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學堂 學了那么多,目的是要會用!周末我們花上1分鐘的時間,看看在生活中怎樣實際運用吧! 孩子手腳黃、能吃不長肉, 小心孩子得了這種?。?/strong> 調(diào)理用好2碗湯! 以下是真實案例 如果是你的寶寶,你會怎么做呢? 家長問: 許教授,您好,兒子的情況一開始不懂,到了深坑才從鄰居中得知您的公眾號,并努力學習中,但調(diào)理過程很迷茫,非常希望許教授指導解答,萬分感謝! 男生,5歲6個月,現(xiàn)27斤,100厘米,出生5.8斤,36 6周,從小身高體重都偏慢一些,去年9月至今身高體重都不增長。 入幼兒園后鼻炎,兩次過敏性結膜炎,一直中藥調(diào)理,3歲左右到幼兒園到現(xiàn)在中午都無法入睡,愛說話,矮小瘦弱,四肢不溫(特別是天冷,手腳都冰),手腿皮膚偏黃。非常能吃,一點不挑食,感覺沒有咬爛就吞,吃的一顆不剩。在家閑下來,吃完飯后2個小時又鬧著要吃。非常抗拒睡覺,晚上入睡約需1個小時,睡覺不踏實,晚上會磨牙、翻滾、趴睡。 現(xiàn)在每天早上都會喝大半碗粥另配一些包子,饅頭等,會比較容易拉便,否則會很難拉便,第一天不拉便通常第二天拉便會顆粒,或是前顆粒后軟或散、有殘渣,從不主動拉便,一直都是被叫去才拉。 在家容易鬧脾氣(最多是因控制食量而不開心,有吃會很開心),因個子問題會時不時讓同齡小朋友排外會有些悶悶不樂,若跟小朋友能一起玩,會容易開心。玩樂時頭部流汗同比一起玩的小朋友流汗厲害,同伴有一小許汗,他已滿頭汗。 曾用過云術消積方、冬斛飲 白術佛手湯、桃苓湯,時好時差,感覺不太辨證或怎樣分食量和療程?請問應該如何調(diào)理? 答: 臨床上,我遇到了很多胃口好、能吃不長肉的孩子。廣東人遇到這種孩子都會問:“孩子是不是'生積’?”孩子能吃不長肉,中醫(yī)稱之為“胃強脾弱”,長期的胃強脾弱就會導致疳積的出現(xiàn)。而廣東人經(jīng)常說的“生積”其實指的是“疳積”。孩子一旦疳積,脾胃吸收營養(yǎng)的功能會更加衰弱。脾胃虛弱,孩子的抵抗力就會變差,不但會頻繁生病,還會影響生長發(fā)育。 今天案例中的這個孩子有很明顯的胃強脾弱的表現(xiàn),而且綜合看孩子的情況,甚至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疳積的癥狀。下面我就借著這個案例來講解一下胃強脾弱、疳積的調(diào)理思路,家長務必要好好學習。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的基本情況: ● 主要癥狀:瘦小、生長發(fā)育緩慢、胃強脾弱。 ● 舌象:舌質(zhì)淡、苔薄白、舌面水滑、有濕;中間凹、兩邊凸。 ● 睡眠:中午都無法入睡、睡覺不踏實、磨牙、趴睡。 ● 四肢:四肢不溫(特別是天冷,手腳都冰),手腿皮膚偏黃。 ● 情志:容易鬧脾氣。 ● 大便:大便不成形,軟或散、有殘渣。 ● 其他:稍一運動就容易大汗。 ● 既往情況: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 吃得多但不消化,是胃強脾弱的明顯特點 脾與胃互為表里,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的任務是接受、消化食物,吃進去的食物經(jīng)過胃的腐熟之后進入腸道,由腸道進一步來區(qū)分精華和糟粕。精華由脾來將其升華成為營養(yǎng)、氣血、津液輸送到全身五臟六腑,就是運化吸收的過程。 什么是胃強脾弱?意思是胃消化食物的功能過于亢進,脾的運化功能跟不上,導致了胃熱脾虛的癥候,是一種典型的脾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明明胃口挺好的,但是消化不了。胃受納太過,脾運化無力,脾胃氣機不和,所以容易中焦困阻,時間久了,表現(xiàn)出來就是胃強脾弱。 現(xiàn)在再來看看這個案例,案例中的孩子是比較典型的胃強脾弱的體質(zhì),胃口很好、總是喊餓,但是吃了卻不消化,身高體重都跟不上。從舌象上看,孩子的舌質(zhì)是淡的,苔也不厚,舌面還比較水滑,而且手腳也很冰涼,說明體內(nèi)陽氣不足,溫煦的力度不強。大便不成形,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也是脾虛、運化功能疲軟的表現(xiàn)。脾虛則肺衛(wèi)不足,抵抗力差無法抵御邪氣,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就會反復發(fā)作。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不和自然會影響睡眠,出現(xiàn)入睡困難、磨牙、趴睡等問題。