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仝之死 文/ 大圣 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盧仝收到當(dāng)朝宰相王涯的邀請函,請他到宰相府赴宴。 吃飯不重要,主要是想請盧仝過去,商討一下關(guān)于茶葉專賣的事兒。 王涯不光是宰相,還兼任江南榷茶使,這是朝廷新成立的部門,相當(dāng)于國家茶葉專賣局局長。 為什么邀請盧仝參加宴會?因為盧仝雖是一介平民,卻是茶葉方面的專家,在業(yè)內(nèi)與“茶圣”陸羽齊名,號稱“茶仙”。朝廷要搞茶葉專賣,這是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不能拍腦袋做決定,需要聽一下專家學(xué)者的意見。 盧仝為人清高,對宰相的邀請起初并沒有在意,但聽說是商量茶葉方面的事兒,立刻來了精神,馬上換了身新衣服,帶了一罐好茶,欣然前往。 萬萬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因為一頓飯,盧仝竟然搭上了自己的老命。 那天下午,賓主相見甚歡。 王涯雖貴為宰相,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拉著盧仝的手親切地說:“久聞盧老師大名,大駕光臨,蓬蓽生輝啊。哎呀你看,來就來嘛,咋還帶東西?!?/span> 盧仝不好意思地說:“今年剛下來的新茶,送給領(lǐng)導(dǎo)嘗嘗鮮?!?/span> 酒菜上齊,賓主落座,雙方在友好坦誠的氣氛中,就茶葉專賣事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朝廷相關(guān)部門負責(zé)人、相府大管家王建國等陪同出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宰相王涯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此次茶葉由民間自由貿(mào)易改為朝廷獨家專賣,是一項重要舉措,將大幅提高朝廷財政收入,對促進大唐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各有關(guān)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抓穩(wěn)抓實,抓出成效。 席間,王涯等朝廷官員認真聽取了盧仝等業(yè)內(nèi)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雙方邊吃邊談,邊談邊喝,不知不覺天色漸晚,大家喝得都有點兒高了。 特別是盧仝,滿臉通紅,已顯醉意,唯恐失態(tài),便起身告辭:“多謝大人盛情款待,小人不勝酒力,請求告退。” 王涯一擺手:“急著回去干啥?你明天又不上班?!鞭D(zhuǎn)頭吩咐王建國:“人生苦短,給盧老師倒?jié)M?!?/span> 盧仝拼命用手捂住杯子:“哎呀,不能再倒了,我喝茶可以,喝酒不行,今天就到這兒吧,再晚回去就趕不上二路汽車了?!?/span> 王涯說:“沒事兒,回去我讓建國開車送你?!?/span> 但盧仝還是想走,因為唐朝雖然不查酒駕,但有嚴(yán)格的宵禁制度,天一黑就回不去了。 王涯大咧咧道:“那就別走了,今晚就睡我這兒,咱哥倆一醉方休。建國,再去拿一瓶,最后一瓶?!?/span> 領(lǐng)導(dǎo)把話都說到這兒了,盧仝也不好意思強走,只好舍命陪君子,幾個人從下午一直喝到半夜。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最后王涯也喝不動了,大家臊子面一吃,酒足飯飽,正要散場休息,忽聽屋外傳來一陣嘈雜聲,人仰馬嘶,火光沖天。 王涯又驚又怒:“何人膽敢在相府喧嘩?去看看什么情況?” 王建國迅速跑了出去,很快又驚慌失措跑了回來:“不好了大人!外面來了一大群神策軍,逢人便抓,見人就殺,大人趕快躲一躲!” 聞聽此言,王涯和盧仝等人的酒當(dāng)時就醒了。 所謂神策軍,就是我們常說的御林軍,是負責(zé)保衛(wèi)京師和宮廷的禁軍。不同的是,唐朝后期的神策軍,軍權(quán)由宦官掌控。 這只由太監(jiān)指揮的軍隊半夜三更闖入宰相府抓人,王涯心里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士兵闖入后,王涯并不多言,束手就擒。 