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正陽門的古獅

 CHAOYANG3901 2022-08-29 發(fā)布于北京

北京現(xiàn)有二百多處存留古獅造像,其中有門前石刻獅、浮雕獅、橋望柱獅、鑄鐵獅、鑄銅獅和銅胎鎦金獅等幾類,古獅主要分布在皇宮及城內(nèi),為皇家、權貴們的地位象征,作為中華歷史古跡保存下來。本期的京華物語,就來說說正陽門的古獅。

《北京中軸線文化游典古獅——妙態(tài)千姿》,梁欣立 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一路二獅三橋四門五牌樓”

明代在元大都城基礎上修建北京城的決策者是朱棣。明代初期,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南京北依長江,東靠鐘山,南臨秦淮河,西接河西,城池內(nèi)街巷方正。朱棣在南京城居住過一段時間,對南京都城有所了解,所以靖難之役時,很快攻入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出逃。朱棣得到皇帝之位,1403年改元永樂,隨即將北平升格為北京,一時就出現(xiàn)了兩個京城。朱棣登基是在南京,但考慮到南方的朱允炆舊部盤根錯節(jié),以及一直以來北方蒙古鐵騎對華北平原的入侵威脅,朱棣聽取了智僧姚廣孝等人的建議,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上到自己作為燕王的大本營—北京。先期征虜大將軍徐達攻下元大都城,為防蒙古鐵騎反撲,將元大都的北城墻南移到今安定門、德勝門一線,保留了元大都黃土夯筑的東城墻和西城墻。

明永樂十七年(1419)十一月,朱棣命令將元朝時的大都南城墻(今長安街一線)向南移一華里多,新建正陽門、崇文門和宣武門三座城門樓,正陽門成為北京城的南大門。明嘉靖年間建成北京外城,形成了永定門、正陽門、大明門、承天門(天安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神武門、萬春亭、壽皇殿、北安門(地安門)、鼓樓和鐘樓的北京城中軸線。

正陽門地理位置在北京中軸線南段上,為北京內(nèi)城九大城門之首,城門樓建筑坐北朝南,取“圣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稱正陽門,俗稱前門。正陽門由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甕城、東西閘樓、正陽橋及護城河組成。

正陽門城樓始建于明永樂十七年(1419),為加強城門的防御能力,明正統(tǒng)四年(1439)添建正陽門箭樓、甕城和閘樓,箭樓門前是護城河,河上木橋改建成石拱券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宮廷畫師王翚等人繪制的《康熙南巡圖》,圖中描繪正陽門石橋為三孔拱券三座連體橋,稱正陽橋。

正陽門箭樓與甕城城墻連接,城樓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閣樓,重檐歇山頂三滴水結構,通高四十三米,是一座有箭窗的堡壘式建筑。在北京內(nèi)城九座大城門中是唯一箭樓城門洞開在城臺中間的,城門平日不開啟,只有皇帝出行或郊祀時才開啟。正陽門箭樓城門洞向南是正陽橋,跨過正陽橋是前門外大街;正陽門城樓門洞向北是大明門(后稱大清門、中華門)、承天門……這些標志性建筑都地處北京中軸線上。

正陽門箭樓前是石砌護岸的彎曲護城河,河上橫跨正陽橋,初建的正陽橋為石木橋。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增建箭樓、甕城,城門前木橋改建成三孔三座連體石拱橋。王世仁在《北京正陽橋及牌樓述略》一文中講道:1992年3月,修建正陽門南側地下人行通道時,施工人員曾經(jīng)挖出古橋,復又埋藏地下。據(jù)挖掘結果顯示,正陽橋是一座單券石拱橋架在護城河上,連接著內(nèi)城與外城。橋中與箭樓間的距離為58.5米,折合180尺。在中國古代建筑的象數(shù)學說中,180是“周天之半”,象征“正陽”。

