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獅子趴在瞪羚上啃食,角馬玩命地往河里跳,土著人圍一圈邊躉棒子邊跳舞,有些人都可以說:“這不是非洲吧?” 1 昨天下了獨木舟,在酒吧邊看到一個胖丫頭,忘情地在路中間跳舞。 研究她的舞步后我斷定:這是非洲無疑! 但剛經歷的,又不像是在非洲? 2 前幾天都早早起來乘坐獨木舟,然后去拍沙灘捕魚,再乘坐摩托車去叢林里拍攝椰林和村莊。 前天搭乘的摩托車,旅客還有一個拎著草編包包的女孩兒。 本來我想坐在司機后面,這樣后面比較寬松, 結果她更聰明,搶先一步坐了中間的位置。 她名字音譯“李霞”,聽著像中文名,后面后又加“佐力”,又有點像日本人名。 一路上我都擔心會讓人覺得我在摟著一個女孩兒的腰。 但是坐后面方便我下車拍照啊! 說起來馬國人不喜拍照,的確是事實。 不是因為啥權,更有可能是因為膽怯:昨天還有叢林孩子一見到我就哭,還是男孩兒。 但是當地人一旦喜歡了被拍,那畫風就控制不住了,自我表現(xiàn)意識非常強。 肢體語言就不說了:胳膊、腿、手、腳、頭、耳朵、眼分分帶戲,節(jié)奏感、韻律感,動感超人。 會演就要博出位?不一定…….. “萬人皆醉我獨醒”的演技,3歲的非洲小孩兒都會,本領甚至遠超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 李霞很高興我下去拍照。正好和司機談論“希努瓦”(中國人)。 見面后要說:”鸚喔喔(“有沒有新聞?)的當地人,其實挺八卦的! 那天清晨光線正好,停下好幾次,每次都拍到很好的照片。 3 提醒想在非洲旅行的人:天上從來不會掉餅。 我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只在非洲大陸被稱為“阿里巴巴”。但那肯定不是因為馬云送來的電子商務。 而是因為擦下神燈,“中國人”就會跳出來,答應你任意的三個愿望。 為何我知道的如此清楚? 因為我去村落的經歷,就是按照這個套路來的。 到了在村中一個鐵皮屋前,李霞下車后和屋主一起聊天,原來這是她妹妹的家。 李霞說看到我在桑巴瓦拍照。你可以住我妹妹家,方便拍照,你和我住這個房間。 我沒聽錯,她妹妹也笑著說是的。 進去看了看,房間很小,四面和頂都是鐵皮釘在木架上??看坝幸粡埓蟮拇?,和旅館的一樣有張1.8米的海綿床墊,還有一張小床在對面。 中間是當地盛產的紅木沙發(fā),但是只是木架沒有坐墊,可以直接就坐。 李霞說:你給我60000ar,付我這次和下午回桑巴瓦的車費吧? :我的錢在鎮(zhèn)子呢! 4 獨自乘摩托回到乘坐獨木舟的地方,摩托車司機問我要1萬ar。 在大前天我第一次去村落的時候,是一個很聰明的小伙子帶著我去的,來回車費是1萬ar,但這次走前說好來回7000ar啊? 他在路上就先讓我支付了5000ar,因為要去加油。一個英語好點的司機來和我討論這件事。 我把開始講好的來回路費以及路上的預付款都又說一遍,而且說路上還增加了一個人,不應該再加價。我能再付1000ar,不能再多。 大家都覺得在理,然后此事就了了。 一個乘船的當地人說,去應該是6000ar,回來x2,才是正常的。 但我昨天我來回才一萬ar,所以單趟5000ar才是正常的啊! 訂好了來回車程,價格就便宜,甚至和單程一樣都OK。但是只去不回,價格就會貴? 當地人思路的這么奇怪? 5 在我回到桑巴瓦后,李霞打來電話說要到旅館來。 