生石膏甘、辛而淡,體重而降,氣浮又升,其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熱,又偏走氣分,以清氣分實熱。二藥伍用,相互促進,清泄肺、胃實熱之力尤為顯著。 【主治】 1、消渴病。表現(xiàn)為上消口干、口渴、甚則大渴引飲者。 2、外感實熱之證。外感風寒,傳變化熱,或溫熱之邪,入于肺、胃。癥見:高熱不退、口渴、煩躁,甚至神昏狂亂,脈象洪大而數(shù)等外感氣分實熱之證。 【常用量】 知母:6--10克;石膏:15--30克(打碎、先煎)。 【經(jīng)驗】 所謂消渴病之上消,簡單說多屬肺陰虛化熱之傷,故此宜用生石膏、知母為治。蓋以用生石膏之甘寒清熱,除煩止渴;用知母之苦寒堅陰,滋陰潤燥。二藥相合,相得益彰,治療上消諸癥,確有實效。
【“對藥”六】:【黃柏知母肉桂】 【單味功效】: 【黃柏】: 味苦、性寒。入腎、膀胱經(jīng)。主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療瘡之效。臨床可用于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口瘡,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泌尿系感染、白帶等;用其外用可治療燒燙傷,急性結(jié)膜炎,黃水瘡等?,F(xiàn)代醫(yī)學藥物研究資料表明:黃柏及黃柏內(nèi)酯有降血糖的作用。 【知母】: 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腎經(jīng)??汕鍩岢裏瑸a火滋陰。本品質(zhì)潤,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其攻于上,能清肅肺氣,以瀉肺火、潤肺燥,除煩熱、止咳嗽。常用于治療溫熱病,邪在氣分,癥見:高熱、煩躁、口渴、脈洪大者,以及陰虛燥咳,或肺熱咳嗽諸癥;其入于中,善清胃火、除消渴,用于治療消渴病之中消諸癥;其行于下,能瀉相火、滋燥,用于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等癥。 【肉桂】: 味辛、甘,性大熱。入腎、脾、心、肝經(jīng)。本品氣味純陽,辛甘大熱,善走肝腎血分,大補命門之火。既能溫補脾腎陽氣、益火消陰,臨床可用于治療腎陽不足、畏寒肢冷、尿頻遺尿,以及脾陽不振、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癥,又能溫通血脈而散寒止痛,臨床常用于治療寒痹腰痛、虛寒痛經(jīng)諸癥,還可用于治療濕疹、陰疽諸癥等。 【伍用功能】: 知母苦寒,可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黃柏苦寒,又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肉桂辛熱溫中補陽,散寒止痛。知母潤肺滋陰而降火;黃柏瀉虛火而堅腎陰。其二味相須為用,可清膀胱之濕熱,為滋陰瀉火之良劑。更加有辛熱之肉桂作為中介引經(jīng),即可引寒達熱,滋陰降火,清化下焦?jié)駸嶂φ茫?/STRONG> 【主治】: 消渴病。對表現(xiàn)為“下消”者,臨床所見:多尿、小便混濁等癥者效佳,尤對小便甚則如膏如脂等癥者有立竿見影之效。 【常用量】: 黃柏:6--10克;知母:6--10克;肉桂:2--4克。 【經(jīng)驗】: 黃柏、知母、肉桂伍用,最早出自《蘭室密藏》中的“通關(guān)丸”,其又名為“滋腎丸”。用于治療熱蘊膀胱,尿閉不通,小腹脹滿,尿道澀痛等。汪昂云:“此足少陰藥也,水不勝火,法當壯水以制陽。黃柏苦寒微辛,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入腎經(jīng)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腎經(jīng)氣分,故二藥每相需而行,為不水之良劑。肉桂辛熱,假之反佐,為少陰引經(jīng),寒因熱用也。”據(jù)老朽多年臨床體會,此三藥參用,治療消渴病表現(xiàn)為“下消”者確有實效?!叭夤?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在此對藥中,是為起到“中介”之作用,亦可稱之為“溝通”作用,可謂臨床用藥配伍點睛之技巧也。
【“對藥”七】:【玄參麥冬】 【單味功用】 【玄參】: 味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jīng)。主有:滋陰、降火、生津、解毒之效。主治熱病煩渴,發(fā)斑,牙齦炎,扁桃體炎,咽喉炎,癰腫,急性淋巴結(jié)炎,淋巴結(jié)結(jié)核,腸燥便秘等。本品不宜與藜蘆同用。 【麥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主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之功。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燥咳,肺結(jié)核咯血等。 【伍用功能】 玄參咸寒,滋陰降火,軟堅散結(jié),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麥冬甘寒,清心潤肺,養(yǎng)胃生津,解煩止渴。又講:玄參色黑,偏于入腎;麥冬色白,側(cè)重入肺,又兼于走胃。二藥伍用,一腎一肺,肺屬金,腎屬水,肺金生腎水,共達:金水相生,上下既濟,養(yǎng)陰生津,潤燥止渴甚妙。 【主治】 消渴病。表現(xiàn)為津少口干、口渴多飲,舌紅少苔等癥者。 【常用量】 玄參:10--30克;麥冬:10--1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