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節(jié)》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交流思想;自甘落后的人,不能和他共同做事。 注釋:暴:糟蹋,損害。自棄:自甘落后,不求上進。 賞析:孟子認為,實踐“仁”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人生追求,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高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人生價值。 2、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九節(jié)》 譯文:古代的人,獲得成就,則將恩惠恩澤給老百姓,而沒有獲得成功的人,則在這個世上繼續(xù)修身養(yǎng)性。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提升個人修行,得志顯達時就要造福天下蒼生。 注釋:窮:政治上不得意。達:政治上春風得意。 賞析:此句提出了在品德、責任方面的原則,強調(diào)了在困境中要保持善良和正直,而在有能力時要以行動回饋社會。 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jié)》 譯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注釋:恒:常常。 賞析:此句體現(xiàn)了深刻的人際交往的原則,中國歷來是禮儀之邦,講究寬以待人、以禮待人,以友善和尊敬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才能收獲他人真心的尊重。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節(jié)》 譯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注釋:天時:指對于戰(zhàn)爭發(fā)生影響的陰晴寒暑等氣候條件。地利:指有利于戰(zhàn)爭取勝的地理條件。人和:指人心的擁護和團結(jié)。 賞析:孟子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不是天時、地利,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間,“人和”才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關鍵,統(tǒng)治者必須要重視民心,施行仁政,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得到天下。 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六節(jié)》 譯文:人不可以不知羞恥。從不知羞恥到知道羞恥,就可以免于羞恥了。 注釋:無恥:沒有羞恥。 賞析:孟子認為,羞惡之心就是羞恥之心,是人性中善端之一,對于羞恥之心的重視,也成為后人為人處世的一條重要道德原則。 6、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節(jié)》 譯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注釋: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賞析:“萃”指草叢生的樣子,引申為同類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7、其進銳者,其退速。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四節(jié)》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注釋:銳:勇猛;急速。 賞析:所謂“欲速則不達”,只有中庸之道,做得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才是正確的,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順利地達到目的。 8、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節(jié)》 譯文:我長于修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 注釋:浩然:形容盛大流行的樣子。 賞析:孟子認為,人應該為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斷培養(yǎng)自己,加強自我修養(yǎng),“浩然正氣”正是有志的君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信、自強、無所畏懼的精神。 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下·第十四節(jié)》 譯文: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 注釋:社稷:此處指本義,土神、谷神,有時引申為國家。 賞析:此句體現(xiàn)出孟子“民貴君輕”“以民為本”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們的歷史主體地位,否定了君權(quán)的神圣,是對傳統(tǒng)尊君觀念的一次巨大挑戰(zhàn)。 10、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三節(jié)》 譯文: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 注釋:平治:治理;整治。舍:除了。 賞析:此句體現(xiàn)出孟子經(jīng)國治世的強烈的意愿和自信,后常用此句形容自認為有經(jīng)國治世的才干,勇于擔當。 |
|
來自: 杉鄉(xiāng)文書閣 > 《精妙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