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存在缺點?諾貝爾獎得主羅素一針見血地指出:漢字存在這三大缺陷,或許永遠都無法改變。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 復雜且難寫作為中文的書寫系統(tǒng),漢字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演變和進化, 形成了獨特而復雜的書寫方式。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曾經(jīng)指出漢字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點之一就是過于復雜,難以進行辨認和書寫。 漢字的組成結構具有形、音、義三方面的含義。 因此,學習使用漢字需要掌握大量的筆畫和結構,這對于來自漢字非母語的人來說尤其困難。 同時,由于漢字的形態(tài)多樣,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書體的存在也增加了難度,使得漢字書寫的規(guī)范化也比其他文字系統(tǒng)更為困難。 不同書法表達下的漢字 比如,例如“長”字,在中文中指長的意思,包含了多個筆畫,其中一個字頭“長”就有4個筆畫,對于那些不懂中文的老外,扭扭曲曲的字體書寫起來也是極為困難的。 而在英文當中,只需要四個字母組成的單詞就能夠表示,且書寫簡便容易發(fā)音。 再比如,“體”字,意思是身體,它由21筆組成,而其中的“骨”字部分就有9個筆畫,需要掌握很高的書寫技巧才能寫出規(guī)范的字體。 體字的解釋 很多人可能寫著寫著就變成了一團不知所云的黑墨,對于這些復雜字體,書寫起來自然就更加麻煩了。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問了,為什么要舉繁體字的例子呢?如今的簡體中文不是十分簡潔嗎? 這是因為,在羅素生活的年代,我們國家主流的文字還是繁體字,雖說國人一直致力于簡化過程,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才真正完成了統(tǒng)一工作。 這個時候,羅素都已經(jīng)是七老八十的老頭了,距離他銳評漢字過去了幾十年。 羅素 因此,羅素看到的漢字基本都是繁體字。 表達受限且抽象由于漢字表達的受限性,難以用簡明的方式表達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漢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每個字都代表著一個具體的意義,而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往往需要多個字組合或借助上下文才能完整表達。 例如,在英語中可以用'love'這一個詞來表達各種愛的情感,但在漢語中需要用多個不同的詞匯才能表達出'愛'這一概念的不同含義。 愛的表達 更加具體來說,母愛、父愛、愛情就是其中的細分種類,而對于英文,往往是用一個單詞總結。 再者,還有抽象的愛,比如博愛等等,細分得太過繁瑣,導致表達受限。 此外,漢字本身就是繁瑣且復雜的,寫作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會限制思想表達的流暢性和廣度。 從小學語文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每個漢字都能夠代表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意思或概念,而這些意思或概念常常是通過對現(xiàn)實事物或抽象概念的提取和概括而來,具有較高的抽象程度。 漢字'道'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字,在漢語中,'道'不僅可以表示具體的道路或路徑,還可以表示更加抽象的思想或概念,如'道德'、'道理'等。 道的解釋 這些概念都是相對抽象的,需要通過文字和語言來表達和理解。 最后,漢字的結構也有抽象性,'道'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的部分是'首',下面的部分是'辶'。 '首'代表著頭部或領袖,'辶'則代表著行走或移動,這樣的組合結構把抽象的概念與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漢字,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來理解其含義 各方面的抽象性使得人們在表達某個事物的概念之時,往往讓人難以理解,這一點在某些論文當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不同方言和語音存在理解上的困難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在不同的方言和語音環(huán)境中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 方言的表達 首先,方言之間往往存在著發(fā)音和讀音的差異。 比如,在南方方言中,'蚊'和'文'這兩個字的讀音很相近,而在北方一些方言中則有很大的區(qū)別。 這樣的差異容易導致在不同的場景下,漢字讀音的混亂,影響人們對于漢字的理解。 此外,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存在著不同的語言流派和講話風格,如普通話、粵語、湘語等。 每一種語言流派都有其獨特的發(fā)音規(guī)則和語調,這也會使得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語音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不同的音節(jié)和聲調,導致理解上的困難。 區(qū)域影響語言體系 雖然現(xiàn)代技術已經(jīng)能夠通過語音合成和轉換等方式,將文字信息轉化為針對不同方言和語音的語音輸出。 比如,微軟的語音生成器可以生成自然發(fā)音的語音用于應用和服務,但是在派生性的方言中,仍有些漢字音讀無法轉化為標準普通話或國際音標,造成理解上的困難仍然存在。 中國各地的方言差異都很大,南北有別,各個省份、各個市,甚至是不同區(qū)縣和村又有差別,很難完美利用語音生成。 綜上所述,漢字在不同方言和語音環(huán)境下都會存在理解上的困難,這也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方言和語音的差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漢字。 你說什么話? 那么,我們的漢字真的如同羅素說的那樣“不堪”呢? 漢字的魅力事實上,羅素對于漢字的認知已經(jīng)落后了,從他所提出的這幾方面來看,確實是以前咱們的漢字存在的缺陷,但是如今并不明顯。 就拿復雜難書寫來說,中國大陸已經(jīng)普及了簡體字,方便書寫且流暢,充滿了簡便的魅力。 漢字的有繁化簡 如今,全國都在普及普通話,不同地方的發(fā)音和方言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普通話來解決。 雖說很多地方或多或少帶有一點口音,至少說普通話都能聽得懂。 絕大部分的影視作品使用的都是普通話 當然,漢字的抽象性確實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它根植于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除非漢字被替代,否則將一直存在。 但我們反過來思考,這不正是漢字所存在的魅力嗎? 我們古人講究的就是一種抽象的美,從而衍生出了含蓄的表達方式。 古代人將“挽柳”與“挽留”同音,摘下一根柳樹枝挽在手臂,來表達對友人的不舍,充滿了詩情畫意。 折柳送別是中文獨有的浪漫 在書法當中,“草書”就是一種非常具有個性化和抽象化的書寫風格,它強調筆畫的變化和速度,將漢字的外形呈現(xiàn)出非常自由、生動的狀態(tài)。 再比如近代的文學大家魯迅,常常用他物暗指本物,讀之抽象,卻又猶如一把利刃,直插敵人心臟。 可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需要一定文化底蘊的,如果只是了解一些皮毛就說漢字抽象,那不妨多讀讀書,再下定論。 參考資料 龔嘉鎮(zhèn).《試論漢字起源的探索》 許慎.《說文解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