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中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養(yǎng)與培訓策略 南京大學教育技術中心 210093 【摘要】強國富民,教育是關鍵;振興教育,教師是關鍵;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技術是關鍵;教育技術能否優(yōu)化教學,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是關鍵。根據高校教師目前的教育技術應用現(xiàn)狀和水平,文中探尋了高校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養(yǎng);培訓;策略 1 引言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加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面臨著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xiàn)代化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建立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促進教師教育跨越式的發(fā)展,積極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重要任務。 我國黨和政府對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多次發(fā)文指出:要加強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大力提高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 那么,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現(xiàn)狀如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策略是什么,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作些探究。 2 高校教師信息化教育現(xiàn)狀高等學校的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應用信息技術,并與教學很好地整合,但目前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從總體上看,高校教育技術仍運行在傳統(tǒng)教學的軌道上,其表現(xiàn)為: 在教學活動上,仍然是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人灌加機灌; 在教學環(huán)境上,仍然是以課堂為中心——教師主導一切; 在教學媒體上,仍然是離不開傳統(tǒng)的那種以文本為主的電子幻燈片——所謂的多媒體; 在教學評價上,仍然是以記憶、理解、判斷、綜合及簡單應用書本知識為標準,計算機考核評價系統(tǒng)成為應試教育的工具——萬變不離其中。 我們曾先后30多人次走訪了北京、上海、廣東和本省的近20所高校,并對南京的文、理、工、農、醫(yī)等不同學科的321位教師和1738位學生進行了書面問卷調查。通過廣泛調查,我們了解到高校教師使用教育技術教學的作用和效果;了解到教師常使用哪些手段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了哪些教學軟件,各類學科分別適用哪些教學手段;了解到教師使用教育技術手段的熟練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術能力;了解到教師、學生對學校在教育技術方面的投入和教學環(huán)境建設的滿意程度。 來自教師的信息——調查結果告訴我們,高校教師對教育技術和學校的教育技術工作還不夠了解,有的學校的文科教師只有13%基本了解;使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種類單一,主要是多媒體計算機,在被調查的教師中有59%以上是使用PowerPoint教學,有的學校甚至達到94%,且以文字為主,效果一般;教學軟件主要是教師自制,技術、藝術方面都急需提高;教師要求學校舉辦教育技術培訓班的呼聲較高。 來自學生的反饋——學生對教師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的反映是最直接,也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學生認為教師使用的教學軟件的表現(xiàn)力比較一般,有的學校的學生認為“不好”的占46%;教師對媒體的駕馭能力不強,包括運用媒體能力、操作媒體能力、排除故障能力;教師使用媒體教學的作用一般,有的學校高達65%的學生是這么認為的,甚至有的學校有10%的學生認為沒有提高教學質量。 3 信息化教育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xiàn)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師要掌握必要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這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聲望。 提高教師教育技術素養(yǎng),具體地說,高校教師應具備如下“6個6”(即6大方面,每個有6小方面)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養(yǎng)。 3.1 了解基本知識——6方面的基本知識 1.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知識:屬于應知方面的能力,包括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教育技術的定義和內涵,教育技術(包括網絡)的教學、學習、傳播理論基礎知識,教育媒體及其發(fā)展等等; 2.計算機和網絡基本知識:屬于應知應會方面的能力; 3.教學設計基本知識:屬于應知應會方面的能力,包括教學設計的作用,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教學設計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等等; 4.軟件開發(fā)基本知識:屬于應知應會方面的能力,包括數字文化、視聽、語言文字等方面的藝術基礎知識,以及軟件設計和制作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等等。這是制作具有較高技術性、藝術性教學課件的基本保證; 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知識:屬于應知應會方面的能力; 6.網絡教學基本知識:屬于應知應會方面的能力。 3.2 擁有信息素養(yǎng)——6方面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 信息素養(yǎng)概念是從圖書檢索技能演變發(fā)展而來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這種能力同當代信息技術結合,成為信息時代的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引起世界各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我把信息素養(yǎng)歸納為“6 A(Ability)”: 1.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高效地對信息發(fā)現(xiàn)、信息采集與信息優(yōu)選的能力; 2.分析信息的能力,包括熟練地對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的能力; 3.評價信息的能力,包括明確地對信息的評判和認定能力; 4.加工信息的能力,包括有效地對信息的排序與檢索、組織與表達、存儲與變換的能力; 5.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運用多媒體形式表達信息、創(chuàng)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6.輸出信息的能力,包括自主地對信息發(fā)布、傳送、轉化和控制能力。 此外,還應包括認識信息的能力,能認識到信息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和敏感度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對信息安全常識有所了解,并能積極維護信息安全。 3.3 掌握基本技能——掌握6方面的基本技能 1.教育媒體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師應熟悉了解這些常規(guī)教育媒體的特性和功能,熟練掌握這些常規(guī)教育媒體的操作方法。 2.信息技術的基本利用技能:能夠將信息技術熟練、準確、快捷地運用到教學中。 3.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整合的能力:能夠將各種教學課件與課堂教學真正地整合起來,而不是“兩張皮”。 4.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能力:即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等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很好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能力。