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曾經(jīng)談過“相”這一概念——“相”指的是一切現(xiàn)象以及人為之認知。 進一步的說,不但我們?nèi)藶橹J知是一種“相”,而且萬事萬物亦是一種“相”,故而“相”所概含的范圍,其實是非常大的。 古人曾有句話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中形而下之器,就是指“相”,而“道”則是相對于“相”的另一種存在,故而以“形而上”來稱之。 然而“相”之范圍,雖然大且廣,但其本質(zhì)卻虛而不實的,甚至是無虛無實的。 何以見得? ? 古之圣人畫像 我們繼續(xù)看《金剛經(jīng)》中的說法——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什么意思呢? 其實在這句話中,“法”即相,如來無相,故而無法可得,亦無相可住,故而如來之一切法,亦無實無虛,更何況無論是虛還是實,都是人為之產(chǎn)物。 而人為之一切,即相,以至于實與虛亦是一種相。 然而如來所證悟之法,即無相之法,故而無實無虛。 甚至可以說,一切“相”之本質(zhì),其實皆是無虛無實。 為什么如此說呢? 我們繼續(xù)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一步的探討,即: 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在陽明心學(xué)當中,有句話頗為震憾,即心外無物。 大意是說,一切外在的“相”,其實皆是我們內(nèi)心活動的反映——因為人之內(nèi)心具有覺知“相”之功能,故而“相”才會顯現(xiàn)出來,并被我們覺知得到。 ? 劇照 言外之意,一切“相”之本質(zhì),都是某種虛妄之所在,這就是古人講“心外無物”的道理,亦是《金剛經(jīng)》中講“凡是所有相,皆是虛妄”所詮釋的深意。 而所謂“虛妄”,自然就是無虛無實了。 這就是我為什么講一切“相”之本質(zhì),皆無虛無實的原因之一。 二、虛與實不過是人為的概念 從某種意義上講,虛實其實就是人為的概念——唯有人,才會有虛與實這樣的認知。 我們舉個例子。 魚兒雖然會有生死——從人的角度來看來是如此,但是從魚的角度來看,它卻沒有生死這樣的認知,這就好比莊子講“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樣,其中的玄妙,需要具有一定的閱歷以及領(lǐng)悟能力,才有可能體會得到。 而虛與實亦是如此。 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粗v一切“相”之本質(zhì),皆無虛無實的另一個原因。 三、萬事萬物以及人為之認知,其實皆是隨境流轉(zhuǎn),念念相繼的 古語有云:世事無常。 大意是說,一切“相”,即萬事萬物以及人為之認知,其實皆是隨境流轉(zhuǎn),念念相繼,從未停息,這就是好比《易經(jīng)》中講“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的道理一樣。 ? 小佛像 進一步的說,這種“變化”,就如同莊子所講的那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這一秒之“相”,早已經(jīng)不再是上一秒的“相”了。 由此可見,這種念念相繼的變化,既不是實,也不是虛。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