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疾芻言 中風中風,北人多屬寒,宜散寒,南人多屬火、宜清火,而祛風、消痰則南北盡同。古方自仲景候氏黑散、風引湯而外,則續(xù)命湯為主方。續(xù)命湯共有數(shù)首,不外驅風,其隨癥加減,皆有精義。從未有純用溫熱滋補,不放風寒痰火一毫外出,以致重病必死,輕病則使之不死不生。惟日服人參以破其家而戀其命,最可傷也!又有稍變其說者用地黃飲子,以為得陰陽兼補之法,亦大謬也。此方乃治少陰氣厥不至,舌喑足痿,名曰痱癥,乃純虛無邪,有似中風,與風寒痰火之中風正相反,劉河間之書可考也。乃以此方治有邪之中風,其害相等。余每年見中風之癥,不下數(shù)十人,遵古治法,十愈八九,服溫補藥者,百無一愈,未甚服補藥者,尚可挽回;其不能全愈,或真不治者,不過十之一二耳!奈何一患此癥,遂甘心永為廢人,旁人亦視為必不起之癥,醫(yī)者亦惟令多服重價之藥,使之直得一死而可無遺憾,豈不怪哉!愿天下之中風者,斷勿以可愈之身,自投于必死之地也。 深入解讀侯氏黑散與風引湯,鹽山張錫純建瓴湯 侯氏黑散和風引湯見于《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篇》,后來翻《景岳全書》時看到張景岳有解讀過其中的爭議,程門雪先生的《金匱篇解》在中風篇也重點談到這兩首方,可見其重要性。淺談侯氏黑散與風引湯 侯氏黑散、風引湯兩方,見于《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篇》。 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術、細辛、茯苓、牡蠣、桔梗、防風、人參、礬石、黃芩、當歸、干姜、芎?、桂枝。 風引湯,治熱癱癇,方用大黃、干姜、龍骨、桂枝、甘草、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兩方論述次序,先列方名,后敘主證,與《金匱》全書先論后方的體例不同,用藥亦不落恒徑,獨創(chuàng)一格,注家多不重視。 如程云來《金匱要略直解》、吳謙《醫(yī)宗金鑒》等,皆認為是宋代林億、高保衡校正時附入唐人之方,遂刪去不錄。 明末清初喻嘉言,獨于《醫(yī)門法律》中深贊此兩方,其言甚辯,而后人或申或駁,幾成一大公案。 通過圍繞此兩方的爭論,對中風證治的發(fā)展,有著不容忽視的貢獻。試探析如下。 喻氏之填竅說 喻嘉言《醫(yī)門法律》卷三《中風論》 說:“《金匱》取《古今錄驗》續(xù)命湯,治風痱之身無痛,而四肢不收者,仲景所重,原不在此,所重維何?則驅風之中,兼填空竅,為第一義也??崭[一實,庶風出而不復入,其病瘳矣。古方中有侯氏黑散,深得此意,仲景取為主方”。 論侯氏黑散說:“夫立方而但驅風補虛,誰不能之,至于驅之補之之中,行其堵截之法,則非思義可到。方中取用礬石,以固澀諸藥,使之留積不散, 以漸填空竅?!崭[填,則舊風盡出,新風不受矣。” 論風引湯,治入臟之風,游刃有余,“何后世以為石藥過多,舍之不用,而用腦麝以散其真氣,花蛇以增其惡毒,智耶愚耶?” 喻氏“填竅”之說,系從《內(nèi)經(jīng)》“邪害空竅”(《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一語悟入,又從侯氏黑散方后,“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數(shù)句,為立法的依據(jù)。 喻氏素以好學深思,能發(fā)人之未發(fā)見稱。此論一出,雖亦有附和者,而表示懷疑者頗亦不少。 汪讱庵說:“風引湯用大黃為君,又石藥居其大半,獨不曰石藥之氣悍乎?喻氏雖深贊之,亦未知其果嘗以此治風而獲實驗乎?抑示門外之揣摩云爾也?”(《醫(yī)方集解·祛風之劑》)遍檢喻氏手定的醫(yī)案集《寓意草》,確無用二方治中風的驗案,汪氏之疑,不能不說有他的道理。 但正唯有喻氏此論,對沉寂了一千多年,醫(yī)家所不議不論,束之高閣的兩方,重新喚起研究之興趣,喻氏之功,誠不可沒。 兩方之真?zhèn)?br>侯氏黑散、風引湯兩方,為宋人附入《金匱》,歷代注家均持是說,似可作為定論。唯考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王燾 《外臺秘要》,始知其不然。 《諸病源候論 ·寒食散發(fā)候》曰:“仲景經(jīng)有侯氏黑散”?!锻馀_秘要》于侯氏黑散后注:“張仲景此方,更有桔梗八分,無鐘乳、礬石?!保ò矗航瘛督饏T》所錄有礬石)。 風引湯方,亦見《外臺秘要》,名紫石湯,方同,下注曰:“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可見此兩方,隋唐醫(yī)家均認為仲景方,當可信從。 