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葬花三章
◆邵毅平
時令已至季春,節(jié)氣已交立夏。“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保ǘ鸥Α督戏昀铨斈辍罚┞浠ǎ枪诺湮膶W(xué)的傳統(tǒng)題材之一,自詩騷以來,便受到古今文人的廣泛吟詠。今天,且來說說與之相關(guān)的“葬花”。
《紅樓夢》里的“黛玉葬花”,是文學(xué)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也是千古流傳的佳話,為“紅迷”們所津津樂道。不過,其實它前有來龍,后有去脈,前可見古人,后可見來者。只不過它的榜樣,不是文學(xué)中的情節(jié),而是生活中的實事;而它的效顰,雖仍在文學(xué)中發(fā)生,卻導(dǎo)向了新的文學(xué)。葬花三章,既串起了中國文學(xué)的明珠,也印證了審美趣味的變遷。
壹 唐伯虎葬花
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三十六歲,是年,他在蘇州桃花塢建成桃花庵別業(yè)。桃花塢是當(dāng)時蘇州的景勝之一,唐寅《姑蘇八詠》組詩的第四首便是吟詠桃花塢的,從中可以想見桃花塢當(dāng)日的景象:“花開爛漫滿村塢,風(fēng)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江南三月里的桃花是異常美麗的,一株兩株尚不覺其奇,倘是千樹萬樹,則如云如霞,欲燒欲燃,使人怦然心動,流連忘返。唐寅選擇在桃花塢建造自己的別業(yè),充滿著浪漫氣息與唯美色彩。
桃花庵成了唐寅后半生二十年的寄軀之地,也成了唐寅與朋友們的聚會之所。唐寅非常喜歡自己的這處別業(yè),特地為它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風(fēng)顛,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在這首詩中,唐寅透露了自己建造桃花庵別業(yè)的動機,乃是和他那非功利人生觀息息相關(guān)的。正如他在《把酒對月歌》中也唱到的那樣:“……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碧埔米鳛榉枪松^之象征的“萬樹桃花”與滿天月光,否定了作為功利人生觀之象征的“長安”與“天子船”。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桃花庵本身便是唐寅非功利人生觀的一個象征,是他那背時傲俗的生活態(tài)度的一個見證;而《桃花庵歌》則是他的這種人生觀和生活態(tài)度的宣言,是對于“科場案”后絕望的人生處境的精神突圍。
然而不限于此吧。在中國的詩歌傳統(tǒng)中,一些常見的花卉意象,常被賦予特定的象征意義。正如杜甫“輕薄桃花逐水流”(《絕句漫興》其五)之句所表現(xiàn)的,相比于“高潔”的梅花、“富貴”的牡丹之類,“夭夭”的桃花有時不免被視為“輕薄”,帶點“曖昧”,常讓人聯(lián)想到美麗然而有點“妖”的女子,而她們也正是唐寅后半生不幸歲月中的慰藉。選擇與桃花而不是梅花相伴的唐寅,聯(lián)系他后半生那風(fēng)流倜儻的生活來看,在其精神氣質(zhì)上和潛意識里,同樣具有某種對傳統(tǒng)審美定勢的叛逆心理。
又據(jù)當(dāng)時人記載,在桃花庵里,唐寅還有別開生面之舉:“唐子畏居桃花庵,軒前庭半畝,多種牡丹。花開時,邀文徵仲、祝枝山賦詩浮白其下,彌朝浹夕,有時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細(xì)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寅和沈石田韻三十首?!保ā读缇邮客饧肪矶对娫挕罚?br> 耐人尋味的是,唐寅詠的是桃花,葬的卻是牡丹。牡丹與桃花,在中國詩歌中意象迥異。與桃花的“夭夭”“輕薄”不同,牡丹則是富貴繁華的象征,也是大眾審美趣味的標(biāo)志。