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fā)生在普救寺內。
景點信息
景區(qū)級別:國家4A級景區(qū)
地址: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
門票:50元,憑學生證半價。
開放時間:08:00-18:30(夏季),08:30-17:00(冬季)
聯系電話:0359-8485263
投訴電話:0359-8022804
景區(qū)相關服務設施:景區(qū)有停車場,收費標準小車10元,大車20元。景區(qū)西500米處有加油站,附近有農村信用社,最近的醫(yī)院在蒲州鎮(zhèn)上。
交通:距運城市區(qū)60公里,距永濟市13公里,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乘運城-永濟客車(車票14元)到永濟汽車站,再乘3路(車票3.5元)或2路(車票3元)可到。
鐵路:乘坐西安或者太原方向的列車到永濟下車
公路:1、從太原方向--大運高速--遠風高速--永濟西口下
2、從鄭州方向--洛三高速--運三高速--運風高速
--永濟西口下
3、從西安方向--西潼高速--運風高速--永濟西口下
食宿:永濟的賓館一般是新建的設施,衛(wèi)生條件較好,長途車站附近有很多小旅館。游完普教寺,一定要品嘗當地小吃永濟龍鳳面、煮餅、老勁子麻花、牛肉水餃。
周邊景區(qū):五老峰 鸛雀樓 黃河鐵牛 永樂宮 關帝廟
景區(qū)地圖
普濟寺地理位置方位圖
普救寺鳥瞰圖
景區(qū)相關資料
普救寺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點,亦是山西南部"黃河之旅"線上旅游熱點。當年張生待月西廂下,使這座古剎竟成為天下有情人向往的愛情圣地。1990年9月,中國《西廂記》研究會首屆國際學術討論會在這里召開。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河北電視臺,山西電視臺等影視制作單位先后在這里拍攝了《王實甫與西廂記》,電視連續(xù)劇《西廂記》、《羅貫中》、《狄仁杰》和蒲劇《西廂記》、《竇娥冤》等影視片。
隨著中國永濟首屆"世界情侶月"活動的開展,來自五湖四海的、追求美滿婚姻的青年伴侶,在這愛情的海洋中遨游;所有銀婚、金婚夫婦,也來到這里,重溫愛情的舊夢。普救寺以新的生命,新的意義呈現于世界游人的面前。
普救寺坐北向南,依塬而建,并逐級升高。坐落在兩米高臺基地的三開間單檐懸山式的建筑,即寺之山門。門正中懸掛匾額,上書"普救寺"三個渾金大字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寶。連同山門兩側"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屬"的楹聯,是趙先生欣聞這座文化勝地得以修復,興奮之余欣然命筆揮就,真乃筆力雄健,氣度雍容。
(普救寺大鐘 作者:平凡的人)
大鐘樓前白馬解圍
跨進山門,沿石階而上,即至飛檐翹角、氣勢雄偉的大鐘樓。此樓全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樓上懸匾"大鐘樓",是我國著名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所書。樓前楹聯系現代著名書法家衛(wèi)俊秀先生撰寫。聯曰:"高標跨穹窿,百尺危樓獨雄秀;鐘聲震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聯語既帶濃郁的佛家味,又寫景貼切,加之字體古樸蒼勁,氣韻流暢,實為一幅精美雅致的楹聯。
