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篇第十七 17.1陽貨①欲見孔子②,孔子不見。歸③孔子豚④??鬃訒r其亡⑤也而往拜之,遇諸涂⑥。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span>⑦,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span>⑧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薄叭赵率乓?,歲不我與⑨!”孔子曰:“諾,吾將仕⑩矣?!?/span> ①陽貨:名虎,字貨,季氏的家臣,曾經(jīng)企圖把持魯國國政。②見孔子:使孔子來見。見,使……來見。③歸:kuì,通“饋”,贈送。古時禮節(jié),贈人禮物,受贈人必前來致謝。④豚:tún,小豬。⑤時其亡:等他外出的時候。時,sì,通“伺”,窺伺,打聽。⑥涂:今寫作“途”,道路。⑦迷其邦:聽任國家混亂。迷,使動用法,使混亂。⑧亟:qì,屢次。⑨與:yǔ,在一起,等待的意思。⑩仕:本義是輔助君王理政,現(xiàn)指做官。 【白話文】陽貨要招見孔子,孔子不來。他便送給孔子一頭烹熟的乳豬??鬃哟蚵牭剿辉诩遥徘巴抢锉硎局x意,卻在途中碰到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說:“來!我同你說說話。”陽貨說:“一個人身懷本領(lǐng)卻聽任國家混亂,可以叫作仁嗎?”孔子說:“不可以?!薄耙恍南胱龃笫聟s屢次錯失時機,可以叫作睿智嗎?”“不可以。”陽貨接著說:“時光流逝,歲月不等人啊?!笨鬃诱f:“好吧,我這就為官出仕?!?/p> 17.2子曰:“性①相近也,習②相遠也?!?/span> ①性:人的本性。指人的社會屬性,即仁義禮智信等。②習:指人們后天上的學習與社會實踐。 【白話文】孔子說:“人們在先天本性方面是幾乎相同的,但人經(jīng)后天的學習而漸有差距?!?/p> 解讀:“仁義禮智信”是人類共有的獨特屬性,“人”皆具有且使個體沒有不同。但后天的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卻又造成了個體的千差萬別。 17.3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①?!?/span> ①唯,語氣詞。上,崇尚、尊崇。下,鄙棄、輕視。上、下皆為動詞。移,變換、轉(zhuǎn)換。 【白話文】孔子說:“尊崇智慧與鄙棄愚昧絕不能顛倒為之。” 解讀:孔子熟稔春秋時代的各國歷史,十四年的游歷又讓他對各國當權(quán)者的用人有了深入了解。興邦、喪邦往往在國君用人的一念之間,所以尚智棄愚是絕不能顛倒為之的國之大事。 17.4子之武城①,聞弦歌②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樱戎允且?!前言戲之耳?!?/span> ①武城:魯國的一個小城,當時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以琴瑟伴奏歌唱。弦,指代琴瑟。 【白話文】孔子去到子游任城宰的武城,聽到有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莞爾一笑,說:“治理此等小城,如殺雞何需用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老師說過:'在位者學禮樂就有仁愛之心,百姓學禮樂就好管理。’”孔子說:“弟子們,言偃說得對!我剛才是開了個玩笑?!?/p> 17.5公山弗擾①以費畔②,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③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④?”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⑤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⑥乎!” ①公山弗擾:人名,又稱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②畔:通“叛”。③末之:無處去。④之之也:第一個“之”字是助詞,后一個“之”字是動詞,去、到的意思。⑤徒:空。⑥為東周:在東方復(fù)興周朝的典制。 【白話文】公山弗擾憑靠費邑反叛,召攬孔子,孔子準備前去。子路不高興了,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為何一定要去公山弗擾那里呢?”孔子說:“他來召我,難道只是說說而已嗎?如果真用我,我就可在東方復(fù)興周朝的典制了。” 17.6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①、惠②。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span> ①敏:奮勉、努力。