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標準一、篩選出PB<1或PE<10的股票; 二、剔除資產(chǎn)負債率>50%的股票; 三、剔除有息負債率>10%的股票; 四、剔除股權質押率>10%的股票; 五、剔除近期有大股東或管理層減持的股票; 賣出標準一、單支股票累計上漲50%,賣出三分之一倉位; 二、單支股票累計上漲80%,賣出三分之一倉位; 三、單支股票累計上漲100%,賣出三分之一倉位; 其他重要事項一、持倉應盡量分散,組合中至少需要30支股票,且越多越好。 二、使用PE<10這個標準時,如果某支股票近三年利潤明顯大幅高于往年,則應將其剔除。 三、如果某支股票近期已經(jīng)上漲超過50%,即使其價格依然便宜,也應該將其剔除。 底層邏輯對于本節(jié)內容,請務必搞清楚,務必要認同。如果有疑問,可以提出,我會盡可能解釋清楚,如果在我解釋之后,您依然未搞清楚,那說明我上面所講的全是狗屎,請務必將我拉黑并忘記上述策略,我不希望你虧錢。 該策略的思想來自于沃爾特·斯洛施。核心指標是PB<1,核心思想是限制住虧損,然后只要有幾只股票表現(xiàn)很好,復利就會帶來很好的業(yè)績。 在PB<1的情況下買入,意味著你的持有成本比“原始股東”要低,意味著你買入時就已經(jīng)占了便宜,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確保單支股票虧損風險有限。 這里多解釋一點,為什么說PB<1,就意味著你的持有成本比“原始股東”低。公司的賬面凈資產(chǎn)可以看成是“原始股東”的“原始投入”,我們以低于凈資產(chǎn)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相當于是占了“原始股東”的便宜。雖然會計存在相當多的缺陷,但其核心追求還是盡可能反映公司的“真實情況”,雖然不完美,但不妨礙我們使用它,這一點也是我系統(tǒng)學習會計知識之后才有的感觸,如果你對會計依然有非常大的疑慮,建議你可以花點時間學習一下會計知識。 此外,我們還有另外一個保護機制——分散。該策略要求組合中至少持有30支股票,且越多越好。即使組合中某家公司財報存在重大問題(假設該筆投資全部損失掉),它也只占到我們組合3%左右,并不會真正傷到我們。從概率的角度看,遇到正常公司的概率應該是遠大于非正常公司的概率才對,只要足夠分散概率就站在我們一邊。 其他對于具體的買賣標準,我其實一直不愿分享。它太過簡單,把它分享出來,就可能為自己樹立潛在競爭對手,使用該策略的人越多,該策略便越無效,尋找便宜股票就會越難。 但后來我想明白了,上述策略看似簡單,但真要應用到具體公司并不容易,任何投資策略的核心都應該是分析公司。而在具體的分析中,會有非常多細節(jié),且有可能是只屬于這一家公司的細節(jié),這是不可能一一講清楚的。比如,格力電器資產(chǎn)負債率遠大于50%,股權質押率遠超10%,我依然將它納入組合,每支股票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沒有對公司進行過認真分析的人是不敢使用上述策略的,對公司有過認真分析的人是不屑于使用上述策略的。 同時,我也希望盡可能讓信任我的人了解他們的錢是如何“花”出去的。每次都要重復解釋,倒不如干脆寫下來讓他們直接查看。 |
|
來自: 新用戶8478430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