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其實(shí)就是一個修口修心的過程。 平庸的人,喜歡拿尖酸刻薄當(dāng)本事,將口無遮攔當(dāng)性格。 而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懂得了不辯、不言、不責(zé),活得通透。 適時沉默,重在行動,是處世的智慧,也是生命的修行。 善者不辯 《道德經(jīng)》有云:“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如果一個人遇事好爭論,逢人辯輸贏,既受不得半分委屈,又容不下一絲傷害,終究會令人敬而遠(yuǎn)之。 有道是:真誠者寡言,虛偽者多辯。 為人,要有不較真的智慧;處世,要有能受屈的成熟。 一個人行得端,坐得正,走得穩(wěn),毋需多辯,一切自在人心,時間自有分曉。 真正的智者,從不活在別人的嘴里,只活在自己的心里。 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來定義。 有些事情,與人爭辯,未必解釋得清,針鋒相對,只會自尋煩惱。 不爭辯不是理虧,保持沉默不是軟弱,而是為人的氣度和做人的灑脫。 人活一世,是非易生,口德難修,不如為而不爭,清心養(yǎng)性。 知者不言 《道德經(jīng)》中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span> 真正的智者從不多言,而是更注重行動。 正所謂:水深不語,人穩(wěn)不言。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經(jīng)在學(xué)堂遇到了一位性格怪異、脾氣暴躁的同窗,總是有意無意的針對他。 一日,曾國藩在窗前讀書,這位同窗嚷嚷道:“別在這看書,趕緊走開,擋住了我的光線?!?/span> 聽罷,曾國藩默不作聲地挪到一邊,接著讀書。 深夜,曾國藩挑燈夜戰(zhàn),埋頭苦讀,同窗便冷嘲熱諷說他假刻苦,影響自己休息。 曾國藩依舊不言不語,躺在床上繼續(xù)學(xué)習(xí)。 后來,曾國藩考取功名,而那位同窗卻榜上無名。 怎料,得知曾國藩中舉后,他又諷刺挖苦,說曾國藩將自己的好運(yùn)氣都占沒了。 此話傳到曾國藩耳中,他依舊保持緘默,認(rèn)真踏實(shí)地做自己的事情。 《格言聯(lián)璧》中講:“自強(qiáng)之外,無上人之術(shù)。”
仁者不責(zé) 《道德經(jīng)》中講:“大道之行,不責(zé)于人”。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遇事不指責(zé)別人,不發(fā)難周遭。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遇到事情時,若只懂得抱怨他人,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比起指責(zé),更有力的是寬容。 對與錯只是事物的表面,若能透過表面看到本質(zhì),才是一個人的高明之處。 不把注意力放在對錯上,不花費(fèi)精力在抱怨指責(zé)上,才能看清事情本質(zhì),從而解決問題,避免災(zāi)禍。 《淮南子》中講:“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yuǎn)?!?/span> 胸襟開闊的人,時常寬恕別人;真正的仁者,總是著眼長遠(yuǎn)。 本期編輯 | 李丹妮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帆書 原樊登讀書、洞見、三官廟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