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臂 拳2008-02-12 15:03
通臂拳,也稱通背拳。是一種典型的長擊類拳術。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多上肢動作 ,兩臂宛如通臂猿(一名長臂猿)舒使猿臂,圓掄摔拍,直出穿點,而寫作“通臂拳”。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強調(diào)以“通背”促成“通肩”、“通臂”,使兩臂串通如一,而寫作“通背”。 傳說通臂拳起源于戰(zhàn)國,傳者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通臂拳是模仿猿猴運臂的動作和特點,結合武術招法創(chuàng)編而成的。關于通臂拳的遠源,目前缺乏史料。據(jù)說宋代少林寺就曾傳習“韓通通臂”,但是,目前少林拳系中的“通臂拳”,并無區(qū)別于少林拳技法的通透特點,明代流傳的武術歌訣,就有“柔太極,走八卦,打通臂”和“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zhuǎn)英豪”之說。近現(xiàn)代傳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掛通臂”三種。 “祁家通背”是道光時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冀縣、涿縣一帶傳出。弟子中以其子太昌和涿州人陳慶為著。陳傳王占春,王傳張策等,稱為“老祁派”。太昌傳許天和,許傳修劍癡,稱“少祁派”,其拳技體系稱為“五行通臂”。 “白猿通臂”,此系傳承者崇白猿為始袓,其淵源不清。清末,山東黃縣人“任十”,將此拳傳北京某皮貨店賬房先生石鴻勝。經(jīng)石氏及其弟子的努力,“白猿通臂”逐步盛傳于北京牛街回民聚居區(qū)。 “劈掛通臂”,實為劈掛拳,清末因其與通臂拳特點相近,被作為通臂拳系的一支。目前,劈掛拳和通臂揉合而成的一些拳法仍被作為通臂拳看待。傳統(tǒng)的劈掛拳則沿自己的體系自行發(fā)展。仔細分析通臂與劈掛兩拳系的基本技法,大體是一致的。 此外,還有流傳于山西的“關中通臂”、“洪洞通臂”、“兩儀通臂”,以及流傳于天津的“兩翼通臂”。其中,“洪洞通臂”的拳理、拳法和技藝,均與陳家溝太極拳相類。民國年間樊一魁著《忠義拳譜》,記述頗詳。 通臂拳動作的基本身型表現(xiàn)為頭頂、項領、前空(虛胸)、后豐(緊背)、凹肚、探肩、長臂、活腕。通臂拳的基本手型包括透骨拳、平拳、尖拳、斬首拳,以及八字掌、荷葉掌?;臼址òǎ褐腥?、摔掌、拍掌、劈掌、穿掌、撣掌、圈手、撩掌、按掌、撲掌、摩掌等。步型包括:前點步、半馬步、跪步、丁步、獨立步。腿法主要有勾踢、低彈、后撩、側踹、點腿。運動特點表現(xiàn)為探腰拔背、放長擊遠、步快勁透、敏捷善變。成套動作流暢、連貫,蹭拍響亮。練習通臂拳對于發(fā)展軀干和上肢的柔韌性,特別是對于提高肩關節(jié)靈活、增加其活動幅度,有較好的鍛煉效果。 "白猿通臂拳''屬通臂拳系,因崇“白猿”為始祖,故名。白猿通背拳的拳式要求:頭頂、項領、前空(虛胸)、后豐(緊背)、凹肚、探背、松肩、臂長、腕活,運動時要求“身似云、手似箭,腰似螺絲、腿似鉆”。