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為什么中國秦漢之后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么沒有韓?那篇文章中就用九宮格演示了天下的形勢。
西北的角是秦。歷代只要建國在陜西、甘肅的便是秦地。苻堅、姚萇的國號“秦”便因此而來。
東北的角是燕。歷代只要建國在遼東的便是燕地,慕容氏的國號“燕”便因此而來。
“金角銀邊草肚皮”,歷代割據(jù)西北和東北的很多,所以秦和燕的國號就很多。其實還有一個國號也很多,那就是更西北的“涼”,源自涼州,也就在甘肅一帶,十六國時期出現(xiàn)了五個涼國。
至于還有“晉”和“宋”,則是因為太原和商丘、彭城等地是石敬瑭、趙匡胤和劉裕的發(fā)家地,或者家鄉(xiāng)。其實李淵的朝代本來可以叫做“晉”,因為他同樣發(fā)家于太原,但是或許司馬晉在當(dāng)時名聲太差,所以李淵選擇了古國“唐”作為朝代名,意外成就佳話。
戰(zhàn)國國號系列基本上就可以完結(jié)了。
因此,最后一篇文章留給最后兩個著名強國,它們曾經(jīng)盛極一時,國君位列“春秋五霸”末班車,卻都在戰(zhàn)國時代被楚國所滅。
它們就是吳國和越國。
關(guān)于吳越,我們有太多疑問,比如:
1、越國滅了吳國,為何江南的語言后來叫做“吳語”而不是“越語”?
2、為何孫權(quán)的國號叫“吳”而不叫“越”?
3、江南一地號稱吳越之地,那么,究竟哪里是吳?哪里是越?
下面來一一解答。
一、吳越爭霸,其實吳越本一家
魏征在給李世民獻上的千古名篇《諫太宗十思疏》中有一句名言: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意思是如果能竭盡誠心待人接物,則即使是像春秋時吳國、越國這樣當(dāng)時為敵的家也能結(jié)為一體。
事實上,春秋戰(zhàn)國時代江南的歷史,就是吳越爭霸的歷史。
春秋時代的吳國和越國
關(guān)于吳越爭霸,小學(xué)生也知道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吳王闔閭?cè)斡妹嘉樽玉銚魯〕?,稱霸東南,隨后他的兒子夫差殺死了伍子胥,滅掉了越國,吳國權(quán)勢達到了最大。
西施
越王勾踐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給夫差,夫差寵愛西施,不理朝政。與此相反,勾踐卻臥薪嘗膽,用十年時間滅掉了吳國。
越王勾踐滅吳以后,隨即乘勝率兵北渡淮水,會中原齊、晉等諸侯于徐州。周王朝冊封勾踐,從此之后,越國成為天下公認(rèn)的諸侯國,縱橫江淮,越王勾踐也被公認(rèn)為“春秋五霸”最后一位霸主。
越國最大的疆域
可是,越國盛極而衰,到了戰(zhàn)國時代,漸漸衰弱,最終被楚國全部吞并。所以出生江蘇的項羽自稱“楚霸王”,而不是“越霸王”,江東子弟也不自稱是吳人,而是楚人了。
其實,吳國和越國雖然是仇敵,卻是一家人,《吳越春秋》寫道:“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薄对浇^書》寫道:“吳越二邦,同氣共俗”。雖然關(guān)于吳國,《史記》中記載了泰伯奔吳的故事,越王也自稱大禹的后裔,今天在紹興還有“大禹陵”。其實即便是吳越王族來自于中原,百姓還是來自于百越族的。
有一首詩歌能夠印證吳越的百越屬性,當(dāng)時的楚國屬于荊蠻,即很多百姓屬于漢藏語系苗瑤語族,但是漢化程度已經(jīng)很高,漢代劉向《說苑》中記載了一首《越人歌》,這是一個越人向楚國公子子晰表達情感的歌。歌詞如下:
濫兮抃草濫,
予昌枑澤、予昌州,
州鍖州焉乎、秦胥胥,
縵予乎昭澶秦逾,
滲惿隨河湖。
是不是看起來像外星語言一樣?