盧仝則不明所以,一直大叫:“我只是個普通百姓,來相府吃飯的,何罪之有,你們抓我干嘛?” 神策軍中一個領(lǐng)頭的冷笑道:“普通百姓怎么會來相府吃飯?少廢話,通通帶走!”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盧仝就這樣稀里糊涂被抓進了大牢。 入獄后,該走的司法程序一樣沒走,根本沒人聽你解釋,幾天后,盧仝就與王涯一家老小幾十口人一起押赴刑場,處以腰斬之刑。 據(jù)史料記載,腰斬前,犯人“皆以發(fā)反系柱上,釘其手足,方行刑?!?/span>(邵博《邵氏聞見錄后錄.卷九》)盧仝40歲的年紀(jì),但頭發(fā)稀疏幾乎掉光,沒辦法用頭發(fā)固定,于是,劊子手想了個辦法,“添一釘于腦后”,殘忍地用釘子穿過盧仝的頭皮固定頭部。 我們可以想象,當(dāng)時的場景是何等慘烈。 關(guān)于這件事還有個傳說,說盧仝的兒子小時候非常淘氣,有一次打翻了盧仝的硯臺,搞得滿手墨汁后,在宣紙上胡亂涂畫。 盧仝事后寫詩說:“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span>(盧仝《示添丁》)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涂鴉”一詞,即來源于此。 而這個頑皮的兒子,盧仝當(dāng)時為他取名叫“添丁”,有人附會說,這是個不詳?shù)淖徴Z,從那時起,就注定了盧仝慘死的命運。 毫無疑問,盧仝之死是因為受到宰相王涯的牽連。 那么,堂堂宰相,王涯到底因何被抓以至滿門抄斬?那天,長安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其實,那天遭遇變故的不止王涯一家,當(dāng)時的京城一片混亂,由宦官集團控制的神策軍大肆捕殺朝廷官員,“震驚乘輿,騷動京國,血濺朝路,尸僵禁街”(《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二》),這是宮廷兩股政治勢力的一次大決戰(zhàn),史稱“甘露之變”。 事情的起因要從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態(tài)說起。 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成為唐朝中后期的兩大毒瘤。特別是宦官專權(quán)現(xiàn)象愈演愈烈。宋代司馬光總結(jié)說:“宦官之禍,始于明皇,盛于肅代,成于德宗,極于昭宗?!?/span>(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七十六》) 從玄宗開始,宦官的權(quán)勢不斷壯大。比如我們熟悉的高力士,不光是內(nèi)廷大太監(jiān),還兼任驃騎大將軍,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當(dāng)時宦官還沒有軍隊指揮權(quán),行事往往需要借助皇帝的力量。 等到了唐德宗時,宦官被明確賦予了兵權(quán),連神策軍也劃歸宦官指揮,宦官的權(quán)勢從此不可抑制,唐朝后期連續(xù)幾任皇帝成為傀儡,國家大事,乃至弒君立君,全憑宦官決定。比如唐憲宗和唐敬宗,就是直接死于宦官之手。 哪個皇帝愿意受這個氣?于是,27歲的唐文宗李昂決定,除掉宦官頭目仇士良,重新奪回屬于自己的權(quán)利。他與宰相李訓(xùn)、鳳翔節(jié)度使鄭注等權(quán)臣密謀,決定用計刺殺仇士良。 在二十一日早朝時,李訓(xùn)派人謊稱左金吾衛(wèi)院內(nèi)的石榴樹上天降甘露,這屬于祥瑞,文宗皇帝就讓大太監(jiān)仇士良去查看一下。 仇士良帶人過去,還沒走到石榴樹下,發(fā)現(xiàn)領(lǐng)路的金吾衛(wèi)大將軍神色緊張,滿頭大汗,長廊帷幕后隱隱約約似乎藏有伏兵,當(dāng)即率眾宦官掉頭返回,直接把在含元殿等候消息的唐文宗控制住。 事情既已敗露,雙方隨即展開肉搏。宦官手下的神策軍人多勢眾,很快控制了局勢,當(dāng)天便挾持天子,對涉嫌參與刺殺計劃的朝廷官員開展全城大搜捕、大屠殺。 刺殺計劃的行動總指揮宰相李訓(xùn)倉皇逃出長安,但很快被抓并斬首滅族。 王涯等另外三位宰相并沒有參與行動,也不知道行動計劃,只因平日也是反對宦官專權(quán)的一派,被大太監(jiān)仇士良以“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為原則,全部抓進大牢,隨即腰斬于市,誅滅九族。 