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江浙吳越 敝鄉(xiāng)無錫,名勝地黿頭渚有著名景點,湖邊崖壁刻有大字“包孕吳越”,還有蘇州西山島雷渚亭邊的刻石,也有“襟吳帶越”字樣。意思是,面前的太湖,將古代的吳國和越國,都連在了一起。 想起這個故事,是因為2009年初夏,為浙江臺州沿江發(fā)展戰(zhàn)略(椒江從臺州西部的仙居流淌到椒江市入東海,也就是從臺州的西部欠發(fā)達縣流淌到臺州的發(fā)達區(qū))的編制需要,我被邀去考察臺州,分工側重其西北部欠發(fā)達縣天臺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 我覺得這個地方是吳語區(qū)的南部邊緣。其北邊是寧波,正宗的吳方言地區(qū),其南邊則是溫州,似乎不屬于吳語區(qū)了。介于這兩地之間的臺州,我覺得是吳語區(qū)邊緣。因為我能聽懂當?shù)厝说牟糠址窖院驮~語。但是從古代諸侯國的范圍說,這里則是越國的地盤。實際上,溫州依然是吳語區(qū),不過是真正的南緣。 蘇南是古吳國,而浙江北部中部,則是古越國。西施故事就是吳越爭霸時發(fā)生的。最后以越王勾踐含辛茹苦、臥薪嘗膽,裝得低眉順眼而迷惑了起初的戰(zhàn)勝者吳王夫差。吳王最后放虎歸山的結果是勾踐卷土重來,把吳國滅了。知道勾踐小子心比較黑,范蠡把美人間諜西施收回,從蘇州逃到無錫和宜興一帶的太湖上,一同逍遙江湖,過起了神仙日子。 雖然吳越古代是敵國,但是再從這里的方言想起,吳國和越國,說的都是吳語。文化上,吳越自然都姓吳。 我清楚吳國的由來。歷史說,周朝的長子泰伯,認為老四(就是后來的文王姬昌的老爹)的兒子能干,但是長子繼承制下他自己如果不離開,就沒法讓老四當天子而傳給后來的姬昌。于是他帶了另外一個弟弟從陜西岐山出走江南以讓賢。他們跋涉到在今天的無錫梅村定居了下來。后來周文王封自己的伯父為吳王。這就是吳國的開端。 當然,也有說是兄弟爭位失敗后,泰伯和弟弟只好逃命到當時的水鄉(xiāng)澤國蠻夷之地江南。那里那時是蚩尤率領的東夷九黎部落的地盤。 有人調侃了另外的版本:按歷史的記載,吳國這個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的東南富饒國度,最早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紀末(大周朝初年)建國的,建國者是來自陜西的兩個老客:吳泰伯和他二弟。這吳泰伯,又稱周泰伯,是后稷的第十三代長孫老大。他一共哥四個。老四生下了后來的大圣人姬昌,一副帝王相(四個乳頭)。父以子貴,所以老四繼承了周族的領導權,以便將來傳位給這四個乳頭的圣人姬昌(清朝康熙好像也因為喜歡孫子乾隆,就把大位傳給了乾隆的爹雍正)。老大吳泰伯和老二看看位子給老四了,沒了自己的機會。呆在陜西吧,又怕被老四一家子討厭。得,干脆成全他們。這哥倆跑了五千里,往當時已知世界的最遠處,現(xiàn)在江蘇省太湖之濱的無錫。 這老陜哥倆帶去了當時的黃土高原正宗文化和農耕科技,促進了江南的發(fā)展,從而與當?shù)赝寥宋幕旌隙纬闪烁挥猩Φ男挛幕头窖浴_@個文化的地盤,基本可用現(xiàn)在吳語方言的范圍來確定。而古越國,正是在這個范圍內。后來讀到抗戰(zhàn)中湖北通城的介紹,說此地是古代楚國與越國的邊界地。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史書稱越國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國君為姒姓。但根據考古學上的發(fā)現(xiàn),越國可能更是繼承自太湖地區(qū)的馬橋文化,是古代越族人所建立的國家。 越國前期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省紹興、諸暨及周邊地區(qū),其早期都城即在該區(qū)域內遷移。公元前473年,越國滅亡吳國后,勢力范圍一度北達山東,南入閩臺,東瀕東海,西達皖南、贛東,雄踞東南。公元前222年,秦國大將王翦攻陷越國都城會稽,俘虜越君,越國滅亡。 所謂馬橋文化,我核查一下。學者的定義是如此說的,馬橋文化繼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類良渚文化因素在馬橋文化中不占主導地位。研究成果表明,馬橋文化來源于浙西南山地的原始文化,同時它還包含了山東地區(qū)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區(qū)的二里頭文化因素。我由此想,這個馬橋文化,跟當時江南一帶活動的蚩尤,率兵北侵炎帝的地盤,到了黃淮地區(qū)又有了關系。不管如何,越國是在吳語區(qū)內發(fā)育起來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吳語區(qū)的西界,到江西的上饒一帶。 語言學的一支是方言學。方言學的研究確認,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北語北方話、粵語廣東話、吳語江浙話、閩語福建話、湘語湖南話、贛語江西話、客語客家話(少數(shù)民族語言另算)。 而吳語的使用范圍也非常廣:主要通行于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西上饒地區(qū),使用人口將近八千萬,在中國排第二位,僅次于北方方言人口。也是世界第十大語言。 古越國地盤是浙江中部北部以及安徽南部和江西東部,正巧是在吳語區(qū)南部的邊界內。這么一想,古代吳越之征戰(zhàn)打打殺殺,只是吳文化區(qū)兩個地方政權(諸侯國)的利益斗爭而已。在文化上,吳國和越國之爭,只是爭地盤而已,因為都屬于吳語區(qū),同樣一種文化背景。好比一個大院里住了同胞兄弟倆,大哥打服了另外一個兄弟,但是還讓這兄弟住這大院。這個輸了的兄弟裝老實,后來抓住了機會,把大哥滅了,占了整個大院。 題圖,秘魯古跡,馬丘比丘的圖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