子晰在船上表示聽不懂,立馬召來了翻譯,翻譯成了楚國貴族使用的書面雅言。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我們對比下這種語言,發(fā)現(xiàn)和現(xiàn)在侗族語言很相似,更加印證了百越屬性。
不過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的是,這是一個越人男人唱給楚人男人聽的,不是越女。
越人歌
百越族短發(fā)文身,是一個海洋民族,語言屬于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和今天的壯族、侗族等一個來源。百越族有著同中原人完全不同的習(xí)俗,讓很多中原人很是詫異。比如中原人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然而百越民族卻斷發(fā)文身,這讓中原人很不能接受,其實百越族大多要下海捕魚或者采珍珠,文身只是為了嚇退水里的魚,剪掉頭發(fā)也是為了方便在水下活動,這和草原游牧民族為了騎馬髡發(fā)或辮發(fā)很類似。
壯族
名將粟裕就是侗族
百越族有很多在漢人看來很奇特的風(fēng)俗,比如說,百越族崇拜黑,甚至有把牙齒染黑的習(xí)俗,在高句麗和日本,也有這種風(fēng)俗存在。
百越族分布很廣,吳國和越國是最北的分支,最南一直到粵語區(qū),粵即越
其實百越族只是和漢族最大的來源羌藏族不同源而已,并不優(yōu)劣之說,百越族的基因單倍群O1a今天在漢族中占到了20%、五分之一的比例,尤其以江南為多。
百越族長相
百越族對于江南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地名,都來自于百越族語言,比如說姑蘇和余杭。
姑蘇,上古音kaa sngaa,“姑kaa”是百越常見的發(fā)語詞,“胥sngaa”是稱心、滿意之義,“姑胥”即是稱心之地的意思。
余杭上古音la gaang,“余l(xiāng)a”也是百越常見的發(fā)語詞,而“杭gaang”對應(yīng)壯語的擱淺gaangx。余杭就是擱淺之地的意思。
同時,吳國國號自稱“勾吳”,讀音是kuung ngwaa?!肮磌uung”和上文提到的姑蘇的“姑”kaa一樣,是個古代吳越語的發(fā)語詞?!皡恰钡囊馑季褪菄?,“勾吳”越族土著對自己建立的政權(quán)的稱呼,“吳”不過是中原人的叫法。同樣的,越國國號自稱“于越”,《會稽記》也提及:“少康,其少子號曰于越,越國之稱始此?!薄坝谠健笔窃饺俗苑Q,越國則是中原諸國對他們的稱呼。這說明,勾吳和于越,才是這兩個國家的自稱。
而且,不能簡單把吳國等同于江蘇,越國等同于浙江,事實上,浙北也是吳國之地,所以吳越不能作為江浙兩省的簡稱。
說了這么多,大致講述了吳越爭霸的歷史,這和后面要講述的問題有何關(guān)聯(lián)呢?
當(dāng)然有關(guān)聯(lián)。
因為,我們今天說的吳語、吳地,和春秋戰(zhàn)國的吳國其實并沒有關(guān)系!