見她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鏡,后面是她的姐姐,說明天她姐姐也一起去村子。 她姐姐抽煙很兇,毫不避忌地跑去上廁所。 她告訴我,這段路單趟要7000ar。 如果要坐“比亞迪”,每人也是5000ar,但是很慢,要等。 可能“比亞迪”并非電動車:我在沿途并沒有看到載客汽車,除了一個帶斗的拖拉機。 李霞說我的iphone8很好,她的手機太糟糕了!然后急切地說了一大堆。 拿出電腦,打開中文和馬語的詞匯對照,她一個個從里面挑詞,然后組句。 漫長溝通后,終于明白了:是充電器丟了,此地沒有維修的! 我真想變成阿里巴巴…… 但我只能帶你們去拍照..... 路上,說好每晚給她妹妹1萬的住宿費,吃飯去巴扎買。 6 晚上,我把行李存到朋友那里,然后拿了10萬ar裝國家地理的旅行攝影包里。 預算一下應該夠了:來回路費1萬塊,住2晚2萬塊,剩下的喝啤酒。 “出行切勿帶太多現(xiàn)金”:中國駐外大使館一再提醒在國外旅行的中國公民。 7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 對面院子的大嬸的大嗓門發(fā)出一聲呼喚,剛學會說話的孩子就會一模一樣地回復一聲:“咦哈!” 我也跟著回了一聲…… 沒有催,二姐妹就到了。 也沒法催:當地人從來不回短信,也不會接電話:就如同當年國內話費貴,撥一下等對方用公話回撥的時代。 當地人有了智能手機,也不使用密碼開機和指紋、face開機,國內都用上防窺探屏幕保護膜了,這邊oppo和華為的高科技通通沒用。 我卻很喜歡這種停留在過去時代的感覺。 這一陣,我出門也不喜歡穿鞋:那雙拖鞋一開始穿著磨腳,現(xiàn)在已經軟乎乎,先前被磨的腳趾處,還長出一個肉瘤,和當地瘤牛一樣嗎! 出門我也不再帶手機,流量貴是一個原因,現(xiàn)在就一個手機,萬一掉在摩的或海里就麻煩了。 最重要的是,我口袋里有10萬ar。 8 把朋友的“國家地理”攝影背包放在獨木舟前頭,像一個真正要去叢林探險的攝影師一樣出發(fā)了。 能在大眾熟知的地域拍到陌生的照片,是一個敏銳的攝影師必備技能。 那種人人都能想到、拍到的照片,或者人人都在模仿的打卡網紅照,你能記住是誰拍的嗎? 美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bbc的攝像師拍到圖像,能讓你記住機構名或者攝影者。 但仿拍一張,就算窮極所能,也絕非易事。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9 但是,昨晚并住在村子里的“民宿”,而是趕回了旅館。 我的屁股,如今還在為卡在摩托車后座上,經受了幾十公里叢林顛簸而酸痛。 連蚊帳都沒來得及掛,從晚上19點,一直睡到早上7點。 倒下之前,我還是冒雨去朋友那里,把我的旅行箱拿回來了。 為啥這么快就回來?不知道。 確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那個鐵皮房,不單是我,李霞和她姐姐也要住進來。 就算我們住了,她妹妹、她妹妹的老公、家里一歲的“維拉”,就沒地方住了…… 為啥不提前告訴我? 不知道。走時,她姐姐和她妹妹也都沒告訴我。 但可以肯定地說,聽到當天就回時,我高興極了,來不及等她姐姐抽完一支煙…..因為,我已經沒錢了…… 為啥十萬ar,在這么偏僻閉塞、沒有電和信號的地方,花得這么快? 不知道。不明白為啥二姐姐坐獨木舟、坐摩托車的車費,李霞會提出要我支付的邀約,口氣不容拒絕。 