兩臂運轉(zhuǎn)要“琵琶骨(肩胛骨)活如扇,兩手相連似星串”?;顒又幸?#8220;拳對口中發(fā),回來歸肋下”,掄圓貼身,在舒展中顯出嚴密、緊湊。白猿通背講究九勁,即:急、硬、冷、抖、涵、虛、拸、縮、脆。其基本手法包括定步練習的單榥掌、撩陰掌、雙蓋掌、大引手、拍掌、踏掌以及活步或行進練習的二十四手,稱為二十四法根。該拳派除將二十四手串連為連環(huán)拳套外,還以每一法根為主,發(fā)展擴充成一個套路,共二十四套。還有通背串珠、六路總手等拳路。該門兵械套路名均冠以白猿二字,如白猿單刀、白猿雙刀等。 “祁家通臂”,以其拳系始傳自祁信而名。初有“老祁派”和“少祁派”之分,后“少祁派”發(fā)展成“五行通臂拳”系,“祁家通臂”就單指老祁派技法體系了。近世以張策為代表人物。張策初習多種拳技,后從祁信之徒陳慶學通臂拳,陳逝又從師兄王占春學,遂以擅長通臂拳著稱,人稱“臂圣”。民國初年在北京設館授徒。這一系通臂拳的拳式要求頭正領頸,虛胸下氣,松肩墜肘,全身松柔、透空。運動時表現(xiàn)為節(jié)節(jié)貫串、敏捷流暢。勁法講冷、彈、脆、快、硬五字。力由脊發(fā),經(jīng)肩、肘、腕三關,毫不滯澀,直達手指?;揪毩晞幼靼槺?、撢手、圈手、吊袋、挺掌等“原地法根”,以及劈山炮、轉(zhuǎn)環(huán)拍掌、圈搧、四平炮等“動步法根”,還有將單式串組成套的三十四式“拆拳”。 五行通臂拳”由祁家通臂中“少祁派”拳技發(fā)展而成。此拳以摔掌、拍掌、穿掌、劈掌、攢掌(中拳)為基本手法,并以此配五行,以生克之理追求技法理論,稱之為“五行掌”。據(jù)修劍癡撰《通臂掌.論五行相生相克》說:“攢掌屬土”、“摔掌屬金”、“穿掌屬水”、“拍掌屬木”、“劈掌屬火”。五行中土能生萬物,故該拳以中拳(攢掌)為萬法之本,譜稱“拳法不離正中平”,“萬拳之法不如中”。與其他通臂支派相比,五行通臂拳的特點表現(xiàn)為全身各節(jié)曲扣以護各部,舒展各節(jié)以放長擊遠,動作開合幅度較大,在大開中求密合,在長擊中藏短打。拳譜將此拳的勁法歸納為“縮小綿軟巧、冷彈脆快硬”十字。五行通臂拳共有散招七十二手,每手是由三至九個攻防動作串成的小組合練習。按照動作難易程度分為前二十四手、中二十四手、后二十四手。五行通臂多用暗腿,以步藏腿,發(fā)腿不過膝。五行通臂拳的基本套路有十二連環(huán)掌、通臂六合拳、六路總手。此門拳法主張以“理(拳理)象(形式)會通,體(健體)用(技擊)俱備”和“通神達化,備萬貫一”為宗旨,而名通備拳。 "劈掛通臂拳''清末,潘文學首先在鹽山、滄縣倡導和傳播通備拳,其弟子李云標傳黃林彪,黃傳馬鳳圖,逐步形成了現(xiàn)在的通備拳體系。此系拳法以通透勁和開合勁駕馭拳法,通串一體。此門拳技初僅有劈掛拳(或稱劈掛通臂拳)、八極拳兩門拳術。其劈掛勁暢,柔中帶剛,善放長擊遠。八極勁促,剛中有柔,善貼身靠打。具有長擊與短打相兼、手劈與腳踢并用、勁法綿長而剛脆的特點。民國年間,馬氏將劈掛勁融入翻子拳和戳腳拳架,創(chuàng)編成通備翻子拳,豐富了通備拳系的技法。劈掛拳是典型的長擊類拳術。古名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又稱‘劈掛掌’。清代傳于河北鹽山滄州一帶,代表人物先后有潘文學、李云標、黃林彪、馬鳳圖、馬英圖等。劈掛拳以上肢的劈、掛、摔、彈、合、斬動作為主.