通過整合對課程的各個層面和維度都產生變革作用,從而促進課程體制的轉型和變革。 5.教學設備簡單故障的排除能力:能對使用中出現(xiàn)的簡單故障及時排除。 6.多媒體教室使用上的駕馭能力:熟悉多媒體教室的功能,并正確操作和使用。 3.4 具有現(xiàn)代觀念——具有6種教育觀 1.素質教育觀: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全體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 2.終身教育觀:不僅在校受教育,工作、退休以后都應接受教育,自我學習。 3.雙主教育觀: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4.創(chuàng)新教育觀: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5.情商為主教育觀:與人交往、處事、合作、團隊等方面的能力。 6.五大支柱教育觀:學會求知(Learning to learn)、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做人(Learning to be)、學會合作(Learning to cooperate)、學會生存(Learning to live),稱為“5L”。 3.5 熟悉應用方法——熟悉6方面的應用方法 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關鍵是要熟悉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加拿大著名的傳播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ecluhan)于1964年所著的《理解媒體:人體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提出了“媒體是人體的延伸”的著名觀點。不同的媒體對受信者感官的刺激是不一樣的。視覺媒體是人眼的延伸,聽覺媒體是人耳的延伸,視聽媒體是人耳和人眼的同時延伸,傳聲器是嘴巴的延伸,計算機則是人腦的延伸,面對面地交流則是五官的延伸。 媒體不同,其特性和功能亦不同。主要有:媒體在表現(xiàn)空間、時間、運動的能力;媒體的重復再現(xiàn)的能力;媒體對受信者接觸面大小的能力;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受信者的參與能力;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被控能力等。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媒體。同時還要考慮多種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使得在教學中傳遞的信息量最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各種媒體的優(yōu)勢都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學質量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具體地說,教師要理解和掌握如下常見媒體的應用方法: 1.視覺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視覺媒體包括幻燈、投影、數碼相機、圖片等。這些教育媒體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教學效果良好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被廣泛采用。 2.聽覺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借助聲音來傳遞信息,歷來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聲音信息的傳播更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深度和廣度上也更是空前的活躍。常用聽覺媒體主要有激光唱機、錄音機等及相應的軟件。錄音、擴音等聽覺媒體,既適合大范圍的集體教學,也適宜個別學習,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擴大教學信息的傳遞范圍,從而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 3.視聽結合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電影、電視、激光視盤等視聽媒體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活動、形象、有情感色彩的教學信息,能激發(fā)和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和注意,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4.計算機多媒體(交互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多媒體計算機是個人計算機在硬件的配置和軟件的應用有更高的指標和要求、具有特定功能的個人計算機,可以完成數據、文字、圖像、圖形、聲音、視頻以及動畫的處理與組合,實現(xiàn)圖、文、聲的再現(xiàn)?,F(xiàn)在被教師廣泛使用,但目前還沒有真正發(fā)揮它的特長和優(yōu)勢,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開發(fā)還沒有跟上。 5.多種媒體的綜合應用方法 綜合媒體是指多媒體計算機系統(tǒng)、多媒體組合教學系統(tǒng)、語言實驗室系統(tǒng)、微格教學系統(tǒng)、網絡教育系統(tǒng)等。多媒體組合教學系統(tǒng)由中央控制系統(tǒng)、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視頻展示臺、視音頻播放設備、擴音設備等組成。使用中要結合各學科特點和各媒體特長,優(yōu)選優(yōu)用,為我所用。 6.多媒體教室及其設備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多媒體教室是向教師提供多種媒體設備與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場地。多媒體教室由教室和設備兩部分組成。多媒體教室里的設備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而配置的,包括計算機、視頻展臺、投影機、屏幕、錄像機、影碟機、幻燈機、膠片投影儀、擴音機等。目前,高校都新建了若干多媒體教室,但在發(fā)揮作用和效益上還存在較大問題。 3.6 具備藝術基礎——具備6方面的藝術基礎 在信息化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具備并掌握一定的藝術基礎。例如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除了要求內容精湛之外,在界面設計、色彩搭配、動畫處理、聲音設置、畫面構圖等方面是很有藝術的。當然,藝術的設計不能喧賓奪主,過分花哨會掩蓋教學內容,結果會適得其反。具體包括: 1.數字視覺藝術(Digital Visual Art) 2.數字聽覺藝術(Digital Audio Art) 3.數字視聽藝術(Digital Visual and Audio Art) 4.語言文字藝術(Lingual & Literal Art) 5.課件制作藝術(Courseware Do Art) 6.現(xiàn)代教學藝術(Modern Teach Art) 4 高校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策略強國富民,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沒有一流的教師,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學。 要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就必須保證有一定數量和一流的教師投入教學。一所大學某門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來自于這個大學某個專業(yè)的學術靈魂和精華,取決于高水平的教師能否通過他本人和他的示范創(chuàng)作將學術靈魂和精華傳給學生。高校一流的人才培養(yǎng)依賴于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學科依賴于一流的教師隊伍,沒有一流的學科和一流的教師就難以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人才。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必須盡快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為了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必須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旨在通過現(xiàn)代教育思想、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學習,基本技能的實踐訓練和優(yōu)秀教案的示范研討,使教師了解教育技術基本知識,提高現(xiàn)代教育思想意識,掌握教育技術基本技能,熟悉教育技術應用方法,增強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使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使高等學校應用教育技術的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