據(jù)《北京市志稿》的“名跡古物三”載:跨護城河有橋,甃以文石,中為馳道,南有坊,顏曰正陽橋。正陽門外跨石梁三,余八門各一。護城河水自玉泉分流,隨地形高下瀠洄灌注,若玉虹然。

最初的正陽橋是什么模樣,今人已經(jīng)不知,從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老照片可以看到正陽橋為三橋一體,橋面是三橋道四排石橋護欄望柱。中間原為御道專供皇帝出入使用,橋面由寬大條石鋪砌,兩側有石欄板望柱,望柱頂?shù)窨淌{,石獅呈蹲坐姿勢,體態(tài)圓鼓,挺胸平視,腦后螺發(fā)卷齊整,胸前雕花綬帶,下部是束腰連珠蓮花座。橋東側的24根望柱石獅頭朝西,西側的24根望柱石獅頭朝東,望柱石獅合計48只,加上橋北箭樓門洞前一對大石獅,總共50只石獅。這些望柱石獅是什么時候雕造的已無從考證。

清初宮廷畫師王翚等繪制的《康熙南巡圖》,描繪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駕第二次巡游回京城的場景,畫中正陽橋為三孔拱券三橋連成一體,橋面分三條道設四排石橋護欄望柱。說明清康熙年間正陽橋護欄就已有望柱石獅,從石獅造型分析似明代或清代初雕造的,橋外側兩排護欄望柱頂為四方頭。清初北京城內(nèi)只住旗人,漢人被遷到城外居住,這一政策促進了前門外大街的商業(yè)發(fā)展。大街上店鋪櫛比,牌匾相望,百貨云集,商客人流摩肩接踵,非常熱鬧,到了清代末期正陽橋上已沒有御路之規(guī),成為百姓聚散的地方。

1915年后,正陽門箭樓經(jīng)過大規(guī)模改造,把正陽橋上中間兩排護欄望柱石獅拆除,五間六柱的彩繪正陽橋牌樓加固,穿過大條石鋪砌的前門外大街直通永定門。從1920年瑞典人喜仁龍拍攝的正陽橋和五牌樓照片可以看出,正陽橋中間的望柱石獅護欄已經(jīng)更換成方墩柱,48只望柱石獅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1920年正陽門關帝廟旁(喜仁龍攝)。

正陽門箭樓放置的一對石獅為明代雕造,身軀高大,氣勢威嚴,石獅曾經(jīng)被移到正陽門箭樓與城樓之間,現(xiàn)在又被放置在正陽門箭樓門洞南側,為京城中軸線最南端的一對,可稱“京城第一守門古石獅”(永定門石獅是2005年后添置的)。正陽門箭樓石獅高2.2米,加上底部的須彌座,共高2.85米,長1.73米,寬1.22米。石獅坐北朝南,背直蹲姿,獅頭占獅身高的五分之二,頭頂螺發(fā)卷整齊排列,兩只元寶耳朝后,額頭肌肉隆起,緊鎖雙眉瞪圓眼,云紋鼻頭圓圓,嘴張大開,前牙平齊,獠牙鋒利,舌頭上舔,似大聲吼叫,下巴有兩撇須髯。

正陽門箭樓石獅(雌獅)。

石獅顯示了守門獸的兇猛、不可一世,其驅鬼驅邪的表情,給人一種心靈震撼感。胸前寬綬帶雕有連續(xù)蔓藤紋圖案,三獸各口銜一物,中間是一鑾鈴,兩肩是兩纓穗。石獅前腿直立,獅爪肌肉豐滿突出,爪尖鋒利,前腿內(nèi)側多雕一小指爪尖,不知代表什么。這種石獅前腿內(nèi)側有小指爪尖或小圓錢紋的表現(xiàn)形式直到現(xiàn)在還有出現(xiàn),新雕的石獅也有這種小裝飾。獅后腿收屈略顯短小,身體和四肢雕刻簡潔圓厚。石獅下二層底座,上層底座仰覆蓮須彌座,座飾鋪錦雕花紋,鋪錦垂簾各面雕六朵團花枝葉紋,垂角端綴圓錢紋,寓意前程似錦。下層底座是石刻仿供臺式,中間雕重疊山峰,寓意江山穩(wěn)固。

