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變得越來越不愛和父母說話,甚至明顯產(chǎn)生抵觸情緒。孩子在外人面前,性格平和隨意,能說會笑,人緣很好;孩子一回家,一見到父母,仿佛超雄附體,瞬間進入狂躁狀態(tài)。 有時候,家長只想與孩子正常聊天或談心,孩子也是滿身抗拒。有不少家長將孩子的這個表現(xiàn)歸為青春期的叛逆,以為等孩子過了特殊階段,就會慢慢變好。殊不知,很多孩子,即便長大成人,依然抵觸與家長接觸。心理學(xué)有個說法,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孩子有這種表現(xiàn),是一種“創(chuàng)傷”反應(yīng)。在成長過程中,孩子與親人相處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不愉快的。久而久之,大腦會陷入保護措施,一旦與親人接近,思想上會產(chǎn)生厭惡感,有些甚至在生理上也會產(chǎn)生不適感。很多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吐露心聲,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引起共鳴的話題。不愿意與父母接觸,大多因為以下四4個原因。有網(wǎng)友說,曾有一次,他受了委屈悶悶不樂。媽媽開導(dǎo)他:有了委屈要說出來,不要憋在心里,爸媽會成為他最好的傾聽者。他信了。那一刻,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遇上了最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自從探知了自己的小心思,父母有事沒事就會拿出來說事,有時候甚至在外人面前也不避諱談及。他無地自容,他羞愧難當(dāng),但他只能假裝不在乎。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計較,父母更會夸大其詞。對父母的信任感崩塌,讓孩子從此在心理上遠離了父母。信任感遠去,疏遠感隨之而來。可怕的是,孩子已經(jīng)去意已決,父母卻還渾然未知。彼此漸行漸遠。孩子的委屈,只是孩子的委屈;孩子的感受,父母無法感同身受!與父母疏遠,可能只要一次“不經(jīng)意”就夠了。父母也許無意傷害孩子,可不經(jīng)意的舉動,卻扎扎實實傷害了孩子的情感。有網(wǎng)友說,其實她很想親近父母,可每次相處,父母“專業(yè)挑刺”的態(tài)度,讓她不敢前行。譬如,一人在外面生活打拼,好不容易得空趕回家想陪父母吃個人,過個節(jié)??善ü蛇€沒捂熱板凳,飯菜還沒扒上兩口,媽媽坐在對面仔細打量她,然后鄭重發(fā)表意見:“這頭發(fā)顏色染得太跳,不好看?!?/span> 飯沒吃完,她就想逃離這個家。說不上生氣,但是令人很灰心喪氣。希望孩子變好是每個父母心底的盼望,但若父母總是帶著期望企圖“改造”孩子,總以自己的價值觀、審美觀為標準,處處“挑刺”,時時要求孩子“改進”。孩子不僅得不到親情溫暖感,相反滿腔熱情奔赴親情被迎頭澆滅的不愉快感覺,會助推孩子逃離父母,越來越不愿意回家。有網(wǎng)友說,從小生活在媽媽的“教育”方針下,自己都四十歲了,還沒有被放過。在父母眼里,這個事要這么做,那個東西要那么擺放,永遠都有父母教育的理兒。小的時候,年紀小,他尊重父母,覺得很有道理??陕兀l(fā)現(xiàn):父母就是喜歡教育。他好像就是父母手里的提線木偶,做任何事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才是合乎他們的心意。也因此,即便如今四十歲了,在父母的眼中,依然“不爭氣”,事不會做,話不會說,就連放個廚具的位置,都不能令人滿意。誠然,孩子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長,但若父母開口閉口都是教育,卻會讓孩子感覺壓抑。而習(xí)慣了教育的父母,孩子在他們眼中永遠是“不完美的孩子”。父母覺得教育沒有錯,孩子卻會因為“不被認可”的挫敗感,與父母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愿意接近。 有個網(wǎng)友,37歲了,卻對于童年的2件事,依然無法釋懷。小時候,家里養(yǎng)了一條狗,他很喜歡,把小狗當(dāng)作自己的小伙伴一樣精心照料??墒怯幸惶旆艑W(xué)回家,他突然發(fā)現(xiàn),小狗不見了!他發(fā)瘋般地尋找,而媽媽卻波瀾不驚地告訴他:狗被賣掉了。他哭,他鬧,可媽媽絲毫不覺得歉疚,而是指責(zé)他不懂事,甚至威脅:再不停止哭鬧,就要對他不客氣了。在媽媽的心里,狗就是畜生,養(yǎng)了就養(yǎng)了,賣了就賣了。強勢的性格,讓她根本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凡事都以自己的想法去做判斷處理。還有一件事是打皮試針。因為害怕疼,他一直不敢伸胳膊。任憑醫(yī)務(wù)人員勸導(dǎo),依然哆哆嗦嗦。媽媽看了,覺得男孩子太懦弱膽小,火氣上來,當(dāng)眾劈頭蓋臉就扇他的臉和頭,以此教訓(xùn)“不聽話的孩子”。記憶中,他被媽媽打了好幾分鐘,最終也不知道什么是疼,什么是害怕,就那么一直哭著嚎著,打完了皮試。母親的強勢成為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烏云,母親凡事不容分說的決斷成為他的心理陰影。年紀小的時候,他無力承受,等長大了,一旦有了能力,他就想逃離。但很多時候,父母理所當(dāng)然的行事風(fēng)格,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創(chuàng)傷。久而久之,孩子不愿再親近。但回過頭去看,那些事情真的很小,很不經(jīng)意。如果當(dāng)時,做父母的能夠再多一點點耐心,多一點點理解,多一點點時間,親子之間或許不會滋生隔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