在交錯掛劈的動作中松肩舒背,臂起時綿柔快速,勁力通透,劈落時力猛如彈炸,體現(xiàn)了柔中見剛的特點。劈掛拳注重以腰為根,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擰轉(zhuǎn)折疊配合的運動,使動作大開大合。步法講究進必跟,快速疾出。劈掛拳的勁法有通透勁、吞吐勁、轆轆勁、滾勒勁、翻扯勁等。在技擊上,講究隨招進招,隨形打勢。在長進與速退中,常以原地‘轉(zhuǎn)趾’(腳尖碾轉(zhuǎn))的方法,變換方位和姿勢?;竟シ酪?guī)律為,‘高來則掛,低來則劈,橫來則攔,順來則搬’。劈掛拳的特點類似通臂拳,清末曾被作為通臂拳的一支,稱為‘劈掛通臂’。經(jīng)黃林彪及其弟子馬鳳圖的努力,形成了以劈掛拳為主的通臂拳。 通臂拳乃中國著名拳法之一,其名取義有二:一是取力通于臂,或力由背而通,因又稱通背。二是取象通臂猿猴臂長身靈,故拳尚快捷,講求手快、身輕、步靈、勁硬,其練求簡、求精,以松肩開節(jié)為根法,期使臂活若軟鞭,硬似鋼鐵。以摔、拍、穿、劈、鉆五掌與圈掌為基手。分式操練,交錯運用。其握拳中指屈節(jié)透出若雞心,名曰中拳或透骨拳,其動作間有手抹搓,腳震踏,發(fā)出劈拍、踢跶音響,均為他拳所未有,其勁講求冷、急、脆、硬、彈。 斯拳不知創(chuàng)于何時何人何地,可知者為清末有陳慶,得自北京西山韓道長,傳王占春暨河北香河馬神廟人張策,策字秀林,代師傳族弟張哲、張銳,世稱京東三張,策成名后,又學太極拳于楊健侯,與許禹生、紀子修、楊少侯、吳鑒泉,同享譽京師,晚年冶太極通臂于一爐,凡得其傳者均諳練太極拳。首徒為韓占鰲,依次為周景海、周學伊、張殿華、康文盛。子張殿英,均能得其傳而發(fā)揚光大之。
基 本 功 一、法 根 通臂拳松肩活節(jié)練法術名,義為一切手法之根本,含有搖根、推肩、操手等法。 1、搖 根 通臂拳法根之一,以臂為軸,以肩為根,由前上后下、前下后上掄轉(zhuǎn),單雙更換操練,動次每搖最少卅六。旨在利用離心力,使肩窩拉長、肌腱韌帶松活、血氣貫注指梢,步為弓馬、平行、丁虛互換,兼練樁功。 2 、推 肩 通臂拳法根之一,掌背向前、雙臂由胯旁起提,前后悠蕩伸推,前高不過肩、后高不過腰,動次最少卅六。旨在推松肩胛骨,步為左右弓馬互換。 3 、操 手 通臂拳法根之一,有空操、實操,旨在使手臂柔軟如鞭、堅硬似鐵。 ①、空操:右手覆掌提由耳際前伸后,旋為仰掌曲肘后收,同時左手覆掌提耳際前伸,與右回手交錯于胸前,兩手一曲一伸,往復操練,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左右互換,兼練樁功。 ②、實操:有兩法:一置長方形鐵沙袋于同腰高條桌上,以掌臂摔拍,另置尺長圓缸內(nèi)盛藥酒使溫,不時浸洗,干后復練,每次最少卅分鐘,步低馬。一備直徑四公分、長度約四十公分之圓杉木棒,不時敲打臂掌。補助摔拍練功,增強堅實抗力。又不時兩手擰棒,以增強腕力、指力。 二、通臂拳六基手 1、摔 掌 通臂拳六基手之一:其意、伸臂摔腕、仰掌松屈、狀似流星錘、以指節(jié)摔點。勁為脆彈。其著、有正摔、側摔。其式、一手由腿或腹起從口前摔出、墜肘抽回時,另手同樣摔出,兩手交搓于胸前。其用、實則點擊人面或手臂,虛則引人目眩手動,以另手攻擊,轉(zhuǎn)摔則為撢掌,故又名引手,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弓馬、活步進退、互換操練。 