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蒸豆腐,是一道名菜,味道蠻好,做法講究口那么.蒸豆腐是誰發(fā)明的呢?據(jù)說,它出自鄧大柱之手。 從明朝末年起,石寶寨每年要舉辦兩次很熱鬧的廟會。一次是四月初八,慶賀佛祖的生日六月十九,慶祝觀音菩薩的生日。每逢這兩次廟會。鄰近的普樂寺、聚云寺、雙桂堂等各大寺廟的長老、方丈和那些信佛的人,都來石寶寨趕廟會。 有一年,覺新老和尚當(dāng)了石寶寨的當(dāng)家長老。他是一個愛面子,喜歡別人在臉上貼金的人。他見各地廟會的齋席,都沒什么新花樣,于是想出點新,好顯顯自己。但佛門世世代代都是青菜蘿卜當(dāng)家,葷腥腥都嘗不到一點,要出新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覺新和尚想了好長時間,終于在廟會前半個月,想出了個好辦法。 一天早飯后,覺新把廟里三十五個和尚和挑水的鄧大柱找到一起,發(fā)給每人三升黃豆,叫他們自己找水源,自己磨豆腐,做一樣豆腐菜,每人一頓,依次做起,要不同樣子、不同味道。完后大家品評,最好的作為齋宴上的名菜,另獎給三升黃豆,沒選上的倒賠三升黃豆錢。這下可把那些和尚難住了。他們都是哪里黑哪里歇,走四方、吃現(xiàn)成的角色,眼"要親手做道菜,還要一潑鑼鼓打到底,真是有點棘手。 十二天時間快完了,三十五個和尚做的豆腐菜,不是油炸豆腐、水煮豆腐,就是豆腐丸子、豆腐塊塊之類,沒有一個出了新。最后輪到了鄧大柱。 提起鄧大柱,石寶寨場上的人都曉得他是個窮人,早年也開著小豆花店,做出的豆腐總是老木僵僵的,像嚼老棉絮一樣。不久垮桿關(guān)門,鍋兒吊起了,老母親的眼睛也瞎了,沒法,才到石寶寨上給和尚挑水打雜,靠下力換碗米來孝敬瞎子媽。誰知覺新和尚來這么一著,不覺暗暗叫起苦來。為啥呢?因為做的豆腐菜如選不上,要賠三升黃豆錢,等于白干三個月的活,母子二人只好餓肚皮了。 幾天來,鄧大柱吃不好,睡不著,把腦殼都想疼了也沒想出個好辦法。一天晚上,他躺在鋪上,想起老人常說“肥土長出大蘿卜,好水打出好豆腐”的說法。原先開豆腐店時,井水河水都用過,但做出的豆腐也差不多。這次一定要另找水源。第二天一早,他出門找水,找了幾坡幾嶺,來到一處寡巖下,剛坐下歇氣,突然聽到幾聲青蛙慘叫聲。他順著聲音找去,見一塊大石板下,躺著一個尺多長的大青蛙,腿上一條大口子,不住地流著血。鄧大柱-見,先是一驚,好大一個青蛙?。〗又窒氲剑呵嗤苁俏覀兦f稼人的好朋友,一定要設(shè)法救活它。他馬上扯來止血消腫的草藥,嚼爛后敷在青蛙傷口上,約一頓飯的工夫,青蛙的傷口的血止住了,腫也消了,放在地上也能跳動了,鄧大柱這才松了 口氣。說也奇怪,這只青蛙圍著鄧大柱跳了兩圈,就朝寡巖下的刺芭籠跳去,跳了兩步又回過頭來叫兩聲。鄧大柱猛然想起“鳥戀山林蛙戀水”,這里莫非有好水源?他趕忙朝青蛙跳的方向找去,寡巖下有篩子大個水密曲,清清亮亮的一股泉水從巖縫縫流出。青蛙叫了兩聲,就跳入泉水里,再也沒有出來。鄧大柱也是見水發(fā)渴,捧起喝了兩口,甜味甜味的。連聲說:“好水好水,就用它做豆腐:有了做豆腐的好水源,又怎樣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豆腐菜呢?他搜腸刮肚地想辦法。 齋宴比賽的最后一頓,輪到鄧大柱。這天大早,他去泉水密的里挑了滿滿的一擔(dān)清水上寨,細細地磨出豆?jié){,麻利地作出白生生嫩嘟嘟的豆腐。接著按想好的辦法把豆腐切成一寸五的方形薄塊,用清油炸一會兒,炸成淡黃色的就起鍋放入配有八角、花椒、海椒面、紅糖的鹽水里浸泡進味,然后一塊塊抹上一層薄薄的米粉,放入蒸籠里蒸。蒸到大氣昂昂地又灑進一點泉水、再蒸半小時就起鍋了。鄧大柱提心吊膽地揭開鍋蓋,一股香味沖出廚房。那三十幾個垂頭喪氣的和尚突然聞到這股香味,都跑進灶屋。覺新老和尚往蒸籠里看,一塊塊黃亮亮香噴噴的豆腐塊,忍不住嘗了一塊,說道:“妙哉,妙哉! ”那些和尚嘗后也連聲叫好。大家評定鄧大柱做的這道菜最好。 覺新老和尚給這道菜取了個名字,叫“蒸豆腐”。這豆腐有四只角,佛門忌諱雙數(shù),便把它對角切成兩塊,這樣,就成為三尖角的豆腐塊了。這年四月初八,石寶寨廟會的齋宴上。“蒸豆腐”得到各方長老的稱贊,都說它又好吃又好看,可算是佛門最好的菜。覺新老和尚十分得意。從此,“蒸豆腐”就成了石寶寨廟會齋宴上的一道名菜。 后來,鄧大柱見石寶場上大大小小的豆腐店,賺錢的不多,賠錢的不少,就將做蒸豆腐的水源和制作方法傳給了他們。 幾百年過去了?!笆瘜氄舳垢钡拿曉絹碓巾懀浆F(xiàn)在,石寶的人們做蒸豆腐的手藝更是越傳越精,“蒸豆腐”越更好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