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過周守儒版“易筋洗髓經(jīng)”,有十二套功法224圖式,但其實流行的版本只有十二勢,也即韋陀十二式。 易筋經(jīng)十二式也有很多版本,最為流行當屬清代潘霨編撰《內(nèi)功圖說》中的“易筋經(jīng)十二勢”。所謂通行版就指這一版,后世易筋經(jīng)多根據(jù)此改編。國家體育總局版易筋經(jīng)口訣基本沿襲此版本。 此外還有本衙藏版,嚴蔚冰認為是官方刊印版本更為權威,并曾請教南懷瑾,得到認可,并得收功法。 今天就通過通行版、本衙藏版以及體育總局版三種版本分析易筋經(jīng)十二勢細節(jié)與訣要。 1、韋陀獻杵第一勢對比分析兩個版本都沒有提起勢,是將起勢融于第一勢。 本衙藏版口訣為: “定心息氣,身體立定, 兩手如拱,心存靜極?!?/span> 姿勢為兩腳并攏站立,兩手合十;心法是,定心息氣,心存靜極。 雖然只有16字,但調(diào)身(身體立定,兩手如拱)、調(diào)息(定心息氣)、調(diào)心(心存靜極)都講到了。 通行版口訣為: “立身期正直,環(huán)拱手當胸。 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span> 姿勢,唯有手部不同,不是合十,而是兩手相疊(環(huán)拱)于胸前,大臂小臂和手成弧形??谠E先說動作,后說心法。 心法略有不同: 本衙藏版說:定心息氣,是講心安住于當下,微微呼吸(息氣);說心存靜極,是講入靜,更強調(diào)放松。 通行版說:氣定神皆斂,雖也說氣平和呼吸自然,但有收斂精神的要求;心澄貌似恭,也類似,雖說心澄凈無雜念,但也強調(diào)恭敬提神;因此,通行版更強調(diào)氣定時,精神收斂,提氣,有緊的一面。 國家體育版易筋經(jīng)這一式口訣用通行版,但動作則采取“合掌”。 2、韋陀獻杵第二勢對比分析本衙藏版易筋經(jīng)第一勢有兩圖,包含合掌后左右兩手平開。這與通行版第二勢一致。 嚴蔚冰認為,通行版有誤。但是,是不是如此呢? 本衙藏版第二圖沒有口訣,而通行版有口訣: “足趾拄地,兩手平開, 心平氣靜,目瞪口呆?!?/span> 從通行版口訣來說,也完全符合本衙藏版第二圖。而本衙藏版第一圖口訣完全沒有表達“兩手平開”這個動作。因此,將第二圖也歸為第一勢顯然不恰當。 我認可通行版,這圖應為韋陀獻杵第二勢。 比較起來,國家體育總局版韋陀獻杵第二式口訣同通行版,但動作略顯復雜:先兩手左右平開掌心向下,又豎掌,顯然與口訣不一致。 3、韋陀獻杵第三勢對比分析這一勢,本衙藏版沒有口訣,但動作與通行版基本一致。 這一勢動作為:兩手從兩側收回胸前托掌向上,目視兩拳,同時腳跟離地;舌抵上腭,咬緊牙齒;然后兩掌變?nèi)栈貎蓚取?/span> 通行版這式有兩個要點:一是上托:“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這是說上托的整體力,腿和腰肋與上托是一體的,不只是兩掌上托力;二是收回:“用力還將挾重看”,這是說收回,兩腳跟落地,兩手變?nèi)湎騼蓚?,猶如胳膊窩里夾著重物,小心不能松,因為一松東西就掉了。 這兩個版本都沒有提兩腳如何站立,體育總局版則采取肩寬開步站立。 4:第四勢-摘星換斗勢對比分析這一勢兩圖看起差別不大,但兩版口訣差別較大。 本衙藏版口訣為: “單手高舉,掌須下覆, 目注兩掌,吸氣不呼, 身息調(diào)勻,用力收回。 左右同之?!?/span> 沒有講兩腿是并立,還是開腳肩寬站立。 動作為,單手高舉,掌心向下;另一只手背后腰;用力收回也存在歧義,是收回手掌還是收回腳,從圖看,應為收回手臂。 嚴蔚冰演示版本則為開步站立,兩手握拳上拉下體收回胸前。 此外,本衙藏版講“目注兩掌”,是整體說,右手舉看右掌,左手舉看左掌。 舉掌時,本衙藏版說:“吸氣不呼”,和通行版頻調(diào)息不同。 通行版口訣為: “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nèi)注雙眸。 