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日常中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 走在街上看到熟人,遠遠地打了個招呼后,沒得到熟人的回復,就想他是不是對我有看法。 公司會議上,上臺講解工作內容時,領導插了一句話,總覺得領導話中有話。 喝水的時候,不小心灑了出來,別人往這看了一眼,便慌亂猜想他會不會是在看我笑話。 無休止的想法,在這些時刻不停地冒出,擾亂了我們的內心。 到了最后,導致我們心情越來越難過,精神越來越緊張。 其實,我們腦海中擔憂的這些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很多時候,總是我們想多了,才把事情變得復雜難解。 人生,往往最需要我們學會的,便是凡事少想三分。 凡事想太多,是一場災難 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感觸頗深: 博主有個朋友叫娜娜,前段時間娜娜得到了一個內部崗位晉升的機會。 但這個機會除了娜娜,還有很多同事都盯著,娜娜擔心自己資歷和能力不能服眾,所以想先寫一份申請表,給領導看。 于是,她找了博主問她怎么寫。 博主先是給娜娜說明了機會的難得,給她找了很多資料參考。 過了一周兩人小聚,博主問娜娜晉升情況進展得怎么樣了。 娜娜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告訴博主她還沒寫申請表,崗位晉升還沒落實下來。 博主問她為什么不寫呢? 娜娜說:“害怕寫了后,遞交給領導被駁回后,給同事看了笑話。還有這件事情還沒有正式通知,我現(xiàn)在寫了申請表,領導看了會不會覺得我太急功近利了?!?/p> 博主說聽完娜娜的話,恨不得用力晃醒她,叫她清醒果敢一點。 不要因為多余的想法,把還未開始的一件事,就給限制在了開端,最后錯失了機會。 生活中,有很多人和娜娜一樣,明明事情還沒有著落,就開始杞人憂天。 小說《一個小公務員之死》中,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在看歌劇時,不小心打了個噴嚏,唾沫星子噴到了坐在前面的布里扎洛夫將軍身上。 切爾維亞科當時慌亂急了,不停地向將軍道歉,三天里他向將軍道歉了六次。 盡管將軍最開始就原諒了他,但在最后切爾維亞科還是因為這件事,活活被自己的腦補嚇死了。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偏偏因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陷進無盡的擔憂中,越掙扎心越累。 過于敏感,是一場災難;凡事想太多,是對自己的折磨。 真正拖垮你的,是“精神內耗”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yè)名詞叫“精神內耗”。 它指的是,胡思亂想的人,就好像身體里住著兩個小人,不斷地自我斗爭,最終讓人感到身心俱疲。 自媒體人Allergy,曾經(jīng)講述過一段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 10年前,Allergy還在北京報社上班,他將要去采訪一位重要人物時。 上午開了個會,領導問了Allergy幾個在采訪的時候,準備提問的關鍵問題,由于Allergy還沒準備好,所以沒能回答領導。 同事和領導雖然沒說什么,但是Allergy卻感覺自己從他們眼神和動作中,讀取到了很多隱藏的意思。 他不知不覺往自己身上聯(lián)想,然后帶著各種猜想和情緒,熬到了下班。 在家里,原本早早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他,一想起今天會上的表現(xiàn),和明天的采訪內容,忽然就焦躁不安起來,到了凌晨2點還難以睡著。 第二天的采訪,不出意外地成了Allergy記者生涯中的一個失敗案例。 許多時刻,真正令我們身心俱疲的,從來不是還沒準備好,而是那段自我內耗的過程。 它不僅瓦解了我們做事的意志力與決心,還降低了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期待感。 就如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段話:內耗就是一個人和自己的斗爭,不用等別人動手,自己就把自己耗盡了。 而每一個正在成長的人,都有一段獨屬的心理拉鋸戰(zhàn),別人沒法幫,只能靠自己拉自己一把。 成年人的頂級自律,不是早起打卡,不是堅持鍛煉,而是拒絕內耗。 最好的養(yǎng)生方式:寡思 人生路上,阻擋我們前行的最大障礙,不是窮困潦倒,不是生老病死,而是思慮過重。 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凡事別多想。 我的小姨是個很通透,成天樂呵呵的人。 她在一條專賣服裝的街道,經(jīng)營著一家女裝店,生意紅火。 小姨有時忙不過來,會叫我過去幫忙。在店里小姨看著即將換季,還有一半沒賣出去的衣服,便向我和幾個店員,提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促銷活動。 沒想到話音剛落,就被店員質疑了。我覺得小姨是老板,而店員在那么多人面前提出反對意見,明顯是在針對她。 和小姨回去的路上,我問她那個店員當場反對你,小姨你不會不開心嘛? 小姨說:“你就是想太多了,才感覺對方在針對我,她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有什么就說什么。” 隨后,小姨還告訴我,不要因為別人隨口一句話而多想,放進心里去折磨了自己。 正所謂,心寬一尺,路寬一丈。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就因為太過在意其他人的想法,讓他變得異常焦慮。 后來,他經(jīng)歷得多了,領悟到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是該讀書的時候讀書,不要想著去見來拜訪的客人;該見客的時候見客,不要想著沒讀完的書。 生活本來就很簡單,一件小事,想多了就大了;一件大事,看清了就小了。 事事不往心里擱,心自然就輕盈松弛了。 凡事看開看淡,日子也就舒坦了。 有人說,世上絕大多數(shù)讓我們憂愁的事,不過是我們庸人自憂罷了。 杯弓蛇影,想得太多就把自己給嚇唬住了。 松浦彌太郎說過:“那些經(jīng)常困于不安和焦慮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壞毛病。” 而當一個人,不再過多地憂慮,眼中的世界,都將變得更加清澈純粹。 那些讓人煩惱憂心的事情,也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心也更安寧了。 點個在看,學會寡思,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