②惠:仁慈、慈愛。 【白話文】子張問孔子什么是仁??鬃诱f:“能將五個方面在全天下推行,就是仁。”子張說:“請問哪五個方面。”孔子說:“謙恭、寬容、誠信、奮勉、慈愛。謙恭不會被侮慢,寬容能得人擁護,誠信能被人信任,奮勉自然事業(yè)成,慈愛就足以人為我用了?!?/p> 17.7佛肸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②者,君子不入也?!鹈Z以中牟③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④;不曰白乎,涅⑤而不緇⑥。吾豈匏瓜⑦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①佛肸:bīxī,晉國大夫的家臣,中牟邑宰。②親于,親近、與之交往。身為不善,有過做壞事的經(jīng)歷。身,身份、地位。③中牟:春秋時晉邑。故址在今河北邢臺和邯鄲之間。④磷:lìn,損傷。⑤涅:niè,一種黑色染料。這里作動詞,用黑色染料染物。⑥緇:zī,黑色。⑦匏(páo)瓜:一種植物,果實似葫蘆,味苦不可食,但對半剖開可做水瓢。 【白話文】佛肸招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說:“以前我聽老師說過:'君子不與干過壞事的人交往?!鹈Z在中牟反叛,老師到那里去,干什么呢?”孔子說:“對啊,我是說過這話。但是,人們不是也說只要堅硬,磨也磨不薄嗎;不是也說只要潔白,染也染不黑嗎。我怎能像匏瓜那樣,只能供人看而不能食用呢?” 解讀:公山弗擾招孔子時,孔子尚未出仕。此刻佛肸招攬,孔子正周游于列國間。每次被招攬,孔子都躍躍欲試,雖然都終未成行,但其意欲復(fù)興周禮之心可見一斑。 17.8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①矣乎?”對曰:“未也?!薄熬?,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②;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③;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④;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①蔽:蒙蔽、遮蔽。②蕩:廣闊、無邊際。③賊:破壞、毀壞。④絞:說話尖刻、刺人。 【白話文】孔子說:“仲由啊,你聽到過那六句闡述六種蒙蔽的箴言嗎?”子路回答說:“沒有?!笨鬃诱f:“來坐下,我告訴你。熱衷仁德而不盡力踐行,仁德會被愚鈍所掩蓋;熱衷智慧而不盡力踐行,智慧會被玄虛所掩蓋;熱衷信譽而不盡力踐行,信譽會被誆騙所掩蓋;熱衷直率而不盡力踐行,直率會被尖刻所掩蓋;熱衷勇敢而不盡力踐行,勇敢會被莽撞所掩蓋;熱衷剛強而不盡力踐行,剛強會被狂妄所掩蓋?!?/p> 17.9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①,可以觀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邇⑤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⑥于鳥獸草木之名⑦?!?/span> ①興:比興。借物詠懷的手法。②觀:觀察了解天地萬物與人間萬象。③群:聚合。④怨:諷諫上級,抒發(fā)怨憤之情。⑤邇:ěr,近。⑥識:感悟、領(lǐng)悟。⑦名:性狀、情狀。 【白話文】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呢?由《詩》中可以學借物詠懷,可以學洞察民風,可以學傾訴衷情,可以學諷諫抒憤。能學如何在家事奉父母,能學如何在外事奉君主。這些多能從鳥獸草木的性狀情態(tài)中感悟領(lǐng)會?!?/p> 17.10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②墻面而立③也與?” ①《周南》、《召南》:《詩經(jīng)·國風》中的第一、二兩部分的總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這是當?shù)氐拿窀?。②正:正在、一直。③墻面而立:面向墻壁站著?/p> 【白話文】孔子對伯魚說:“你學習《周南》、《召南》了嗎?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周南》、《召南》,不就像一直面對墻壁站立著,其它什么也看不到嗎?” 解讀:人們歷來認為《周南》、《召南》是“《國風》之始,三綱之首,王教之端,故人若學之,則可以觀興;人而不為,則如面正向墻而立,無所觀見也。” 17.11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白話文】孔子說:“禮呀禮呀,難道說的就是玉帛嗎?樂呀樂呀,難道說的就是鐘鼓嗎?” 解讀:錢穆先生說:“玉帛,禮之所用。鐘鼓,樂之所用。人必先有敬心而將之以玉帛,始為禮。