孩子脾虛,飲食物沒有辦法轉(zhuǎn)化為體內(nèi)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生長發(fā)育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總體上來說,孩子脾陽虧虛的癥狀還是比較明顯的,既有脾胃陽虛的“寒象”,也有胃中虛火的“熱象”。脾胃陽虛運化無力導致水濕積滯內(nèi)停,水液積滯內(nèi)停郁而化熱,造成胃中虛火滋生,進而導致胃強脾弱的情況。 長期胃強脾弱就會導致“疳積” 很多家長不知道,胃強脾弱往往是疳病的前奏。《幼科發(fā)揮·疳》認為“疳為虛證”、“太飽則傷胃,饑則傷脾”,小兒臟腑嬌嫩,過飽過饑都會損傷脾胃,最終導致疳病的出現(xiàn)。 疳積是由喂養(yǎng)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受損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疾病,相當于西醫(yī)說的營養(yǎng)不良。疳積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各年齡階段都可能出現(xiàn),5歲以下的幼兒較多見。 疳積的孩子看起來體型瘦、面色黃,頭發(fā)稀黃易打結、甚至肚子脹滿突出。大便也會有異常,例如有時會拉稀、便溏、有時又干又硬,或者剛吃完東西就想去拉大便,一天拉幾次等。孩子還會很愛發(fā)脾氣、睡覺不安穩(wěn)、喜歡吃手指或者磨牙。 中醫(yī)講,“積為疳之母”、“無積不成疳”,這與滴水穿石是一個道理。孩子本來就胃強脾弱、飲食不節(jié),家長一開始看到孩子吃得多也覺得高興,讓孩子放開吃,脾胃又消化不了就會積食。反復積食時間久了,孩子的脾胃功能就更弱,脾虛就更厲害,到了一定程度,就產(chǎn)生了疳積。 所以,我認為,孩子疳積大部分都是由于家長喂養(yǎng)不當導致的。家長沒有調(diào)理脾胃的意識,也沒有學習好辨證的基礎,最終受苦的就是孩子和自己。 我也留意到,案例中的孩子也有疳積的癥狀,比如瘦小、手腳發(fā)黃、脾氣差、磨牙、大便不調(diào)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已經(jīng)5歲6個月,正常來說,這個年齡段的身高均值區(qū)間約為111~120厘米,但目前孩子的身高只有100厘米,生長發(fā)育明顯落后。家長一定要警惕起來,需注意矮小癥,建議內(nèi)分泌??凭驮\咨詢,好好重視調(diào)理。 總結一下,案例中的孩子屬于脾胃陽虛的體質(zhì),同時還伴有胃強脾弱的情況,一方面要補養(yǎng)脾胃的陽氣,另一方面要控制飲食,緩解飲食積滯,還有就是要調(diào)達肝氣,疏肝解郁。 脾陽虛、胃強脾弱的孩子,調(diào)理做好6件事 案例中的這個孩子看似問題很多,但其實都是脾虛導致的。家長要學會釜底抽薪,從調(diào)理脾胃入手,其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改善飲食壞習慣 脾陽不足,則運化無力,飲食物無法消化,繼而產(chǎn)生積滯。積滯進一步郁熱化火,就會有胃強脾弱的表現(xiàn)。所以,家長首先是要控制孩子的飲食,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吃,每頓飯定時定量,葷素搭配是最合理的?!叭舯P喊?,常需三分饑”就是這樣的道理。 孩子脾陽虛,日常可以多安排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物,如豬肉、雞肉、鱸魚、粳米、五指毛桃、太子參、土豆等;要少吃寒涼、易損傷脾陽的食物,比如夏季常有的西瓜、哈密瓜、雪糕、冷飲、海鮮、涼茶、酸奶等;一些肥甘厚膩、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也要少吃,如炸雞、薯條、肥豬肉等。家長在做飯時,可以多放點姜蔥蒜,少放點油。 總之,孩子的喂養(yǎng)是需要家長細心觀察,根據(jù)當天的消化狀態(tài)實時調(diào)整的,不是一勞永逸的。 ● 及時地消食導滯 雖然孩子現(xiàn)在的舌苔并不是很厚,暫時沒有明顯的積食表現(xiàn),但家長還是要每天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如果有一個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積食。積食期間可以先用新三星湯消食導滯,配合素食,堅持2~3天。由于孩子脾虛日久,如果喝新三星湯消積效果仍不理想,可以用云術消積湯,連續(xù)喝三天。 云術消積湯:白術 10 克,云苓 10 克,谷芽 10 克,雞內(nèi)金 5 克 ● 用食療的前提是辨證 結合孩子整體表現(xiàn)和舌象來看,孩子的體質(zhì)還是偏虛的。