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村東岳廟史記 作者:劉玉栓 俗語廣傳,南京到北京柏鄉(xiāng)里村大廟有名聲,此語足見柏鄉(xiāng)里村大廟歷史悠久和建筑規(guī)模的宏大。 東岳廟又稱東岳行宮,坐落在柏鄉(xiāng)東南5公里處里村村中。據(jù)乾隆 《柏鄉(xiāng)縣志》記載,始建于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一1118),系道教供奉東岳大帝為主的多神廟宇。 泰山是歷代皇帝祭拜天地和封禪圣地,被信眾看做是通天的途徑,天地封他的兒子做了泰山神,泰山神這個職位是權勢極大的大神。傳說:泰山神是掌管人世間臣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厚薄之事、地獄各案薄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是權勢極大的大神,所以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和民間百姓的崇拜。唐玄宗封其為天齊王,意為功與天齊。宋真宗時封其為仁圣天齊王,后又加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圣帝,成為東岳大帝,所以他的祀廟稱東岳廟、天齊廟。泰山為五岳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之首,可見泰山名氣之大。泰山之神最終成為東岳大帝。民間俗稱 “ 泰山娘娘 ” 也稱 “天后娘娘 ” 、“ 天妃 ” 、“ 媽祖 ”。是三月二十三誕辰,后確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為東岳廟會。 明清時期,東岳廟在全國各地都有建筑,但是柏鄉(xiāng)里村東岳廟建筑規(guī)模宏大,殿宇之多,神袛靈驗,香火之盛,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清靜幽雅,歷經各代重修,已傳承近千年,是方圓數(shù)百里有名的道教廟宇。 東岳廟院在明代成化、正德朝數(shù)次重修(院內存有明清碑刻記載)。明代第一次修建時,是按照龜形圖案設計修建的(烏龜代表長壽的象征)。這座廟院的建筑在全國也算是樣式獨特,實屬罕見。廟院前面的牌坊代表著是龜頭,前后四條龜爪所對方向是進出廟院的四條道路,廟院后面有一條斜路代表是龜尾巴,俗稱廟院有五條路口,整座廟院建筑群,從空中俯瞰似一個大烏龜。 東岳廟坐北朝南,占地25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始建時,就選址在地勢較高位置,不易洪澇。整座廟院建筑布局嚴謹,殿堂整齊對稱,坐落有序,莊嚴寂靜,以建筑風格獨特,工藝精湛,規(guī)模宏大,而聞名遐邇。 廟院前面建有一座雄偉高大,非常氣派的石牌坊,大牌坊不僅顯示東岳廟壯觀威風,也給東岳行宮增添了一道亮麗色彩。牌坊有四根立柱,每根立柱有兩座靠背石獅,保護立柱堅固。石獅與牌坊立柱用鐵條攀住,以防立柱倒伏,四根立柱有四對石獅。石獅后蹲呈雄踞之勢,目視前方,威武兇猛,以顯示御封廟院威嚴。牌坊橫梁上精心凸雕有雙龍戲珠圖案,橫梁上面用木料雕刻有斗拱和立柱,斗拱和立柱都是由榫卯結構聯(lián)結成整體的,當?shù)厝私小八げ婚_花”支架。還雕刻有兩條龍,雕刻出的龍應該為碰著頭,可是雕刻匠雕錯了,雕成了順龍,其中一條龍咬著另一條龍的腿,傳說,在古時每逢下雨天,兩條龍就開始打架,神奇的是早晨起來的人們,??吹角懊嬉粭l龍的腿下面有血跡,據(jù)說是后面的一條龍給咬的流的血。牌坊檐下用老榆木雕刻有各種巧奪天工的造型。 