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衰弱是一種以精神易興奮又易疲勞為特征的神經(jīng)癥,常表現(xiàn)為情緒易激惹、易煩惱、易緊張,還伴有肌肉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癥狀。如果起病急、心理因素明顯、治療得當(dāng),一般預(yù)后較好。 神經(jīng)衰弱屬中醫(yī)“神勞”“神病”“心勞”等范疇,需辨證施治—— 肝氣郁結(jié)證 主癥:精神抑郁,情緒不寧,心煩失眠,疲乏,胸脅脹悶,脘腹痞滿,不思飲食,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解郁。 (網(wǎng)絡(luò)配圖) 方藥:逍遙散加減。柴胡、白芍、白術(shù)、茯苓各10克,當(dāng)歸15克,薄荷3克,甘草6克,生姜3片。 加減:精神抑郁、心煩較甚者,加郁金、蓮心各10克;脅肋脹滿者,加青皮、佛手各10克;若兼腹脹納呆,加神曲、麥芽、山楂各30克;失眠多夢(mèng)者,加合歡皮10克,炒棗仁30克;苔黃、口苦者,去生姜,加山梔子、竹茹各10克。 痰熱擾神證 主癥:心緒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mèng),容易激動(dòng),神疲,健忘,頭暈頭痛,口苦口干,胸悶,惡心,痰多,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化痰。 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shí)各10克,甘草6克,生姜3克。 加減:兼大便秘結(jié)者,加龍膽草、大黃各6克;心煩甚者,加山梔子、蓮心各10克;心緒不寧者,加郁金10克,龍齒30克;痰多、苔黃厚膩者,加膽南星、貝母各10克。 肝郁陰虛證 主癥:精神抑郁,易激動(dòng),大腦易疲勞,或見眩暈,脅脹,五心煩熱,口苦口干,或有低熱,舌紅,苔黃或少,脈弦細(xì)數(shù)。治宜滋陰疏肝。 方藥:滋水清肝飲加減。熟地黃、棗仁、懷山藥各30克,苓、牡丹皮、澤瀉、山茱萸、柴胡、白芍、山梔子、當(dāng)歸各10克。 加減:抑郁明顯者,加郁金10克;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者,去當(dāng)歸、澤瀉,加麥冬30克,生地黃15克。 陰虛火旺證 主癥:焦慮煩躁,失眠多夢(mèng),精神疲乏,頭暈耳鳴,心悸或盜汗,手足心熱,口渴咽干,舌紅苔少,脈細(xì)數(shù)。治宜滋陰降火。 方藥:朱砂安神丸加減。黃連、當(dāng)歸、朱砂各10克,生地黃30克,甘草6克。 加減:焦慮煩躁甚者,加龍骨30克,梔子、郁金各10克;頭暈?zāi)垦U?,加夏枯?0克,白蒺藜10克;兼頭痛者,加白菊花、蔓荊子各10克;兼大便秘結(jié)者,加麥冬30克,麻仁、玄參各10克。 心脾兩虛證 主癥: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精神抑郁,頭暈健忘,食少便溏,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脈細(xì)弱。治宜補(bǔ)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加減。當(dāng)歸、黨參各15克,棗仁、黃芪各30克,白術(shù)、遠(yuǎn)志、茯神、龍眼肉、大棗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生姜3片。 加減:痞悶納呆、舌苔膩者,合二陳湯以健脾化痰;心血不足者,合四物湯以養(yǎng)心血;脾虛便溏者,可用景岳壽脾煎以溫脾安神。 此外,本病也可采用中成藥治療。 1.逍遙丸,每次8丸,每日3次;或腦樂靜每次30ml,每日3次。肝氣郁結(jié)型患者可選用。 2.歸脾丸,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小蜜丸,每次9克,每日3次;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3次。心脾兩虛型患者可選用。 3.柏子養(yǎng)心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克,每日2次;靈芝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心氣不足型患者可選用 4.天王補(bǔ)心丹,每次10丸,每日3次,陰虛火旺型患者可選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