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水認知 第一節(jié) 風水的定義與實質(zhì) 一、風水的概念 有人類活動就有了風水的內(nèi)容,風水是人類生活逐漸積累形成的。遠古人們通過觀天象察地理,認識到世界的形成,中國先賢認為世界的來源:“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簡稱太極陰陽論。 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演變以“生氣”為動力,是生氣孕育了萬事萬物?,F(xiàn)代的科學理論證實了生氣是存在的,證實了生氣孕育萬物的說法是正確的?!皻狻背孙L而散,界水而止,所以,就有了風水的概念。故風水理論的依據(jù)則是: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即藏風聚氣。風水又稱堪輿,是堪天輿地的,目的是找到能量場,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使后代子孫得到陰佑,達到身心健康,事業(yè)昌盛,這就是風水的目的和核心。 風水分為陰宅和陽宅。陰宅是先人骨骸安放的地方,返氣納骨,通過氣場把信息傳遞給后代子孫,使后代受到陰佑。所以,什么樣的風水養(yǎng)育什么樣的人,其作用在育人方面表現(xiàn)更為突出。陽宅是人們居住活動的地方,是朝氣所在,養(yǎng)人更為直接。陰陽兩宅相輔相成,互為其根! 人身本身是一個小太級,天有日月,人有兩眼;地有山河,人有骨骼血液。氣在人中,人在氣中,氣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人每時每刻都受環(huán)境氣場的影響。風水能改天命奪造化,風水能孕育皇帝,鞏固領(lǐng)導者的地位,所以,三合形理風水世代被帝王控制,作為皇家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所以,風水是帝王之術(shù)。 1、“風水”一詞始見于東晉郭璞所著的《葬書》:“葬者,乘生氣也。經(jīng)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睂嶋H上,“風水”一詞真正的稱呼是明朝之后,專指研究陰陽二宅的學問,明朝以前叫“堪輿”。"堪輿",這個名字最早起源于西漢漢武帝時代淮南王劉安所撰之"淮南子"。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注釋:"堪輿",堪天道也,輿地道也,道即規(guī)律,堪輿即尋找研究天地之道。風水又稱堪輿學、青烏術(shù)、相地術(shù)、青囊術(shù)、人文地理學、人生地理學、自然環(huán)境學、宇宙氣場養(yǎng)生學等。在我國民間,俗稱為“風水”,把從事此職業(yè)者稱為“地理先生”“陰陽先生”“風水大師”等。 《葬經(jīng)》堪稱陰宅風水的代表之作。此書對后世風水術(shù)的影響很大,故尊稱為“經(jīng)”。《葬經(jīng)》開篇第一句話,“葬者,乘生氣也”指出了風水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所謂“生氣”,就是大自然孕育萬物之氣,包括陽光、空氣、水份和磁場等;“生氣”就是生命力,活力;生氣是陰陽交媾、五行生克制化而形成的中和之氣。龍要“飛鸞舞鳳”方有生氣,水要“生蛇出洞”方有活力,穴要“山環(huán)水抱”才聚生氣,砂要“清秀豐滿”才顯生氣,土要“堅實色潤”才蘊生氣,向要“當運乘時”才納生氣。風水的作用是為了尋找適合生者居住和亡者安葬的生氣場,并利用生氣場使生命和亡命與天地自然達到和諧,對生命和亡命的子孫后代的吉兇禍福產(chǎn)生作用,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生氣場是通過山川形勢的陰陽順逆、五行生克制化、生死分合、粗老秀嫩來表現(xiàn)的,山川性情,風氣水氣為先,藏風聚氣。 五氣生乎地中,發(fā)而生乎萬物。所謂“五氣”,系指金水木火土流行之氣,謂之“五行”,“行”者,流行也,類型也,并非是五種基本的物質(zhì)元素,而是五種類型的流行變化之氣,用現(xiàn)代術(shù)語說是五種類型能量。五氣遍布宇宙,交雜作用而產(chǎn)生萬物。行于天,則生日月星辰,風霜雨雪;行于地,則生山石草木,溪河湖海;行于天地之間,則生人馬牛羊,鳥獸蟲魚。 《經(jīng)》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粟芽于室。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陰陽二氣,互為其根,相互交感,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陰陽二氣交感流行,產(chǎn)生風云雨雪,在地中流行則孕生萬物。這種生氣是肉眼看不見的,只有靠地理形勢來印證,先察龍穴砂水,次審緩急沉浮,再看氣運得失,務使各乘生氣,方合法度。 2、風水的最核心的技法,是乘生氣是藏風聚氣。山環(huán)則可以藏風,使氣聚之不散;水抱則可以聚氣,使氣行之有止。山體靜而為陰,水體動而為陽,動者為先,靜者為后,風水術(shù)先重生動之氣,故以得水為上。水既有截止生氣的作用,也就有聚氣的作用,所以,平原無山只看水,因為有了水就能聚氣使之不散。廖精金云:“翻身轉(zhuǎn)面去當朝,不怕八風搖。”意思是,只要有水曲折來朝,就不怕八風吹穴??梢?,風水之法,首貴得水;城市以路為水,則首貴得路。楊公說:“巽水一勺能救貧?!彼园l(fā)源分派,千流萬澗,雖一溪一溝之余氣,也有截止生氣的作用,雖一池一塘零散破碎之水,其深者也有聚氣的作用。 《經(jīng)》曰:外氣橫行,內(nèi)氣止生。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生氣沒有形體的,行之于天,就以日月星辰為形體;行之于地,就以山河草木為形體。