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某某,男,51歲,住本市雨花區(qū)。 初診(2009年12月1日):便溏不爽2年余,近在內(nèi)鏡下作結(jié)腸息肉摘除術?,F(xiàn)大便數(shù)日一行,便溏不爽,苔薄白,邊有齒印,脈細弦。此乃中焦虛寒,脾失健運之證,法當益氣健脾,調(diào)運中焦。以參苓白術丸加減組方。 處方: 炒黨參10g 炒白術10g 炮姜炭3g 煨木香10g 砂仁3g 炒扁豆15g 炒苡仁15g 川樸6g 陳皮6g 茯苓15g 焦楂曲各12g 炙烏梅5g 炙甘草3g 石見穿15g 14劑 每日1劑,分二次煎服。 二診(2009年12月16日): 前診藥后,大便溏薄暢解,日一行,胃脘偶有隱痛,腸鳴時作,苔薄白,脈細弦。此乃脾氣稍復,中陽不足,尚不能健運。治守原法。 原方去茯苓、烏梅、石見穿,加淮山藥15g 臺烏藥10g 炒防風10g 石榴皮15g 莪術10g 28劑 每日1劑,分二次煎服。 預約腸鏡檢查。 三診(2010年1月27日): 便溏,腸鳴,苔薄白,邊有齒印,脈細,腸鏡檢查報告:慢性結(jié)腸炎,局部中度異型增生。中虛氣滯,脾失健運之證,繼續(xù)益氣健脾,調(diào)理中焦。 炒黨參10g 炒白術10g 炮姜炭3g 煨木香10g 陳皮5g 淡吳萸3g 肉豆蔻5g 檳榔10g 白芍10g 莪術10g 石見穿30g 焦楂曲各12g 28劑 每日1劑,分二次煎服。 四診(2010年2月22日): 胃脘隱痛未作,大便較前明顯好轉(zhuǎn),偶有腸鳴,苔薄白,邊有齒印,脈細,中焦虛寒,脾失健運之證,益氣健脾,調(diào)理中焦,鞏固療效。 原方去肉豆蔻,加炙黃芪15g 益智仁15g 淮山藥15g 14劑 每日1劑,分二次煎服。 按:本案所患系慢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息肉局部中度異型增生。初診時大便數(shù)日一行,便溏不爽,苔薄白,邊有齒印,脈細弦。辨為中焦虛寒,脾失健運之證,予益氣健脾,調(diào)運中焦。以參苓白術湯加減治療。初診藥后大便不爽消失,脾運稍轉(zhuǎn),脾虛未復,中陽不運。故一直守原方,加強溫中助運之力治療,經(jīng)治療后癥狀逐漸緩解消失,再續(xù)藥鞏固為治。 脾居中焦,主運化和升清,若脾失健運,脾氣不升,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水谷不歸正化,濕濁內(nèi)生,腸腑傳導失司,通降不利,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清濁相混而下,水走腸間遂成泄瀉,其以脾為主臟,濕滯為主因?!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篇》云:“脾病者,……虛則腹?jié)M腸鳴,飧泄食不化”?!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撈吩?/span>:“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濕勝則濡泄”?!峨y經(jīng)》云:“濕多成五瀉”?!峨s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云:“濕盛則飧泄,乃獨由于濕耳”。 久泄的病理過程在于脾氣先傷,遷延不愈,脾失溫煦,陽氣不足,由脾氣虛而發(fā)展至脾陽虛,脾陽久虛則損及腎陽,腎陽亦不振。慢性泄瀉久病不愈,主要表現(xiàn)為脾胃虛弱,不能受納腐熟水谷和運化精微?!毒霸廊珪ば篂a》云:“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 劉師認為慢性泄瀉的病機特點脾虛為本,常兼有濕滯,故在辨證立法、選方用藥中,時時處處都注意健脾養(yǎng)胃,助運化濕。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為主,配用黃芪、山楂健脾,炮姜、吳茱萸、肉桂、補骨脂、益智仁等脾腎雙補。脾虛易生肝郁氣滯,常須辨證選用吳萸、檳榔、白芍、木香、臺烏藥等,以行氣導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