東岳廟群自南至北由三門殿、戲樓、轎場、園林、影壁、火池、碑林、拜亭、天地殿、清風殿、三家奶奶殿、三官殿、鼓樓、鐘樓、配殿兩座、玉皇閣、龍王廟等十八大建筑組成。 走進廟院,迎面是一座四步石砌臺階三門殿,三門殿是廟院的大門,建筑樣式是三門并立,中間一大門,兩旁各一小門,兩旁小門內也很寬大,門內各站有一尊逮馬將軍塑像。三門殿東邊是戲樓,戲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面闊兩間,由前臺和后臺兩部分組成,臺基高約3一4尺,唱戲時臺前中間經常放一張桌子和凳子,供有身份的人看戲用。緊挨著戲樓后臺有兩間戲房,用以放置戲箱道具,供演員扮裝和候臺。傳說:泰山娘娘是三月二十三誕辰,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為東岳廟祭祀祈福香火的廟會,東岳廟會期間,香客云集,大戲連臺,看戲的人場場爆滿。戲樓北邊是停轎場,凡是來看戲或進廟燒香的達官貴人,把轎子停在轎場,有人看守。 三門殿西邊有三棵大柏樹,其中一棵傳說是唐朝初期娘娘栽種的,有24摟粗,也就是說有24個人才能合抱住。古柏樹上一年四季掛有紅綢帶,這都是善男信女焚香許愿掛的。據(jù)說樹上掛的紅綢帶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就有了驅邪避鬼靈氣,如果誰家有夜哭郎,取紅綢帶系在嬰兒身上,可停止哭鬧,安詳入睡。如有誰家鬧鬼或被鬼怪纏身,用此紅綢帶掛在臥室門頭上,妖魔鬼怪就會遠離,所以當?shù)貛状税堰@棵古柏作為神樹供奉。 過了三門殿是一道影壁墻,影壁墻上面是用磚雕刻的帽檐,壁墻上是用青石雕刻的精美的九龍浮雕圖案,九龍形體蜿蜒,兩眼爆出,四爪蒼勁,生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浮雕展示了古代匠人的精美工藝和柏鄉(xiāng)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象征著東岳行宮建筑的權威和富麗堂皇。 影壁墻的北面左右是兩個大火池,供信眾們燒香點紙用。 火池東邊是一片碑林,有始建和歷代重修廟時功德碑,碑文上刻有捐款捐地善人名單,還有龜趺碑等等十幾來通,龜趺碑上有對東岳廟歷史變遷的詳細記載。 火池正北是拜亭,拜亭前面用四根大石柱建成,寬敞明亮,拜亭是供善男信女進廟拜神祈求的場地。 東排前大殿,又稱天地殿,三楹大殿正中供奉著天父地母坐像,天地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高的神,神像東側是千里眼和順耳風,西側是哼哈二將,民間廣為流傳哼哈二將,職責是把守廟門或護法。按照現(xiàn)在說法叫隨從警衛(wèi)。信眾們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向神靈焚香朝拜,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香火旺盛了幾個朝代。 東排配殿是清風殿:又稱王烈婦殿,殿里供奉著王姓烈婦的塑像,殿內墻壁上繪有王姓烈婦跳崖自盡的彩繪壁畫。 西排前大殿:是三家奶奶殿又稱王姑殿,殿里供奉著面容端莊的三尊神像,中間為碧霞元君,左側為佩霞元君,右側為紫霞元君。也稱三仙姑,也叫三霄娘娘,即云霄、碧霄、瓊霄,因為她們特別喜愛孩子,泰山神封她們?yōu)楸Wo兒童的女神,所以大家統(tǒng)稱為送子娘娘,三尊神像后面各有兩名侍女給扇扇子。三霄娘娘在民間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婚后不孕不育者,尤其是老年婦女,虔誠地向娘娘祈禱,以望娘娘送子,傳說很靈驗,有求必應,方圓百里婚后不孕不育者來祈禱的絡繹不絕。這顯然是迷信之說,但反映了古時人們對于人丁興旺和幸福美滿生活之祈愿。這些塑像衣飾逼真,形象寫實。 