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2020年9月21日《福建日報》版12 ,↓為原文全文。 清華之選 國之良醫(yī) ——簡述明代言官 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揭開明代初期的宮廷風云,故事圍繞湯唯飾演的孝恭皇后展開,故事里的孫皇后為御史大夫景清之女。當然,電視劇總是難免因有所藝術加工,孝恭皇后的父親其實是永城縣主簿孫忠(原名孫愚),《明史·列傳第一·后妃》:“宣宗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縣主簿也。誠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時時入禁中,言忠有賢女,遂得入宮?!?/div> 御史大夫景清確有其人,是歷史上唯一的被“誅十族”的人物,后以“忠烈”名留青史?!睹魇贰ぞ扒鍌鳌罚骸俺勺媾?,磔死,族之。籍其鄉(xiāng),轉(zhuǎn)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弊鳛槊鞔怨俚囊粏T,景清集中了監(jiān)察體系官員優(yōu)秀品質(zhì):氣節(jié)剛直,為官正派,有骨氣,有原則,追求“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然,作為明初官僚,他依然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但編劇的文學創(chuàng)作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歷史真相:剛烈正直、維護正義、愛國愛民的官員深入人心,他們克服人性弱點名留青史而更富有傳奇色彩?!洞竺黠L華》將力挽狂瀾駕馭“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的孫皇后設置成景清的后人,無疑是為孫皇后的人物設定中大公無私、遵守原則、大局為重等高尚的品行提供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血統(tǒng)背景,一定程度上景清的人物設定給觀眾拉開一場對明代監(jiān)察體系的回憶。 中國監(jiān)察制度在世界文化史上獨具特色,而其中明代監(jiān)察體系中的言官更是獨具群體特色,不論在明代政治領域,還是在整個古代中國監(jiān)察官員體系中也是別具一格。公權力與腐蝕力從來是并行的。自私是人的天性,腐敗更是人類社會共同且固有的難題,濫用公權力占有公共利益,甚至不惜傷害他人私有利益,以滿足一己之私或者小團體利益是腐敗的共同特征。古今中外,公共利益的受損勢必會影響國家的有序管理,為此國家政權一經(jīng)產(chǎn)生,不論哪個時代、哪種體制都一定會從制度化的角度來規(guī)范政府官員的政治行為,以此完善政權自身的建設,緩和社會矛盾,強化管理效能。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法治觀念、監(jiān)察思想及制度歷史十分久遠,為了鞏固王朝統(tǒng)治和國家的安定,自商周起,古代中國廉政監(jiān)察制度就已萌發(fā),后形成于秦漢,唐宋趨于成熟,到明清進一步的強化完備,并形成沿革清晰、機構完備、職能多樣、特點鮮明的監(jiān)察體系。 “直言者,國之良藥;直言之臣,國之良醫(yī)也?!眰鹘y(tǒng)監(jiān)察制度包括諫官言諫和御史糾彈兩個系統(tǒng),即是通過諫官對皇帝的諫諍和御史對百官的糾弾,從而達到糾偏糾錯克服腐敗的作用。不論是諫官還是御史都屬于言官,是官僚集團中負有“言責”的特殊群體,擔負著以“從道不從君”理念來匡正君失的責任,以言為職,盡職直言。與從貴族手中嘩變而建立的宋朝不同,起于民間的朱明政權是沒有大門閥的支持,為此鞏固統(tǒng)治基礎,充分吸取借鑒了歷代經(jīng)驗,從自身需求出發(fā)加以損益,形成特色的建制,特別是言官,在組織、職權、委寄等方面的完備達到歷代監(jiān)察制度之最。 明代言官群體有別于歷代在其人數(shù)眾多,居歷代之冠,清代修《明史》,嘆:“諫臣之設,明世最多?!饼嫶笱怨偃后w保證了言官能夠滲透到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層面,廣泛而細致,達到了無所不問的地步,例如:巡歷的言官兼監(jiān)察、行政、司法權于一身,給事中還被賦予封駁的權力,以匡正君主之失。在明一代,言官的廣泛性和重要性都大超過前朝,直言在明前期甚至成為一種禮法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 言官是明代官僚群體中最優(yōu)秀的官員,是士大夫群體中的精英。《明史·選舉志》:“考選之例,優(yōu)者授給事中,次者御史,又次者以布曹用。”人選上選任精粹,極清華之選,是明代言官有別于歷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司馬光曾言:“凡擇言官,當以三事為先:第一不愛富貴,次則重惜名節(jié),次則曉知志體。”明代言官的選拔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言官是治官之官,正己自律之人才能勝任,“必廉、必勤”“必身、言、書、判皆善”,有忠君愛國、賢良方正之德,氣節(jié)剛直、為官清正,具備“國而忘家,忠而忘身”倫理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夠擔任給事中、御史大夫,而那些“愛身固祿”之流皆不能充任。