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時期,出了一個大名人,就是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很廣,據不完全統(tǒng)計,歷代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七百多首,戲劇小說等有四十多種。人們對她或憐憫、或悲傷、或歌頌,王昭君的名聲,遠遠超過了漢元帝。然而,這些都是王昭君的文學形象,大多數(shù)是傳說。那么,歷史記載中的王昭君,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呢? 《漢書》是最早記載王昭君的正史,共有兩處記載。一處是在《元帝紀》中,記載說,公元前33年春,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到長安朝拜皇帝。漢元帝夸贊他明智,“特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币馑际钦f,匈奴單于到長安朝拜,漢元帝一高興,就把一個叫王檣的宮女當禮物賜給他做王后。王檣的名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中國正史上。這次名字中的檣,是木字旁的檣。 另一處是在《匈奴傳》中,記載說,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朝拜時,“單于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墻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币馑际钦f,是匈奴單于自己提出來,愿做漢朝的女婿,以表示親近。于是,漢元就帝把一個后宮的一個女子賜給他,這個女子名叫王墻,字昭君。單于得到皇帝的恩賜,十分高興。這次名字中的墻,卻是土字旁的墻,昭君是她的字。 《匈奴傳》接著記載說,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以后,被封為寧胡閼氏,也就是王后,地位十分尊貴。后來,王昭君生了一個兒子,被封為右日逐王。呼韓邪單于死后,王昭君按照匈奴習俗,嫁給了他的長子新單于,繼續(xù)做王后。王昭君與新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她的女婿當了匈奴的執(zhí)政大臣,在此期間與中原保持友好。 《漢書》對王昭君的記載,就這么多,后來的正史,對王昭君的記載也很少。雖然記載不多,卻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基本史實。那就是在漢元帝時期,確實有一個名叫王昭君的女子,背井離鄉(xiāng),遠嫁匈奴;王昭君確實為漢匈友好做出了貢獻。有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就足夠了。文學家們可以以此為依據,創(chuàng)作出許多有意義的傳說故事來。 王昭君的丈夫呼韓邪,是匈奴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單于。他是第一位到長安朝拜漢朝皇帝的匈奴單于,更是因為迎娶了王昭君而廣為人知。在呼韓邪單于時期,匈奴發(fā)生分裂,五個單于相互攻打,最后只剩下他和郅支單于兩個了。呼韓邪單于打不過郅支,就歸順了漢朝,對漢稱臣,在漢朝幫助下,消滅了郅支單于。因此,呼韓邪單于對漢朝感恩戴德,三次到長安朝拜,與漢朝保持了四十余年的友好關系。 所以,王昭君遠嫁匈奴,并不是為了和親,而是皇帝對匈奴的恩賜或者安撫。漢朝的和親政策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改變了,當時匈奴已經稱臣了,也沒有和親的必要。王昭君嫁匈奴,與從前漢朝的和親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過去有成百上千的女子和親匈奴,都是因為漢朝勢弱,她們被迫無奈,只能充當犧牲品,因而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而在王昭君時期,漢強匈弱,皇帝恩賜單于一個宮女,并指定要當王后,這有著根本性的區(qū)別。王昭君嫁到匈奴,確實有利于漢匈友好,她也為此做出了貢獻。但如果說是王昭君改善了漢匈關系,實現(xiàn)了漢匈和平,就言過其實了。 王昭君是被迫出嫁,還是自愿出塞?歷來有不同的說法,這就要看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題了。如果是為了宣揚愛國主義和民族大義,當然是慷慨應召,不懼艱險,自愿出嫁好了;如果是憐憫她的不幸身世,自然是悲悲戚戚,哭哭啼啼,被迫出嫁了。 后來,有人為王昭君創(chuàng)作了《琵琶怨》。說王昭君告別故鄉(xiāng),出塞北去,一路上黃沙滾滾,凄凄涼涼。王昭君心中凄慘,彈起了《琵琶怨》。一個美艷的女子和凄婉的琴聲,讓天上的大雁都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王昭君從此有了“落雁”的雅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有人為她寫了《怨詞》和《報漢元帝書》,說王昭君丈夫死了以后,思念故鄉(xiāng),給皇帝上書,要求回來,被皇帝拒絕了。 王昭君傳說中最精彩的,莫過于“畫師被殺”。說王昭君入宮之后,畫師毛延壽給她畫像。當時宮中女子眾多,皇帝看不過來,就根據畫像選人。很多宮女都給畫師送錢,希望被畫得漂亮一些。王昭君沒有行賄,毛延壽就故意把她畫得一般。 等到呼韓邪單于求婚的時候,皇帝舍不得給美女,就挑了一個一般的賜給他,誰知召來一見,王昭君美若天仙,光彩照人,皇帝反悔也來不及了,一怒之下,就把毛延壽殺了。這個故事記載在《西京雜記》中,《漢書》上沒有。王安石作過一首名詩,其中兩句是:“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p> 王昭君的姓名字號,很不統(tǒng)一,僅王檣的檣字,就有木字旁、土字旁、女字旁等等,《漢書》在兩處記載中也不一致。到晉朝的時候,因為避司馬昭之諱,又把王昭君叫做王明君。 王昭君是哪里人?這方面的爭議倒不多,一般認為,王昭君故里是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興山縣有個寶坪村,原名煙墩坪,又叫王家灣、昭君村。據說王昭君就出生在這個小山村。村里人大多數(shù)姓王,都說是王昭君娘家人的后裔。1983年,興山縣建成王昭君紀念館。198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把紀念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王昭君活了多大年紀?史書沒有記載。有人說她活到五十多歲,有人說她只活了三十多歲。王昭君的墓葬倒是不少,在內蒙古有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在山西省有昭君墓,位于晉西北與內蒙接壤的地方;河南也有昭君墓,在許昌市襄城縣境內,據說是為了紀念昭君出塞所建的衣冠冢。 總之,關于王昭君的傳說非常多。傳說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史料少而題材獨特,這就給民眾和文學家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昭君出塞的故事廣泛流傳。從歷史上看,廣泛流傳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比如,包公鍘陳世美的故事,婦孺皆知,但歷史上卻是子虛烏有。有人考證說,陳世美實際上是位清官,根本沒有殺妻滅子那檔子事。 文學作品不同于史籍,它虛構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以及宣揚的主題,對于教育民眾、推動社會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文學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當成是歷史事實。 在漢元帝時期,還出了一個大名人,與王昭君只有一字之差,她叫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王莽就是靠她上臺的。請看《新視角讀(漢書)》之七十四,王政君入宮很神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