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指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 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 臨床上十六郄穴常用來治療本經循行所過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癥。 陰經十六郄穴多用于治療血分病癥,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陰肝經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陽經十六郄穴多用于治療氣分病癥,如急性疼痛、氣形兩傷等。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 當臟腑發(fā)生病變時,亦常在相應的十六郄穴產生疼痛、酸脹及反應物,臨床常用作診斷疾病的參考。 郄 穴 歌 (按傳統(tǒng)經氣流注路徑) 郄有孔隙意,本是氣血聚。 病癥相應點,臨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當。 胃經是梁丘,脾應取地機。 心經取陰郄,小腸養(yǎng)老名。 膀胱金門尋,腎向水泉覓。 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列。 膽經在外丘,肝經中都立。 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會,陰維筑賓為。 實際上,遇到了心臟病發(fā)作或急性哮喘這樣的急癥,通過中醫(yī)的取穴進行急救,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比如,心臟病突然發(fā)作,就馬上取心包經上的郄門穴這個大藥;急性哮喘,就取肺經上的孔最穴大藥,只要對它們進行強烈刺激,比如艾灸、扎針,或者進行強有力的按壓,往往都能一穴見效,迅速緩解病情,起死回生。 急性疼痛,一般取陽經郗穴,比如,肚子疼可以在溫溜、養(yǎng)老、會宗穴上找高升點;胃痛可取梁丘穴來艾灸;膽囊疼痛可艾灸外丘穴; 陰經的郄穴治療出血 陰經的郗穴可以用來治療人體的各種出血之癥,尤其是內臟出血。比如,咳血可以艾灸肺經的郗穴孔最,尿血可艾灸腎經的郄穴水泉,女子崩漏可艾灸肝經的郄穴中都等。 這些大藥是我們生活中隨時都有可能用得上的。選穴時視具體情況而定。 1、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艾灸膀胱經上的【金門穴】 【定位】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 【功能作用】補陽益氣,疏導水濕。 【主治疾病】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2、頭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艾灸陽蹺上的【跗陽穴】 【定位】位于人體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 3、昏迷、休克時平掐或針刺任脈上的【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艾灸、針刺或平掐該穴位,可用于救治中風、中暑、中毒、過敏以及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 節(jié)律性、連續(xù)弱性或強性刺激人中,能使動脈血壓升高,而在危急情況下,升高血壓可以保證機體各個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還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如連續(xù)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氣持續(xù)性抑制,適當地給予節(jié)律性刺激,則有利于節(jié)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 4、對昏迷、中暑用手指掐、針刺或艾灸中指尖距指甲邊緣2分許的【急救穴】,可以使患者迅速蘇醒; 5、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壓下降艾灸【升壓穴】(位于手背腕橫紋中點)。 6、急性哮喘、咳血取肺經上的【孔最穴】 肺經上的孔最穴位于手前臂內側的前緣,腕橫紋上7寸處,左右各1穴, 是治療咳嗽、急性咽喉痛、咯血、痔瘡、便血、鼻出血、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汗不出可起到發(fā)汗的作用。 7、補腎清濕去毒【筑賓】(陰維):筑賓穴在內裸上5寸,是補腎不可或缺的穴位。 筑賓穴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化痰安神、理氣止痛。在人體內,毒素最喜歡生長在有濕、淤血、痰濁多的地方,而筑賓穴就是一個去毒要穴。 8、咳嗽咯血的肺臟疾病可艾灸【大魚際】:位于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 9、牙齒痛可以艾灸【合谷穴】來止痛; 【定位】技巧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10、落枕或頸部扭傷可以艾灸第二、三掌指關節(jié)間靠近第二掌指關節(jié)處的【頸項痛穴】; 11、治心悸、心痛,可艾灸、按【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節(jié)指骨間橫紋中點); 12、心臟病突然發(fā)作就馬上取心包經上的急救穴【郄門穴】。 位于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正坐或仰臥,仰掌取穴。 13、【陽交】(陽維):足髎穴在下肢外踝尖上7寸處。 此穴能疏肝利膽、通經活血、定驚安神、治胸肋脹痛、癲狂、膝股痛等。 14、胃痛可取胃經上的【梁丘穴】 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當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洼。艾灸治急性胃痛。 另外【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也是一個胃腸的消氣穴。 15、心口痛、胃痛艾灸心包經上的【陰郄穴】(沿著手少陰心經,在手腕橫紋上0.5寸)。 它負責手少陰心經與胃的交通,可以疏通心經與胃之間經絡的堵塞。 16、膽囊疼痛可艾灸【外丘穴】。膽經上的外丘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 主治:頸項強痛、胸脅脹滿、下肢痿痹、癲狂。 17、肚子疼可在溫溜、養(yǎng)老、會宗穴上找高升點。 大腸經上的郄穴【溫溜穴】。(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取法: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然后掌心轉向胸部,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 主治:五官科系統(tǒng)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痹,下腹壁肌肉痙攣,前臂疼痛。 本穴在消化道潰瘍穿孔時常出現壓痛,與它穴配合可做出進一步診斷。 【養(yǎng)老穴】(小腸經)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當尺骨莖突橈側骨縫凹陷中。共2穴(按身體對稱軸對稱,左右各1穴)。 功用:清頭明目,舒筋活絡。 主治病癥: 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strong>腦血管病后遺癥,肩臂部神經痛; 運動系統(tǒng)疾?。?/strong>急性腰扭傷,落枕;近視眼。 【會宗穴】(三焦經)位于人體的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穴尺側,尺骨的橈側緣。 主治疾病:耳聾,癇證,上肢肌膚痛。 18、尿血可艾灸腎經的郄穴【水泉】。水泉穴位于太溪穴直下1寸。 19、【腹瀉點】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關節(jié)間上1寸,可治腹瀉; 20、女子崩漏可艾灸肝經的郄穴【中都穴】。 中都(肝經):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穴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疾?。好{痛,腹脹,泄瀉,疝氣,小腹痛,崩漏,惡露不盡。 21、婦科病艾灸陰蹺上的【交信穴】(位于內踝上2寸的位置。交是指跟脾經的三陰交相交,信是指月經,交信穴是專為調理女子月經準備的一個大穴)。 當女性月經到期不來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情況,艾灸交信穴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22、痛經,崩漏艾灸脾經上的【地機穴】(在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婦科病證;腹痛腹瀉等脾胃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 23、急性痛經艾灸【女福穴】(給女人帶來福氣的大穴:位于外踝前側約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極易辨認),可以用壓痛法取準,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艾灸哪里。 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對于婦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經、產后子宮收縮疼痛,以及女子許許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顯著療效。 以上這些是生活中隨時都有可能用得上的。當急病發(fā)作的時候,可以在尚有神志和活動能力的時候使勁按郄穴;當我們身邊的人出現急病的時候,我們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那可是起死回生的善舉。人生無常,我們一定要為之做好手到病除的準備。 溫馨提示: ① 七星老斗“神爐”艾灸器的艾灸腔直徑為6cm,可以一次施灸臨近穴位。也可同時使用多個艾灸器施灸。個別狹小部位的重要穴位,不能用本艾灸器灸療的,可以使用七星老斗艾柱直接灸熏。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從久,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信心,這樣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
來自: 艾灸筆記 > 《艾灸七星老斗神爐〔中斯太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