必先有和氣而發(fā)之以鐘鼓,始為樂。遺其本,專事其末,無其內(nèi),徒求其外,則玉帛鐘鼓不得為禮樂。”此言最為透徹。 17.12子曰:“色厲而內(nèi)荏①,譬諸小人,其猶穿窬②之盜也與?” ①荏:rěn,怯懦、軟弱。②窬:yú,洞、窟窿。 【白話文】孔子說:“外表強硬而內(nèi)心怯懦的人,用一類小人物作比,像不像打洞偷盜的竊賊?” 17.13子曰:“鄉(xiāng)原①,德之賊也?!?/span> ①鄉(xiāng)原:特指那些不分是非、只要名聲、圓滑世故的“老好人”。 【白話文】孔子說:“沒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敗壞者?!?/p> 解讀:鄉(xiāng)原,孟子稱“閹然媚于世也者,是鄉(xiāng)原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下》)即鄉(xiāng)原就是低三下四,到處討好世俗的好好先生。為何鄉(xiāng)原是德之賊呢?孟子說:“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下》)即這種人,要指責他舉不出什么過錯來,要責罵他又沒有什么可責罵的;他們只是與世俗同流合污,平時似乎忠誠老實,行為舉止也似乎廉潔;大家都很喜歡他們,他們自身也自以為是,但與堯舜之道卻格格不入,所以說他們是傷害道德的賊人。 17.14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span> 【白話文】孔子說:“把無意中聽來的話四處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行為。” 17.15子曰:“鄙夫①可與②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③。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①鄙夫:庸俗、淺陋的人。②與:贊同、認可。③患得之:苦惱于如何得到。下文患失之,意為苦惱于會不會失去?;?,糾結(jié)、苦惱。 【白話文】孔子說:“鄙俗的人怎能被認為可以事君呢!這種人,無所得時,苦惱于如何能有所得;有所得后,又糾結(jié)于如何才不會失去所有。一旦不甘心于失去,就無所不用其極。 解讀:本章是孔子對能否任用鄙俗之人的建議或忠告。這種人,在被任用前后,算計的是自我利益的得失,并不以利國利民為行事的標準,且一旦不甘心于失去所得,則又無所不用其極,故孔子表示應(yīng)慎用之。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①,今之狂也蕩②;古之矜③也廉④,今之矜也忿戾⑤;古之愚也直⑥,今之愚也詐⑦而已矣?!?/span> ①肆:任意、任性。②蕩:放蕩、放縱。③矜:自感優(yōu)越、自負。④廉:本指廳堂的側(cè)邊,有棱角,引申為個性顯明。⑤戾:乖張、不講理。⑥直:耿直、直接。⑦詐:假裝。 【白話文】孔子說:“上古時,百姓討厭三類人,現(xiàn)今應(yīng)是連這樣的人也沒有了。古時,狂是率性而為,現(xiàn)今,狂是自我放縱;古時,矜是有個性,難以接近,現(xiàn)今,矜是蠻橫無理;古時,愚是愚直不變通、不靈活,現(xiàn)今,愚不過是虛偽、欺詐而已?!?/p> 解讀:古人的肆、廉、直已為當時的人們所討厭,而今人的蕩、忿戾、詐更不比古人。在這一古今的對比中,孔子表達了對今人蕩、忿戾、詐的批判。 17.17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本章系重出,參見學而篇第三章。 【白話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表面和善,這樣的人少有仁德之心?!?/p> 17.18子曰:“惡①紫之奪朱②也,惡鄭聲之亂雅樂③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span> ①惡:wù,厭惡。②紫之奪朱:朱是紅色,古時的正色。紫是雜色,當時紫色代替朱色成為諸侯衣服的顏色。③雅樂:正統(tǒng)音樂。 【白話文】孔子說:“我討厭用紫色替代紅色的地位,討厭鄭國的淫樂侵擾正統(tǒng)的雅樂,討厭靠花言巧語、顛倒是非而使國家顛覆的人。” 17.19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白話文】孔子說:“我不想再說什么了?!弊迂曊f:“您如果不說,那我們要遵循什么呢?”孔子說:“蒼天曾說過什么嗎?四季不是照常運行,萬物不是照樣生長,蒼天何曾說過什么嗎?” 17.20孺悲①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②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①孺悲:魯國人。魯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學習士喪禮(禮儀中的一種)。