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語的理解水平不亞于猴子者,應(yīng)該都能看懂,這歌詞,滿滿的都是詩和遠(yuǎn)方。特別是“云邊谷口徐行”、“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相逢處,非仙非道”這些詞句,更是在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俗世生活之上,增加了幾分閑云野鶴、天地任逍遙的況味。
那會兒要是有社交媒體,相信這唱歌的樵夫也會來張自拍,背景是煙波林野,他執(zhí)斧微笑,再配一句“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平平淡淡才是真”。讓當(dāng)代都市人看了,直想砸爛鍵盤,拎起斧子,逃離石屎森林,上山落草砍樵。
可是,樵夫的生活真這么愜意嗎?
只要別跟美猴王一樣腦子里面都是石,就能想象得到,每日里翻山越嶺的辛苦,毒蟲猛獸虎視耽耽的危險,砍了柴賣不出去的辛酸,老無所養(yǎng)的擔(dān)憂……樵夫,哪朝哪代都是最底層勞動人民,哪來的詩意生活。
也就是說,這位樵夫所唱的歌,純粹是在消費苦難。
那么,這是樵夫自己寫的歌嗎?
不可能。這歌詞立意之高、詞句之美,當(dāng)世所有作協(xié)主席加起來都寫不出來。
且看,當(dāng)猴子也以為這歌就是樵夫所寫時,樵夫說:
按樵夫所說,神仙寫歌給他,是希望他心里有煩惱時,把這歌唱唱,立時幸福感滿滿。
可見,神仙也知道樵夫生活不容易,經(jīng)常有煩惱。但是,作為一個擁有絕對法力的神仙,明明可以動動手指頭幫凡人改善生活,他偏不,而是寫首歌提醒這不幸的樵夫:其實,你已生活在天堂里。
這是人話嗎?
確實不是人話,而是神話。
現(xiàn)在問題又來了:這些生活在天堂的神仙們,為什之么要用神話給苦難的凡人喂雞湯,吃飽了撐著?
在“動機篇”系列中我們已分析過,神仙是不事生產(chǎn)的,日常所需的一切,都靠凡人的香火供養(yǎng)。凡人要是停止納香火稅,神仙就得餓死(別跟我說神仙不用吃飯)。
為了保證香火稅的源源不斷,神仙們一般都會軟硬兼施。
硬的一手,我們在鳳仙郡見識過了,那里的郡守只因為在“獻(xiàn)供齋天”——也就是向天庭納香火稅時,因為跟老婆吵架無意中推倒供桌,被剛好路過的玉帝認(rèn)為納稅態(tài)度不端正,立即降災(zāi),罰該地大旱三年,餓死全郡2/3人口(第八十七回)。
很明顯,這是玉帝借鳳仙郡殺雞儆猴,告訴人間百姓,香火稅不但要納,還得恭恭敬敬地納,不能有絲毫怠慢。
軟的一手,就是煲心靈雞湯喂凡間百姓,讓他們時刻覺得,我們是三界中最幸福的生物。于是,在天上瓊漿玉液、龍肝鳳髓,飯后還切個蟠桃當(dāng)果盤的神仙,吃完抹抹嘴,張口就告訴你,山珍海味吃了會三高,粗茶淡飯才有益健康;其實你要的不多,簡簡單單,“恬淡延生”。
所以,神仙寫歌給樵夫唱,當(dāng)然不是一時吃飽了撐著,而是為了永遠(yuǎn)能吃飽了撐著。
這樣的結(jié)論,估計很多人接受不了。那會不會存在著另一種可能:按如來所說,靈臺方寸山所在的西牛賀洲,百姓生活在極樂天堂里(第八回),各取所需,勞動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樵夫也過著神仙般的日子,他由衷想謳歌美好生活,自己寫不了詞,才請神仙出手的。
想什么呢。除了前面已經(jīng)引過的,樵夫自己說他“家事勞苦,日常煩惱”,神仙才寫歌給他,讓他消除煩惱用;還有更關(guān)鍵的一點,我們在“動機篇”也掰過,西牛賀洲之極樂,其實是如來吹出來的,那里很多“向善的人,看經(jīng)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第九十一回,慈云寺長老對唐僧言)。
中華地,指的就是唐僧來處、即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如來再怎么說那里是人間地獄都沒用,在西牛賀洲百姓心目中,那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地方,所以他們此生一切修行,都是為了來世轉(zhuǎn)生東土。
那么,東土大唐到底有多幸福呢?
很巧,西游第九回開篇,大唐帝都長安郊外,涇河岸邊,也有樵夫在歌頌勞動人民美好的生活。而且不是獨唱,是真的《漁樵問答》。
樵夫叫李定,漁翁叫張稍,書中暗表,“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jìn)士,能識字的山人”,曾經(jīng)也都是文化人。當(dāng)時他們賣了魚和柴,沽了酒,喝得有點高了,漁翁說:“李兄,我想那爭名的,因名喪體;奪利的,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來,還不如我們水秀山青,逍遙自在,甘淡薄,隨緣而過?!?/p>
樵夫李定先點了個贊,然后加了個“但是”:“張兄說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p>
漁翁也不服。于是,兩人就為了到底是水秀好還是山青好而掐起來。
畢竟有點文化,兩人這一掐,便用了十幾首詩詞,逍遙、淡薄、隨緣這些古今雞湯常用的雞精都用上,把長安普通百姓的生活,夸得跟天堂似的,比靈臺方寸山的神仙教給樵夫唱的那首,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賽詩會最后,以樵夫一句“樂山樂水真是罕,謝天謝地謝神明”壓軸,發(fā)自肺腑地謳歌天庭的英明領(lǐng)導(dǎo),表達(dá)了幸福的大唐人民真心感謝神的恩情比海深的心聲。
可見,還是大唐的百姓覺悟高,不用神仙來雞湯,自動自覺知福感恩。
本來,到這里就皆大歡喜,沒想到,賽詩會結(jié)束后,真正的反轉(zhuǎn)來了。
且看,漁樵兩人“行到那分路之處,躬身作別”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