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將心臟供血不足歸為胸痹等范疇,通過辨證論治來治療。
一,心血瘀阻型- 癥狀:胸部刺痛或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寧,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血府逐瘀湯是常用方劑,其中桃仁、紅花、川芎等藥物能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柴胡、桔梗等可以調(diào)暢氣機,共同改善心臟血液循環(huán)。 血府逐瘀湯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血府逐瘀湯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劑組成及劑量(參考):桃仁12g、紅花9g、當歸9g、生地黃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殼6g、甘草3g。
方解如下:
- 活血化瘀藥: - 桃仁、紅花:是主要的活血化瘀藥,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的狀態(tài),促進血液運行,消除瘀血引起的疼痛等癥狀。 -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四者輔助桃仁和紅花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同時可以養(yǎng)血,防止活血太過而傷血。 - 行氣藥: - 柴胡、枳殼、桔梗: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枳殼行氣開胸,桔梗開宣肺氣、載藥上行,三藥合用可以使氣行則血行,有助于消除瘀血。 - 引血下行及調(diào)和藥: - 牛膝:能引瘀血下行,使氣血通暢。 - 甘草:調(diào)和諸藥,緩解藥物的峻烈之性。
用法:一般是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不過,具體的用藥劑量和用法需要根據(jù)病情和患者個體差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 二,氣陰兩虛型- 癥狀:心胸隱痛,時作時休,心悸氣短,動則益甚,倦怠乏力,面色少華,舌紅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結(jié)代。 -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脈。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較為常用。生脈散中的人參、麥冬、五味子可益氣養(yǎng)陰,人參養(yǎng)榮湯中的黃芪、熟地等能補氣血,加用丹參等藥物還可活血通脈。 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組成及劑量(參考) - 生脈散:人參9g、麥冬9g、五味子6g。 - 人參養(yǎng)榮湯(部分藥材):黃芪12g、當歸9g、熟地9g、白芍9g、白術(shù)9g、茯苓9g、遠志6g、陳皮6g、肉桂3g(后下)、炙甘草3g。 2. 功效 - 益氣養(yǎng)陰,補血安神,用于氣陰兩虛證,能改善氣短、乏力、心悸、心煩等癥狀,同時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3. 方解 - 生脈散部分: - 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使氣旺津生。 - 麥冬:為臣藥,養(yǎng)陰清熱,潤肺生津,與人參相伍,可益氣養(yǎng)陰。 - 五味子:為佐藥,斂肺止汗,生津止渴,寧心安神,配合人參、麥冬,能增強益氣養(yǎng)陰、斂汗安神之效。 - 人參養(yǎng)榮湯部分: - 黃芪: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與人參配伍,增強補氣之力。 - 當歸、熟地、白芍:當歸補血活血,熟地滋陰補血,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三者合用補血養(yǎng)血。 - 白術(shù)、茯苓:白術(shù)健脾益氣,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可助人參、黃芪健脾益氣。 - 遠志:安神益智,祛痰開竅,交通心腎。 - 陳皮:理氣健脾,使諸藥補而不滯。 -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溫通經(jīng)脈,少量使用可以鼓舞氣血生長。 - 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 4.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但具體的用藥劑量和用法應(yīng)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zhì)、病情等情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調(diào)整。 三,心腎陽虛型- 癥狀:心悸而痛,胸悶氣短,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蒼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或微細。 - 治法:溫補心腎。參附湯合右歸飲可以用于治療。方中附子、肉桂溫補腎陽,人參、炙甘草益氣養(yǎng)心,熟地、山茱萸等滋補腎陰,從而改善心腎陽氣不足的狀況。 參附湯合右歸飲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組成及劑量(參考) - 參附湯:人參12g、附子9g(先煎)。 - 右歸飲:熟地9 - 30g、山藥6g、山茱萸3g、枸杞6g、甘草3 - 6g、杜仲6g、肉桂3 - 6g(焗服)、制附子6 - 9g(先煎)。 2. 功效 - 溫補心腎。主要用于心腎陽虛證,能夠振奮陽氣,改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心悸等癥狀,增強機體陽氣,提升心腎的功能。 3. 方解 - 參附湯部分: - 人參:大補元氣,益氣固脫,能補脾益肺,為拯危救脫之要藥,在方中起補益心氣的關(guān)鍵作用。 -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與人參配伍,可增強溫陽益氣的作用,尤其適用于陽氣虛脫的危急情況。 - 右歸飲部分: - 熟地: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為補腎陰的要藥,在補陽方劑中取“陰中求陽”之意,為君藥。 - 山藥、山茱萸、枸杞: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山茱萸補益肝腎;枸杞滋補肝腎。這三味藥輔助熟地補腎養(yǎng)陰,增強滋補肝腎之力。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等癥狀,增強對腰膝的滋補作用。 -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能增強方劑的溫陽作用,同時引火歸元。 - 甘草:調(diào)和諸藥。 4. 用法 - 先煎附子1 - 2小時,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具體的用藥劑量和用法應(yīng)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體質(zhì)等情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調(diào)整。 四,寒凝心脈型
- 癥狀:猝然心痛如絞,心痛徹背,喘不得臥,多因氣候驟冷或驟感風寒而發(fā)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胸悶氣短,心悸,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或促。 - 治法:辛溫散寒,宣通心脈。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是主要方劑。薤白、桂枝等能散寒通陽,枳實、厚樸等可下氣除滿,當歸、細辛等能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 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組成及劑量(參考) - 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12g、薤白9g、桂枝6g、厚樸12g、瓜蔞12g。 - 當歸四逆湯:當歸12g、桂枝9g、芍藥9g、細辛3g、通草6g、大棗8枚、甘草6g。 2. 功效 - 辛溫散寒、宣通心脈、養(yǎng)血通脈。主要用于寒凝心脈之證,能有效緩解心痛如絞、手足不溫等癥狀,改善血液循環(huán),驅(qū)散寒邪。 3. 方解 - 枳實薤白桂枝湯部分: - 枳實、厚樸: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二者合用,能行氣消痞,使胸中氣機通暢。 - 薤白、桂枝:薤白通陽散結(jié),行氣導滯;桂枝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薤白與桂枝相伍,可增強通陽散寒、宣通心脈之力。 - 瓜蔞: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有助于清除胸中的痰濁,使心脈通暢。 - 當歸四逆湯部分: - 當歸:養(yǎng)血和血,為君藥,可補營血之虛。 - 桂枝、芍藥:桂枝溫經(jīng)散寒,通利血脈;芍藥養(yǎng)血和營,與桂枝相配,調(diào)和營衛(wèi)。 - 細辛:溫經(jīng)散寒,細辛之辛溫,能助桂枝散寒之力,通利關(guān)節(jié)九竅。 - 通草:通利血脈,能加強諸藥的通脈作用。 - 大棗、甘草: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甘草調(diào)和諸藥,二者合用能調(diào)和脾胃,使氣血生化有源。 4.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不過,具體劑量和用法應(yīng)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尤其是細辛等有一定毒性的藥物,更要謹慎使用。 |
|
來自: 鶴年養(yǎng)生 > 《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