過去老北京有句話“三橋四門五牌樓”,說的就是前門這地方,其實還可以加上“一路二獅”?!耙宦贰敝盖伴T大街;“二獅”指一對守城門的石獅;“三橋”指正陽橋的三座橋;“四門”指正陽門箭樓一門,城門樓一門,東西閘樓各一門;“五牌樓”指五間六柱的正陽橋彩繪牌樓。

1898年正陽橋和五牌樓。

清代后期北京的水量逐年減少,護城河水流不暢,一些河道寬的地方變成水坑,護城河失去了護城的意義,民國時期填部分護城河修環(huán)城鐵路。正陽門前商業(yè)發(fā)展繁榮,人口增加,增建房屋擠占護城河道,護城河被填平成了馬路,正陽橋的功能改變了,成為前門外小廣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修復正陽門城樓,甕城內(nèi)無石獅。

1915年,正陽門甕城拆除,一對大石獅移放到正陽門箭樓北邊,正陽門城樓前十字道兩側,觀音廟旁是雄獅,關帝廟旁是雌獅。1920年,瑞典人喜仁龍拍攝正陽門城樓,關帝廟旁有石獅了。1929年5月27日的老照片顯示,孫中山的靈柩要送往南京中山陵安葬,經(jīng)過正陽門城樓,轉彎向東到前門火車站,這對石獅就在路兩側。直到20世紀50年代,前門地區(qū)擴大交通的通行量,占地建公共汽車總站,正陽橋被徹底填平了改成馬路,這對大石獅又一次移到正陽門箭樓城門洞以南的位置,坐北朝南,雄獅在東邊,雌獅在西邊,原二層底座下邊的方石基座被撤掉,石獅變矮了。

正陽門箭樓改造后移來兩對石獅

正陽門箭樓是正陽門建筑群中正前方的建筑,箭樓建造晚于正陽門城樓多年。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太監(jiān)阮安、工部尚書吳中率軍夫數(shù)萬人修建京師九座城門后,開建正陽門箭樓、甕城和閘樓,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完工。正陽門箭樓為重檐歇山頂堡壘式建筑,屋頂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面闊七間,北出抱廈五間,樓內(nèi)部四層,通高35米。箭樓城臺中間開拱券式城門洞,門洞內(nèi)特設有雙大門,內(nèi)側對開大木門,外側是可升降的閘門。箭樓閘門寬6米,高約6.5米,厚0.09米,由木板外包鐵皮,布滿加固的鐵釘制成,重達1990千克,靠旋轉貫柱提升下降,號稱“千斤閘”。只有皇帝出行或郊祀時才開啟箭樓雙大門。而正陽門城樓的城門和甕城、閘樓門都是日常開啟,供人們進出。正陽門的使用功能與其他八座城門大不一樣,官員進出多一些。

正陽門箭樓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門樓,經(jīng)歷過兵災火毀五次。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四月夜間火災;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撤逃北京時燒毀城門及箭樓;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商鋪火災殃及箭樓;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箭樓火災毀;離現(xiàn)在最近的一次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月十六日義和團為“扶清滅洋”抵制洋貨,火燒正陽門外老德記洋貨鋪等商鋪,火苗延燒周邊終不可控,火借風勢引燃正陽門箭樓,大火燒塌木結構的樓頂和城樓層間木板,整個城臺上僅剩磚砌的二層半箭窗及外墻,大火甚至越過城墻波及城內(nèi),火后一片殘景。同年九月二十七日英國雇傭軍印度士兵點火取暖,發(fā)生火災,燒毀正陽門城樓。此時正趕上慈禧太后要回北京,并路經(jīng)正陽門,大臣、太監(jiān)一商量在箭樓上搭了個木架彩棚,算是把慈禧太后一行人馬應付過去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直隸總督袁世凱、順天府尹陳璧奉旨主持修復了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竣工。

