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人平均壽命只有30歲左右,這與生活條件、醫(yī)療缺乏、艱苦勞作、瘟疫流行、戰(zhàn)亂頻繁有關(guān)。但是一些哲學(xué)家或藝術(shù)家卻很長壽。 古代,孔子73歲,荀子74歲,莊子83歲,孟子84歲,墨子92歲,孫思邈141歲,歐陽詢85歲,柳公權(quán)88歲,張先89歲,陸游85歲,黃公望85歲,文征明90歲,黃宗羲85歲,姚鼐84歲。 近代,齊白石93歲,馮友蘭95歲,梁漱溟95歲,季順林98歲,錢穆95歲,馬演初100歲,冰心99歲,巴金100歲,周有光111歲,楊絳105歲,文懷沙108歲(或100歲),羅洪(姚羅英)107歲,饒宗頤101歲,流沙河88歲。 這些人有共同特點(diǎn):善修養(yǎng),重情操,有毅力,勤思考。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歸根到底,就是有智慧:世事洞明! 人有智慧很重要,思想、性格、情操、習(xí)性等等對人的壽命有很大影響。北大哲學(xué)系教授多長壽,他們能夠長壽的根本原因是:寵辱不驚??辞澹撮_、看穿、看透。哲學(xué)系教授,學(xué)術(shù)、教學(xué)、為人、處世,都有自己的修煉,金剛在身。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八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他們看懂世態(tài)炎涼、看透名利浮沉、看破生老病死。這些老先生對“我是誰,我要什么,我去哪里”的哲學(xué)根本命題,已經(jīng)參透,乃以出世之心,做著入世之事。非仙即道,焉能不長壽? 寵辱不驚,在北大老校長馬演初先生那里,給人做出典范。馬演初先生的客廳一中堂條幅: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這兩句,出自陳繼儒《幽窗小記》和洪應(yīng)明《菜根譚》,是心靈修養(yǎng)的一個境界。馬演初老校長1959年末在北大遭批斗,是陰謀家康生挑起的,康生說 :“馬演初不是馬克思的馬,而是馬爾薩斯的馬”。一夜之間,動員出萬張大字報貼滿燕園,轟走馬演初校長。但是第二年馬演初先生在《新建設(shè)》里發(fā)表了“重申我的請求”文章,決心與“以勢壓人”的魔鬼“單槍匹馬”戰(zhàn)斗到底。這就是一種高尚情操和境界。晚年,馬演初先生在客廳將自己的著作手稿鋪滿了一地,抬頭是那幅對聯(lián),低頭是自己的著述。智慧、堅(jiān)毅、不屈,悲憤之情可以想見,確實(shí)難以言表。馬演初先生能夠長壽百歲,心理強(qiáng)大,無人能出其右。 人有信仰,有助長壽。 西洋人,信仰基督教。 中東人,信仰伊斯蘭。 中國人,信仰釋儒道: 儒家,拿得起。重在入世。 佛家,放得下。期待來世。 道家,看得開。已然出世。 養(yǎng)生五駕馬車: 飲食均衡、起居有常、適當(dāng)運(yùn)動、情緒穩(wěn)定、注意安全。 養(yǎng)生核心是養(yǎng)心。隨心所欲!順其自然! 來源:老劉的心靈雞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