但土是蘊藏生氣的最佳場所,生氣可以通過土來孕育生長萬物,所以,可以把土看成是生氣的形體。水是由氣體凝聚成雨露霜雪而成的,因此,氣是水之母體。氣之上浮者為天,天之云氣產(chǎn)生雨水,故曰:天一生水。氣之重濁下沉者為地,地之生氣成就萬物,故曰:地六成之。生氣在水,謂之外氣,隨水而橫流;生氣在土,謂之內(nèi)氣,隨土而生物。丘垅之骨,風阜之支,氣之所隨。《經(jīng)》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丘垅指高山,骨為高山之石;氣是隨著山形的起伏而行走的,無論是高山石壁,還是山脊平崗,都是氣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包括籍土而生的萬物皆是如此。生氣流行,萬物才得以生長。蓋生者,氣之聚,凝結(jié)成者,故葬者,反氣納骨,以陰所生之法也。氣聚則人生,氣散則人死。氣凝結(jié)在人體中的精華則為骨。人死氣散,肉體腐爛,所留枯骨很久不會爛掉,所藏之氣,仍然和活著的親人存在著某種感應聯(lián)系,只要把這枯骨葬在可納生氣之處,就可以蔭生還活著的親人。這是古人解釋葬墳為何能影響后人命運的一種說法。 二、風水的實質(zhì) 風水以陰陽氣為主導思想,離開了陰陽二氣,就與大自然脫離了關(guān)系,也就談不上風水了,氣有陰陽之別,且陰陽二氣相對運動,陽氣與陰氣產(chǎn)生對流形成風,風就是自然界的風,水就是自然界的水,兩者都是因受到自然界陰陽氣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觀點,我們知道“氣“則指空氣、水、聲音、光線、電磁場、電磁波等這些有益于或者不利于人體的、或無形或有形的一切物質(zhì)。 關(guān)于“生氣”的理解,風水界學者也不盡相同,但大多是將其與死氣相對立而界定,如“青囊海角經(jīng)”三說:“得生氣,受福臻;得死氣,禍替零?!睂嶋H上,從氣對人體利害關(guān)系的角度,將氣劃分為生氣、死氣是合理的。“生氣”是對人體有利的氣;“死氣”是對人體不利的氣,有害的氣;所謂”乘生氣”,就是連續(xù)承受對人體有益的連續(xù)物質(zhì)。古人造葬就是尋找既藏風又聚氣的地方,目的讓生氣聚集起來而不散失,藏風使穴暖,聚水有生氣,實則談的生氣與水的問題,有生氣必然有水,這才是龍真穴的之地。經(jīng)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只要有合襟水,其氣必止,真氣必驟,必有結(jié)作。若無水則龍不止,龍不止則氣不住,氣不住則無穴。勢來形止是謂全氣,降勢有五氣,行度有運氣,過峽有束氣,入首有化氣,作穴有生氣。 氣無形者也,屬陽。脈有形者也,屬陰。陽清陰濁,故氣微而脈著。氣不自成,必依脈而立,脈不自為必因氣而成。有脈無氣者,未有無脈而有氣者。氣乘風散,脈遇水止。無脈無氣者,水害之也。有脈無氣者,風乘之也。善觀氣脈者,以有形察無形。四水交流則有氣脈,八風不動則有氣。夫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氣行于地中,人不可見。可見者,只有山勢。山勢靈動則地氣旺,山勢枯滯則地氣衰。山勢奔走則地氣流行,山勢盤旋則地氣凝結(jié)。 葬法就是要看清山勢的來龍去脈,了解地氣的起和止,并根據(jù)山勢的緩急起伏高低反側(cè),采用蓋粘倚撞等方法來承接其生氣。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南或北。平夷之地以土脊為脈,山高之地以石脊為骨。要細察地脈的走向,注意山勢的來去,或起而斷,斷而起,穿田渡水,閃側(cè)屈曲,草線灰蛇。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千尺言其高遠,即山脈高遠則成勢。百尺言其低小,即山勢雖小有其形。龍穴砂水聚會之地,即是形止之處,謂之全氣。欲進而委婉自復,回環(huán)重復,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全氣之地,山勢如龍委婉屈曲而來,抑揚頓挫,生動有力。山勢止處,如獅踞虎臥,端然不動,有君臨天下之氣勢。周圍砂水拱衛(wèi)重疊,如百官覲帝,萬佛朝宗。眾山齊來拜會為止,眾水齊來會合為聚。山水聚會,即是沖和陰陽。陰陽沖合之地,必是土高水深、郁草茂林、充滿生機的風水寶地?!督?jīng)》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山水會聚之處,即是生氣蓄發(fā)之處。 風水是研究天地氣場的交互作用對人體氣場的影響效果的學問;是人們尋找或選擇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布局,使人們達到能夠趨吉避兇效果的學問;是論述和指導人們選擇和處理住宅(陽宅)與墳地(陰宅)的位置、朝向、布局、營建、擇日等一系列的主張和學說,是居住環(huán)境的一種術(shù)數(shù)。 風水學產(chǎn)生于生活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其理論來源于人們長期觀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實踐,因而其理論與應用都是經(jīng)過長期實踐檢驗,并被證明是科學的。因此,從現(xiàn)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地質(zhì)學、環(huán)境景觀學、自然生態(tài)建筑學、天體運行方位學等的一門綜合類科學;是研究人和自然之間關(guān)系的學問。古代風水學所依據(jù)的理論體系是“天人合一”的,追求人與自然的融洽和諧。這種哲學觀念長期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并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