據(jù)統(tǒng)計,甘露之變,共有四位宰相被滅族,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諸司,前后共有一千多人被殺。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被宦官集團殘忍殺害的人中,王涯還不是最冤枉的,最冤的是盧仝。 這里面本來沒他什么事兒,被叫去吃了個飯,就把命給丟了,找誰說理去? 盧仝這個人吶,一向自命不凡,藐視權(quán)貴,史書中說他性格“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span>(辛文房《唐才子傳》) 雖然自已是一介平民,家里窮得叮當(dāng)響,但一般人他還看不上,因為人家是名門之后,“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詩人盧照鄰,那是盧仝的爺爺。 盧仝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長大,從小博覽經(jīng)史,工詩精文。但作為一個讀書人,卻又不去參加科舉,據(jù)說是不愿意走仕途,寧愿躺平。 好友韓愈在洛陽任河南令期間,曾多次勸他科舉入仕,他死活不聽。朝廷兩次征召他做諫官,盧仝也不去,說除非你讓我當(dāng)宰相。把韓愈氣得說不管你了愛咋咋地吧。 為此,韓愈還專門寫了一首名為《寄盧仝》的長詩,詩中說: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數(shù)間而已矣。 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征不起。 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才及輒掩耳。 先生抱才終大用,宰相未許終不仕。 ...... 別跟我說什么職務(wù)權(quán)利事業(yè)編,老子不聽。 盧仝選擇的人生道路與常人不同,年紀(jì)輕輕便隱居于河南少室山中,后來又搬到了洛陽萬安山腳下的玉川古寨,自號玉川子。 生活上,盧仝一家全靠韓愈和附近廟里的和尚資助,他每天躺在院子里曬太陽,無所事事,除了喝茶,就是吟詩。 盧仝在茶葉研究方面造詣很深,曾著有《茶譜》一書,與“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齊名,盧仝因此被業(yè)內(nèi)尊稱為“茶仙”。 盧仝不僅是茶葉專家,同時還是個詩人,而且是韓孟詩派的主要人物,其詩風(fēng)格奇特,近似散文,人稱“盧仝體”。 他寫的許多詩都跟喝茶有關(guān)。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中,盧仝這樣夸贊喝茶的好處: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這一段被稱作《七碗茶歌》,是盧仝流傳最廣的作品。 后來,《七碗茶歌》在日本演變?yōu)?/span>“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fēng)生”的日本茶道。據(jù)說,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尊其為“煎茶道”始祖。 盧仝的詩歌風(fēng)格奇特,與眾不同,除了那首《七碗茶歌》之外,其它都鮮為人知。但盧仝在唐詩中仍有一席之地,業(yè)內(nèi)評價:“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后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span>(辛文房《唐才子傳》) 值得一提的是,盧仝寫過一首長達1677個字的雜言古詩《月蝕詩》。 詩中詳細描述了一次月全食的過程,全詩縱橫捭闔,詭異萬狀,不論題材還是遣詞造句,都堪稱空前絕后: 森森萬木夜僵立,寒氣赑屃頑無風(fēng)。 爛銀盤從海底出,出來照我草屋東。 天色紺滑凝不流,冰光交貫寒曈曨。 ...... 這首長詩不僅題材獨特,而且寓意深遠,表面看是記錄了一次天文現(xiàn)象,其實是在借題發(fā)揮,字里行間暗諷宦官專權(quán),直指大唐時弊。 