眾所周知,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以“蓮”象征“君子”(士大夫),以“菊”象征“隱逸”(隱士),以“牡丹”象征“富貴”(世人):“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白居易曾譏刺:“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保ā肚刂幸鳌べI花》)歐陽修也寫過:“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fù)擔(dān)者亦然?;ㄩ_時,士庶競為游遨……至花落乃罷?!保ā堵尻柲档び洝罚┟魅酥異勰档ふ撸踔磷小赌档な贰罚骸坝浺换局?,至于規(guī)仿史例,為紀(jì)、表、書、傳、外傳、別傳、花考、神異、方術(shù)、藝文等目,則明人粉飾之習(x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直到今天,在所謂“國花”的票選中,牡丹還總是名列榜首。
唐寅以吟詠桃花標(biāo)榜自己的特立獨行,卻以葬牡丹顯示了從眾隨俗的審美趣味,這與他在佯狂表象下骨子里的道德感,也就是他所謂的“些須做得功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五十言懷》),應(yīng)該也是一致的吧。后人也指出過同樣的事實,說唐寅“雖任適誕放,而一毫無所茍”(蔣一葵《堯山堂外紀(jì)》)。我們看唐寅的字,穩(wěn)重端方,中規(guī)中矩,也能感受到這一點。
貳 林黛玉葬花
“葬花”這種非唐寅想不到、做不出的奇異舉動,對后世的中國文學(xué)竟然發(fā)生了潛在的影響:《紅樓夢》里著名的“黛玉葬花”情節(jié),其實就是對唐寅葬牡丹之舉的呼應(yīng)。
《紅樓夢》經(jīng)常提到唐寅,可以看到唐寅的影響。如賈雨村論天地生人,有一等不上不下、亦正亦邪之人,則為情癡情種、逸士高人、奇優(yōu)名倡,所舉近日之人中即有唐伯虎(第二回);寶玉游寧國府花園賞梅,一時倦怠欲睡中覺,秦可卿引至上房內(nèi)間,寶玉見貼著勵志的《燃藜圖》,心中便有些不快,秦氏轉(zhuǎn)引至自己房內(nèi),見貼著唐伯虎香艷的《海棠春睡圖》,寶玉便含笑連說“這里好”(第五回);薛蟠邀寶玉赴席,說看見一張春宮,畫得著實是好,是“庚黃”畫的,寶玉猜是“唐寅”,薛蟠念了別字(第二十六回)。以上這些對唐寅的正面評價,都反映了曹雪芹本人的看法。
在曹雪芹祖父曹寅(請注意與唐寅同名)的詩中,已有“百年孤冢葬桃花”之句,可見“葬花”乃是曹家祖?zhèn)黜嵤隆2苎┣垡苍S受過乃祖影響,但以動人的描寫青出于藍(lán)。
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dān)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nèi)拿著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绷主煊竦溃骸傲淘谒锊缓谩D憧催@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保ǖ诙兀?/span>
那是姐妹們與寶玉移居大觀園后的第一個春天,時為中歷三月中旬(據(jù)該年芒種日期推算,約當(dāng)西歷4月下旬),兩人所葬的是桃花??戴煊裼谢ㄤz、花囊、花帚等全套行頭,應(yīng)是移居大觀園后專為葬花置辦的。在憐花惜花這方面,寶玉、黛玉不約而同,想到一塊去了,說明他倆情趣相投,三觀接近;而處理落花的方式,則寶玉接受黛玉的。
又過了一個多月,到了中歷四月二十六日,時交芒種節(jié)氣(西歷6月5、6日左右),寶玉、黛玉再次葬花,這次葬的是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寶玉因不見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別處去了……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里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便把那花兜了起來,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zhuǎn)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一行數(shù)落著,哭的好不傷感。(第二十七回)