根據(jù)家長的描述,曾給孩子用過云術消積湯、冬斛飲 白術佛手湯 、桃苓湯等食療,但效果不顯著,時好時壞。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家長沒有掌握辨證的基礎。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辨證服用”,意思就是任何的食療方都要根據(jù)孩子的癥狀來判斷,看是否適合用該個食療,所以,如果家長幫孩子調(diào)理脾胃,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的《兒童脾胃課》以及《兒童調(diào)理與舌象40講》,這是給孩子用食療的基礎。 孩子的體質(zhì)還是偏陽虛的,舌面有水汽,是脾虛又有點濕氣的表現(xiàn),可以給孩子用攻補兼施的云術消積湯,或健脾化濕的白術佛手湯。但冬斛飲是清熱滋陰的,適合陰虛火旺的孩子用,案例中的孩子并不適合。 其實,脾虛也好,疳積也好,都是日積月累不合理的喂養(yǎng)習慣導致的,所以要把脾胃調(diào)回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兩碗湯、一兩天就能改善的,家長不能操之過急。 ● 調(diào)理疳積,健脾是關鍵 案例中的這個孩子,胃強脾弱、過敏癥狀頻發(fā),也開始有疳積的表現(xiàn),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脾虛,調(diào)理的關鍵就是健脾補氣。孩子脾胃健運了,氣血生化有源,其余的問題就會跟著改善。 在孩子消化好、無病痛時,可以每周安排2~3次的健脾養(yǎng)胃方。健脾養(yǎng)胃方由白術、山藥、谷芽、陳皮、太子參組成的,白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山藥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谷芽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太子參能益氣健脾,生津潤肺,全方消補結合,既能健脾消食、燥濕利水,又能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健脾養(yǎng)胃方:白術 15 克,山藥 10 克,谷芽 5 克,陳皮 1 克,太子參 5 克 ● 順勢而為,補養(yǎng)陽氣 《素問集注》:“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內(nèi),故圣人春夏養(yǎng)陽……以從其要,而培養(yǎng)之”。夏季陽氣浮于表面,體內(nèi)的陽氣就會相對偏弱,脾陽虛的孩子更是如此。在飲食上,寒涼的食物就要戒掉,比如涼茶、酸奶、獼猴桃等。清熱解暑的綠豆粥等也盡量不要給孩子吃,否則會傷脾胃。 孩子在消化好的時候可以適當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豬肚、砂仁、陳皮、姜蔥蒜等。此外,“寒從腳底生”,日常保健可以給孩子用感利通泡泡腳,或給他貼許暖貼,貼在神闕穴的位置,一周1~2次,都是很好的補養(yǎng)脾胃陽氣的方法。 在天氣好時,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曬曬太陽,做做運動。動則生陽,運動對補陽氣都有不錯的效果。 ● 舒暢氣機,放松心情 抑郁的心情是會影響飲食消化的,家長的焦慮情緒也會轉(zhuǎn)移給孩子,這是很多家長都會忽視的。所以,想讓孩子情緒穩(wěn)定、少發(fā)脾氣,家長要以身作則,先從自己做起。家長要理解,孩子愛發(fā)脾氣和他的身體狀況是有關系的,而不是孩子不乖、不聽話。家長平時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顧護好孩子的情緒。 反復生病的孩子,更需要家長放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去調(diào)理。臨床上,很多家長都說不知道怎么幫孩子調(diào)理,或者調(diào)理不得法,其實根本原因是家長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辨證基礎。我在《兒童脾胃課》中就對基礎的辨證知識有更為系統(tǒng)的講解,另外,在《兒童調(diào)理與舌象40講》中還介紹了幫孩子調(diào)理的“四步法”,并通過10大兒童常見問題的案例來講解,簡單易上手,希望家長好好學習。 案例需要詳細說明孩子的具體情況,包括:性別、身高、體重,并結合具體情況放上面部(如鼻梁、眼袋等)、舌象或其他必要的圖片(如四肢皮疹、大便情況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