鼻端吸氣頻調(diào)息,用力收回左右腿?!?/span> 通行版講“更從掌內(nèi)注雙眸”更清楚,兩眼看掌,頭揚起。但說“頻調(diào)息”應該指托掌狀態(tài)下,停頓幾個呼吸。通行版講“用力收回左右腿”,是說左右手掌用力收回到左右腿處,不是收回左右腿。 體育總局版改為“用力收回左右眸”這顯然錯誤。 5:第五勢——出爪亮翅勢對比第五勢兩個功法順序不同,本衙藏版為:出爪亮翅勢,而通行版為倒拽九牛尾勢。 先按本衙藏版順序?qū)Ρ绕淇谠E: 出爪亮翅勢: “掌向上分,足指駐地, 兩脅用力,并腳立膀, 鼻息調(diào)勻,目觀天門, 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 腿直,兩拳收回,如挾物然?!?/span> 本衙藏版動作為:腳跟離地,兩掌上舉;腳落地,收回兩掌。 這與通行版動作差別比較大: 通行版出爪亮翅口訣為: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 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span> 通行版是站立,兩掌前推,收回,連續(xù)七次。 體育總局版沿用通行版“推掌”練法。 6:第六勢——倒拽九牛尾勢對比分析第六勢本衙藏版為:倒拽九牛尾勢,通行版為出爪亮翅勢。 按“倒拽九牛尾勢”對比其口訣。 本衙藏版口訣為: “小腹運氣空松,前蹌,后腿伸直, 二目觀拳,兩膀用力?!?/span> 通行版口訣為: “兩腿后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 用力在于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兩則口訣基本一致,都是前腿弓,后腿直,一拳在前,一拳在后,眼看前拳。 比較起來,體育總局版動作收拳動作有點多余。 7: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對比分析本衙藏版口訣為: '單膀用力,夾抱頸項; 自頭收回,鼻息調(diào)句; 兩膝立直,左右同之。' 通行版口訣為: 自頭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兩者口訣和圖示基本一致,都是站立,一手抱頸項左轉(zhuǎn)(右轉(zhuǎn)),一手背后后腰。 比較起來,體育總局版雖然取通行版口訣,但動作就顯得復雜,與口訣不一致。 8:第八勢——三盤落地勢對比分析第八勢三盤落地勢,兩者口訣和動作基本一致。 本衙藏版口訣為: “目注牙呲,舌抵上腭, 睛瞪口裂,兩腿分跪, 兩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 如托紫金,兩腿收直?!?/span> 通行版口訣為: “上腭堅撐舌,張眸蔥注牙。 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拏。 兩掌翻齊起,千斛重有加。 瞪眼兼閉口,起立足無斜?!?/span> 動作都是,馬步站立,兩手抓地,然后翻掌托起,兩腿站立。 體育總局版也沿用通行版口訣,但實際動作有較大差別。 9:第九勢——青龍?zhí)阶輰Ρ确治?/h2>這一式兩者口訣所有區(qū)別。 本衙藏版口訣為: “肩背用力,平掌探出, 至地圍收,兩目注平?!?/span> 通行版口訣為: “青龍?zhí)阶Γ髲挠页觯?/span> 修士效之,掌平氣實; 力周肩背,圍收過膝; 兩目注平,息調(diào)心謐?!?/span> 兩者動作基本一致:都是站立,身體左(右)轉(zhuǎn)動,右掌平伸左(或相反),然后彎腰按掌,起身收回。 差別在于,本衙版“至地圍收”,掌下按到腳;通行版“圍收過膝”,掌下按過膝即可。 體育總局版采用了通行版口訣,但動作更為復雜。 