因《西廂記》故事發(fā)生在普救寺內,所以寺內每座建筑幾乎都與《西廂記》有著不解之緣。眼前這座大鐘樓,在《西廂記》"白馬解圍"一折中竟成了"觀陳臺"。說話河中府渾咸元帥病故,主將丁文雅失政,致使蒲州亂軍失統(tǒng),守衛(wèi)蒲津橋的將領孫飛虎聽說相國之女崔鶯鶯長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暫住在普救寺內,想占有為妻,便帶領5000人馬將普救寺團團圍住。當時,滿寺僧俗惶恐不安,老夫人迫于無奈,曾許諾有退得賊兵者即將鶯鶯許配為妻,并倒陪嫁妝。此賞格正中張生之意,即獻策書報蒲關,請白馬將軍破賊解圍。白馬將軍姓杜名確,字君實,官拜征西大元帥,統(tǒng)領10萬大軍,鎮(zhèn)守蒲關。他與張生原是同窗好友,又是八拜之交。接到告急文書,必定火速營救,到時免不了一場惡戰(zhàn)。張生為了顯示白馬將軍的威力,便邀請老夫人、法本長老等僧眾,登上大鐘樓觀看兩軍對陳廝殺,白馬將軍如何生擒孫飛虎。因此,這座大鐘樓,在《西廂記》中又成了"觀陣臺"。游人登樓俯視,想象當年"半萬賊兵,卷浮云片時掃凈"的鏖戰(zhàn)情景,體味"白馬將軍義薄云,書生筆陣掃千軍",不勝感慨。
妙齡少女回廊覓郎君
穿過大鐘樓,沿兩側石階攀登,行至塔院回廊,古樸典雅,清秀挺拔的鶯鶯塔便屹立在院中央的塔基之上,44間仿唐式回廊環(huán)繞四周?!段鲙洝分袕埳斈暧嗡聲r"登了寶塔,將回廊繞遍"即指此地。
(后花園 作者:ethanwt)
劇中說,老夫人怕"門掩重關蕭寺中"的鶯鶯悶壞了身體,命紅娘陪伴鶯鶯走出梨花深院游玩散心。當鶯鶯與紅娘游至東廊下時,正巧與繞廊攬勝的張生相遇,兩人對視,一個是天姿國色傾城貌,一個是意馬心猿雙眼饞;一個是閨閣千金摒棄嫌疑小腳難行快,一個是風流倜儻窮追不舍大步流星攆。鶯鶯急行回廊拐彎處,不慎跌跤,左手捂地,她那沾滿香脂的素手在鋪地磚上留下了清晰的印痕。鶯鶯的手印,竟引出了一段千古風流佳話,留下的手印磚,竟成了"張生戲鶯鶯"的愛情佐證。千百年來,從古到今,民間仍有"日當午,塔影中,塔下張生戲鶯鶯,鶯鶯回頭望張生,一跤栽倒地流平"的傳聞。如今,凡是前來普救寺旅游的妙齡少女,都要尋覓愛情故事的舊跡。并爭先恐后地將自己的手與磚上鶯鶯的手印重疊比試,據說這樣就能找到像張生那樣的如意郎君。
張?zhí)鼐栀盒搡L鶯塔
鶯鶯塔,原名舍利塔,是寺內的瞻禮建筑,因張生對鶯鶯的故事發(fā)生在塔下,人們俗稱它為"鶯鶯塔"。此塔系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并有一段張?zhí)鼐栀盒匏墓适隆?br>
普救寺原有一座舍利塔,創(chuàng)自隋唐,工制壯麗,毀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冬天的一次地震中。震后8年(1564年),四川銅梁進士張佳胤到蒲州任了知州。當時蒲州一帶深受黃河水患之苦,郡漢蒲州城也被水圍。創(chuàng)業(yè)了根治水患,深入民間,尋求良策。有個精通風水之道的人告訴他說:"蒲州城,兩頭尖,開頭好似一條船,城東官道如纜繩,舍利塔上把船挽。"意思是說,舍利塔如同系船之柱,如今塔已不存,船無柱可攬,郡只好在水浪里搖擺不定,只要把舍利塔修起來,可??こ峭耆珶o恙。此話竟使治理水患心切的張?zhí)叵铝酥亟ㄉ崂臎Q心。他從中條山請來和尚明曉,又選擇有管理才能的王太石,共同商議修建塔一事。大家都為修塔缺錢財發(fā)悉張?zhí)卣f,我愿意把自己的俸金全部拿出來,我再號召大家都來捐款,不怕籌不到錢財。經他倡導,連當時的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楊博也捐款支持,重建舍利塔的工程就這樣開始了。
