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抱怨從來不會吸引、帶來那些你想要的東西;相反,抱怨會使你永遠擺脫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span>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抱怨,表面他的內(nèi)心積攢了太多的情緒。這種抱怨,給我們自己帶來了什么,又會給家庭造成什么結(jié)果呢?很多孩子小時候?qū)Ω改盖榫w的變化特別敏感,會去揣測父母的心思,小時候努力去做能讓父母開心的事兒,而等到長大了,他們就想盡辦法逃。我有個學生一到放假就找借口不回家,要么說要學習,要么說打工,她曾經(jīng)跟我說很煩回家。她的原話是:“媽媽總是不高興”“她看什么都不順眼”“她就像一個負能量體”,每次放假回家,她都能聽到媽媽無休止地訴苦和抱怨: “我養(yǎng)你們幾個這么大有什么用,沒一個人愿意為我承擔!”“哪怕你爸當年稍微上進點,我也不至于是今天這樣?!?/span>在媽媽充滿抱怨的人生里,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他們就像一個“情緒垃圾桶”,被負能量圍繞,一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認為因為自己,父母才過得不幸福。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當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承受力,對孩子抱怨訴苦,也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負面情緒,心理也很難健康發(fā)展。大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一種教育,父母的心態(tài)是積極還是消極,對孩子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無論如何,父母都要盡量用快樂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充滿怨氣的家庭,難以養(yǎng)育出快樂的孩子。婚姻里,人們抱怨的初衷,是希望借此來獲得身邊人的關注和同情,希望對方有所改變,但是長期習慣性抱怨換來的結(jié)果卻是被對方排斥,并沒有帶來任何積極的作用。就像妻子總是抱怨丈夫:“你總是把衣服到處亂扔!”可不管說了多少次,丈夫還是會繼續(xù)把衣服隨意亂放。不僅如此,它所引發(fā)的還有無休止的爭吵,令關系停滯不前,生活也漸漸變味。我認識一對年輕的夫妻,結(jié)婚沒多久就鬧著離婚,兩個人在一起,常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翻天。結(jié)婚前,兩個人看到的都是彼此的優(yōu)點,等婚后對方的缺點慢慢露出來,抱怨就開始了。妻子常常埋怨丈夫不如戀愛時體貼、不顧家、不上進,抱怨婆婆管得太多,丈夫則埋怨妻子不理解自己。如今兩個人想要分開的決心,就像當初決定要一起過一輩子一樣堅決。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隔三差五的抱怨才是婚姻的慢性毒藥。抱怨的詞條解釋為表達心中不滿,數(shù)落別人不對,說白了就是指責,沒有哪個人愿意回家面對一個挑三揀四的愛人。所謂白首不相離,從來都是互相理解、體諒,而不是互相挑刺。想要夫妻關系好,一定要注意溝通方式,戒掉抱怨。抱怨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相反,它讓生活變得更加糟糕。孩子不會因為你一句抱怨就變乖,愛人不會因為你一句話抱怨變體貼,生活也不會因為抱怨變得如意,相反,抱怨越多,家庭關系也越差。這就是抱怨的可怕之處,雖然沒有激烈的語言攻擊,但卻能快速消耗彼此的愛。抱怨不僅傷害孩子,破壞夫妻關系,也容易讓自己陷入僵局,沉浸在沮喪中,無法自拔。因為抱怨越多,心情就越差,事情發(fā)展得越壞,最后惡性循環(huán)。其中一個工人打開快餐盒就開始抱怨:“天哪!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第二天午餐,這個工人又發(fā)出了同樣的怨言:“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第三天,一如前日。同事終于忍不住問他:“你讓太太做點別的不就行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的語言、思想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生活,我們困于肉卷三明治的菜單之中,卻從不知道鑰匙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這就是習慣性抱怨對我們本身的傷害,讓我們不自覺地生活在枷鎖之下。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抱怨換不回自己的快樂,甚至還能蒙住自己的雙眼,讓你看不見高興的事,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看到這,也許有的父母會說,我就是不滿意啊,我還不能跟家人訴訴苦嗎?我十分理解很多愛埋怨的父母,生活不容易,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大多數(shù)的抱怨,潛臺詞卻是:“我很累,你看到了?我需要你們的愛和關注?!?/span>但抱怨始終不是尋求關注的好方式,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習慣。美國詩人馬婭·安杰盧博士曾說: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抱怨。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愛抱怨的人:請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長期忽視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很難帶給家庭積極的能量,通過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看書、旅行、逛街……找回內(nèi)心平和。時常提醒自己,少說抱怨的話,將抱怨變成積極的建議,抱怨少了,孩子和愛人才會快樂,家庭也就幸福了。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愛抱怨的伴侶:也請多給對方一些理解,愛抱怨的人,需要一份理解與看見。Ta的抱怨是在提醒你,Ta真的遇到了麻煩,需要你的幫助。多關心、多說謝謝、多說愛,我相信,Ta會改變,生活也會發(fā)生轉(zhuǎn)變。* 參考書籍:《不抱怨的世界》作者:[美]威爾·鮑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