2、拍 掌 通臂拳六基手之二:其意、伸臂抖腕覆掌拍擊,勁為冷彈。其著、有正拍、斜拍。其式、一手由腿提舉耳際向前或斜側拍出。另手提舉立掌搓拍其下臂出聲、內(nèi)合于胸前。其用、正則拍面按胸。斜則拍耳托臂,回則抓采人腕。來去不空。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弓馬、活步進退、互換操練。 3、穿 掌 通臂拳六基手之三:其意、手疾如穿楊之箭,直射前上,勁為冷急。其著、有正穿、斜穿。其式、一手提由脅起掌先仰后覆、用臂旋滾。由胸口向前上穿出搨按,另手提由胸前以掌抹搓其臂,收拍至腹,腳震踏出聲。其用、以攻破攻、攻中寓防,直上變?yōu)闆_掌,按下變?yōu)閾傉?、取人天突穴。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弓馬、活步進退,互換操練。 4、劈 掌 通臂拳六基手之四:其意、掌立如斧,臂軟如鞭,堅如鐵桿,劈帶削擊,柔中有剛。勁為硬彈。其著、有正劈、斜劈、反劈。其式、一手提舉過頂,伸展下劈、如鞭之帶抽,落擊自腿或腹出聲,同時另手曲肘提掌拍搓其下臂出聲、斜置胸前。其用、劈人手臂肩頸。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弓馬、活步進退輾轉(zhuǎn)?;Q操練。 5、攢 掌 通臂拳六基手之五:其意、拳出如鉆、其疾如風、勁為冷急。其著、為正出中拳,故又名中拳。其式、一手食指屈中節(jié)、直梢節(jié)、中指屈兩節(jié)、以大姆指壓食指梢節(jié),頂住中指梢節(jié)、使中指中節(jié)突出。無名指、屈梢節(jié)、緊壓大指、小指屈緊、狀若雞心,故又名透骨拳。轉(zhuǎn)臂向中前鉆擊。另手曲肘以覆掌抹搓其下臂于胸前,收拍至腹出聲。其用、鉆擊人胸要穴,兩手交搓連續(xù)鉆擊,銳不可當。有歌曰:來不空、去不空、手手不離中。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弓馬、震踏出聲。活步進退轉(zhuǎn)側,互換操練。 6、圈 手 通臂拳六基手之六:其意、兩手上下交互劃圈于胸前,勁為脆彈。其著、有順逆、上下、大小、內(nèi)外、左右。其式、一手由下而上,由內(nèi)而外劃圈以掌向前摔出、一手由上而下、由外而內(nèi)劃圈以掌臂曲肘掠回,拍貼于腹、兩手交錯于胸前。其用、可防可攻、變化多端、為各種手法之主手,動次最少卅六。步為丁虛、弓馬、活步進退輾轉(zhuǎn),互換操練。
拳意闡釋 一、通臂拳的技術準則 1.探腰拔背,放長擊遠 通臂拳的基本手法 以摔、拍、穿、劈、鉆、圈為主。其基本姿勢多以“引手”為主。欲達到放長擊遠,一動即要探腰拔背,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周身節(jié)節(jié)貫串,完整一氣。 2.冷彈柔進,堅韌交錯 發(fā)勁以松柔冷彈為主,拳諺:“出拳如發(fā)炮,用掌須堅韌”,“著力似冷彈,變換要交錯”。身轉(zhuǎn)換須敏捷靈活,上下動作須整體協(xié)調(diào),身隨足行,手隨步出,騰挪閃戰(zhàn),轉(zhuǎn)換自如,化發(fā)敏捷利落。 3.