1915年北京客運火車開通,前門火車站前人車往來,日漸繁忙,交通壅塞。為提升前門地區(qū)的通行能力,當時的北洋政府內(nèi)務總長兼北京市政督辦朱啟鈐,提議對正陽門進行大規(guī)模改建,拆除了連接正陽門城樓和正陽門箭樓的甕城城墻,使正陽門箭樓成為單獨的城門樓建筑,并且委托德國設計師羅斯凱格爾參與箭樓拆改工程。1915年6月16日,朱啟鈐帶領眾官員在正陽門城墻上,親自用銀鎬刨掉第一塊城磚,以做示范,接下來開拆正陽門箭樓兩側磚砌斜坡馬道和甕城城墻,還鋪鐵軌用上鐵路平板車裝運渣土。

甕城城墻拆除后,箭樓改造方案聽取了羅斯凱格爾的建議,城樓的東西城墻兩側添加了歐式“綬帶懸章”的浮雕裝飾,城臺上箭樓外部增建一圈仿漢白玉的水泥露臺,一、二層箭窗上添加了弧形遮檐,增筑了懸空月臺,并在東西砌石階梯各八十二級。為增加點綴之物,正陽門箭樓后階梯下口處添置兩對石獅,分別選用了來自圓明園廢墟中的石獅和青龍橋西功德寺的石獅,且打破規(guī)制用石塊加高了石獅的底座,所以現(xiàn)在看到的石獅有四層底座。這兩對石獅從個體看差別不大,從外觀看東側石獅表面處理得好一些,造型工整講究一些,雕刻花紋細,可能是圓明園的一對。西側的石獅整體造型略簡潔,富有個性,應為功德寺石獅。

正陽門箭樓東側石獅(2003年)。

東側的石獅是圓明園哪個宮門前或殿門前的,目前不知。石獅造型是按清代規(guī)制精心制作的,獅頭部占全身比例大,額頭方鼓肌肉雕刻夸張,螺發(fā)卷排列整齊,雙耳圓葉狀挺立,頭向下低視,大嘴張開似吼,嘴下兩撇須髯飄至肩頭。胸前雕花綬帶,中間獸口銜一鑾鈴,兩側各環(huán)掛一纓穗,后背錦帶盤花結,前腿呈圓柱形。雄獅右前爪下的繡球底座上有雕花鋪錦,繡球下綬帶飄到鋪錦上表示威嚴權力。雌獅左前爪下的小獅四腳朝天,表示子孫繁嗣。為配合箭樓改造后的臺階,石獅底座加高到四層,改變了傳統(tǒng)石獅底座只有二層的規(guī)制,這也反映出民國時期開明的官員思維變化。

西側的石獅或許來自功德寺。功德寺在海淀區(qū)青龍橋西,金山腳下,今天五環(huán)路有功德寺橋。元天歷二年(1329)在金山口建大承天護圣寺,修建元大都城的很多工匠、商人和雜役就聚居在寺廟周圍。元至正年間大火把大承天護圣寺燒毀,至正十三年(1353)皇帝下詔重修大承天護圣寺。明宣德二年(1427)重修并改名功德寺,到明嘉靖年間寺漸荒廢。清乾隆年間修寺續(xù)香火。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住過功德寺,并留有《再游功德寺》詩篇。1947年2月,功德寺殿房辦學,稱功德寺中學,后改稱玉泉山中學。因功德寺已廢棄多年,1915年寺中石獅才得以搬運到正陽門箭樓現(xiàn)場,放置在箭樓西側臺階下口處。石獅整體造型簡潔明快,頭部占全身比例略小,頭后螺發(fā)卷整齊,數(shù)量偏少,前額扁平,雙耳向前,雙眉連鎖上翹,橢圓眼平視,云紋鼻平突,嘴大張舌上舔,下巴兩撇短須髯,表情兇悍。石獅胸前寬綬帶,前飾獸口銜一鑾鈴,兩側各環(huán)掛一纓穗,前腿兩側平面呈方棱柱形,獅爪圓指尖爪。底座共四層,分別是石刻雕花座飾鋪錦的仰覆蓮須彌座和石刻仿供臺式底座,增加的下邊二層是素平面方石底座。