日人丹波元簡已有此說,可謂先得我心?!督饏T要略》本為仲景《傷寒雜病論》(《外臺秘要》等書常簡稱為《傷寒論》) 之雜病部分,原書曾經(jīng)散佚,宋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之日,得之于蠹簡中,方流傳于世。此書既由裒集叢殘而成,宋人校正醫(yī)書時,取仲景方之散見于他書者附錄之,非不可能也。”(高保衡等《校正》序中明說:“又采散在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廣其法?!保┍緛磲t(yī)之為方,惟良者求之,是否仲景方,亦非特別重要者,但醫(yī)家習尚,每以真?zhèn)螢閼萌∩嶂畼藴?,故不得不說明之。 兩方臨床應用的發(fā)揚 近代名醫(yī)張山雷,以中風一癥,治法不明,著《中風斠詮》,以潛降為主,而所載“潛鎮(zhèn)之方”,則首列風引湯。 張氏認為:風引湯“方以石藥六種為主,而合之龍牡,明明專治內(nèi)熱生風,氣火上升之病,清熱鎮(zhèn)重,收攝浮陽,其意極顯”,“而方中猶雜以姜桂二物,終屬不美,臨證之時必宜去之,而加以開痰泄化之品,則完善矣。” 張氏于風引湯,則盛贊其美,而于侯氏黑散, 則直斥為“亂雜無章” “必不可得效”。 平心而論,此方有菊花、牡蠣之清肝潛陽,人參、白術、茯苓益氣,當歸、川芎養(yǎng)血,防風、細辛、干姜、桂枝、桔梗諸味,祛風溫經(jīng)通絡,用治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之癥,隨證化裁,未必不可用。冷食六十日以填竅,則誠不足為訓。 《外臺秘要》明言仲景原方無礬石,可見方后云云,是后人所附,不必深論。 鹽山張錫純,為近代臨床一大家,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有《論腦充血證可預防及其證誤名中風之由》一文,全從臨床角度立論,有非注家所可及者。 張氏說:“《金匱》有風引湯,除熱癱癇。夫癱既以熱名,明其病因熱而得也,其證原似腦充血也。方用石藥六味,多系寒涼之品,雖有干姜、桂枝之辛熱,而與大黃、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藥性混合,仍以涼論(細按之桂枝、 干姜,究不宜用)。且諸石性皆下沉,大黃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龍骨、牡蠣與紫石英同用,善斂沖氣,與桂枝同用,善平肝氣,肝沖之氣不上干,則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 “拙擬之建瓴湯,重用赭石、龍骨、牡蠣,且有加石膏之時,實竅師風引湯之義也。” 張氏之建瓴湯,方用生懷山藥、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地黃、生杭芍、柏子仁,用藥清純不雜,較之原方,更為穩(wěn)妥,所謂師其意而不襲其方,斯真善學仲景者。 張氏自云:“十余年來治愈此證頗多”,是確由實驗而來。 筆者臨床常以建瓴湯加減,治療肝風上旋、肝火妄動諸證,確有良效。 肝火熾盛者,仍用大黃,取效尤捷。主治且不必限于中風(張氏所謂腦充血)之證,凡高血壓等病皆可應用。 建瓴湯,出自近代·《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生懷山藥一兩(30克)、懷牛膝一兩(30克)、生赭石(軋細)八錢(24克)、生龍骨(搗碎)六錢(18克)、生牡蠣(搗碎)六錢(18克)、生懷地黃六錢(18克)、生杭芍四錢(12克)、柏子仁四錢(12克)。 【用法】磨取鐵銹濃水以之煎藥。 【功效】鎮(zhèn)肝熄風,滋陰安神。 【主治】主治腦充血證預兆發(fā)露者,或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耳鳴耳脹,心悸健忘,煩躁不安,失眠多夢,脈弦長而硬。 【臨床醫(yī)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腦梗死、心臟神經(jīng)癥、室性期前收縮、出血性鼻竇炎、偏頭痛、頑固性呃逆等病癥。 1.高血壓:60例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治療組予以建瓴湯煎服,對照組予非洛地平緩釋片口服,治療1個月后兩組總有效率均為90.0%。治療后兩組主癥積分較治療前下降。(《中醫(yī)藥導報》2012年第6期) 2.