正當修塔工程進行了大半時,張?zhí)厣w河南穎州兵備道臺,行前王太石與明曉和尚在普救寺內為他餞行。酒酣之際,王太石感慨地說,舍利塔坍塌了,你倡導把它建起來,要是以后再傾圮了,誰還會下功夫來修呢?張?zhí)貫榛卮疬@一問題,當即吟詩一首:"勝地曾為瓦礫場,浮圖今放海珠光。望分條華東南伏,影接星河上下長。莫向空門悲物理,從來吾世有滄桑。酣歌且臥芙蓉級,明月相攜照十方。"這首七言律詩,寓意深刻,極富哲理,告訴人們世上事物是千變萬化的,假如重修之塔再遭損壞,后人是會修葺,而且會重建得更好。如今這首詩就留在塔前石刻上。
(普救寺景區(qū)廣場 作者:waner)
妙趣橫生的蛙聲石
普救寺鶯鶯塔高40米,是一座內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層四面錐型磚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歷史。此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其特殊的結構,精湛的工藝,具有奇特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而著稱于世。據資料載,它與北京天壇回音壁、三門峽寶輪寺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磴琴聲"(簡稱石琴)齊名,被譽為我國古園林中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筑。"蟾聲",給鶯鶯塔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還有一個寓意深刻的"師徒比藝留蟾聲"的傳說。
相傳唐代,佛教大興,河中府要在普救寺和中條腳下的萬固寺各建一座佛塔,因選不下能工巧匠未能動工。一天,從外地來了師徒二人,言說專攬浩大工程。兩寺主持聽說來了名師高徒,便將師徒邀至禪堂,商量建塔一事,師徒欣然應諾。
開工選在四月初八佛誕日。兩寺主持當著師徒面說:"師徒各建一塔,要求塔身十三級一樣高,青磚砌成一樣料,施工期限一年整,明年此時見分曉。"當下徒弟選建萬固寺塔,師父則建普救寺塔。話妥,各行其是。
話說這徒弟心高意大,自恃聰明,心想這可是個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便挖空心思,巧立名堂,把功夫全用在塔外型的精雕細刻上,妄圖以此勝過師父。歲往月來,轉眼已是第二年四月初八,兩塔同時竣工。驗收那天,眾僧身披袈裟,頂禮膜拜,香客如流,爭相觀瞻。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大家經過比較,都說萬固寺塔八面玲瓏,磨磚對縫,密檐樓閣,精雕細刻,齊聲夸贊徒弟比師父藝高一籌。有詩為證:"佛塔倚中條,峻峭聳云霄,芙蓉連斗極,徒藝比師高。"徒弟聽了十分得意。
正在這時,師父當眾說道:"我建的塔是座寶塔,塔下壓著一對寶貝--'金蛤蟆',擊地即有叫聲。"眾人當場一試,果真如此,人人稱奇,個個喝彩。亦有詩為證:"古寺紫氣開,塔高望眼寬,師父造詣深,當年活魯班。"頓時,徒弟羞紅了臉,跪在師父面前請教。師父語重心長地說:"一座建筑,外形上的華麗美觀固然重要,而內部結構更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你要牢牢記住'謙受益,滿招損'這個做人的哲理!"