掄臂成圓,直出直入 摔、拍、穿、 劈、鉆、圈,要求立掄成圓為基礎,以腰帶背,以背帶肩,肘如環(huán),手如鐵,腕如棉,手臂如皮鞭,手柔如柳,出擊如梭,左右交替,連環(huán)相應,逢門即入,來不空,去不空,手手不離中,百發(fā)百中。 4.鷹目猿神,氣勢貫通 眼神銳利,配合動作靈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神到意到氣到,氣勢圓滿,支撐八面,勢勢相連,流暢不息,一氣呵成。 二、通臂拳的勢法準則 通臂拳對形體的要求,頭頂、項領,前空、后豐、虛胸、洼肚、探臂、松肩、長臂、合肘、活腕、腿曲、三折、九扣、琵琶骨活如扇、兩手相連似星轉(zhuǎn)、肩、肘、腕、胯、膝、心、力、氣、血、膽。手似鐵,腕如綿,胳膊似皮鞭。拳似流星眼似電,身如蛇形腳賽鉆,貓撲虎竄,猴閃鷹翻,吞吐縱合,俯仰伸縮。 三、通臂拳的掌法準則 通臂拳的掌法,以柔活舒展,輕舒自然,意氣貫通于指尖。伸臂摔腕、仰掌松屈、狀似流星錘:伸臂抖腕,覆掌拍擊:手疾如穿楊之箭,直射前上:掌如立斧,臂軟如鞭,柔中有剛,其勁為冷、彈、脆、快、硬。所謂一掌二掌連三掌,名家遇此也難防。 四、通臂拳的拳法準則 通臂拳的拳法為尖拳,四指握拳,中指節(jié)扣緊凸出為尖拳,拳出如鉆,其疾如風,勁為冷急。收發(fā)均由正中胸口出,又名中拳。鉆擊人胸要穴,兩手交搓連續(xù)鉆擊,銳不可當,亦名透骨拳。 五、通臂拳的腿法準則 腿法和步法相輔相成,步內(nèi)含腿,腿隨步發(fā),環(huán)環(huán)相扣。腿法中不外勾、套、插、彈、撩、點、踹、蹬、纏、踩、撞、跪、攔、撲、跺等。明手暗腳,上下相隨,進退快速,手到腿到,神出鬼沒,多發(fā)暗腿奇腿,百發(fā)百中,專攻要害。腿的妙用本藉于步,步是腿的基礎。 六、通臂拳的眼法準則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神須隨著四肢的運動方位而轉(zhuǎn)視。手到、步到、眼到,眼隨手轉(zhuǎn),光兼四射,如鷹目猿神,照應周遭一切風吹草動。以至觀察對手的虛實動靜,皆有賴于眼神的敏捷銳利,以竟全功。 七、通臂拳的十要論 1、要柔順:以柔順為主,所謂柔行氣,剛落點,陰柔其九,陽剛其一,柔則伸縮自如,順則氣暢無阻,應敵可隨勢變換,不陷入呆滯遲疑。 2、要放長:以放長擊遠為主,發(fā)動時要探腰、拔背、伸肩、合肘、柔腕、舒指,使力發(fā)于腰背、傳于肩、達于臂、貫于指。 3、要松沉:以松沉為基礎,身體空松,舒展自然,氣血暢通,氣勁方能下墜至腳底,才能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達到放長擊遠的目的。 4、要系合:眼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肘合,肘與肩合,肩與背合,背與腰合,腰與膝合,膝與足合,周身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形之于體,合之于勢,一氣呵成。 5、要氣順:有氣則滯,橫氣填胸,致百病叢生,不可不慎。練拳宜呼吸自然,俗諺:「勢到成時,氣歸丹田?!咕毩暼站?,功夫漸近,丹田沉氣自然日漸充滿。氣順則力順,發(fā)勁自然狠準剛脆。丹田氣滿,則身穩(wěn)沈步,騰挪閃展,步法輕靈。 6、要快速:俗諺:「打拳者,手極虛極靈???,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蕩,活潑潑地,毫無滯機?!