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4294天▲戳上方藍字關(guān)注 前幾日,大冰為有需要的人免費發(fā)放羽絨服事件一度成為熱搜。 本來發(fā)放對象僅針對貧困學生和失業(yè)無力購買厚衣服過冬御寒的朋友,但是現(xiàn)場卻出現(xiàn)一些身穿名牌、懷揣高檔手機的人也來領(lǐng)羽絨服。 有的人甚至插隊領(lǐng),更過分的是有的人拿到羽絨服后直接倒賣。 人性的丑陋一覽無余!至此,突然明白了施粥摻沙子、公租房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的現(xiàn)象。 由此想到易經(jīng)泰、否兩卦,其中的智慧和道理更加耐人尋味,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下...... 保泰去否畢竟以人為本 泰卦初爻,提示賢能君子,必須以犧牲奉獻、造福人群社會為共同目標,齊心協(xié)力,才有成功的希望。 九二爻表示君子的領(lǐng)袖,必須寬宏大量,包容各種意見。君子和小人相爭,不能有你死我活的心態(tài)。 九三爻指出,君子應該堅貞忠實,即使遭受羞辱,也要堅持合理貞操。就算受人懷疑,也要保持誠信。 六四爻要預防虛偽不實,必須以忠實誠信為妥當。 六五爻有寬厚的仁德,和平中正就能達成愿望。 上六爻已失人心,不宜用兵,以免陷于衰落。 由此可見,每一階段都以人為本。人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全部的責任。 因為自然現(xiàn)象,實在無所謂泰否。只有站在人的立場,才有泰否的感覺。 從個人、家庭、國家、社會,以至于全世界,都有泰有否,而且循環(huán)往復,而保泰、去否,也一直成為大家共同的愿望。 泰否都由逐漸演變而成 愛好富貴而厭惡貧賤,原本是人的常情。 君子和小人,在這方面的差異,僅僅在于君子取之以道,去之也以道,小人則不擇手段,無所謂合不合道理。 自古以來,國家興盛的時候,朝廷常常出現(xiàn)激昂的豪杰;國家將亂,往往是君王信任奸佞,公卿卻唯唯諾諾,諂媚求寵。 這種風氣,其實是逐漸演變而成,并非一朝一夕,突然造成的。 好在各種變化,通常都先由漸變開始,累積到相當?shù)某潭?,才會引起突變?/span> 所以《易經(jīng)》的謙卦一方面要我們不可驕傲、奢侈、放逸、淫蕩,待人接物應該謙恭有禮; 一方面要我們保持高度警覺性,不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立場。 唯有如此,才能在否的時候貞正自守、持志不變、樂觀奮斗,以至于傾否、去否,轉(zhuǎn)為泰順。 處泰的時候,不應該自吹自擂、自大自滿、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 同時,泰轉(zhuǎn)否或否轉(zhuǎn)泰的關(guān)鍵時刻,更應該未雨綢繆,及時做出合理的調(diào)整。 凡事欲速則不達,而事緩則圓,是現(xiàn)代人最難以理解,也是最不能接受的道理。 應該靜下心來,好好體會,務求從泰否兩卦的交叉比對,想通“滿招損,謙受益”的真義。 中道是小人君子公用道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警語,和宇宙發(fā)展的原則,十分符合。 然而,人類畢竟十分聰明,在上卦和下卦的交接處,想要同時獲得天道和地道的好處,必須在人道之中,走出一條兼顧精神和物質(zhì)的中道,以求身心平衡,合理合諧。 西方人同樣“一畫開天”,卻畫出一條水平線,并且把它畫成直線。 因此倡導“法治”,把中道僵化了,缺乏彈性,造成現(xiàn)代人“只要合法,有什么不可以”的錯誤觀念,終至道德淪喪,不憑良心。 中華民族知道太極線是弧形的,并非直線。海平面也是弧形的,兩點之間,并不是直線最短,也是弧線最短。 所以我們倡導“禮(理)治”,大家講道理。雖然比較困難,卻富于彈性,更合乎人性的需求,也符合大自然的現(xiàn)象。 凡事講求合情合理,而又合理合法。 很多人不明白禮治包含法治,法治卻涵蓋不了禮治的奧妙,而且但求速決,不能深一層想事情,盲目推崇法治,實在是現(xiàn)代人的一大缺失。 守法不過是根本,還需要兼顧人情和義理。中道是彎彎曲曲、起起伏伏的,并不是一路直線到底。這對于啟發(fā)智慧,有很大的助益。 錯綜復雜最好多方設(shè)想 錯綜復雜,現(xiàn)在已經(jīng)引申為事情雜亂而又互相影響,很不好處理。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同樣是人,卻十分明顯地,有智愚之分、男女之別、生長背景的不同,以及各種生理上、心理上的差異。 而最重要的,莫過于立場不相同,利害關(guān)系也不一樣,以致同樣一件事,各有不同的看法,也各有不一樣的反應。 錯綜復雜,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 《易經(jīng)》的包容性,為什么要發(fā)展到大無外、小無內(nèi)這樣廣大的系統(tǒng)? 便是由于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有不同的想法。而且“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大多私而不公,甚至于因私害公。 所以人心險于山川,比江湖還要危險。道心難明,又容易隱而不現(xiàn),以致大多數(shù)人,不憑良心。 人生如朝露,大家都急著想早日發(fā)財。 人窮志短,很多人喪失原有的遠大志向,并且人心不足蛇吞象; 卻不知道世事到頭來,大多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不知危險就在身后。 因此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同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兼顧四方八面,盡力做到面面俱到。 多方設(shè)想,謹慎小心,誠信為重,將心比心,才是合乎中道的做法,有彈性,也有原則。 持經(jīng)達變,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最高應變藝術(shù)。 本文作者:豐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