傳說終歸是傳說,其實,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蟾聲"引起了我國聲學界人士極大興趣,經過科學考察和測試,"普救蟾聲"這一千古之謎已被揭開。四面八方的游客來到這里,都要俯首擊石,聆聽哇鳴。
(普救寺內 作者:時光涌動)
大雄寶殿張生闖道場
塔院回廊之后,即是"高接清虛"的大雄寶殿。此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斗拱六鋪作,單抄雙下昂,單檐廡殿頂,是寺內最大的仿唐建筑。殿內佛臺上是三尊體型健美、眉目端莊的大型石雕佛像。這三尊石雕佛是修復時從殿基1米下出土的。據專家鑒定,系南北朝晚期的遺物。這幾尊石佛為什么會埋于地下,專家們認為是我國歷史上的滅佛所致。
這偌大個佛殿,原來是《西廂記》中"張君瑞鬧道場"的地方。
張生為了追求鶯鶯,以佛寺清靜,溫習經史之名向法本長老借居"西軒",誰知老夫人治家嚴肅,不讓鶯鶯隨便外出,張生無計可施。一天,他與法本長老在禪堂閑話,突然紅娘來到,問長老相國齋會何時舉行,長老答二月十五晚上,紅娘給老夫人復命去了。聞聽相國齋會,張生心想到時鶯鶯定到場拈香,這可是個見面的好機會。他便心生巧計說道:"長老,鶯鶯一個十九歲的姑娘,都有報答父親養(yǎng)育之恩之舉,我乃堂堂男子漢,自父母去世后不曾盡半點孝道。小生也備錢五千,為兩位老人帶份齋,可否?"長老當面應允。
《西廂記》是我國十大古典喜劇之一,"鬧齋"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場面,它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將鶯鶯容顏美麗、風姿綽約表現得淋漓盡致。"法鼓金鐸,二月春雷響殿角;鐘聲佛號,半天風雨灑松梢"。那天晚上,佛殿燈火輝煌,眾僧執(zhí)法器,香客擠滿堂。鶯鶯進殿拈香,驚呆了眾和尚,因貪看鶯鶯,出盡了洋相,年老的大師偷眼瞧,敲鐘的和尚心里癢,擊罄的頭陀走了神,上香的行者把手燙,敲木魚的班首呆呆地竟把法聰和尚的光頭誤作木魚敲響。冠世才學的張生神魂顛倒,扭捏著身子百般做作,在鶯鶯面前賣弄俊俏。燭影風搖,老的、小的、僧的、俗的,都被鶯鶯的美麗所吸引,個個神魂顛倒。
(西廂記張生跳墻之處 作者:時光涌動)
粉墻梨花院巧幽會
梨花院,又稱"崔居別院"、"鶯鶯院"。它是崔鶯鶯一家人路經河中府借居普救寺的臨時寓所。古樸玲瓏的垂花門上"梨花深院"的匾額引人注目,兩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詩聯,道明這是一處典雅幽靜所在。匾額、詩聯都是我國著名西學專家王季思先生的真跡?!段鲙洝分械?請宴"、"賴婚"、"逾垣"、"拷紅"等關目,都發(fā)生在此院之中。
這是一座具有我國北方民俗特點的三合小院。坐北朝南,南設院門,院內北房三楹專為老夫人的居室,室內右臥室、中堂屋、左佛堂,"拷問紅娘"即發(fā)生在此。西廂房三間,為鶯鶯和紅娘的居室。東廂房三間為歡郎的居室。此院之中,最引人入勝的有兩處:一處是東廂南側一段墻,墻下翠竹環(huán)抱著一塊太湖石。墻外有一株杏樹,枝繁葉茂,這里就是當年張生受鶯鶯之約,半夜跳粉墻巧相會的地方。如今,對對青年戀人來到這里,吟誦那"街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千古絕唱,爭相在此留影,表達了人們對崔張愛情的向往和羨慕。另一處是西廂南側一方石碣,上刻"普救寺鶯鶯故居"七言律詩一首。