正陽門箭樓西側石獅(2020年)。

正陽門箭樓改造后移來的這兩對石獅,明顯是出自不同的工匠之手,石質、造型細部有差異,西側石獅比東側石獅被自然腐蝕的程度輕一些。細細揣摩,東側石獅表情上好似端莊文雅些,而西側石獅更顯彪悍威武,這倒符合“東文西武”傳統(tǒng)規(guī)制,與崇文門、宣武門相呼應。這兩對石獅比城門洞前的大石獅制作時間要晚若干年。

石獅就這樣成為正陽門城樓的守門獅

正陽門,原名麗正門,取“日月麗乎天”之意。明永樂十七年(1419),麗正門遷至正陽門的位置,仍稱麗正門,直到明正統(tǒng)年間增建箭樓、甕城、閘樓及改造護城河時,才改稱正陽門,老百姓俗稱前門樓子。

正陽門城樓門洞南側有一對高大的石獅,在此守衛(wèi)城門,古城樓配古石獅恰好合璧。實際上這對石獅并不是正陽門城樓的,而是正陽門北邊大明門的石獅。大明門本是北京皇城的正門,中軸線上第四道城門,明永樂年間建,曾兩次更名,明代稱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民國時期稱中華門。據(jù)吳長元輯《宸垣識略》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檐重脊,前地正方,繞以石闌,名棋盤街。左右石獅二,下馬牌各一。”“ 左右石獅二”就指這對石獅。自明永樂至今已有 600 余年,中華門、棋盤街、下馬牌都被拆除了,僅留存這一對石獅移到正陽門城樓門洞南側。

明代大將徐達于明洪武元年(1368)占領元大都城,為防止元軍反撲,朱元璋下令改元大都為北平府,并著手改造城垣防御,破前朝之建筑遺風,建明代城墻宮闕。將元大都的北城墻南移,東西兩側夯土城墻加固保留,縮減城池面積,十一座城門改設九座城門。

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以燕舊京,擇可以鎮(zhèn)服者”為由分封第四子朱棣為燕王。正是這位燕王朱棣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明王朝統(tǒng)治地位,年號永樂,廟號稱明成祖。永樂初年,北平改稱北京,按舊禮制規(guī)劃了北京城建三道城墻:北京城墻、皇城墻和宮城墻?;食菈ㄓ诿饔罉肥四辏?420),是三道城墻之中間一道城墻,在北京城之里、紫禁城以外?;食菈χ車L十千米,城墻規(guī)模小于北京城墻和紫禁城城墻,皇城朝南正門稱大明門。

大明門是磚石結構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三券門建筑,門內(nèi)石板路千步廊通往承天門(后稱天安門),門外百米是正陽門城樓。大明門前放置一對石獅,石獅氣勢威武,莊嚴肅穆,肌體敦厚,低頭蹲坐,獅頭占身高比五分之二。石獅頭頂螺發(fā)卷豐滿,排列整齊,元寶雙耳上翻,前額平,卷云眉,橢圓眼分兩側,四方嘴張開,卷舌上舔,平排方牙,表情大氣,不顯兇猛。獅胸前寬寬的綬帶,雕蔓藤紋花飾,中間獸口銜一鑾鈴,兩側各環(huán)掛纓穗,雕花綬帶表示馴服猛獸獅子的“枷鎖”,也是裝飾之物,綬帶不是一圈的,后背處斷開由錦繩、綢帶連接盤出花結及向下飄。石獅身軀圓厚,側背有四條肋骨紋,前肢肌肉發(fā)達,指爪鋒利,后尾巴盤花狀。石獅下部兩層底座,上層底座為直立邊方箱式,座飾鋪錦雕花紋,四垂角有綴圓錢紋。下層底座仿幾案臺式,四腳刻卷云圭角紋。

