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京師玩兒主。說到前門樓子,它在北京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它自打一建好,就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老北京話中,有很多俗語都和前門樓子有關,那比如說:“我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我說前門樓子,你說熱炕頭子,我說前門樓子,你說糟老頭子”。這種在“我說前門樓子”,在其后面加后綴的這種表達方式,還有很多,而且說法多樣,北京人,都能說上這么兩句。那還有愛吹牛、能吹牛的,那也必然得捎帶上前門樓子,那是因為,在老北京眼里,如果連前門樓子都敢拿來扇呼,那吹得就可以算是天底下最大的牛了。還有就是在,形容老北京城某處建筑特征時,也愛用前門樓子打比喻。那比如說,“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前門樓子九丈九,九個胡同九棵柳”; “前門樓子九丈九,大柵欄對著鮮魚口”;“前門樓子九丈九,王口花炮響上頭”等等。 在這些俏皮話中,您能夠聽得出這前門樓子的高大威武,以及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這些流傳在京城的民謠、俗語中,飽含著老北京人對前門樓子的濃厚情感。那今兒呢,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里面兒,流傳最廣的那句“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
首先說下這前門,它是老北京內城南邊正中間的大門,古人以南為正,故此這門也被叫作正陽門。北京人喜歡把正陽門的箭樓,稱為“前門樓子”,前門樓子始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距今有近700年歷史。它曾兩度遭遇火災,一次是乾隆四十五年,一次是道光二十九年。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這正陽門城樓、箭樓的門樓均被焚毀。到了1903年的時候,才得以重建。在正陽門的歷史上,曾經(jīng)過多次的修繕和是改建,其中尤以1915年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錢)主持的(那個)正陽門改建工程,最令世人關注。當時的朱啟鈐大膽采用德國工程師的設計方案:在前門的東、西新墻上,增設了歐式的浮雕各一尊,箭樓東西兩面還增筑了懸空月臺二座,從而把這前門樓子改造成了一個土洋結合的“混血”產(chǎn)物。原來北京城內有個香煙牌子就叫做“大前門”。這大前門香煙的煙標,就是當年改建正陽門箭樓的外觀圖。大家可以通過這個香煙包裝盒,初步的見識一下下它當時的樣子。
說到前門樓子有多高呢?馬上就有人會想起“前門樓子九丈九”。這 “九”在中國古代,代表著極陽之數(shù)。代表無窮,象征著至尊,至大。當年修建前門樓子時,曾經(jīng)流傳下來了很多有關它的故事。這其中就以“買酒翁”和“箭樓加鹽”的傳說最為廣為人知。這“買酒翁”的故事講的是:在明朝最初建正陽門的箭樓時候,當時的皇帝下旨,正陽門是京都的正門,故此要求樓高十丈,下有墩(噸)臺,上有城樓共三層,這三層高度還要一致。樣式房的師傅一聽,立馬兒就犯了難了,十丈分三層,還要高度一致,這怎么分,也分不出來啊。這時,一個賣酒的老漢,邊走邊吆喝:“酒!酒!上等的好酒!”設計師傅聽見后,突然靈機一動,想到酒與“九”諧音,九丈九正好被三除盡,每層三丈三,頂部再加個琉璃獸頭,高度也夠十丈。如此一來,這個難題就給解決了。
那現(xiàn)在在來說說這“箭樓加鹽”的傳說,它講的是,當年建前門樓子建成后,皇上前來視察,那個時候的前門樓子上面并沒有探出飛起的檐子?;实郯l(fā)現(xiàn)正陽門箭樓并沒有他期望的那樣高大壯觀,于是龍顏大怒,限期一個月,要把正陽門箭樓改建得高大氣派,否則就要治建造成樓官員的罪。
要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把造好的城門樓子改造的又高又大,這比登天還難啊。工匠們湊在一塊,怎么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 突然有一天,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老人來討飯吃。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工匠們給他的飯里多加點鹽。正當工匠們納悶時,老人突然消失不見了。有人猛然間醒過味來,說:對啊,這加“鹽”不就是加“檐”嗎?于是工匠們就馬上 加班加點,趕在皇上規(guī)定的日子到來之前,給正陽門箭樓的頂子添加了一圈飛檐,一下子使得箭樓變得高大起來了?;噬弦姾螅菢O其的滿意,這些工匠們呢,也因此躲過了一劫。這個故事呢,也因此流傳了下來。
好了,那下面在來說“四門三橋五牌樓”指的是什么這?四門:指的是正陽門所具有的四個門洞,即城樓門洞、箭樓門洞、甕城東、西兩側,各開的一個閘門門洞。在北京城的其它的八座城門,均只有兩個門洞,也就是城樓門洞和甕城單側閘門的門洞,箭樓是沒有門洞的。而這正陽門箭樓是內城九門中唯一設門洞的。它是專供皇家車輛出入用的,平時是不開的。箭樓門洞和甕城的兩閘樓門洞都裝有“千斤閘”,現(xiàn)如今,在正陽門箭樓門洞里邊,仍懸吊著一扇涂有紅漆的“千斤閘”。
這所謂的三橋,就是在箭樓南邊兒的護城河上,原來有三座石拱橋, (這里插一句啊,其他城門則僅有一座吊橋),這三座石橋,名為“正陽橋”。居中的通道正對著箭樓門洞,稱為御道,在過去,只有皇帝才能通行,左右的兩條才是百姓可以走的。
五牌樓:是指樹立在正陽門橋南的那座“六柱,五間”的跨街,出頭式木牌樓。在明代京城九門中,都建有牌樓,唯獨這正陽門牌樓的規(guī)格是最高的,它有五個開間。
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前)雖然下令修建了正陽門,但同時也下令拆除了甕城城墻和東西兩側的兩座閘樓。到了上個世紀5,60年代,由于人們建設理念的陳舊和改善交通的愿望,北京掀起了一陣拆城風。當時周總理曾兩次指示,才使正陽門這對城樓和箭樓得以保存。但是那五牌樓卻于1955年,還是被拆除了。如今正陽門的牌樓,是到了2007年左右,才得以復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