跋文載,此詩是金大定年間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時所撰寫的,因此稱作"金代詩碣"。詩曰:"東風門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無據塞鴻沉信息,為誰紅燕自歸來。花飛院愁紅雨,春老西廂鎖綠苔。我恐返魂窺宋玉,墻頭亂眼竊憐才。"這方詩碣,是這次修復清基時出土的,它是迄今寺內保留年代最久,直接記述崔張故事的實物佐證。
關于此院方位,"董西廂"中是這樣描述的,張生游寺,"隨喜塔位,轉過回郎,見個竹簾兒掛起,到藏經北、法堂西、廚房南面,鐘樓東向里,松亭那畔,花溪這邊,粉墻掩映,幾間寮舍,半亞朱扉,正驚疑,張生見了魂不逐體。"這說明此處是張君瑞第一次碰見鶯鶯的地方,顯然是一座院落,是崔氏寓所。當張君瑞貿然要進去時,被法聰和尚阻攔說:"這一位也非是佛殿,舊來是僧院,新來做了客館,崔相國家屬,現寄居里面。"以上這些特定環(huán)境的描述,說明崔氏一家居住在普救寺內一座單獨院落,這座院落的方位在寺內佛殿與藏經閣之間北隅。
如今游人一到這里,觀賞當年張生與鶯鶯絕妙幽會的梨花深院,再抬頭看看那越墻的杏枝,"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這是一千古絕唱的寄情詩,便會脫口而出,更能把游人引入"意似癡,心如醉"的遐想之中。
(西廂 作者:ethanwt)
西軒居室正如意
西軒,是《西廂記》中張生"借廂"的居室,"兵圍普救"、"白馬解圍"至"夫人?;?之前,張生一直住在這里。
西軒的位置應在寺內何處?從"董西廂"查得,當張生向法本和尚借廂時,法本"乃呼知客僧,引于塔位一舍后,有一軒,清肅可愛,生令仆取行裝而至。"小齋閑閉戶,沒一個外人知處,一間兒半……紙窗兒明,湘簟兒細,竹簾兒疏。"在于這座建筑,《西廂記》中有類同的描述:張生說道,"昨日見了那小姐,倒有顧盼小生之意。今日去問長老借一間僧房,早晚溫習經史;倘遇那小姐出來,必當飽看一會。""借與我半間兒客舍僧房,與我那可憎才居止處門兒相向。"當法本長老答應"敞寺頗有數間,任先生揀選"時,張生便直言不諱地道出了自己借廂的條件和位置:"也不要香積廚,枯木堂。遠著南軒,離著東墻,靠著西廂。近主廊,過耳房,都皆停當。"長老言道:"塔院側邊西廂一間房,甚是瀟灑,正可先生安下?,F收拾下了,請先生早晚來。"張生借居西廂一間房后,感到清靜凄涼:"院宇深,枕簟涼,一燈孤影搖書幌。"
"董西廂"和《西廂記》中關于"借廂"的描述比較相似。這就是說,張生借廂的意圖是為了追求鶯鶯。他所借居的房屋一定要靠近鶯鶯居住的梨花深院。其方位應地塔院回廊后偏西方向,我們把它稱作"西軒",而西軒這座房屋周圍墻自成一院,并設院門,這樣才有清靜的環(huán)境,才有"院宇深"的意境。這座建筑,不能稱作西廂,也不是西廂,它與鶯鶯居住的梨花深院中的西廂不遠,中間隔著大雄寶殿,張生住著距鶯鶯居所不遠,正是他求之不得的、稱心如意的居室。
(普救寺蠟像 作者:容刀)
紅娘遞簡書齋院
書齋,亦稱書齋院,是《西廂記》中"白馬解圍"之后"夫人停婚",讓崔張兄妹相稱,張生從西軒移居讀書的地方。所以,書齋院一定距鶯鶯居住的梨花深院很近,只有這樣才利于紅娘傳書遞簡,穿針引線。