②將命者:傳話的人。 【白話文】孺悲欲招見孔子,孔子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傳話的人剛出宅門,孔子便取下瑟來邊彈邊唱,故意讓傳話人聽到。 解讀:孺悲私自招見孔子,甚為不禮,故孔子以生病為由拒絕見面??鬃尤∩瑁瑢嶋H上是想告訴孺悲自己并沒有生病,只是不愿意見他。希望他碰壁之后會對自己不合禮儀的行為進行反思。 17.2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①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②,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span>③,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④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①期:jī,滿一個周期。一般指一周、一月或一年。②鉆燧(suì)改火:古人鉆木取火,四季所用木頭不同,每年輪一遍,叫改火。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種稻米,故大米很珍貴。這里是說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白話文】宰我問:“父母去世,守孝三年,為期太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儀肯定遺忘;三年不奏樂,音樂必然荒廢。舊谷子吃完,新谷子長成了,取火用的燧木也輪換了一遍,守孝一年也就夠了吧。”孔子說:“守孝一年就開始吃米飯,穿錦緞,你心安嗎?”宰我說:“心安?!笨鬃诱f:“你心安,那就這樣做吧。君子守孝,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坐立皆不心安,所以不那樣做?,F(xiàn)在你既然心安,那就這樣做吧!”宰我退出后,孔子說:“宰我缺少仁的心性啊!孩子出生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禮儀。宰我也是受過父母三年懷抱之愛的呀!” 17.22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①者乎?為之猶賢乎已②?!?/span> ①博,古代一種賭輸贏的游戲。弈,古代圍棋。②已:止。 【白話文】孔子說:“每天吃飽喝足,其它啥也不操心,這樣的人就難有所成了!不是還有博戲、圍棋嗎?玩玩這些也比閑著好。” 17.23子路曰:“君子尚①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②。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span> ①尚:崇尚、推崇。②上:指最高的、最好的。 【白話文】子路問:“位尊者該崇尚勇氣嗎?”孔子答道:“位尊者應(yīng)以道義為最高追求。位尊者有勇無義會犯上作亂,無位者有勇無義會為盜行竊?!?/p> 17.24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①而訕②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③而窒④者?!痹唬骸百n也亦有惡乎?”“惡徼⑤以為知者,惡不孫⑥以為勇者,惡訐⑦以為直者?!?/span> ①下流:下等的,在下的。②訕:shàn,誹謗。③果敢:堅決、果斷。④窒:阻塞,不通。⑤徼:jiāo,竊取,抄襲。⑥孫:今寫作“遜”。⑦訐:jié,攻擊、揭發(fā)別人的短處。 【白話文】子貢問:“君子也有憎惡的事情嗎?”孔子說:“有啊——憎惡專門說別人的壞處,憎惡在下位者誹謗上司,憎惡憑有力氣不講義禮,憎惡決然行事而不能成事?!比缓髥枺骸百n啊,你也有憎惡的事情嗎?”子貢說:“我憎惡剽竊還自以為聰明,憎惡蠻橫不遜還自以為勇敢,憎惡揭人短處還自以為直率?!?/p> 17.25子曰:“唯①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②?!?/span> ①唯:句首發(fā)語詞,起引出主語的作用。②孫,通“遜”,恭順,合禮。怨,責備。 【白話文】孔子說:“女孩子與手下的仆從算是最難被養(yǎng)育的人了,親近他們不合禮則,疏遠他們則被人責備。” 解讀:女孩子與手下仆從的難以養(yǎng)育,原因不在于他們的智力,而在于禮制對他們的束縛。由此來看,此章自然不是孔子輕視女性,相反,倒是在替被束縛的女性及底層民眾發(fā)聲。 17.26子曰:“年四十而見①惡焉,其終也已?!?/span> ①見:被。 【白話文】孔子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還讓人嫌棄,那他這一生也就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