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是中軸線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見證了中軸線上的幾次變遷。明朝遷都北京之后,將元大都城垣向南拓展一公里,到現(xiàn)在正陽門處。中軸線由3.8公里變成4.8公里,明嘉靖年間,為了防御外敵,修筑了外城,南端點到了永定門,中軸線由4.8公里延長到了7.8公里,正陽門成了內外城的交界點,由此可以說正陽門見證了中軸線延伸的變化,在變化中,正陽門也從單一的城門變成了擁有城門樓、箭樓、甕城、大石橋、牌樓為一組的古代建筑群。 正陽門介紹 在舊時的北京城,曾有一組氣勢磅礴的門樓建筑,被稱為“內城九門之九”,它就是正陽門建筑群,包括正陽門城樓、箭樓、甕城、正陽橋、五牌樓。 圖片根據(jù)《乾隆京城全景圖》繪制的正陽門平面圖/來自北京市檔案館 正陽門城樓: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體系。 據(jù)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guī)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現(xiàn)僅存城樓和箭樓,是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 正陽門箭樓占地3047平方米,建筑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臺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開在城臺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箭樓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上下共四層,東、南、西三面開箭窗94個,供對外射箭用。箭樓四闊七間,寬62米,北出抱廈五間,寬42米,樓高24米,門兩重,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后為對開鐵葉大門。 正陽門箭樓 明正統(tǒng)年間(明英宗1427-1464年,年號正統(tǒng))修建箭樓,有箭窗,形如堡壘。箭樓有很多的裝飾:有城臺,前面箭窗上有白色的拉桿,但是這個欄桿是1915年到1916年朱啟鈐改建后的水泥的欄桿。 正陽門最大的變遷是正陽門的箭樓,在牌樓下看箭樓可以看見箭窗上面有很多白色的西洋華蓋式的建筑,這就是正陽門最大的變遷,水泥冒充漢白玉,實際上在1915年的時候,水泥的價值比漢白玉要值錢,因為現(xiàn)在水泥很便宜,家家都可以用得到,100年前水泥是高科技,包括埃菲爾鐵塔,全世界最先進的兩大技術,一個是鋼鐵一個是水泥,埃菲爾鐵塔用鋼鐵,德國的設計師給咱們的箭樓用水泥。 前門樓子九丈九 四門三橋五牌樓 前門樓子九丈九:前門樓子是最重要的,在中軸線上起到節(jié)點作用,外國使節(jié)來了一定從正陽門進入,古代被稱之為國門。所以修建的最高大。 四門三橋五牌樓: 四門:箭樓、城樓,兩個閘樓,各有一個門,一共有四個門,其他的城門都只有城樓和閘樓的門,箭樓下是不開門的。 三座橋:指箭樓前方護城河上的正陽橋,其實是一座石拱橋,但寬闊的橋面被欄桿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對著箭樓門洞,稱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樓:橋前面有個牌樓,就是五牌樓。正陽門前那座“六柱五間”的跨街牌樓。在明代京城九門都建有牌樓,唯獨正陽門牌樓的規(guī)格最高,有五個開間。如今只有正陽門牌樓得到復建。 九門之首 正陽門是內城九門之首,為什么這么說呢? 正陽門走皇上,所以要走龍車,正陽門又被叫做龍門。因為箭樓日常是不開放的,只有皇上出京的時候才開放一次,所以說正陽門規(guī)制最高,因為只有皇帝可以用,其他人不能用?!肚∧涎矆D》共12卷,第一卷啟帝京師,主要講的是皇上出巡的景象。當皇帝出門的時候,大象也要列隊。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1942年解放軍入城儀式也是從正陽門下通過的。所以說在古代和現(xiàn)代,正陽門的地理位置都是非常高的,它是國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