其實,單程車費就是我想象那樣:5000ar。其他的猜想和說法,都是忽悠我的。 中午去巴扎買東西做飯,還有啤酒和飲料….. 本以為只需要自己解決。 當我跟著牛群、足球隊、舂米、守院子的狗子、騎自行車的街頭混混滿村子跑時,李霞和妹妹在滿村子找我。 回來我對國家地理包上蓋著一塊畫布。 李霞知道我剩余金額:所剩的錢扣除三人回去的車費,已負擔不起第二天的開銷。 獨木舟上岸,李霞說要和姐姐“taxi”回家,又要了5000ar。剩下的錢,正好夠我去朋友那里取回拉桿箱。 支付拿回箱子的費用,我已經身無分文。 拿到了錢,吃著花生米和炸香蕉片,喝著當地的啤酒,外面下著著暴雨的街頭,不再冷酷凄涼了..... 看到那個胖丫頭忘情地在路中間跳舞,很非洲,但我并沒拍。 所以,除非經歷所有普通當地人會經歷的事。 除此之外,很難了解在非洲是什么樣的。 10 當今,哪里有什么探險? 現(xiàn)在的非洲,不是用玻璃球換黃塊的年代。 哪還有什么廉價的好照片? 國家地理還是bbc的攝影師,拍攝時花費都是天文數字。 那為什么要旅行? 海明威喝了威士忌后寫的句子,沒有受過傷、躺在行軍床上的人是想象不到的。 不去接觸一下土地和農家活兒,就算坐在瓦爾登湖旁邊,啥也都想不出來。 昨天村里果樹下成熟或不成熟的橘子、菠蘿蜜、柚子,哼哼哈哈、唧唧歪歪的雞、鴨、鵝、豬、牛,就是旅行的理由。 這和哪個地理雜志無關,和哪個電視節(jié)目無關,和哪個旅行up主無關。 只和這個離崗歇業(yè)、從大漠戈壁一路遠涉重洋的人有關。 輕輕晃動下,掉了幾個。 再使勁兒晃下,掉下了一堆。 這么好吃的橘子!我用手剝了皮,一瓣瓣地吃了好幾個。 李霞卻是用刀子削皮,然后在頂部切開一塊兒,用手擠著喝汁,然后把榨過汁的橘子扔到樹下。 怪不得路上到處都是看似完好、卻又削過皮的橘子。 以前不知道綠色的香蕉有啥吃的?她姐姐端來一碗酸酸甜甜的糊狀物,說是“布拿拿”,綠色的香蕉做的。 但這不更可能是她妹妹剛才挖的椰蓉搗碎后的口感嗎? 搗碎的木薯葉據說是馬國名菜,街頭吃的葉味道很一般。在村子里,李霞把剝了皮的大蒜扔進去,她妹妹輪番舂著葉子,累了,就叫小孩子上來又再搗騰一番。 當地的小孩子玩起來瘋得一比,但是干活又是極為聽話。只是干活也要擺姿勢,搶鏡頭。 在非洲,從沒見過大人呵斥小孩子玩耍。 綠綠的濃汁混合在一起,和撿拾得很干凈的大米一起吃,風味十足。 果然,那些抱團的摩托車司機不是一般的團結,他們甚至還有一只足球隊。 但看似饒舌本事一流,球技卻不敵紅衣隊。 加了臉書中的朋友,看球時問我如何看馬達加斯加。 沒到一地,都有當朋友問我這個。 我都從經濟、就業(yè)、教育、資源上分析一通。 談這個是中國人的強項,估計半數都夠資格當馬國國會議員。 :馬國人太窮了…. :是啊,但是你們有這么多的年輕人、還是富饒(又便宜)的土地。 :怎樣有錢呢?(上次在魏瑪,一個年輕人說,這邊辦什么事都要給錢) :如果有工作,你們就可以有錢。 有錢之后怎么樣? 有錢之后,我會讓子女受更好的教育,買一個更大的房子。 如何用旅游搞錢?我倒有很多實用的例子:比如趁現(xiàn)在摩托車司機都在比賽,你可以去去拉客人,然后漲點價,或者趁這現(xiàn)在這里沒有旅館,搞點小草棚當旅館,弄點特色出來,做“民宿”。 復雜的事,我說了他們也不明白。 但雙方都會明白一些各自活著的意義。 這丁點意義,其實就是旅行的意義,和有錢沒錢并無相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