钩Q缘溃挚齑蚴致?,千變?nèi)f化不如快。手、眼、身、法、步,轉(zhuǎn)折變化要快速,以迅雷不及掩耳避敵鋒芒,連發(fā)攻擊,無不拳到功成。 7、要挺活:項挺,精神貫頂 ;腰挺,力達四肢;膝挺,力貫于足;指挺,力達于梢;腕挺,以藉肩力 ;臂挺,以藉肘力 ;肘挺,以藉身力,周身之力貫注四肢,全憑挺力。(意活,非拙力) 8、要氣催:心催意,意催氣,氣催力,背催肩,肩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9、要扣勁:指扣、腕扣是刁拿鎖扣等技法的需要。肘扣、肩扣是兩肘不離肋和“出入手總護中”的需要。胸扣、背扣是使“胸如空洞,背如蝸牛”,便于腰背發(fā)力??杩邸⑾タ劢詾樽o腎之法,使襠部得以保護。足扣可使周身力壯,肢體穩(wěn)鏈 。 10、要五弓: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打拳的開合都是以腰脊為主,拳勢之合要做到內(nèi)外俱合。開時不但手足之開,身體各部都開,所謂開 則俱開,合時亦是不但手足之合,身體各部亦是都合,所謂合則俱合。兩手即兩弓、兩腳亦兩弓、身體為一弓,合之即為五弓俱合。 八、通臂拳三要訣 1、三 活:臂活,脊活,腿活。 2、三 墜:肩墜,肘墜,氣墜。 3、三 松:身松,臂松,胯松。 4、三 圓:手搧圓,胸脊圓,腿圓。 九、身段形意 拳似流星眼似電,身如蛇形腳賽鉆,貓撲虎竄,猴閃鶯翻,吞吐縱合,俯仰伸縮。 十、打手歌 輕靈活緩緲,冷彈脆快硬;柔軟速疾巧,粘連綿黏隨。 打閃穿針圈搧手,脆掠運勁圓中出;脊如鞭稈手如梢,腰軸柔轉(zhuǎn)似錦蛇。 君問引手妙何在,胸含松腰涌泉塌;百會頂住拳口吐,沉肩肘墜圓中走。 誘敵出招引手法,引手如錘臂如繩;脊如抓繩丟引錘,錘錘不斷如匹練。 腿鉆身擰似螺旋,彈快閃速扣拳鳴;腰松軀綿眨眼間,內(nèi)外合一上下應。 返身劈砸如輪轉(zhuǎn),坐步兜搧似削竹;一劈一搧若一環(huán),中拳本是環(huán)中環(huán)。 十一、通臂歌訣 通臂拳簡學非難,摔拍穿劈圈與鉆;穿拍摔撢打面額,肘靠撩抓掖肢髖。 開合虛實傳心法,左右前后任意盤;砸釘中拳兇且猛,劈搧展手長又寬。 掄臂搖根開關節(jié),摔腕抖勁貫指端;曲膝提腿仙鶴步,輾足磨跟蛟龍蟠。 操手推肩活肩骨,屈膝坐馬固下盤;金雞抖翎龍合口,白猿獻果虎闖欄。 彎腰挺膝舒背脊,轉(zhuǎn)頸擰身健百官;馬奔鷂穿如閃電,鵬展鷹飛類風搏。 空發(fā)拳擲松透透,呼吸氣運轉(zhuǎn)團團;青龍?zhí)阶θ√焱?,靈貓撲鼠掠人冠。 抖震功能暢血脈,吐納效求實內(nèi)丹;螃蟹擺步跟群捉,五鬼鬧判從腿看。 來去圈引世少有,上下劈拍敵膽寒;步有躥蹦跳躍閃,勁分冷急脆硬彈。 手臂抹搓隱形跡,腳掌震踏響云干;萬變歸根唯一法,勤練功深自可觀。 十二、通臂拳風格與特點 手出如閃電,擊人似抽鞭;手到腳亦到,動作快準狠。 進退閃展步,掄臂打一片;劈拍聲響亮,中拳利在尖。 穿掤破直攻,圈繞用于前;放長為擊遠,近貼賴肘肩。 低腿防高腿,訣在步占先;劫腿制低腿,彈撩踹踝濂。 松柔系拳本,搖臂乃法根;對敵采攻勢,意與拳腳連。 鍛煉求精簡,一勢練千遍;能悟其中理,招招有奇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