《會真記》、"董西廂"、《西廂記》中都寫了張生逾垣,除《西廂記》因傳統(tǒng)戲曲的特征而將此折安排在花園中外,《會真記》和"董西廂"都安排在書齋與梨花深院之間?!稌嬗洝逢P于崔鶯鶯寄情詩《明月三五夜》張生逾垣的情節(jié)描寫得十分具體:"崔之東墻有杏花一枝,攀援可逾。即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焉。達于西廂,則戶半開矣。""董西相"卷四將此情節(jié)描寫得更為細膩:張生"手約青衫,轉過欄桿角。見粉墻高,怎過去?自量度。又愁人撞著,又愁怕人知道。見杏梢斜墮裊,手觸香殘紅驚落。欲待逾墻,把不定心兒跳。怕的是:'月兒明,夫人劣,狗兒惡'。""君瑞,君瑞,墻東里一跳,在墻西里撲地。""君瑞好乖劣!半夜三更,來人家院舍。"從以上這些情節(jié)的描寫中,告訴人們三個問題:其一,張生所逾之墻是崔氏一家寓居的梨花深院之東墻;其二,"迎風戶半開"指的是鶯鶯的居室西廂之門;其三,張生居住的書齋院位置應在梨花深院之東?!段鲙洝分卸嗵幪岬綇埳髞淼木邮?,也是鶯鶯"酬簡"之所。其方位應在梨花深院之東,藏經閣之北的一座宅院。這座宅院前后設門,前門與寺內中軸線相通,張生逾墻應是從前門出,經藏經閣后朝西達崔之東墻;后門與花園相通,是張生到花園窺視鶯鶯的便門。
寺后即是一古典小園林,園中有懸險如削的疊石假山,有飛檐翹角的鴛鴦雙亭。池塘平湖,曲徑小橋排列其間,湖邊的石桌,就是當年崔鶯鶯夜燒香的"拜月臺",園內的仰復瓦頂、兩面敞朗的長廊,掩映在長松矮柏、千竿翠竹和柳絲花叢之中。如今,對對戀人在這里可以意會到,當年張生和鶯鶯"一個潛身曲欄邊,一個背立湖山下"那纏綿相會的情景,體味這艷情故事的溫馨。
《西廂記》中"白馬解圍"之后,夫人?;椋銓埳鷱奈鬈幰凭佑跁S院。院門旁有醒目的楹聯:
才被巍科策摧兇丑筆走龍蛇手揮焦尾不枉十年寒窗;
艷驚遐邇敏和新詩智驅黠婢勇赴書齋終成三生眷屬。
此聯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西廂記》研究會副會長張燕謹先生編纂的,上聯寫張生,下聯寫鶯鶯。
(普救寺青蛙石刻 作者:平凡的人)
《西廂記》"杯酒違盟"中,老夫人不惜以賴婚的手段,在鶯鶯和張生中間劃了一道橫溝,阻撓二人合情合理的婚姻。鶯鶯和張生是一對封建禮教的叛逆者,為了追求婚姻自主,他們藐視封建禮教的禁圍,大膽地去愛自己所愛的人。特別是崔鶯鶯,"酬簡"說明她克服了內心的矛盾,決心與張生結合。在張生害相思的時候,竟以"藥方"酬答張生:"休將閑事苦縈懷,取次摧殘?zhí)熨x才。不意當時完妾命,豈防今日作君災?仰圖厚德難從禮,謹奉新詩可當媒。寄語高唐休詠賦,今宵端的雨云來。"在紅娘的幫助下,她勇敢地與張生幽會書齋,自定終身。這種為了愛情與封建家長決裂的叛逆精神,是社會的進步,是對封建禮教的鞭撻和抗爭。
鶯鶯"月下佳期"之舉,觸怒了封建家長、封建禮教的代表老夫人,她問罪紅娘,"拷紅"之后被迫承認了崔張的關系,同意把鶯鶯許配張生,但又節(jié)外生枝,借口維護門第的榮譽逼張生應試,把張趕出了普救寺。張生考中了頭名狀元,金榜題名,返回普救寺與鶯鶯團聚,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游完了普救寺,那一座座高大恢宏的殿堂,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一串串奇異的哇鳴聲,還在腦海里回蕩,特別是《西廂記》那迷人的藝術魅力,使人們陶醉在美和愛的海洋之中,接受愛的洗禮。
景點圖片
普救寺 作者:假深沉
墻內接住張生的假山石 作者:時光涌動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09年0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