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24期 星期天的晚上,飯菜已經上桌,媽媽呼喚女兒吃飯。“等一下”,她答,“你先吃吧”。幾分鐘后,女兒走過來,看了一眼桌子,問:“我的飯呢?”女兒臉上是一副忿忿不滿的神情。女兒的表情和詰問分明是在告訴媽媽你應該為我盛好飯的,為什么不給我盛飯呢?10歲的女兒有一雙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飯,為什么覺得媽媽理所當然得替她盛飯呢?因為大多數媽媽都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替孩子做得太多太多了,以前一直是媽媽替她盛飯,以至于她認為盛飯這件事就是媽媽應該為她做的,所以女兒不但不感激,反而因為今天沒給她盛飯而不滿起來。是啊,既然是媽媽應該做的,她怎么會感激呢?這是在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受之無愧是指某人覺得別人欠他東西,或者認為別人必須給他特殊待遇。有這種傾向的人認為別人(尤其是親近的人)應該給他想要的事物,別人給了,他覺得那是人家應該做的,他不知感恩;別人沒有給,他就認為別人太不應該,于是就心生不滿和怨恨。養(yǎng)育孩子是媽媽的職責,不圖孩子的回報,但是如果她長大后認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哪天媽媽做少了,或者不做,女兒就怨恨媽媽……那真是媽媽的悲劇。一個媽媽總會在孩子放學前準備好開水,計算著時間給孩子放涼,等孩子進門,媽媽就替他卸下書包,同時把涼白開端過去,等著孩子美美地喝完后,再把杯子收回去。結果,有一次,這位媽媽因為忙碌忘記了在固定的時間倒水,晾水的時間也不太夠,等孩子進門,她把不太涼的開水端過去給孩子喝,孩子喝了一口感覺太熱,就大怒!順手就把杯子里的熱水潑了媽媽一臉,還罵罵咧咧,非常生氣,對于媽媽是否被自己不能忍受的熱水燙著,他不管不顧……這位媽媽的心里是無限的懊悔還是憤怒?還是繼續(xù)哄著孩子說媽媽錯了給孩子賠罪呢?家長要警惕是否替孩子做的太多,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她分內的事情,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讓孩子承擔起家庭成員的責任,讓孩子體會為別人付出勞動的辛苦與快樂。教導孩子對于別人的付出要有感恩之心,不要認為別人為你的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稍有不順意就大發(fā)脾氣。物質方面也不要有求必應,讓孩子懂得并不是想要的東西就可以立刻得到。現實中家長總認為孩子小,無形中用自己的愛來剝奪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們替孩子做得太多了。上學或放學路上,大多數孩子的書包都由父母背著,孩子心安理得空著手走;物質享受被過分滿足,許多小學生有了自己的手機和電腦……這些都是在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今天他認為你應該為他背書包、買手機,明天他就會認為你應該為他找工作、買車子、買房子,如果某天你給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某某,他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24歲的青年本應自立,靠自己打工解決(或部分解決)留學費用。但他卻心安理得享受著母親含辛茹苦提供的溫室生活,當母親拿不出錢,他絲毫不念親恩,只顧將那滿腔怨恨化作母親身上的9刀!請父母們警醒,平日里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溺愛和驕縱,是在一點點侵吞孩子那顆敏慧知足能感恩的心!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照顧和關懷,很可能就在為我們和孩子以后的彼此傷害埋下伏筆!別讓孩子覺得享受別人的付出是理所應當,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讓孩子能真正地體會生活、學會負責、懂得感恩,這是多么重要的教育??!
亮寫于2020年6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