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前后的沖突與談判 第一次反共高潮結束以后,國民黨將軍事反共的重點南移,把反共目標指向敵后抗戰(zhàn)的新四軍,同時加緊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進行反共活動,兩黨關系更加緊張。1940年6月初,周恩來會見蔣介石,表明中共合作抗戰(zhàn)誠意,譴責了國民黨在抗戰(zhàn)中“溶共”、“剿共”的反共行徑。接著,周恩來又與何應欽、白崇禧就劃分作戰(zhàn)區(qū)域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但都無果而終。一場新的更大規(guī)模的反共高潮正在加緊醞釀。山雨欲來風滿樓。在重慶的周恩來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即將面臨第二次國共合作以來的最大危機和挑戰(zhàn)。 “皓電”與“佳電” 1940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參謀總長何應欽與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名義,簽署致第十八集團軍正、副總司令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軍長葉挺的“皓電”,要求江南新四軍“限于電到一個月內”,“全部開到”黃河以北指定地區(qū)。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序幕由此揭開。 為了探明國民黨當局的政治動向,了解各界人士對時局變化的反應,給中共中央作出正確對策提供依據,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南方局領導人頻繁接觸馮玉祥、孫科、覃振、于右任、章伯鈞、沈鈞儒、黃炎培、左舜生等各方面人士,征求他們對“皓電”和時局的看法。 10月24日,周恩來連續(xù)兩次致電中共中央,提出“目前反共高潮正在著著上升”,提議不能同意“皓電”,但不能置之不理,軍事上一要將新四軍主力開至江北,便于集結應戰(zhàn);二要將主力立即分散,江北部隊需作應戰(zhàn)準備。為了使中共中央獲得更充足的決策依據,11月1日,周恩來又兩次致電中共中央,建議以朱、彭、葉、項名義通電答復“皓電”,表示皖南新四軍在有充分保障條件下可移至江北。中共中央最終采納了周恩來的建議。11月9日,由毛澤東起草的以朱、彭、葉、項名義致何、白的“佳電”,經葉劍英轉給國民黨當局?!凹央姟眲側岵嘏g了“皓電”中對八路軍、新四軍的誣蔑,既顧全大局,又堅持原則,發(fā)布后得到了國統(tǒng)區(qū)廣大中間派的理解和同情,使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動。 與此同時,為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局,南方局除要求《新華日報》將“佳電”廣泛印送給各階層人士外,還加強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力度,特意向英、美、蘇、法等駐華使團及在華國際團體提供了整理的國共關系資料。12月下旬,周恩來約見美國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向她說明國共兩黨分歧的實質及發(fā)生重大反共事件的危險性。周恩來向其說明:我們不想過早地暴露這些沖突以加劇摩擦,不過我們愿意把這些材料交到值得信任的外國人士手中,以便在蔣介石展開更加瘋狂的進攻時予以揭露。 12月25日,蔣介石約見周恩來,稱新四軍都是他的部下,只要“說出一條北上的路,我可擔保絕對不會妨礙你們通過”。但“如果你們非留在江北免調不可”,“沖突絕難避免”。次日,周恩來給中共中央發(fā)電指出:蔣的承諾“靠不住”,這次不過是“嚇壓之余,又加上哄之一著”罷了,而事實上,國民黨“局部'剿共仍在加緊布置中”。 堅守與反攻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和直屬部隊9000余人,行至安徽省涇縣茂林地區(qū),突遭國民黨軍8萬余人包圍襲擊,“皖南事變”發(fā)生。大部分將士英勇犧牲,軍長葉挺被扣,副軍長項英等遇害。1月7日,周恩來得到皖南新四軍遭襲消息,當即向國民黨聯(lián)絡代表張沖提出強烈抗議。1月11日,周恩來在參加《新華日報》創(chuàng)刊3周年慶祝晚會時,再一次收到有關事變的急電,他當即向與會各界人士宣布電文,強烈譴責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罪行。他指出:“黑暗只是暫時的,光明一定會到來?!?1月17日,周恩來在獲悉蔣介石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后,即在曾家?guī)r50號給何應欽打電話,義正詞嚴地指出:“你們的行為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應欽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笔侨胀?,周恩來在紅巖辦事處二樓走道召集南方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人員開會,通報事變發(fā)生經過。他指出:目前時局發(fā)展有兩種可能,一是國共完全決裂;二是國民黨不敢全面反共,經過斗爭兩黨還可繼續(xù)合作抗日。而我們則應從最壞的可能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次日凌晨,周恩來奮筆寫下“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與挽詩?!缎氯A日報》連夜刊印,在天亮前發(fā)往全城,使事變真相大白于天下。 時局驟變后,中共中央基于對南方局領導人和國統(tǒng)區(qū)黨組織安全上的考慮,在1941年1月18日至2月1日的十多天時間內,連續(xù)數次發(fā)電,緊急指示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等人撤回延安,并將其他黨內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區(qū)。中共中央的指示非常迫切,僅在1月25日一天內即兩次來電要周恩來等“迅即回延”。南方局收到中共中央指示后,召開緊急會議分析形勢。周恩來認為,國共關系尚未到最后決裂之時,斷然決定要堅持到最后,爭取時局好轉。