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語言簡潔(當時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義,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無論是在維護皇權至上,講求尊卑貴賤,調整社會關系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遵從禮教,維護倫理,約束行為等方面,也都顯得極為重要。 北宋丞相趙普曾說:“《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稱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到了現(xiàn)代,《論語》被翻譯成各國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論語》中包含著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為政經驗,是孔老先生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結和深思。更是中國悠遠綿長歷史傳承下的燦爛的瑰寶,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論語》第十四篇第四十章: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span> 該章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意思是,孔子說:“在上位者能知好禮,在下民眾就易于使命了?!?/span> 有猷有為有守,多福多壽多男。 上聯(lián)傳為清代名臣劉墉親筆書寫的一副木刻楹聯(lián),其真跡在吉安一民居被發(fā)現(xiàn)?!坝虚嘤袨橛惺亍保Z自《尚書·洪范》。猷,本意指長期訓養(yǎng)的忠實走狗,引申意指“謀略”,上聯(lián)意思是“有謀略有作為有節(jié)操”,劉墉作為一代名臣,此聯(lián)應是一種自勵或者他勵;下聯(lián)“多福多壽多男”,屬于一種美好的祈福。上下聯(lián)應該可以理解為一種因果關系。 “禮”,最早見于甲骨文?!墩f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本義為擊鼓奏樂,奉獻美玉美酒,敬拜祖先神靈。引申為動詞,是尊敬厚待之意;作為名詞,則表示敬重的態(tài)度與言行。“禮”后來演化為人與人交往相處須共同遵循的規(guī)則。 本章夫子強調的是為政之道。作為禮的推崇者和貢獻者,夫子最有名的說法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夫子所言之禮,是周禮;所言之仁,是最高意義上的道德。夫子以為,統(tǒng)治者常懷仁德之心,常為利民之事,上行下效,庶民則會依禮而行,不犯上作亂,也就能實現(xiàn)仁德之理想社會。 要達到夫子之要求,其一是為上者好禮,其二是為上者垂范。 “禮”之關鍵,在于敬和。上位者好禮,能自守以敬,與人以和,在下者感而化之,宜易使。 《孝經》曰“禮者,敬而已矣”?!岸Y”之本質為敬,敬之本質又是謙。謙德乃人生第一德,心懷謙德,以恭敬心待人處事,則人與人就能實現(xiàn)和睦共處。 禮,發(fā)乎仁心,人人本有,亦為天性,不學國學,不自知也。夫子曾曰“人而不仁,如禮何?”批評的是本質不仁外表作禮的偽善之人。禮遵循的不僅僅是言行一致,更是心口一致。 今江蘇東臺縣有著名的“范公堤”。史載當地海潮危害極其嚴重,修堤工程艱難,范仲淹到任后,力排眾議,身先士卒,親臨一線,冒死率民工修成,當地人感念范公之德而名之。又傳當地還有許多人竟然跟著他也姓了范,還修了范公祠紀念他,這是道德的力量。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禮儀禮節(jié),對于文明社會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國家管理,還是單位管理,抑或教育管理,以身作則,身先垂范,上行下效,道理千古不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