于是他便聽到了正把些殘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的黛玉隨口念的葬花詞,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寶玉不覺慟倒在山坡之上,懷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第二十八回)。
看黛玉整個春天不止一次地葬花,就可以知道,她葬的不是某種特定的花,而是各種花。她葬花的目的,是讓花日久隨泥土化了,而不要被人踩踏糟踐。更重要的是,她把自己擬物化為落花,借落花象征自己的命運:“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在黛玉所葬的各種花卉中,最具象征意義的應(yīng)屬桃花。在第七十回里,黛玉還寫了一首《桃花行》,把自己與桃花作了對比。如上所述,同樣是葬花,唐寅詠的是桃花,葬的卻是牡丹;而黛玉葬花,其實是在繼承唐寅葬花的基礎(chǔ)上,把唐寅的詠桃花、葬牡丹雙軌合一,把葬花從風(fēng)流之舉和行為藝術(shù),轉(zhuǎn)化為一種人格象征和命運預(yù)言,從而將葬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而黛玉那首讓寶玉聽了“不覺慟倒”的葬花詞,其流麗婉轉(zhuǎn)的節(jié)奏和回環(huán)往復(fù)的結(jié)構(gòu),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了《桃花庵歌》的影子。這種節(jié)奏流麗婉轉(zhuǎn)、結(jié)構(gòu)回環(huán)往復(fù)的七言歌行,到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本已臻于極致,但在宋以后卻受制于一臉嚴(yán)肅的律詩而難得再見。因而,唐寅喜作以《桃花庵歌》為代表的這類七言歌行(唐寅集中有《詠春江花月夜》七言詩一首、《春江花月夜》五言詩二首),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詠葬花詞、《桃花行》及“擬《春江花月夜》之格”的《秋窗風(fēng)雨夕》,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他們對宋以后詩歌陳陳相因境況的一種審美突圍,而這種審美突圍,與在現(xiàn)實生活里他們對絕望的人生處境的精神突圍也是一致的吧!
叁 何夢霞葬花
近代小說《玉梨魂》(1912)里何夢霞葬梨花的場面,自稱效仿了《紅樓夢》中黛玉葬桃花等情節(jié),也帶有唐寅在桃花庵中葬牡丹的影子。
《玉梨魂》開宗明義第一章就是“葬花”,寫主人公何夢霞客居窗外有兩株花,一株是已經(jīng)開殘的梨花,一株是含苞欲放的辛夷,風(fēng)神態(tài)度不一其情,榮瘁開落各殊其遇。何夢霞同情已殘之梨花,無視方開之辛夷,人之所棄,彼獨愛之,人之所愛,彼獨棄之。是夜東風(fēng)大作,梨花飄零,他替花擔(dān)憂,一夜未睡。早起推窗而望,慘見枝頭褪雪,地上眠痕,一片白茫茫,觸眼劇生悲痛。
(夢霞)荷鋤攜囊而出,一路殷勤收拾,盛之于囊,且行且掃,且掃且哭,破半日功夫,而砌下一堆雪,盡為夢霞之囊中物矣。夢霞荷此飽盛花片之錦囊……急欲妥籌一位置之法,而躊躇再四,不得一當(dāng)。忽猛醒曰:“林顰卿葬花,為千秋佳話,埋香冢下畔一塊土,即我今日之模型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多情人用情,固當(dāng)如是。我何靳此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不負(fù)完全責(zé)任,而為顰卿所笑乎?”語畢,復(fù)自喜曰:“我有以慰知己矣!”遂欣然收淚,臂挽花鋤,背負(fù)花囊,抖擻精神,移步近假山石畔……尋得凈土一方,鋤之成窖,旋以花囊納諸其中,后以松土掩其上,使之墳起,以為后日之認(rèn)識……此時夢霞之面上,突現(xiàn)出一種愁慘凄苦之色,蓋彼忽感及夫身世之萍飄絮蕩,其命之薄,正復(fù)與此花如出一轍……于是高吟顰卿“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之句,不覺觸緒生悲,因時興感……埋香冢前之顰卿,猶有一癡寶玉引為同調(diào),今夢霞獨在此處繼續(xù)顰卿之舉,顰卿固安在耶?笑夢霞之癡者何人耶?能與夢霞表同情而陪淚者又何人耶?夢霞之知己,則僅此冢中之花耳……夢霞至此,已哭不成聲矣。
