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組織形式,是個體在成年之后,離開原生家庭、組建新的家庭的一個必經(jīng)之路。關于婚姻,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不同的地區(qū)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風俗與形式,一般而言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是男方出一些彩禮,女方適當出一些嫁妝,然后女方“嫁到”男方家里去,成為男方家庭的一分子。除此之外,少部分情況稱之為“入贅”,有的地區(qū)也叫“倒插門”,指的是男方成為女方家中的一份子,到女方家中去生活,并且后代不能隨其姓氏,且在女方家中地位較低。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即將結束之際,一種比較新穎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卻悄然成為了一種比較流行的婚姻形式,尤其是在江浙地區(qū),這種婚姻形式成為了許多年輕人都能夠接受的方式:不用出彩禮和嫁妝,雙方也都不在對方家中生活,而是另外尋找一個地方建立家庭,不依靠彼此的父母。孩子一般會生兩個,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這樣的婚姻形式在表面上似乎是兼顧了男女雙方本人以及家庭的各種利益,且能夠給新婚夫婦更自由的空間。但這種“均衡”的表象之下,還是隱藏了許多值得去深思的問題。雖然不用彩禮和陪嫁,各回各家的婚姻,帶娃成了難事,問題棘手兩頭暈。鮮為人知的婚姻本質從整個人類發(fā)展歷史以及社會組織的角度來看,婚姻之所以合理存在,是經(jīng)過長久的實踐檢驗的。比如著名人類學家路易斯·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對于人類上古時期的社會研究。他在著作《古代社會》當中表述,人類之所以以群體的形式生活,起初是因為應對未知的自然界危機,之后則是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組織。而婚姻是基于社會形式的,在上古時期,人們并未意識到亂倫禁忌的重要性,所以婚姻所謂群婚形式;之后人們群體意識增強,出現(xiàn)了對偶婚的形式;再之后的父系和母系社會,則對應的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最終才形成一夫一妻制度。摩爾根的研究告訴我們,婚姻是早已有之的,且婚姻是基于社會發(fā)展狀況而存在的。他的《古代社會》也深深的影響了當時忙于《資本論》寫作的卡爾·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讓其暫時停下了手頭的工作,思考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而到了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人類學家,結構主義大師克勞德·列維-施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則經(jīng)過豐富材料的分析,論證了外婚制的必要性:由于具有生育能力,女性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當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群體內部的婚姻會導致女性發(fā)展被限制,且故步自封。于是為了與別的群體進行交往,同時達到繁衍的目的,“亂倫禁忌”成為了保障外婚制的手段,群體彼此之間交換女性也促進了早期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如今許多地區(qū)的舅舅之所以擁有較高地位,就是因為其作為“娘家人”,是“貢獻出”了自己的姐妹的,所以男方在這種程度上是對其有所“虧欠”的,只能在地位上予以補償。盡管今天早已不是原始社會,但是婚姻發(fā)展至今,本質還是存在的。想要迎娶女方,就應該給予一定“補償”——即彩禮;女方想要給新婚的女兒一些補貼,也要置辦一些物件——即嫁妝,這些都是存在背后文化邏輯的,并非某些人用以斂財?shù)氖侄巍?/span>但是現(xiàn)如今的諸多案例表明,彩禮、嫁妝似乎已經(jīng)背離了其本質,成為了一種糟粕,這就是婚姻的一大問題。而這種“兩頭婚”既無彩禮,也無嫁妝,其實是一種對婚姻本質的違背,是否會對婚姻埋下隱患也不得而知。居處形式導致的諸多問題婚姻既然存在,那么居處形式自然是應運而生。所謂居處形式就是婚后雙方去哪里居住,傳統(tǒng)的住在男方家中稱為“從夫居”,反之則為“從妻居”。在何處居住生活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影響很大,一個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夫妻與長輩之間的代際關系——接觸多了關系自然密切,見得少了難免生分。并且這種關系也會影響到孩子與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之間的關系。現(xiàn)如今很多新人,包括這種“兩頭婚”都會采取“新居”的方式,也就是另尋住處,夫妻不與長輩同住。一方面是許多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去工作,另一方面則是更多人想要追尋自由的生活。于是結合大城市房價、與家鄉(xiāng)距離以及老人年紀等因素,很多家庭在子女結婚滯后,兩代人都是“各過各的”,父母在家鄉(xiāng),為子女提供首付;子女則在外鄉(xiāng)——一般是大城市打拼。這無疑也是對于傳統(tǒng)婚姻的一種極大沖擊,其問題也有幾個:首先,雙方都長時間的遠離父母,彼此之間的親情難免會受到影響,家庭畢竟是個體的最后港灣,這樣的選擇會讓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在情感上更加孤獨;其次就是父母的贍養(yǎng)問題。 現(xiàn)如今許多人都是獨生子女,一旦遠離父母,在兩個城市生活,那么眼看已經(jīng)面臨退休的父母應該怎樣面對之后的養(yǎng)老問題,這既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情感上的問題。最終,一個相對更加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一旦兩人的孩子出生,對于忙碌的新人夫婦而言,既要面對紛繁的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這顯然是不太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的婚姻會在某一方家中居住,那么此時老人可以幫助夫妻照看孩子,分擔夫妻的壓力。但是“兩頭婚”為代表的這種婚姻形式卻使得老人有心無力,即使是像幫忙照看,也要從家鄉(xiāng)去到子女工作的城市,在陌生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還會面臨婆媳關系、公媳間尷尬等種種家庭問題,讓原本就忙碌的兩口子更加難以處理。總之,“兩頭婚”看似是平衡了許多矛盾,但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那么如何更好的調和這些沖突,就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面對的事情。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