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修行產業(yè)來說,道的意義可能就更偏向于深入自我肉體,挖掘自我能動性與意識層面的覺醒,就是人會更傾向于經營肉體的有序,精神的有序,意識的純凈這些層面的東西。所謂的道長,道友,也就是在修行領域已經獲得一定的經驗,能自我掌控一些肉體層面,覺知層面的流動的人。修行人要借助自己的行為之道,精神之道,意識之道,守住身心,使身心有依靠,才能避免心里發(fā)虛,防止肉體因為心虛氣虛產生氣孔虛脫的肉體環(huán)境,身體才能保持健康,從而到達延年益壽的目的。
現(xiàn)在要我去看一個人有沒有病,其實只要看一下對方的身材,皮膚,體態(tài),就能知道,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極其不健康的負面教材,長期對抗亞健康也讓我具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我們社會有一個名詞叫“虛胖”,虛胖就是不健康的象征。虛胖的人皮膚會比健康的人更薄,腰腹顯得膨脹,脖子短,面部扁平僵硬。因為氣在體內亂走,肉體里面有堵塞的僵化區(qū)域,體內已經產生氣血不再流通的油鹽不進的板結區(qū)。而人是怎么虛胖起來的呢?中醫(yī)講的“風”,它其實不是指自然界的風雨雷電的風,而是指人類通過鼻息,腔息,到達體內的氣場異動。健康人的氣息腔息是不漏風的,也就是人呼吸的時候是有序的,有力的,從早到晚呼吸都是清醒的帶著自覺意識流動的,是不驚慌不錯亂不懷疑的,今天與昨天與明天的思維是有鏈接的。修行人要清除雜念,規(guī)范行為,要走正道,都是為了使呼吸不漏風。在進食,奔波的時候,人也必須是有序的,是要保持相信的,肉體才能保持緊結有序的健康狀態(tài)。現(xiàn)在我們去看基督教的教徒身材是保養(yǎng)得比較好的,在于他們一直堅持信仰的經營,定期清理懷疑,恐慌情緒,使精神有依靠。吃飯前做禱告,防止人胡思亂想,避免邪氣隨著飲食一起進入體內。而我們社會的一些缺乏正經社會身份與正念覺知的人,很容易身材變形,肉體變態(tài),原因就是呼吸飲食缺乏秩序與相信而漏風了。比如工作沒著(zhuo)落,生活動蕩,情感不穩(wěn)定,財務虧空,這些元素都很容易使人陷入懷疑恐慌的情緒,情緒一恐慌,身體就風濕。我們社會當代提倡無神論,尤其是非主流社會的人它其實沒有具體的思維背景支撐人的日?;顒樱踩狈φ蛩季S的工作習慣,也沒有強制性的一些儀軌督促人清理思維雜念。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張牙舞爪,在睡覺的時候縱情聲色,在生活中任由雜念在腦海里心底里飛馳,這樣人就很難獲得健康,虛胖已經大面積存在于國人身體現(xiàn)實。
昨天有人給我留言說宗教是文化的一個很小的衍生,因為昨天我寫了一篇“文化的盡頭是宗教”,其實我的意思是文化最終只能形成教條主義,才能產生真正的社會效應。得像基督教那樣,把一些醫(yī)學層面的,政治層面的,意識精神層面的東西,固化成一個社會模型十字架,使老與幼都能在固化的環(huán)境里跟進社會流動。宗教它其實也可以是無神論的,尤其是未來的宗教發(fā)展,它一定會是非常理性存在于人類生活區(qū)間的。而為什么文化的盡頭是宗教呢?因為老與幼它都是無法理性的跟隨文化的。所有的文化,學術,知識,包括意識的開發(fā),它都是有階梯性的,人類幼年肯定無法理解成年人的理性生存背景,而人類的老年又無法自控精神肉體這些生命元素。人一旦到了某個臨界點,肉體的正常運轉就會是生存大問題與大挑戰(zhàn),沒有人可以克服衰變過程,你也無法強行向嬰幼兒灌輸高級文化知識。當肉體衰變,你還能堅持理性思考與遞交正常的社會存在感么?肯定不能。一個社會三分之一的人是幼年少年,三分之一的人是老年,這兩大類加起來是人群的大多數(shù),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其實是無法跟隨所謂的核心價值觀的。老弱病殘加在一起,占社會三分之二有余,而中間的人呢?有的牽掛著老人,有的一心撲在孩子身上,有的對自己的存在不滿意,有的對工作待遇社會身份不滿意,所以你說如果要用階梯性的文化來引領社會,怎么引領?小的理解不了,老的無法控制自己,中間的精神渙散,堅持相信的人,那都是極其特殊的機緣才能造就,他們才是社會上最孤立的人。這也就是我們社會如今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有信仰的都被孤立起來,沒有信仰的都在傷害自己。
心虛氣虛,人的營氣會弱化,營氣無法上腦,無法循環(huán)周身,身體也就會硬化,空洞化。硬化的前期現(xiàn)象就是濕,也就是我們喜歡說的“水貨”,人的濕氣會加重,它跟運動也沒關系,是人無法繼續(xù)維持正常的水氣代謝,精神上的問題反而多于運動層面的問題,很多人腎衰竭也就是整體都風濕化了,有些人看起來也不胖,但濕氣很重,脂肪很多。虛胖的人氣淤集在胸腹部形成脂肪,脂肪它就是一種水氣代謝不出去產生的現(xiàn)象。正常健康的代謝會使人的皮膚越來越厚,脂肪很少,皮膚作為代謝器官能發(fā)揮重要的代謝功能,越健康的人皮脂代謝率會越高。像西方人的面部輪廓很立體,原因是他們的皮膚很厚,代謝能力很強。而我們社會的人如今朝著皮膚越來越薄,面部表情越來越僵硬的方向發(fā)展,在于人的濕氣太重了,氣息太渾濁與顛簸了,即便每天運動,人的精神狀態(tài)肉體狀態(tài)依然不太健康。皮薄的人尤其要注意,因為營養(yǎng)失衡了,越運動病得越快,運動一定要建立在補虧的基礎上,要把一些遺傳問題,習慣問題矯正以后再進行合理運動。
濕氣的產生,與氣息不穩(wěn)有關,氣息不穩(wěn),又與精神環(huán)境有關,精神環(huán)境那肯定與信念,文化這些東西相關。所以在文化圈,很多人其實并非真的想要在境界上,知識上一鳴驚人而進入,很多人其實是有養(yǎng)生需求才會選擇成為文化人。修行的意義也不是多么神秘高深,只是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使人重新認識與發(fā)現(xiàn)肉體的使用規(guī)律。昨天我又想到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智能社會確實需要一定的思維優(yōu)勢才能拿到穩(wěn)定的社會價值,才能穩(wěn)定的生存,但當人進入衰變期,就必須又要重新考慮我在故我思這個命題,畢竟如果沒有了肉體,人又如何思考呢?沒有了健康的肉體,一切的思維都將是不夠前沿的,因為你將無法感知時代。
2022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