一望而知,這是對于“黛玉葬花”的深度模仿。然以年過弱冠之文藝青年,效顰豆蔻年華之多情少女,在后世讀者看來,總不免有點滑稽。如果何夢霞葬花止步于此,那就不值得讀者多費精神了,正如寶玉看到齡官手拿簪子在地上畫“薔”字,卻誤以為她是在掘土埋花時所批評的那樣:“難道這也是個癡丫頭,又象顰兒來葬花不成?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特,且更可厭了?!保ǖ谌兀?br> 然而,《玉梨魂》既把“葬花”置于篇首,使之成為全書的引子與綱領(lǐng),則其意義自不會止于“效顰”。果然讀下去讀者才知道,原來梨花和辛夷,分別象征何夢霞客中邂逅的兩位女子,一位是其所教學(xué)生的寡母白梨影,一位是白梨影的小姑崔筠倩。何夢霞挑戰(zhàn)當(dāng)時的世俗觀念,不愛青春未嫁的崔筠倩,偏愛年長守寡的白梨影,演出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浪漫悲歌,最終以白梨影以死報小姑、崔筠倩以死殉寡嫂、何夢霞在武昌首義中以殉國代殉情而告結(jié)束。小說以何夢霞葬花始,以何夢霞憑吊花冢終,梨花與白梨影二而一,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笆紕t獨哭此花,既則與人(白梨影)同哭此花,今則復(fù)哭此同哭此花之人?;ɑ晔乓?,花影滅矣,哭花以哭人,復(fù)哭人以哭花……而此一部悲慘之《玉梨魂》,以一哭開局,亦遂以一哭收場矣?!保ǖ诙苏隆稊嗄c》)黛玉葬花無此結(jié)構(gòu)功能。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保▌⒎狡健洞涸埂罚捌鱿吕婊ㄒ欢蜒?,明年誰此憑闌干?!保ǘ拍痢冻醵癸嫛罚般皭潠|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保ㄌK軾《東欄梨花》)“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保ɡ钪卦稇浲鯇O·春詞》)在中國詩歌的花卉意象中,梨花以“飄零”“傷逝”為其特征,故《玉梨魂》以之喻白梨影。何夢霞的葬梨花,仿林黛玉的葬桃花,卻又不一其趣,加上唐寅的葬牡丹,遂成鼎足之勢,顯示了時尚的變遷。
在今天看來,雖然已非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小說,但這仍是一個俗套的言情故事;然而在民初當(dāng)時,傳統(tǒng)小說中并無此類作品,也不見類似的內(nèi)容和觀念(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而應(yīng)是受了外來小說的影響,比如《巴黎茶花女遺事》(1899)之類(在第二十九章《日記》中,作者徐枕亞借何夢霞友人秦石癡之口,變相譽己為“東方仲馬”)。小說第十八章《對泣》,寫兩情人受奸人播弄,不得已竟夕談衷釋疑,長夜將盡,白梨影促何夢霞離去:“'今日之事,可一而不可再。天將明矣,君宜速去,此間不可以久留也?!说统┪鳌读_米亞》(《羅密歐與朱麗葉》)名劇中'天呀天呀,放亮光進來,放情人出去’數(shù)語,促夢霞行。夢霞不能復(fù)戀,珍重一聲,慘然遽別?!薄谷怀鹆宋鲃≈械睦杳髟箘e曲(alba),有力地暗示了其所受的外來影響。然而發(fā)乎情仍止乎禮義,感以心而不以行跡,小說最終與《羅密歐與朱麗葉》貌合神離,顯示了其“半吊子”的尷尬。
然則,接受外來影響的民初小說,仍需以“葬花”這一舊瓶,來裝新內(nèi)容新觀念的新酒,表現(xiàn)新舊道德觀念的沖突,其間種種鑿枘可笑之處,卻值得后世讀者的同情。這是因為,沒有這樣一個嘗試摸索的過程,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五四”新文學(xué)。
巧合的是,現(xiàn)實中的唐寅,小說中的林黛玉、何夢霞,這些葬花的奇人都是姑蘇人。然而,寫林、何葬花的都不是姑蘇人。這應(yīng)是文人們于有意無意間,在向葬花的鼻祖唐寅致敬吧。 夜光杯2023.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