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城墻北京城城墻于明永樂四年 (406年)動工,永樂十五年(1417年) 基本建成。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擴建改建的。初建的北京城近似方形,明嘉靖時期(1522~1566年),為加強防御和保護城南地區(qū)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在城南又加建了外城,故原城稱內(nèi)城,并形成凸字形平面。 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說過,“北京城墻不只是一堆平凡疊積的磚堆,它是舉世無匹的大膽建筑紀念物,磊拓嗟峨,意味深厚的藝術創(chuàng)造。無論是它壯碩的品質(zhì),或是它軒昂的外像,或是那年年歷盡風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總都要引起后人復雜的感情的?!边@座環(huán)繞北京的世界級文物,后來被拆除殆盡?,F(xiàn)在我們只能從一些老照片中,約略追尋老北京城墻昔日的榮光。 明清城墻 中華門明清兩朝的皇城,民國以后陸續(xù)拆除,現(xiàn)天安門是皇城的南向正門。在其南向正對著的一座門即是中華門,明朝時稱大明門,清朝改稱大清門,辛亥革命后改稱中華門。大清門與天安門及天安門北的端門,構成皇城的三大中門,只有太后慈駕、皇帝乘輿、皇后大婚,才能從這三座大門逐一通過。中華門一直保留至解放后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時才拆除。 中華門 千步廊在北京天安門前廣場的東西兩側(cè),即天安門與中華門之間,明朝建有千步廊。 這東西兩排千步廊共有 144間平房,且是連檁通脊的兩排朝房。當年兵部和吏部選拔官吏,禮部審閱會試考卷,刑部舉行“秋審”和“朝審”,都在這里舉行。這張照片是西千步廊。每年“秋審”時在西千步廊旁擺列幾十張方桌,鋪上紅毯、判官勾決死刑囚犯。 清末民初,這兩排千步廊即已開始坍毀,1915年,時任內(nèi)務部總長的朱啟鈴主持改建正陽門時,將西千步廊拆除。并利用其木料修建了今中山公園內(nèi)的來今雨軒、投患亭、繪影樓、春明館、上林春一帶的廊舍以及東西長廊等建筑。 千步廊 正陽門牌樓牌樓即牌坊,始源于古代城市之里坊制度。古時城市中,里有里門,坊有方門。北京在無大都時,城內(nèi)分為若干個坊、皆有坊門。明、清時期城市布局雖有改變,演變成大街小巷(胡同)、但仍保存了牌坊這種建筑的遺跡。 正陽門牌樓,因位于從前北京都城大門(正陽門)前的入口,其單體建筑規(guī)模最大。牌樓面寬有五開間之多、俗稱五牌樓。牌樓的形制為五間六柱五樓沖天枉形式。在牌樓當心間上下頸妨之間,書“正陽橋”三字匾額。 正陽門牌樓 大高玄殿牌樓大高玄殿在景山之西,北海之東,正門臨街,街上有牌樓,街南有習丸享一對,紅堵圍繞,背后是筒子河。明世宗崇信道教,建大高玄殿作為西苑的商宮用做齋戒之所。習禮亭是演唱科儀的地方,同建于嘉靖年間。習禮亭為五龍閣型式,三重疊檐,最上層為歇山十字脊,四面伸出龜頭均為重檐歇山頂。整個造型跟紫禁城角樓差不多。限有種說法原來是為角樓所造的樣品,但與現(xiàn)存的角樓不盡相同。這對習禮亭已于 50年代中期拆除。 北京大高玄殿牌樓 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位于今北京市東單外交部街,現(xiàn)為外交部干部宿舍。 下面這張照片攝于19世紀末,牌坊正口高高懸掛著“中外禔?!钡呢翌~,禔福即安福之意。這里雖然沒有掛“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牌子,但人們從這“中外禔?!必翌~上,都大致可以明白這兒是掌管外交事務的。 清代官苑牌樓大都柱不出頭,在正門前加建這個三間四柱三樓懸山頂?shù)呐茦?,而且四柱均不出頭,恰恰表明這里是衙門,這是官方牌樓區(qū)別于街道上沖天式出頭柱牌樓的顯著特點。 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東四商店店鋪清末民初,北京商店一般都是三開間封閉式的,店面裝修考究。下面這張照片是20世紀初北京東四一家拍子式店面。除了店門上高懸匾額和門柱上的楹聯(lián)外,整個店面都有精美的木雕。三個伸出的龍頭除了裝飾作用外,還可以懸掛各式各樣商業(yè)廣告,使南來北往的行人從很遠處就可以看見。 北京東四商店店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