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人篆刻,在流派方面,可以分為兩大派別:徽派和浙派。這兩個流派的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篆刻作品時,最大的區(qū)別是他們的刀法不同?;张捎脹_刀,浙派用切刀。本文我們來說徽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就是沖刀刀法(嚴格意義上說,刀法不該有創(chuàng)始人之說,因為運刀技法自古就存在,我們在安陽殷墟的龜甲和獸骨上,就能看到遠古人用刀刻畫出來的文字,運刀已相當精熟。這里的沖刀創(chuàng)始人,僅指明清以來文人以石質為印材,在石材上施展的運刀的技法來說)的創(chuàng)始人——何震。何震(約1541-1607),字主臣,一字長卿,號雪漁山人,安徽婺源人(原屬微州,民國二十三年,即1934年劃屬江西)。周亮工《印人傳》記載:“主臣往來白下(南京的古稱)最久,其于文國博,蓋在師友間。國博究心六書,主臣從之討論,盡日夜不休,常曰:'六書不能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何震的印“無一訛筆”(由此可見,一個篆刻家,在小學方面下夠功夫是基本功)。之后,何震替汪道昆刻石?。ㄉ弦黄呐砥f了,文彭偶然得到了幾筐凍石,汪道昆取走了一半,另一半文彭自己留下了),又經(jīng)汪道昆介紹,結交了大批懷才不遇的名士,又遍歷邊塞,從而“大將軍而下,皆以得一印為榮”,當然,何震也因此“橐金且滿”,賺了不少錢。名士們是互通消息的,因此,何震擅長刻印且篆藝精湛的名聲很快天下皆知。自何主臣繼文國博起,而印章一道遂歸黃山。久之而黃山無印,非無印也,夫人而能為印也。又久之而黃山無主臣,非無主臣也,夫人而能為主臣也。(《書程孟長印章前》) 何震傳文彭衣缽(周亮工稱文彭與何震“亦師亦友”),有了“徽派”(印歸黃山),后天下景從,皆學何震,這就有了所謂的“雪漁派”,這段記載,足見何震于印壇影響之巨!1、黃賓虹《新安篆刻之學派》稱這一路印人為“新安派”,因為徽州古稱“新安”;2、沙孟海先生《新安印派簡史》稱:“新安派,亦稱黃山派,徽派,皖派,皖宗,是歷史上印學兩大派系之一(其一是西泠印派,亦稱浙派、浙宗)”;3、清末王世在《治印雜說》說:“迨至有明文壽承(彭)、何雪漁(震)相繼輩出,力能返古,允為一代宗匠,是為皖派之祖”。4、鄧石如崛起后,徽派一個分支又稱“鄧派”,“鄧派”名稱得名晚,不在討論之列,因為如果把這一支稱為“鄧派”,鄧石如前的百年印史中徽派印人無從歸屬。不管他叫徽派還是新安派,還是皖派,皖宗、徽宗……總之,這一派系的起點在文彭與何震,文彭的作品又基本沒留下來(見上一篇),因為文彭的家世于藝壇影響甚巨,篆刻史也多“文、何”并稱,但是,何震才是徽派實際意義上的創(chuàng)始人。理論貢獻何震的篆刻理論集中在他的著作《續(xù)學古編》里。這部著作的上卷是《二十五舉》(黃惇先生考證,系托名偽作,且為剽竊之作,但我們仍依托舊記,把它記在何震的名下)。《續(xù)學古編》沿吾邱衍《學古編》舊制,上卷的《二十五舉》列各種篆書的淵源,簡略講了作篆之法,對印章史、古代印制、創(chuàng)作原理等均有整理記錄。學篆刻,可與吾衍原作并看。因為其中有一部分吾衍未提及的篆刻基礎知識。比如:十七舉曰:圓朱文始趙子昂諸君子,殊不古雅。但今之善圓朱文者,其白文必不佳。故知漢印精工,實由工篆書耳。 篆刻的基礎是篆書,不僅刻圓朱文需要,刻漢白文印也需要,因為篆刻印章中的文字,篆書的意味需要熟稔篆書才能體味。摹印之書,篆楷(這里的楷,其實指的是現(xiàn)代說的隸書)相融,損益挪讓,正直平方,古雅樸厚,視之無跡。心精手熟,轉運欲靈,布置當密。刀法、筆法,往往相因。法由法出,不由我出。小心落筆,大膽落刀。猶作署書,照應有情。作怪屈曲,唐人作俑。筆之害三:聞見不博,筆無淵源,一害也;偏旁點畫,湊合成字,二害也;經(jīng)營位置,疏密不勻,三害也。刀之害六:心手相乖,有形無意,一害也;轉運緊苦,天趣不流,二害也;因便就簡,顛倒茍完,三害也;鋒力全無,專求工致,四害也;意骨雖具,終未脫俗,五害也;或作或輟,成自兩截,六害也。摹印之法有四:功侔造化,冥契鬼神,謂之神;筆畫之外,得微妙法,謂之奇;藝精于一,規(guī)矩方圓,謂之工;繁簡相參,布置不紊,謂之巧。 這段話對于指導篆刻創(chuàng)作,相當重要,須認真體會。實踐貢獻更重要的,是何震進行了大量的篆刻實踐,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何震印作,也是真?zhèn)位祀s,不易鑒別。大概何震作品除繼承文彭一體外,風貌較多。文家喜用室名印,偶用詞句印。何震這類印刻得多,后生慕效,成為一時風氣。這里,我勻只能選擇相對公認的何震印作如下:注意,以上兩印的邊款值得一提,因為他開創(chuàng)了篆刻邊款的一種新的刻法,即“單刀”邊款,何震首創(chuàng)了以單刀方法刻制邊款,或許這時的邊款還與文彭(文彭是雙刀刻款)一樣,尚沒有擺脫“先書后刻”的束縛(直接單刀刻款23,要到浙派的丁敬大師才開始出現(xiàn)),但單刀以刀代筆,一切或兩刀就可以完成一個筆畫,比雙刀要靈活高效得多,這也應當是何震對于篆刻實踐的一大貢獻。或者,當篆刻家刀法純熟之后,他有就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可能。接著看他的作品:當然,何震的一些實踐探索也被后世評論家批評過,如下圖的這些作品:印章,漢以下推文國博為正燈矣。近人惟參此一燈;以猛利參者何雪漁,至蘇泗水(宣)而猛利盡矣。以和平參者汪尹子(關),至顧元方(聽)、邱令和(盿)而和平盡矣。(《書沈石民印章前》) 或許“猛利”二字還不能說盡何震印風的特征(具體可參見上方有邊款的“笑談間氣吐霓虹”“云中白鶴”兩方?。?,但其長程沖刀的酣暢的確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