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故事,故事里的城。這城是哪里的城?這故事又是講的什么故事? 這一期“城里的故事,故事里的城”小編將給您講一講第一城里的建筑文化藝術(shù)——五牌樓。 穿過前門商業(yè)街,迎面便是五牌樓。它是第一城模仿老北京前門高大的五牌樓修建的。 牌樓,也叫牌坊,最早見于周朝,最初是用于旌表節(jié)孝的紀念物,比如以前我們常見的為表彰婦女貞節(jié)所立的貞節(jié)牌坊就屬此類建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牌坊的作用也發(fā)生了變化,各式各樣,各種功用的牌坊在公園,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上廣泛建造。 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前門的五牌樓是老北京最高大,最雄偉的牌樓,有“四門三橋五牌樓”之說。 第一城正安宮酒店主樓、箭樓和甕城的四個入口,五牌樓北面的三座拱橋以及這座雄偉的牌樓就是老北京“四門三橋五牌樓”的傳神再現(xiàn)。 五牌樓名字源于它五間六柱五樓(樓為廡殿頂)的建筑樣式。在封建時代,五間六柱十一樓(樓為廡殿頂)的牌坊是規(guī)制最高的牌樓建筑形式。 五牌樓采用五間六柱五樓(廡殿頂)的高級建筑規(guī)制,足見其規(guī)制之高,所處位置之重要。 什么是“四門三橋五牌樓”? “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這是老北京一句經(jīng)典的民謠。“前門樓子九丈九”道出了前門也就是正陽門的無比高大。“九”在中國是個崇高的吉祥數(shù),象征著至尊至大。 那“四門三橋五牌樓”指的是什么呢?過去的正陽門是一圈甕城連接著箭樓、城樓、東閘樓、西閘樓四個城門,這是“四門”的來歷。四個城門皆有城臺和門樓。 箭樓門洞和甕城左右的兩個閘樓門洞(俗稱洞子門)都裝有“千斤閘”,是緊急情況時可以迅速落下的閘門。 甕城是為防止從城內(nèi)出兵或從城外退兵時,在開啟城門過程中敵人隨之殺入的一組城防建筑。正陽門箭樓是內(nèi)城九門中惟一設(shè)門洞的,平時不開,專供皇家車輛出入。 值得一提的是,正陽門箭樓門洞里邊,至今仍懸吊著一扇涂有紅漆的“千斤閘”。箭樓有兩重門,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后為對開鐵葉大門。 過去,守城官兵和進城的行人要走正陽門,須先從甕城東、西兩側(cè)閘樓進入甕城,再從城樓下的門洞進城,出城亦然。甕城于民國四年(1915)拆除。箭樓之南護城河上原有三座石拱橋(其他城門則僅有一座吊橋),名為“正陽橋”,這就是“三橋”的來歷。 正陽橋以南,前門大街以北樹立著一座“五間、六柱、五樓”柱出頭式木牌樓,所以老北京人也把前門大街稱為“五牌樓大街”,這就是“五牌樓”的來歷。 歷史上前門大街的五牌樓建于清代,面闊五間,當時的前門大街遠比崇外大街、宣外大街要寬闊,因此這座五牌樓也是北京街市上同類建筑中規(guī)模最大的。 五牌樓下原來有五條路,后來由于大街兩側(cè)商戶越來越多,逐漸形成并列的三條街道,兩側(cè)的兩個門洞被房子擋著,后于1958年被拆除。五牌樓北面書“前門大街”,南面書“正陽橋”。 第一城復(fù)建的五牌樓六根朱紅色明柱上端為漢白玉沖天柱,紅白相間,十分醒目。沖天柱柱身用高浮雕手法遍雕瑞云圖形,頂端用圓雕手法各雕一小獅滾繡球造像。 牌樓上梁枋遍施和璽彩繪,龍鳳圖案瀝黃金粉,顏色鮮亮,形象生動傳神。雀替及其他部分施以旋子彩繪,圖案以金,藍,紅三色的旋花圖案為主。 牌樓的陽面刻有“國安民泰”四個正楷鎏金大字,背面刻有“罨秀”兩字?!邦恍恪笔强梢圆蹲?、欣賞到美麗景色的意思,它告訴游人,走過這座牌樓,就要進入一個山清水秀的境界了。 五牌樓前立石獅兩座,體形比永定門城樓前石獅略小,但樣式相同。 未完待續(xù)…… 北京金三角 發(fā)布 來源:第一城微訂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