10:第十勢——臥虎撲食勢對比分析臥虎撲食勢兩者動作口訣基本類似,但配圖略有差別,本衙版配圖后腿為跪,通行版后腿伸直。 本衙版口訣為: “膀背十指用力,兩足蹲開, 前跪后直,十指拉地, 腰平頭仰,胸向前探, 鼻息調(diào)勻,左右同之?!?/span> 通行版口訣為: “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 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 鼻吸調(diào)元均出人,指尖著地賴支撐。 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wèi)生?!?/span> 兩者口訣相比,本衙版更直接,說兩手十指撐地,兩腿前跪后直,胸前探,腰平頭仰。 通行版說曲伸左右腿。但通行版配圖更準確。 比較而言,國家體育總局版此式采用了通行版口訣,但動作分解卻與口訣不符合,特別是,腰平,前腿跪后腿直。 11:第十一勢——打躬式對比分析打躬式兩者口訣和配圖基本一致。 本衙版口訣為: “兩肘用力,夾抱后腦, 頭前用力探出, 牙咬,舌抵上腭, 躬身低頭至腿, 兩耳掩緊,鼻息調(diào)勻?!?/span> 通行版口訣為: “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 頭惟探胯下,口更嚙牙關。 掩耳聰教塞,調(diào)元氣自閑。 舌尖還抵腭,力在肘雙彎?!?/span> 兩者都是兩手曲肘抱頭掩耳,鞠躬頭探,牙咬舌抵上腭,自然呼吸。 通行版更強調(diào)頭探胯下,是盡量下探。本衙版則說,抵頭至腿。 國體版易筋經(jīng)這一式也是采取通行版口訣,但實際動作要復雜一些。 12:第十二勢——工尾勢和掉尾勢對比分析本衙版叫“工尾勢”,口訣為: “膝直膀伸躬鞠,兩手交, 推至地,頭昂目注, 鼻息調(diào)勻,徐徐收入, 腳根頓地,二十一次。” 通行版叫“掉尾勢”,口訣為: “膝直膀仲,推手至地。 瞪目昂頭,凝神壹志。 起而頓足,二十一次?!?/span> 雖名稱不同,但兩者動作一致,配圖也基本一致。都是,腿直上身拉伸,兩手交叉推按地上,頭上抬,目專注。然后腳跟顛足21次。 也有說,起而頓足,21次應為收勢。 體育總局版口訣采用通行版,但沒有踮腳21次句。另外體育總局版動作也不同,沒有頭上抬,而是頭后瞧。 13:收勢:對比分析嚴蔚冰認為,本衙版十二勢包含收勢,前面動作十一勢十二圖(韋陀獻杵2勢三圖),但從實際圖示來說,本衙版和通行版都應該是十二勢加收勢。 本衙收勢和通行版收拾口訣大致相同,都包含收拾動作和靜坐功。 本衙版收勢口訣: “左右膀伸七次。 盤膝靜坐,口心相注, 閉目調(diào)息,定靜后起?!?/span> 通行版收勢口訣: “左右伸肱,以七為志。 更作坐功,盤膝垂眥。 口注于心,息調(diào)于鼻。 定靜乃起,厥功維備?!?/span> 注:也有版本將“踮腳21次”作為收勢,和左右膀伸七次一起為動功。 兩者收勢動功都是,左右膀伸七次。左右膀伸,是指上下拉伸,一上一下拉伸,各7次,類似八段錦調(diào)理脾胃單舉手。 嚴蔚冰根據(jù)南懷瑾先生所傳,將收功動作增加:兩掌合十守中,再相疊腹部,松靜站立3-5分鐘,然后合掌搓手,依次拍打內(nèi)關、外關、環(huán)跳、足三里、三陰交,各七次。 然后還需要盤膝靜坐,閉目調(diào)息,入靜后,緩慢起身,才算完成全部功法。 如在室外練習,條件不具備,可以不練靜功。 收勢口訣和動作均未被體育總局版采用,體育總局版收勢為常見收功法。 體育總局版易筋經(jīng)收功法 14:總結:其實本衙版和通行版動作和口訣基本一致,通行版口訣更押韻,本衙版口訣動作表達更具體。兩者版本都非常簡潔,突出了導引術的特點。與此相此,體育總局版雖然根據(jù)通行版改編,但動作過于瑣碎,更像武術套數(shù),失去了導引的精義。 衛(wèi)昌國學 2023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