西排配殿:即崔府君殿,又叫顯應王廟,有八楹,殿中供奉著崔府君坐像(崔府君名崔玨、字元靖,山西昔陽人,唐貞觀年間進士,長子縣令,死后成神“主幽冥”)。殿內南側供奉有黑臉神像李能,傳說:李能不但能解困濟貧,還能為百姓治療疾病,解除痛苦,他的治療方法和現(xiàn)代的按摩師相同,有“東岳廟有李能,按那那不疼”的說法。 三官殿:也稱三元殿,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傳說三官的功能是: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屬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因與人之禍福榮辱密切相關,三官為一方保護神,所以三官殿為人們所崇奉。平時附近的善男信女常成群結隊來三官殿燒香拜神,懺悔罪過,祈福免災。 東岳行宮(玉皇閣):是東岳廟內最高最大的主體建筑、磚木結構,雕梁畫柱,尖頂藍瓦,瓦脊上有磚雕獅、猴、鴿、鳥等飛禽走獸,造型逼真,四角有風鈴,建筑技術堪稱一流,宏偉壯觀。殿前有十二層臺階,臺階前有石供桌一座,供桌底座青石上凸雕刻有十二生肖圖案。玉皇閣是道教圣地,大殿的建筑有八楹,分為兩層:上層大殿位置正中央供奉著石雕東岳大帝;底層大殿中央位置是泥彩塑身穿黃袍 “玉皇大帝和玉皇娘娘坐像”約一丈高,坐北面南,兩邊站班為雷、電、風神塑像,還有青龍、白虎兩尊護神。偏殿里還有十八個羅漢等塑像。東岳大帝、玉皇大帝是民間信奉諸神中的主神,是道教諸神中地位最高,職權最大的神。傳說,大帝不但管天,還統(tǒng)轄人間。舊時,玉皇閣主要是百姓求雨、消災祈禱的去處,香火很旺。當?shù)赜腥税汛说罘Q為“玉皇皋”。據(jù)講述人李曉四說:“玉皇皋大殿中的香爐兩人摟不住,香爐如此之大,能感動玉皇大帝?!?/p> 東排配殿:玉皇閣前的東配殿,供奉著土地神,土地神又稱土地爺,他是位穿袍帶巾,須發(fā)皆白,和藹可親的老翁。傳說土地爺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間,掌管當?shù)厥虑榈纳裥敚裎惠^小,但職權較大,因此人們把他作為鄉(xiāng)村保護神。土地廟兩邊對聯(lián)是:土地當中坐,保佑一方人。 西配殿:玉皇閣前的西配殿,是閻王殿,傳說閻王爺掌管著陰曹地府和人間生死轉世的大事。常言道:“閻王爺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弊钣袑崣?、影響最大的,要算閻王爺了。人作善事,死后能轉世,人作惡事死后打入十八層地獄。殿內還有各種姿態(tài)小鬼判官(判官是閻王助手,掌管刑判)、青面獠牙面目猙獰的鬼王、牛頭馬面(是所謂陰曹地府中的鬼卒,他倆因不孝父母,死后變?yōu)榕n^人身和馬頭人身)、黑白無常(迷信說法,人死的時候,閻王派無常小鬼去勾縛人魂,又叫勾魂鬼)、還有小鬼推磨、上刀山下火海、大鋸解人、油鍋炸人、轉豬狗、牛馬等等非常畏懼的塑像,特別是把黑白無常描繪的形態(tài)夸張十分可怕,黑無常黑衣黑高帽手執(zhí)鐵索,白無常穿白袍戴白帽手執(zhí)逮捕證,披頭散發(fā),口吐長舌的模樣。善男信女進了閻王殿都不敢抬頭看那些形態(tài)各異,非??膳履莾瓷駩荷钒闼芟瘢还艿皖^燒香跪拜,在古代這些神鬼像不但震懾了壞人作惡的欲念,而且還促進了人們行善做好事的良好作用,以此警告人們作惡事,死后沒有好下場。 鐘樓:玉皇閣大殿西側是一座四楹鐘樓,內懸大鐘一口,高約五尺,口經四尺,重達兩噸,三十里之遙能聞橦鐘聲。 鼓樓:玉皇閣大殿東側是一座鼓樓,樓內放著一個大鼓,鼓聲響起來,震耳欲聾。 龍王廟:玉皇閣大殿后面西北角處,建筑有一座龍王廟,廟前石供桌底座上雕刻著二龍戲珠凸圖案,廟里塑有龍王坐像。