此吳非彼吳,此吳是孫權(quán)的吳國。
二、吳語和吳地都源自孫權(quán)的吳國
前文說過了,首先,吳越兩國雖然爭霸多年,但其實本是一家,都是百越人。戰(zhàn)國時代,吳越之地都被楚國統(tǒng)一了,當(dāng)?shù)厝瞬]有吳人、越人的觀點,項羽起兵江東,他自稱是“楚人”,而不是“吳人”。
江南一地有“吳人”的意識,源自孫權(quán)的吳國。
吳國地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亂世之中,胡族眾多,因為漢朝距離魏晉南北朝最近,所以胡族把華夏族稱為“漢人”,比如東魏的時候,匈奴貴族劉貴和漢人高敖曹都是高歡的手下,他們一起坐著的時候,聽說修河的勞工死了很多,劉貴說:“一錢漢,隨之死”,高敖曹大怒,拔刀砍向劉貴,別人紛紛勸架。
說明,當(dāng)時把華夏族已經(jīng)稱為“漢人”,這是漢族的來歷。
而把江南人稱為“吳人”,則是因為孫權(quán)的吳國。
說起來,其實孫吳和春秋吳國也有一些關(guān)聯(lián),我們知道,公元222年,孫權(quán)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7年之后稱帝,建立了吳國,這就是“吳”的來歷。
只不過為何孫權(quán)會被冊封為吳王,而不是楚王,或者越王?那還是和春秋吳國有關(guān)聯(lián)。
吳國雖然滅亡了,但是吳國首都姑蘇獲得了“吳”的名字,一直到今天,都有一個地方叫做“吳縣”,現(xiàn)在叫“吳中區(qū)”。
在秦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劃分天下為48郡,江南是“會稽郡”。雖然江南是會稽郡,但是郡治仍舊是吳縣,也就是蘇州,這兩個名稱,或許便反映了吳越一體的思想。
秦朝四十八郡圖
但是到了西漢時期,西漢實行郡國并行制,江南之地建立吳國,公元前195年,劉邦封劉濞為吳王,都于江蘇沛縣,后來定國都于廣陵,即江蘇省揚州市,可以說,蘇州的“吳”之名影響了此地,所以劉邦建邦定國的時候,此地就叫做“吳國”。
吳國后來風(fēng)光了一把,聯(lián)合楚國和趙國發(fā)動了著名的七國之亂,后來被名將周亞夫平定,國家也被廢除,但是江南之地叫“吳”,卻留了下來。
漢朝的吳國
后來因為會稽郡實在太大了,涵蓋了今天的江浙滬,東漢順帝時期,對會稽郡進行了拆分,按照錢塘江劃分,錢塘江的西部是吳郡,東部是會稽郡,史稱“吳會分治”,雖然分治,但兩者同出一脈,因而一直并稱,比如諸葛亮建議聯(lián)合孫權(quán)的《隆中對》,就說要“東聯(lián)吳會”。
可以說,吳郡和會稽郡的分離正好暗合了歷史上的吳國和越國的地區(qū),吳郡的郡治所就在蘇州吳縣,全是吳,此后的吳郡之地便有了名副其實的“吳”的名字。
所以公元196年,曹操奏請東漢朝廷封孫策為”吳侯”,就是因為江南之地叫“吳”,吳開始建都于吳郡,就是江蘇蘇州。
周瑜和孫策
等到孫權(quán)吳國建立之后,江南所謂的“吳”便指的就是孫吳了,比如說浙江省湖州市有一個區(qū)名叫“吳興”,我們知道,吳國是在蘇州興起的,怎么湖州會有吳興呢?那是因為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取“吳國興盛”之意把湖州改為吳興,并設(shè)立了吳興郡。卻未能興盛,最終被滅。所以,“吳興”的“吳”就是孫吳,而不是春秋吳國。
從晉代開始,江南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代稱:“三吳”?!叭齾恰本褪菂强ぃぶ翁K州)、吳興郡(郡治湖州)和會稽郡(郡治紹興)。所以偶來又有“三吳都會”的說法。
那么“越“這個字就消失了嗎?也沒有,到了三國時代,依然有一些沒有融入漢族的百越族存在,孫權(quán)對此進行了清剿,就是“山越“,可是孫權(quán)說不定祖上也有百越族基因,只是漢化早晚的區(qū)別了。
但是紹興畢竟不是吳,曾經(jīng)是越國國都,所以唐朝初年把它改名為“越州”。紹興的“越州”之名跨越千年,所以那邊的傳統(tǒng)戲曲也叫作“越劇”。
越劇
從此之后,吳越之地在歷經(jīng)千年地名混亂后,逐漸清晰了起來:
蘇州為主的地區(qū)是吳地,紹興為主的地區(qū)是越地,這和春秋時期的吳越兩國版圖基本上是一樣的。
只是,吳地和越地的分界線在哪里呢?
