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虹口三角地菜場,就要提到一個英國人的名字,他叫漢璧禮,三角地菜場所在的其中的漢陽路當初就是以漢璧禮的名字命名的——漢璧禮路(Hanbury Road)。漢璧禮不但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漢璧禮蒙養(yǎng)學堂,還將西方的菜場機制引進到上海,開啟了上海現(xiàn)代菜市場的新時代。 托馬斯·漢璧禮爵士(Sir Thomas Hanbury 1832-1907) 托馬斯·漢璧禮爵士(Sir Thomas Hanbury 1832-1907),英國籍商人、慈善家、園林設計師 。1853年來華,在上海與人先后合開漢璧禮洋行及寶威漢璧禮洋行,經(jīng)營絲綢、茶葉、棉花及房地產(chǎn)致富。1865年漢璧禮當選為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他對公共事業(yè)十分關注,其中尤以教育為重。漢氏多次捐助各類私立與公立學校,并促使工部局積極改革公共教育。 同年,漢氏引進西方菜場機制,在今金陵東路、延安東路、西藏南路的空地上搭建起若干個大棚,命名為“中央菜市場”,按照西方近代城市的市政管理模式辟建的,菜販納捐后給予固定攤位,同時制定菜販租用攤位的收費標準。但不為華人接受。直至1892年修建的“虹口三角地菜場”才使菜市場不僅生存下來,而且還日益壯大,最終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菜市場延續(xù)至今。 行號圖上“三角地小菜場”所在位置 19世紀后期,上海先后修筑文監(jiān)師路、漢璧禮路、密勒路(今塘沽路、漢陽路、峨嵋路),三條馬路相交形成的中間地塊,人稱“三角地”。 虹口菜場舊影(攝于1900年) 1892年,租界當局在“三角地”搭建起室內(nèi)菜場,即虹口菜場,又稱“三角地菜場”,這是上海灘第一個室內(nèi)菜場。 上面的照片是1900年的虹口菜場。拍攝位置是在文監(jiān)師路(今塘沽路),方向向東??梢钥吹竭h處的漢壁禮女童公學(Thomas Hanbury School for Girls),左面是漢璧禮路(今漢陽路),遠處是密勒路(今峨嵋路),以及后面的漢壁禮女童公學。 虹口菜場(攝于1905-1915年) 虹口菜場(攝于1916-1949年) 虹口菜場(漢陽路塘沽路口,攝于1905年) 虹口菜場(攝于1905年) 這張照片上還有英文備注,意思是:每天清晨,菜場里熱鬧非凡,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虹口菜場(漢陽路,攝于1890-1916年) 虹口菜場(塘沽路,攝于1898年) 虹口菜場(漢陽路,攝于1900-1908年) 到了1922年,菜場進行了改擴建,新的菜場變成了三層建筑。據(jù)1923年2月6日《申報》記載:工部局托本埠兄弟營造公司承造之虹口新小菜場系去年二月起工,今年三月中旬竣工。樓高三層,下層定為魚類、蔬菜市場,中層定為肉類市場,上層定為各種鮮花市場,建筑頗新巧云。 虹口菜場(攝于1916-1949年) 虹口菜場(塘沽路漢陽路口,攝于1931年) 虹口菜場(攝于1916-1949年) 虹口菜場(攝于1922-1926年) 虹口菜場彩色明信片(吳淞路塘沽路口,攝于1933-1939年) 虹口菜場還出現(xiàn)在了美籍華裔女演員黃柳霜(Anna May Wong)1936年訪問上海的紀錄片里。 黃柳霜在虹口花市(攝于1936年) 黃柳霜在虹口花市(攝于1936年) 黃柳霜在虹口花市(攝于1936年) 黃柳霜在虹口花市(攝于1936年) 當年的虹口菜場因其占地面積大,經(jīng)營品種全,有“遠東第一菜場”之名。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三角地菜場依然是上海最大的室內(nèi)菜場,排在上海四大菜場之首。后因市政改造,三角地菜場于1994年拆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