同時,明代對言官的出身和任職經(jīng)歷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比如吏胥者不能選用為言官,認為刀筆吏“知利不知義,知刻薄不知大體”。突出的學識才干是成為言官的先決條件,不僅要“識達治體知恤民”,也要熟知律令,同時也要通曉地方政務,若不通政務就難以實現(xiàn)監(jiān)督和糾察;也就是這個緣故,明代基層的知縣推官是言官的重要來源。通過薦舉、初授、改授、考選等方式,明政府有效地保證了言官的素質(zhì)和整體質(zhì)量,非“舉端雅敏博之才”“學識兼?zhèn)洹敝瞬豢伞C鞔怨俚倪x拔對年齡是有所限制的,明成化、弘治時開始將言官的年齡限制在30到50歲之間,以此保證隊伍的干練。一方面避免了言官因為年輕的經(jīng)驗不足,另一方面也規(guī)避了因年老衰頹而在糾察工作上的遲鈍保守。 位卑權重是明代言官最為獨特的特征之一。言官獨持風憲,上批逆鱗,下糾奸佞,不論是規(guī)諫君主還是糾劾百官,都讓言官的履職過程充滿了風險,但由于有特擢、勞升、功升這樣的“不拘常例超遷”獨特的激勵和保障機制,讓御史、給事中的仕途廣闊,“臺諫之選,尤為華要,往往明卿碩輔由此為出。”明代有超七成的言官升遷至四品以上,根據(jù)《明代言官人物表》統(tǒng)計的557名言官中,官至二品以上就191人;由正、從七品直接升入秩高權重的京堂六部的人大有所在,眾多的升遷機會不僅激勵言官恪盡職守,同時讓言官在官僚群體中有著崇高的位置。作為近侍,言官不僅有監(jiān)察權同時還有參政的機會,以正、從七品的低品秩參與廷議、廷推,對高級官員的監(jiān)督和制衡。明代言官對藏否官員、判別善惡上也有發(fā)言權,普通官員“一玷清議,終身不出”,這對整頓吏治有著具體而有力的監(jiān)督職能,產(chǎn)生平衡不同政治力量的作用。給事中的封駁甚至能夠?qū)Τ⒑突实垡庵炯右愿深A,行使職權時只對皇帝負責,不受干擾。言官的權重雖然一定程度上激勵和保障了明前期政治清明和統(tǒng)治的穩(wěn)定,到了明中晚期,過大的權勢就對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如藏否官員職權就被利用為攻擊異己的最佳工具。 對應著言官崇高的社會地位和權力,為了保障監(jiān)察隊伍的質(zhì)量,明政府對言官進行嚴格的考核、考察,并制定相應的規(guī)制。嘉靖十三年,制定了二十八條《滿日造報冊式》作為巡按御史滿日回道考察的標準,具有量化求實的特點;嘉靖二十一年,左都御史王廷相奏請以六條考察回道御史;此后張居正行考成法,溫純申明憲綱,也都是在強調(diào)用憲綱來對言官形成制約,如“代天子狩”而深負重權的巡歷言官的紀律約束,包括處事待人、舉止言談、吃喝住宿都有具體的要求。對不稱職、不合格的言官進行降黜懲戒,“老病者致士;浮躁、不及者降調(diào);罷軟、不謹者閑住;貪酷者貶為民?!泵鞔鷮ρ怨俚奶幜P種類繁多,盡管也對言官產(chǎn)生了一定的約束作用,但由于皇權統(tǒng)治必然的任意性和無序性,言官中逐漸形成了“以敢言為輕率,以緘口為得體”的官場風氣,由此給明后期言官群體中帶來明哲保身、趨利避害等緘默之風負面影響。 封建時代言官的悲劇根源就在于對皇權的依賴,缺乏獨立性,這也是明代監(jiān)察制度最大的缺陷。言官的諫言或彈劾的方式十分簡單,言論和輿論對決策者的影響總是有限,缺乏強而有力的監(jiān)督措施和制度督促決策者,最高權力和監(jiān)督力量之間沒有仲裁力量,被監(jiān)督對象卻掌握著監(jiān)督的裁決權,皇帝本人的能力和理性是言官命運所系,諫言、彈劾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都以皇帝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然而,明代皇帝多為素質(zhì)低下、率性而為的昏暴之君,以皇帝個人的好惡打壓言官的結果,加上權宦、權臣的打擊報復,使得明代中晚期言官在政治活動的制衡作用逐步喪失,由此明代言官群體也走向分化和蛻變。 明代言官是士大夫政治的代表,言官群體是士大夫中的精英,他們的政治命運與明朝國運的盛衰息息相關?!把月氛?,國之命也。”研究明代言官的言路習氣變遷,可以發(fā)現(xiàn):當言官群體氣節(jié)充盈、持正為公時,朝堂風氣充滿活力;當言官群體分化蛻變,明朝就由盛轉(zhuǎn)衰、因循腐?。划斞怨偃后w氣節(jié)喪失、營私牟利時,明朝便大勢已去。專制統(tǒng)治的政治生活所固有的無序管理,讓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所發(fā)揮的作用有限,但明代的監(jiān)察制度在人才選擇、考核以及管理上仍有其積極的一面。 “天下之治亂在于吏治,吏治隆污在于巡方。”盡管明代的監(jiān)察制度已十分完備,但因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隨著明代言官制度的崩壞,言官整體素質(zhì)的降低,言官群體權高而缺乏有效監(jiān)督,自萬歷以后“士風漸糜,吏治轉(zhuǎn)污”,澄清吏治的言官群體的價值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言官的政治行為從前期的直言敢諫到后期的蛻變腐化,甚至為謀私利而結朋黨,“建言者分曹為朋”以取寵爭名形成黨爭,對晚明的政局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