按道理說,是錢塘江,所以錢塘江的杭州就非常重要。
然而,隋唐時期的杭州城還十分貧弱,在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前,杭州名叫“錢唐”,是一個小縣城,屬于蘇州的吳郡管轄。那個時候,西湖也并未形成,當(dāng)時的雛形叫做“金牛湖”,只是一個鄰近海洋的小水塘。
三國時代,杭州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就是富陽的孫權(quán),孫權(quán)繼承父兄基業(yè),三分天下,建立東吳,連曹操也忍不住稱贊“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但你如果跟孫權(quán)說,他是杭州人,他可能一臉懵,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杭州,孫權(quán)是吳郡富陽人,他只會覺得自己是吳郡人。孫權(quán)定都南京,可能從來沒來過杭州。
所以當(dāng)時吳地很大,包括了杭州。越地則很小,只有紹興和以南的地區(qū)。
這就是吳越之地的歷史了。
三、為何江南話叫做吳語而不是越語?
明白了吳地是孫吳之國后,問題就簡單了,江南話自然叫做“吳語”,而不是“越語”,因為吳語早在六朝時代便形成了,而紹興名叫“越州”,則是到了唐朝時期的事情。
吳語,是今天江南地區(qū)依然通行的方言,也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吳語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之前,各國都通行著自己的語言,有些甚至不是方言,那是另外一種語言,大部分雖然被中原漢語同化,卻遺留了大量土著語言元素,比如說保留“楚語”元素的湘語、保留“巴蜀語”元素的四川西南官話等。
而江南吳語也是保留了很多古越語的成分,后來西晉的永嘉之亂,大量北方百姓南下,同化了吳語,吳語進一步被中原化,卻依然保留了自身特色。
事實上,六朝時代是吳語的形成和定型時期,也擁有了“吳語”、“吳方言”這個名字,這個吳國,正如前文所說,不是春秋吳國,是孫權(quán)的東吳。
西晉南渡成東晉之后,東晉也成為了吳人,吳語進一步被中原化,并最終定型形成。當(dāng)然,中原化并沒有把吳語消滅,也沒能將其變成官話。
其實,吳語也是土著語和中原語不斷融合的產(chǎn)物,吳語的逆流可以體現(xiàn)在杭州話中,杭州話自然是吳語,但是北宋靖康之變后,宋室南渡,宋朝皇室和貴族來到了杭州,帶來了大量中原話語,雖然沒能把杭州話變成官話,卻給杭州話帶來大量中原特征。
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吳語已經(jīng)完全形成。比如說北齊的顏之推到了北方,點評南方人說話,寫道:
“南人以錢為涎,以石為射,以賤為羨,以是為舐不分”,即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如“知道zhidao”和“資道zidao”,這個在今天吳語中依然存在。
而至少從那個時候起,北方的語言就已經(jīng)分了平舌音和翹舌音,這是受到阿爾泰語言影響的結(jié)果。
吳語在受到中原漢語沖擊和同化的同時,依然保持著自身的語言特點。到了唐朝的時候,,時和歲豐、國泰民安,經(jīng)濟重心南移至江南,吳語的發(fā)展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吳語在得到鞏固的同時,也奠定了現(xiàn)代吳語音的規(guī)模。
且唐朝之后,今天的吳語區(qū)長期處于一個行政單位內(nèi),唐朝時期,吳語區(qū)都屬于江南道。宋朝時期,吳語區(qū)都屬于兩浙路。元朝時期,吳語區(qū)都屬于江浙行省。
唐朝時代,吳語區(qū)和江南都屬于江南東道
北宋時代,吳語區(qū)和江南都屬于兩浙路
只有到了朱元璋時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把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合并,就此誕生了江蘇和浙江兩個省份,吳語區(qū)的蘇州府、常州府等和杭州府、湖州府等就此分離,一直到今天。