急性腦梗死:100例急性腦血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給予相應的基礎治療,治療組每天加用建瓴湯加減,14日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2個療程后治療組基本痊愈32例(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級),顯效10例(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有效4例(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4例(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以下),總有效率92%;對照組基本痊愈21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14例??傆行?2%。(《北京中醫(yī)》2005年第4期) 3.心臟神經(jīng)癥:82例心臟神經(jīng)癥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口服西藥酒石酸美托洛爾、谷維素以及小劑量地西泮;治療組采用中藥建瓴湯加減治療,28日為1個療程;且兩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均配合心理疏導。結果:治療組治愈31例,好轉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8%;對照組治愈16例,好轉14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5%。(《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第22期) 【方解】本方功在鎮(zhèn)肝熄風、滋陰安神:以牛膝引血下行;代赭石、牡蠣、龍骨重鎮(zhèn)熄風,佐以生地黃、白芍滋陰,柏子仁安神。若肝火偏旺者,加黃芩、梔子;風火相煽者,加地龍、白蒺藜、蜈蚣;痰熱內(nèi)盛者,加半夏、僵蠶、竹瀝;肝腎陰虛者,加何首烏、山茱萸、杜仲。 【現(xiàn)代研究】實驗研究表明,建瓴湯能顯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apoB、LP(a)水平(P〈0.05,P〈0.01),顯著升高apoA.I水平。結論結果提示建瓴湯通過升高apoA-I、降低apoB進一步發(fā)揮血脂調(diào)節(jié)作用,通過降低LP(a)水平降低了心腦動脈粥樣硬化(AS)性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方歌】建瓴湯是錫純方,山膝龍牡生地黃,赭石芍藥柏子配。肝陽眩暈一掃光。 續(xù)命湯研究 腦卒中(stroke)俗稱中風,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又稱為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實質出血、腦室出血以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兩種,是大腦細胞和組織壞死的一種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率更高。同時,一天內(nèi)發(fā)病的高峰通常是臨近中午的一段時間,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摘自】《外臺》卷十四引《古今錄驗》續(xù)命湯。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日本出土刻有“西州續(xù)命湯”的木簡 摘 摘要:近日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早在2002年4月4日,日本奈良縣檀原考古學研究所曾經(jīng)發(fā)布,他們在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飛島京庭苑跡中,出土了6枚木簡,其中1枚長21.5cm,寬4cm,上載“西州續(xù)命湯”,所書文字,一面為:“麻黃六西州續(xù)命湯石膏二兩”;另一面為:“富蹄二兩杏人卅枚乾薹三兩(其)(以)水九(升)”(見封底)。據(jù)稱這是日本至今為止最古老的處方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