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文字?jǐn)?shù):1941 閱讀時間:4分鐘 古代能夠成為皇帝的人那都是真龍再生,是受命于天的天選之子,鼓吹“君權(quán)神授”成為歷代帝王宣揚其統(tǒng)治合法性的不二選擇。天降祥瑞作為其重要佐證之一在正史中占據(jù)獨特地位。無論是朝代更迭還是帝位傳承都和天降祥瑞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史記·封禪書》中記載“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也就說,帝王當(dāng)政期間要有一定的功績才可以達(dá)到封禪的必備條件:即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古代皇帝很多,符合封禪條件的卻鳳毛麟角: 割據(jù)政權(quán)的皇帝沒資格封禪,政績卓越國泰民安也限制了很多皇帝,祥瑞出現(xiàn)更是可遇不可得。雖然帝王都把封禪作為帝王最榮耀的成就,但是能去“泰山封禪”的皇帝極少。 有史料記載在泰山封禪過的帝王僅有統(tǒng)一天下的秦始皇、建立盛世偉業(yè)的漢武帝、中興漢室的東漢光武帝劉秀、國勢蒸蒸日上的唐高宗李治、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這六位。 公元1004年,遼軍20萬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準(zhǔn)力主抗戰(zhàn),勸真宗親征,真宗勉強至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zhàn)。后來雙方簽訂“澶淵之盟”,宋真宗以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為條件,換取所謂的和平。而通過與遼國的邊境(榷場)貿(mào)易,宋朝不僅賺回了比歲幣更多的錢,而且通過茶馬互市貿(mào)易,在經(jīng)濟上開始制衡遼國,此后雙方維持了長達(dá)118年的和平,使得宋遼邊境“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fā)長者),不識于戈”。 盡管澶淵之盟議定,遼軍退兵,但作為中華帝國的皇帝至尊,城下之盟可以帶來安全,卻始終有損帝王威儀!朝野上下,“喪權(quán)辱國”的議論無時不刺激著宋真宗脆弱的神經(jīng)。鞏固聲望,挽回顏面成了宋真宗的當(dāng)務(wù)之急。但出擊遼國、奪回燕云十六州,宋真宗自然是再也沒有這份勇氣與膽識,既然不能在軍事上取勝,那就在精神上取勝吧! 有需求就有市場!于是資政殿大學(xué)士王欽若粉墨登場,假裝正氣凜然:“城下之盟,《春秋》所恥。陛下以萬乘之尊而與遼國立城下之盟,難道還有比這更可恥的嗎!” 宋真宗心里真是五味雜陳!舊患未除,又添新恥,看到皇帝及其郁悶和樣子,王欽若揣摩到皇帝的心事,也為了迎合真宗好大喜功的心理,趁機進(jìn)言:“只有封禪泰山,才能鎮(zhèn)撫四海,夸示外邦。”宋正宗大喜過望,君臣之間一拍即合,于是一出天降祥瑞,封禪泰山的好戲隆重上演。 對于古代帝王來說,封禪可謂是最高規(guī)格的祭祀儀式。想要封禪就得滿足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天降祥瑞。本著沒條件就創(chuàng)造條件,沒祥瑞就制造祥瑞的宗旨,曾在澶淵之盟中力主抗戰(zhàn)的寇準(zhǔn)很快被罷相,回家種地養(yǎng)老去了。 搬掉這塊絆腳石后,善于講故事的宋真宗公開向臣子們說: “有一天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xiàn),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yīng)在正殿建黃箓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 眾人正在驚諤之時,突然有司來報說,在皇宮承天門的左南鴟尾上,掛著一個黃帛。接著,宋真宗馬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并當(dāng)眾打開封口,只見帛布上寫著: “封受命。興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緊接著,宋真宗馬上下令將“天書”鄭重裝入之前準(zhǔn)備好的金柜中,并接受百官朝賀,還宣布大赦天下和改元,特允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 一時間,舉國上下祥瑞頻出,史書記載,陳州宛邱縣令和鄆州東阿縣令居然報告說,當(dāng)?shù)氐幕认x已“幡然悔悟”,不再禍害莊稼,自動都跑到草叢里自殺“謝罪”去了。陜州的官員也不甘示弱向皇帝“報喜”:“黃河清”,自古以來長期流傳“黃河清,圣人出”的說法,更有北宋著名文人晏殊也不能免俗,獻(xiàn)《河清頌》給宋神宗。 “祥瑞”有了還不夠,“封禪”才是宋真宗造神運動的的終極目標(biāo)!“封”就是在五岳之首——東岳泰山頂上祭祀上天,“禪”就是在泰山腳下的小山丘上祭祀大地。公元1008年11月23日,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如愿登上泰山之頂封禪?!独m(xù)資治通鑒》記載:”帝自東封還,群臣獻(xiàn)賀功德,舉國若狂”。 從公元1008年的這場造神運動開始,此后一直到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趙恒一直癡迷于這種“競獻(xiàn)祥瑞”的“天書政治”之中難以自拔,為了讓各種祭祀和封禪順利進(jìn)行,宋真宗則大規(guī)模向臣下賞賜,其中僅僅封禪泰山,前后就共耗費八百多萬貫;西祀汾陰,耗資更達(dá)九百多萬貫;而為了營造玉清昭應(yīng)宮,僅僅塑造三座神像就用了金一萬兩、銀五千兩。 在這種大規(guī)模的造神運動折騰下,北宋開國以來太祖,太宗積攢下來的用于贖回燕云十六州的財富也消耗殆盡。到了宋真宗晚年,北宋“內(nèi)之蓄藏,稍已空盡”。以至于后世對北宋“積貧積弱”的評價也由此開始。 作為封禪泰山的終結(jié)者——宋真宗,沒有拿得出手的文治武功,愣是硬著頭皮完成了千古明君才有資格完成的大事,雖勇氣可嘉卻無形中拉低了封禪泰山這件神圣之舉的檔次。從此,以后的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也不屑進(jìn)行封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