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五”,源于史前天文歷法十月太陽歷,亦名陰陽五行歷,參考彝族十月太陽歷(陳久金《中國少數(shù)民族天文學(xué)史》、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xué)》及劉明武《換個方法讀內(nèi)經(jīng)》等相關(guān)書籍有說)及中原傳世典籍如《夏小正》《管子·五行》《春秋繁露·治水五行》《淮南子·天文訓(xùn)》等相關(guān)典籍。 陰陽五行歷是純陽歷,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將一年分五季,每季七十二天分陰陽兩個月,每月三十六天,一年十個月共三百六十天,外加五至六天為過年日。一年十個月,用十天干(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表示,其中五個陽月,用甲丙戊庚壬表示;五個陰月,用乙丁己辛癸表示。奇數(shù)為陽月,《淮南子·天文訓(xùn)》謂之剛月,彝族十月太陽歷謂之公月;偶數(shù)為陰月,《淮南子·天文訓(xùn)》謂之柔月,彝族十月太陽歷謂之母月。而上半年是陽年(苗族歷法謂之陽旦),下半年是陰年(苗族歷法謂之陰旦),梁代陶弘景《輔行訣》記載伊尹《湯液經(jīng)》有大、小、陰、陽旦湯之方名,與此有關(guān)。 五行之“五”,即五季、五時之“五”。五行之“行”,即五季之“季”、五時之“時”,季節(jié)氣候運行變化之謂也! 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義》說:“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揪?xùn)|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保ò矗寒斒撬臅r歷與五行歷并存) 東漢劉熙《釋名·釋天》說:“五行者,五氣也?!?br>東漢官典《白虎通·五行》說:“五行者,何謂也?謂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br>天,指天體宇宙(日、月、地球相互作用)按一年五季各個時節(jié)行氣。氣,天氣、季節(jié)、節(jié)氣、氣候之氣(陰陽寒暑之變)。五行,即五種不同季節(jié)氣候之運行變化規(guī)律。 相傳此種歷法由黃帝所創(chuàng)制。如《管子·五行》說:“(黃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時?!薄妒酚洝v書》說:“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br>據(jù)何新《〈夏小正〉新考》,“十月歷有二種:一種為素樸的較原始的所謂十月太陽歷,即陳久金先生所引用的彝族十月歷;另一種為較復(fù)雜高級的五行十月歷,此即黃帝歷及《夏小正》的歷法。” 《管子·五行》說:“日至,賭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畢。賭丙子,火行御……七十二日而畢。賭戊子,土行御……七十二日而畢。睹庚子,金行御……七十二日而畢。賭壬子,水行御……七十二日而畢?!?br>《春秋繁露·治水五行》說:“日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氣燥濁而青。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氣慘陽而赤。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氣濕濁而黃。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氣慘淡而白。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氣清寒而黑?!?br>《淮南子·天文訓(xùn)》說:“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br>以上皆從冬至日到冬至日為一年,用木、火、土、金、水五行表示,每行各七十二日,即始于木行七十二日,依次為火、土、金行,終于水行七十二日,剩余五至六日為過年日。 又,據(jù)《管子》之《四時》《五行》篇及董仲舒《春秋繁露》論“五行之義”等,當時有兩種歷法,即四時歷與五行歷并存。 |
|
來自: 馨香齋918 > 《國學(xu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