農(nóng)歷甲申年(1644)是北京城不平靜的一年。三月,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崇禎帝煤(景)山自縊,明王朝滅亡。四月,清軍過山海關逼近北京,李自成率部倉皇逃出京城。五月,明降將吳三桂先導,睿親王多爾袞率清軍從朝陽門進北京。六月,清將領、大臣開會,以燕京“乃自古興王之地”,議定定都北京。九月十八日,順治帝由沈陽到北京。十月初一,順治帝親御皇極(太和)門頒詔天下,定都北京,并頒布一系列政策,其中就有皇城大明門改稱大清門。城門洞上更換橫式匾額,用滿文和漢字寫“大清門”字。門前石獅也變成大清門石獅,周圍長廊房駐清軍,門前空地成了練兵的操場,石獅每日目視官兵棍棒操練。皇帝祭天、農(nóng)耕時,浩蕩的隊伍出宮走大清門御道,道兩側旌旗招展,兵卒列隊,遠觀石獅高于隊陣凸顯守門神獸之威武。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外國軍隊在大清門石獅前列隊檢閱,踐踏中華大地。石獅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1912 年,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推翻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1912 年 10 月 9 日,大清門改稱中華門,門前操場周圍長廊房拆除,修馬路搞綠化,石獅成為街心花園中的裝飾古物。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20 世紀50 年代擴建天安門廣場,拆除了中華門內(nèi)千步廊、皇城墻。中華門前棋盤街改作公共汽車總站,石獅還立在中華門前,排隊等車人群中不時有小孩圍著石獅子跑來跑去,以消磨時間。

據(jù)孔慶普著《北京的城樓與牌樓結構考察》載:“1958 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以后,經(jīng)中央批準,拆除中華門及其兩邊的紅墻,由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同時將中華門南面的一對石獅子移到正陽門內(nèi)門洞兩側,改為面向北,位置相應調(diào)換,雄獅在西,雌獅在東?!敝腥A門建筑拆了,環(huán)境改變了,石獅被安置在正陽門城樓的城門洞北側,頭朝北,總算是把明代石獅保留下來?!?977 年,修建毛主席紀念堂期間,工程總指揮李瑞環(huán)接受群眾的建議,將置于正陽門內(nèi)一對石獅子(原中華門外的石獅)移到正陽門外門洞兩側,獅面向南,雄獅在東,雌獅在西?!笔{就這樣成為正陽門城樓的守門獅。

正陽門城樓石獅與箭樓石獅整體形象差不多,但局部還是有差異,不同之處:如城樓石獅低頭旁視;箭樓石獅抬頭平視。城樓石獅雙耳上翻;箭樓石獅雙耳向后。城樓石獅胸前綬帶比箭樓石獅要寬,雕刻的團花枝葉紋要細膩得多,兩側掛的纓穗不是獸頭口銜,采用了圓環(huán)掛纓穗。城樓石獅的底座不是束腰式須彌座,而是直立邊方箱式;箭樓石獅是仰覆蓮須彌座。城樓石獅底座鋪錦的每面三角垂簾上平刻寬花邊花紋,而箭樓石獅底座鋪錦的每面三角垂簾上刻有六朵團花枝葉紋,非常突出顯眼。

近百年來,這對重達幾噸的守門石獅,先后被移動過數(shù)次,終于安家于現(xiàn)在的擺放位置??諝庵械挠泻ξ镔|腐蝕著石獅,石獅表面已斑駁;游人的不文明行為,也傷害磨損了古代石獅。石獅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文物,雖然從皇城威武的守門神獸,變成現(xiàn)在城門前的裝飾文物古跡,但依舊受到人們的喜愛。2018 年,石獅被添加了漢白玉石護欄,城門洞南口兩石獅之間地面設置了“中國公路零公里點”標志,中國四面八方的道路都以此標志為起點來計算路程,也算給古石獅添了一個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