傳說,龍王廟建成的當年六月初伏一個傍晚,太陽快落山時,突然從東北方向飄游過來一片黑云,說話間云到頭頂,緊接著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雷聲震的地動屋搖,大雨傾盆中,躲在屋檐下避雨的許多百姓,看見龍王廟后面的上空,有一條白龍在雷電中上下左右跳動多時,觀看者嚇得驚慌失措,魂飛魄散。稍后白龍消失,雨過天晴。第二天一大早人們發(fā)現(xiàn)龍王廟后面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水坑。人們猜測白龍住在大坑中,大坑中心的水有多深,無人敢下去探過。傳說龍王掌管著大海生靈,在天上能司風喚雨,所以人們每逢久旱無雨或久雨不停時,都虔誠地到龍王廟燒香祈愿,以求龍王治水,據(jù)說非常靈驗。傳說龍王廟后面大坑里住著那條小白龍,每天半夜三更躍過牌坊到東岳廟前另一個水池嬉水玩耍。古有躍龍門的神奇故事。 據(jù)當?shù)厝藗髡f,在清朝順治年間,有一年自正月初立春至七月處暑末節(jié)氣,整整七個月期間滴水未降,百姓多次祈雨無果。柏鄉(xiāng)縣令聽說東岳行宮龍王廟龍王很靈驗,便特意到龍王廟祈雨,當來到東岳行宮門前時,遇到一位老道士手拿蒲扇盤腿在一棵大樹下乘涼,縣令下轎和隨從官員到龍王廟擺上供品虔誠地祈雨多時,當縣令出門時,道士迎到縣令面前,拱手施禮說:“朝廷命官前來祈雨,救一方百姓,龍王必受感動。近日將有大雨,你開倉放糧種,讓百姓種植蕎麥吧。” 待縣令再扭頭看時,老道師傅已乘云端向東方飄去,縣令甚感驚奇。他回到縣衙,下令向全縣百姓發(fā)放蕎麥種子。七月中旬天降大雨,百姓趁墑情都種上了蕎麥。這年晚蕎麥獲得了大豐收,大家都過上了有吃有穿的生活。 另一個傳說, 龍王廟后面有一個二畝地面積大的排水坑,人稱龍王坑,是建廟時挖的坑,不但廟院里水包括村莊四北五向的水都往里面流。神奇地是,無論有多大雨水,水坑沒有流滿過。并且流到坑里面的水第二天清澈透底,沒有淤泥。燕王掃北時龍王廟被拆,水坑一夜之間平了。 據(jù)史料記載,在明初東岳廟有七十二間殿房。每年三月初一至三月底廟會期間,來自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數(shù)十萬信眾到達東岳廟,其規(guī)模之大,人數(shù)之多,在近省不多見。相傳,明洪武二年(1370年)趙州知州(從五品州)篤信道教,曾拜東岳廟的廟主為師。燕王掃北時,大部分殿房倒塌,在清代得到了重修,民國初年和文革破四舊運動中又遭到了破壞。 明成化年間重修東岳廟碑 2012年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廣大信眾支持下,當?shù)刈园l(fā)組成恢復委員會,為了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繁榮文化生活,打造大美邢襄、構建和諧社會,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歷史珍貴文物。又募資復建原廟,擴建了殿堂。規(guī)模已具,四眾云集,香火日盛,讓千年古廟再現(xiàn)盛景。東岳廟不僅是道教界的一個重要道場。它也將成為了柏鄉(xiāng)一帶獨具特色觀光、旅游、朝拜的又一圣地。 (2017年10月里村李曉四86歲講述 劉玉拴整理。載《柏鄉(xiāng)軼事》第三章) 作者簡介: 劉玉栓,男,1955年11月生,龍華鄉(xiāng)白樓村人,《河北農民報》和《河北科技報》通訊員。在地、省級報刊發(fā)表通訊報道三百余篇。2005年10月在《河北農民報》發(fā)表本縣《一村一品》的報道引起中央電視臺關注,派記者到柏鄉(xiāng)采訪,10月30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2014年開始創(chuàng)作故事等文藝作品,多見報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