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咱們接著上集,當你進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以后有一大部分人就會和當初王陽明年輕的時候格竹子一樣。到了一個瓶頸,然后始終無法最終的突破實現(xiàn)頓悟。你想想世間的萬物有無數(shù)的山和水,怎么可能隔得過來呢?然后你自己的問題就會像一個水桶。一樣里邊的水越積越滿,這些水跡是你無法看破和解決的問題,也是你自己的執(zhí)念。水越多,你活著就越累。因此在你負重前行的這個修行之路上。你會覺得很辛苦,但是你錯了,你苦是因為你的落腳點不對。還是那句話,一切反求諸己,向內(nèi)求。 其實這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把修行這件事兒給搞擰巴了。格的不應該是竹子隔的,不應該是山水,而應該是你自己的心啊。其實真正的修行怎么會苦呢?那是充滿了法喜的事情,應該是很輕松很歡喜的事。連胡適都說過,每一寸進步就有每一寸的歡喜。你看。這個過程應該就是快樂的,不應該是痛苦的。可為什么你不行呢?因為你又一次本末倒置了,修行是在做減法。是不斷的把水桶里的水倒出來的過程是不斷看破看開放下的過程,而不是執(zhí)著于破一切相表面上你是在做減法。 其實你是在做加法,因為自己急切的想掌握一切事物表象背后的規(guī)律,做那個高人啊,于是你就又開始向外抓取了。舍近求遠了,所以結(jié)果往往又事與愿違。所以假如要是你帶著你所有的困惑啊,提著你心里裝著那滿滿的一桶水去找到一個禪宗的大師,求幫助你去。就咔咔咔問了一堆的問題,你放心,禪宗大師肯定不會一個一個的回答。你們這個時候我覺得這個大師很可能什么話也不說,然后去提來一桶水,當著你把這個木桶提起來。然后呢,拿著一個榔頭,直接沖著這個牧童底兒是一頓鑿啊,待會兒咔嚓一下啊,這個底兒給糟爛了,水嘩的流了一地。然后這時候大師起身就走啊,啥也不給你解釋。 讓自己悟吧,你可能就會當下立刻開悟了。那些水原來就是那個所謂的5所產(chǎn)生的那些個念頭而這些念頭。就牢牢的困住了我不可自拔。那個我就相當于木桶的這個底子,一直在拖著這些水啊。當你一旦可以意識到這一點。跳出來看見這一切。此時其實你水桶的底子就已經(jīng)相當于不再有了,再多的水也只是一個從你的這個桶里流經(jīng)的。過程對禪師,這是在告訴你,對于那些個念頭,所謂的山水,所謂的像不要去對抗他,也不要去試圖消滅和破除他們,因為那根本不可能啊,除非你掛了。 你就沒有念了,你要選擇接納他們,看見他們,識別他們,觀察他們,僅此而已。多的啥也別做了,只要做到了這里,并且僅僅只做到這里。那么念頭他就會很無奈的流經(jīng),你就不會產(chǎn)生那個桶的底兒去拖住這些書。你就在那默默的看著他們,就像水桶里流走的水一樣,多好玩啊。這一刻你就已經(jīng)做到了破除我執(zhí),實現(xiàn)無我在這個當下,你擺脫了情緒欲望、念頭感受的驅(qū)使。沒有了那個藥和念頭和巷。往年在一起的,我就相當于沒有了那個同底。再也沒有東西托著那些水了,此刻你就不再是你了。當你真正的證悟了無我以后才能恭喜你,你終于開始要突破第二層啊,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 境界了,真正進入到了禪的境界,那就是超越了一切。法萬法皆舍,萬法平等,萬法皆空。到了這個境界,你會突然的發(fā)現(xiàn),以前曾經(jīng)困擾你的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用老子的話說,你就是從有的境界。真正進入到了無的境界。沒錯,老子講的無他就是佛家里的空,這是一個概念。在這個境界里又空又無。老子所說的道,他也就藏在這個屋里頭。試問,既然是無你以前那個有的,我怎么可能get 得到呢?因此要想得到要想徹悟。得是無對吾不能是有對5 ,也就是你必須得先把自己從油給弄沒了,從有我給弄成無我。 1/2 然后你才有可能得到徹悟,實現(xiàn)天人合一。當你來到了第三層,為何說你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呢?那是因為在這個時候你早已沒有了分別心終于開始生起了慈悲。行,何謂慈悲心呢?詞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資。茲就是此慈悲心就是此心非心,啥意思呢?就是在這個時候升起的那個心已經(jīng)并非以原來的那個心了。而是無所住而生的心是那個沒有染濁的心。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真正的做到見諸相非。想寄件如來。其實禪宗所講的修行修的就是兩個字兒。無念注意無念殼不是沒有念頭,那是絕念是死人啊。 真正的無念應該是若見一切法心不染濯,這才是真正的無念。用一個禪宗祖師所打的比方來解釋就是。吃了一輩子的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穿了一輩子的衣裳,未曾卓了一縷棉絮。沒錯,就是這個意思。你肚子餓了。去吃飯。這個念頭本身沒毛病,但是飯吃了也就吃了,你并不帶走一粒米,所以此時你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你建的雖然也依然都是像,但是你再也不會被向所染濯,你已經(jīng)可以做到以本心如如不動。坐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擁抱一切,接受一切再無善惡的分別,心再也不會被任何向所困。 也再沒有了去破除一切相的執(zhí)念。雖然身在塵世中,但是你卻已經(jīng)跳出來了。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維度去俯視這個世界。俯視蕓蕓眾生了,你明白了,無論是宇宙萬物所呈現(xiàn)出來的象,還是有背后的無,這都是道的一部分,只是道的陰和陽的。兩個方面而已,這就是為什么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切隨其自然發(fā)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么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與天地無關。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物來順應一切皆可接受。僅此而已。這也是夫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劍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后我想再用陽明先生的心血來做一個億貫之的,對這人生三個境界的最后的一個大總結(jié)。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首先,當你處在第一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時候,其實??吹闹黧w只是你的那個意念而已。所謂的山和水,其實也都只是你的意念所產(chǎn)生出來的善惡之。寄有善有惡意之動。當你在第二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時候,你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你所見的善惡并不是你的本心發(fā)出的,你即將覺醒,你努力的想要為善去惡,想要窮盡真相,接近中庸。 但還是沒能捅破那層窗戶紙,因為你的為善去惡,并不是從致良知,從自己的本心上下功夫。你還沒有完全證悟到你的內(nèi)在。是本自具足的。最后當你來到了第三層,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時候,你此刻看山水的主體。又不一樣了,這時候你已經(jīng)完全讓無善無惡,并且知善知惡的良知和本心接管了你自己,你已經(jīng)可以完全擺脫意念的控制和趨勢。用光明的本心去看這世界的萬物,你基本上已經(jīng)做到了知行合一。在這個時候你可以輕松自如的。股市那個肉人的,你在根據(jù)任何的像所產(chǎn)生出什么樣的認知,然后你就可以用認知顛覆認知在三維世界里。 創(chuàng)造奇跡。最后在我們講完人的認知四部曲,還有人生的這三個境界以后,我想對修行這件事兒是不是應該有一個簡單點的輕松點兒的?正確點的定義了所謂修行,就是不斷的破除世間一切的住相與執(zhí)著,時時刻刻都努力的向著本心和良知靠攏。隨性自在的使自己內(nèi)心平和而充滿閥起,不斷的去驗證我們內(nèi)在的本自具足的一個無比美妙的。過程用王陽明的話說,就還是那三個字兒致良知同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