與會人員亦表示要留下堅持戰(zhàn)斗。南方局反復向中共中央陳述理由,最終得到中共中央同意。1月27日,重慶八辦全體工作人員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朱德發(fā)出電報說:“處在政治環(huán)境極端嚴重的重慶辦事處同志向你們保證:無論在任何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仍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堅守我們的崗位,為黨的任務奮斗到最后一口氣?!眱商旌?,重慶八辦收到毛澤東、朱德的回電:“甚慰,望努力奮斗,光明就在前面,黑暗總會滅亡。全國全世界人民都是援助我們的?!?/span> 這期間,周恩來和南方局其他領導人一起,一方面及時給國民黨頑固派以有力反擊,另一方面又細致周密地進行了南方局、重慶八辦和《新華日報》館的干部轉移和撤退工作。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下,滯留于重慶、桂林等地的進步文化界人士也進行了轉移和疏散。2月1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葉劍英率領蔣南翔、李濤、邊章五等飛返延安,并向中共中央匯報南方局在重慶堅持斗爭的情形。毛澤東聽后給周恩來去電,對南方局工作表達了“欣慰之至”的高度贊許。隨即,中共中央決定對第二次反共高潮采取“政治上取全面攻勢,軍事上取守勢”的方針,并指示南方局“堅決反攻,跟蹤追擊,絕不游移,絕不妥協(xié)”,開始對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猛烈的政治攻勢。 擊退反共高潮 1941年1月19日,南方局印制了《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傳單,并廣為散發(fā)。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重建新四軍軍部命令。同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言人的名義發(fā)表談話,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周恩來通過國民黨聯(lián)絡代表張沖,及時將上述“命令”和“談話”轉交國民黨中央。隨即,宋慶齡、柳亞子、何香凝、陳友仁等在香港發(fā)出抗議,并致函蔣介石。國統(tǒng)區(qū)中間黨派也憤然抗議,章伯鈞等與周恩來會面,表示準備成立民主聯(lián)合會,團結各中間黨派、無黨派人士,與中共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民主改革和反對內戰(zhàn)的意愿。 國民黨內也不乏反對內戰(zhàn)者,張治中向蔣介石呈萬言書,痛陳國民黨當局對中共問題處理失策,認為皖南事變是招致兩黨破裂的開始,關系至大。國民參政會秘書長王世杰當面向蔣介石請求慎重處置新四軍問題,以免造成內戰(zhàn)危險及國際間的不良觀感。國共談判聯(lián)絡代表張沖,在事變發(fā)生后“感到沒臉見人”。他對周恩來說:一朝中總有秦檜、岳飛,我們是忠,他們(指親日派)是奸。不僅如此,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曾充當過急先鋒的閻錫山,此時也對當局表示失望,認為重慶政府中有一部分不受歡迎的人,他們直接危害抗戰(zhàn),間接幫助日本。時任國民黨軍委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在軍委會政治部第二次國際問題座談會所作的演講中,以波蘭與法國不和而導致亡國的教訓,呼吁國共兩黨珍視民族團結,且對國民黨頑固派制造分裂提出警告。針對頑固派挑起反共分裂活動的事實,馮玉祥曾大罵何應欽搞陰謀,且對蔣介石表達了憤慨。綜上可以說明,國民黨內不少人主張國共合作抗戰(zhàn),破壞抗戰(zhàn)的只是一股逆流。 與此同時,經過南方局外事組的工作,美、英、蘇等駐華使館以及國際機構也了解了事變真相,逐漸對中共傾于同情和支持。蘇聯(lián)駐華大使潘友新指出:中國內戰(zhàn)意味著滅亡。1941年1月下旬,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與周恩來會晤后,將事件真相報告本國政府,英國政府即電告蔣介石,指出內戰(zhàn)只會加強日軍的攻擊。2月中旬,美國總統(tǒng)特使居里與周恩來秘密會見不久后,便向蔣介石聲明:“美國政府在國共糾紛未解決前,無法大量援華?!币粫r間,國民黨當局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1941年2月初,第二屆國民參政會召開在即。為抗議國民黨制造的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參政員拒絕出席這次會議。是月10日,周恩來約見黃炎培、沈鈞儒、章伯鈞、張申府、左舜生等民主人士,告知中共拒絕出席參政會的理由,并獲得他們諒解。3月2日,中共參政員董必武、鄧穎超致函國民參政會,提出承認中共和中間黨派以及陜甘寧邊區(qū)合法地位、釋放皖南事變被捕人員等十二條作為出席會議條件。中共的堅決態(tài)度,贏得中間勢力的擁護和支持,最終迫使蔣介石在第二屆國民參政會上作出“以后決無剿共之軍事”的承諾。3月8日,國民參政會仍選舉董必武為駐會參政員。3月14日,蔣介石約請周恩來面談,詢問中共中央有何意見,做出緩和兩黨關系的姿態(tài),表現出部分讓步和謀求妥協(xié)之意。至此,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周恩來等南方局領導人經過與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復較量,達到了以斗爭求團結,維系合作抗戰(zhàn)大局的目的。 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軍事反共開始,雖然新四軍受到嚴重損失,但這一反共行徑卻使國民黨頑固派在政治上陷入被動,在道義上失去人心,使中間勢力拋棄了對他們的幻想,進一步拉近了中間勢力與中共的合作關系。從此,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國民黨的地位日益下降,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日益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