韓愈對這首詩極為贊賞,說你看別人寫詩,要么是山水田園、懷古傷今,要么是邊塞送別、思鄉(xiāng)閨怨,你再看人家盧仝,一出手就是蒼茫宇宙、浩瀚星空,就憑這一點,哪個詩人比得了? 就是這樣一個奇倔兀傲、淡泊名利的平民詩人,卻以極端悲慘的方式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確實令人扼腕嘆息。 盧仝死后葬于河南濟源,墓冢至今猶在。詩人賈島曾在盧仝墓前寫下《哭盧仝》詩一首: 賢人無官死,不親者亦悲。 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鄰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天子未辟召,地府誰來追。 長安有交友,托孤遽棄移。 冢側(cè)志石短,文字行參差。 無錢買松栽,自生蒿草枝。 在日贈我文,淚流把讀時。 從茲加敬重,深藏恐失遺。 世事難料,人生無常,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我們設(shè)想一下,如果那天盧仝不去參加王涯的飯局,或者告退的時候堅決一點不要答應(yīng)留宿,這場禍?zhǔn)卤臼强梢员苊獾摹?/span> 但歷史無法假設(shè),人生也沒有那么多如果,一切都無法改變。清代詩人袁枚曾在《遣興》詩中感嘆: 棋局長安自古談,塞翁得失豈難參? 盧仝不宿王涯第,七碗清茶吃正甘。 當(dāng)然,對于盧仝之死,除了惋惜之外,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聲音。 首先是對盧仝歸隱山林,淡泊名利的質(zhì)疑。 比如明代的唐寅唐伯虎,就在《題自畫盧仝煎茶圖》一詩中說: 千載經(jīng)綸一禿翁,王公誰不仰高風(fēng)。 緣何坐聽添丁慘,不住山中住洛中? 說你既然是隱士,就在少室山好好隱居,為啥要搬到洛陽? 言下之意,還不是因為洛陽是大唐東都,韓愈又在洛陽為官,你住在洛陽有人關(guān)照,便于出人頭地。后來又跑到長安,還與王涯這樣的朝廷高官扯上關(guān)系,所謂歸隱,不過是想走終南捷徑罷了。 其次是對盧仝與高官結(jié)交表示不能理解。 比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對盧仝的為人極為反感,他在《題錢選盧仝烹茶圖》一詩中說: 隱而狂者應(yīng)無禍,何宿王涯自惹譏。 說既然做隱士,就應(yīng)該有個隱士的樣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門心思修茶道,清風(fēng)明月,心如止水,偶爾喝多了吹吹牛逼,說自己不屑為官,若為官,非宰相不當(dāng)。這些都無傷大雅,并不會給自己招來禍患。不甘寂寞,出入官場與宰相王涯結(jié)交,才引來殺身之禍,被后人恥笑。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評說。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現(xiàn)在已無從考證。 事實上,就連盧仝是否死于“甘露之變”,史學(xué)界也是有爭議的。本文以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為基礎(chǔ)編寫,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必認真。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甘露之變”后,唐朝政治生態(tài)極度惡化,僥幸未死的朝廷官員從此對朝政噤若寒蟬,緘默不語。 遠離政治漩渦成為許多人的選擇,比如三朝元老裴度、大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先后退隱洛陽。老友見面,“出語但寒暄”(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專心喝茶,不問政事。 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大唐,由此進入。人們在沉默中,似乎隱約聽到,唐朝的喪鐘已經(jīng)敲響。 - End - │編 輯:小 麗 │圖 片:呼蔥覓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