明朝時代,江南一分為二,一部分屬于南直隸,今天的江蘇,一部分屬于浙江
但是南京依舊是吳語區(qū),只有到了太平天國內(nèi)亂時候,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太平天國時期,江南陷入十余年的戰(zhàn)亂,是太平軍和清軍拉鋸的地方,等到戰(zhàn)亂過后,富庶的江南一片殘破,滿目蕭條,江浙兩省損失人口竟然高達3100萬。而戰(zhàn)前兩省的人口也不過7300萬,江南更是總災(zāi)區(qū)。蘇州府的在籍人口,從650萬下降到230萬。杭州府的人口戰(zhàn)前有372萬,戰(zhàn)后只剩下一個零頭:72萬,杭州的老城區(qū),從一個80萬人的大城市跌落到只剩下20余萬。
同時,在皖南地區(qū),本地講吳語的人口大量死亡,商業(yè)繁榮的皖南幾乎變成千里無人區(qū),當(dāng)?shù)卣坏貌粡拈L江以北招流民來開墾,深刻的改變了皖南的語言形勢,皖南吳語自此全面退到郊區(qū)。根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戰(zhàn)前整個吳語區(qū)的人口占清朝總?cè)丝诘?0%,戰(zhàn)后驟跌至8%。
浙江人口損耗圖
曠日持久的兵燹之禍對江南吳語區(qū)的人口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據(jù)統(tǒng)計,1851年,江蘇省總?cè)丝?430萬,蘇南是3269萬人,蘇北則是1161萬人。
戰(zhàn)后蘇南人口減少1831萬,蘇北增加了209萬。自此吳語失去了江蘇省第一大方言的地位。幾乎全境都是吳語的浙江則由3127萬死剩1497萬。浙江所有州府除溫州府外人口統(tǒng)統(tǒng)劇烈下滑,其中湖州府更是由近300萬跌至不足10萬。
因為人口損耗大,大量江淮移民南下,最終改變了南京和鎮(zhèn)江的語言,南京和鎮(zhèn)江至今都說江淮官話就是一個例子。同樣,改變了安徽南部地區(qū),安徽南部地區(qū)形成了無數(shù)吳語的孤島,吳語區(qū)進一步縮小,這是吳語區(qū)遭到的最大挫折。
太平天國
不過,吳語區(qū)依然守住了江北防線,那就是屬于常州府的靖江,一直使用吳語,今天屬于泰州市。還有南通市的海門和啟東,也使用吳語。
但是人們對于吳語區(qū)的印象已經(jīng)等同于江南之地了,所以一般來說,因為地處江南,人們把不適用吳語的南京也納入“吳地“,而真正說吳語的靖江,因為在江北,有時反而不納入。
太平天國對于浙江吳語區(qū)的影響倒是比較小的,雖然杭州遭到了兵禍巨大的破壞,甚至嚴(yán)州府因為人口大量減少,最終被撤銷編制,并入了杭州,就是今天杭州的淳安縣,嚴(yán)州府城最終湮滅在千島湖下,就此消失。
千島湖水面下的嚴(yán)州古城
但是因為浙江損失的人口移民都來自于紹興,同樣說吳語,所以浙江省保留了吳語區(qū),直到今天,杭州還有一句諺語,“杭州蘿卜紹興根”,就是說紹興人大量移民杭州的歷史。
當(dāng)然了,江南叫“吳“還是叫“越“,其實并不重要,吳越本來就是一體的,唐朝的時候,人們把江南也稱為“吳越之地“,詩仙李白在著名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就寫道: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就把吳越連在一起說的。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江淮地區(qū)有一個“吳國“,后來改名南唐了,后來浙江地區(qū)又興起了一個國家,就直接叫做“吳越國”,這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國名兩個字的國家。貫休獻給吳越國王錢镠的詩中寫道:“一劍霜寒十四州“,頗以江南之地都在吳越而驕傲,但其實潤州和常州等地并不在吳越國境內(nèi)。
所以,吳越本來就不分家,江南叫做吳越之地,或者簡稱“吳地“,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