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chuàng),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 價值投資理念通常強調兩大原則:一是低價買入,二是長期持有。 具體而言,由于股票價格總是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因而投資者應該學會發(fā)現那些價值被市場低估了的公司,在其股價處于低位時出手,“以40美分的價格買入價值1美元的東西”,然后堅定地長期持有,獲得豐厚的回報自然水到渠成。就像在1988年,巴菲特重倉買入可口可樂時,市場普遍質疑可口可樂公司的價值何在,接下來他又多次增持。10年后,可口可樂市值漲了10倍,足足給巴菲特帶來了100億美元的巨大收益。 現實中,像“股神”那樣信奉價值投資并采用類似做法的人不在少數,然而結果卻是,手中的股票價格不漲反跌,而且還越跌越狠。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當時標準的藍籌股花旗銀行股價從55美元一路下跌,很多人覺得是時候抄底了,便大舉買入并持有,期待股價反彈大賺一筆,怎料股價一跌再跌,一度只剩下1美元,無數盲目的投資者都損失慘重。 明明遵循了價值投資的兩大原則,為何卻虧得一塌糊涂?答案便是本文將要討論的主題——價值陷阱。 1 何為價值陷阱? 價格終將向價值回歸,是價值投資能夠成立的最底層基礎。然而,很多人本以為買到了足夠便宜的股票,入手后卻發(fā)現價格還在持續(xù)下跌,并沒有出現價值回歸的情形。更有甚者,很多人沒有及時止損,仍在盲目地堅定持有,結果卻“堅守了不該堅守的”,到頭來只能是蒙受巨大虧損。 這便是所謂的“價值陷阱”,即投資者買入了表面上估值很便宜,但實際上卻很昂貴的股票。 放眼歷史,無論是美股市場還是A股市場上,都出現過許多價值陷阱的現實案例,黑莓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蘋果和安卓手機大行其道之前,黑莓也曾是商務智能手機的領頭羊。憑借著郵件快速推送、高度的數據安全等優(yōu)勢,黑莓手機自2005年前后開始異軍突起,隨后幾年一度占據美國手機市場的48%,很多商務人士與政要議員都將黑莓視為首選品牌,公司股價也在2007年7月達到歷史最高值。 隨著時代的變化,手機用戶早已不滿足于收發(fā)郵件等基本功能,而是更加追求拍照、游戲、影音等娛樂屬性的服務。不過,黑莓對此卻不以為意,仍然我行我素地堅持原有定位,即便是后來iPhone橫空出世、安卓手機百花齊放,黑莓公司管理層依舊不為所動。殊不知,黑莓倔強的堅守,讓自己在智能手機大變革的關鍵節(jié)點落后了一大步,公司股價更是急轉而下,2013年甚至開始出現虧損。盡管后來,黑莓高層迫于市場壓力,不得不采取了“放棄全鍵盤設計、轉投安卓陣營”等措施來試圖挽救頹勢,但還是無力回天,最終在2016年10月,黑莓官方宣布正式停止研發(fā)和生產智能手機,一代巨頭轟然倒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2009年期間,黑莓的市盈率由80倍下降到11倍左右,公司估值正是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但如果此時由于低估值而選擇買入黑莓的股票,那么就成了陷入價值陷阱的典型——公司股價此后一路向下,再也沒能重現往日的輝煌(見下圖),而入場的投資者也必將會血本無歸。 除了黑莓,美股零售板塊的西爾斯百貨也是價值陷阱的代表之一。 縱觀120多年的經營歷史,西爾斯百貨的輝煌時刻數不勝數,年營收規(guī)模曾經占據美國GDP的1%,并一度登頂全球最大百貨零售商的寶座。然而近些年,在亞馬遜等互聯網零售商的沖擊之下,西爾斯的經營業(yè)績每況愈下,接連虧損的同時還負債累累,公司市值縮水近300億美元,最后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投資者若是買入了西爾斯的股票,恐怕只會哭暈在廁所。 上述案例告訴我們,陷入價值陷阱的公司,無論股價多吸引人也不應該買入。只因其股價往往會只跌不漲,收益當然也就無從談起。 2 究竟什么樣的公司容易陷入價值陷阱呢?總結起來,大體包括以下三類。 其一,景氣度處于下行周期。 如前文所述,公司低估值有可能反映的是行業(yè)未來景氣度的下行,故而處在景氣度下行行業(yè)的公司往往會存在價值陷阱。導致行業(yè)下行的因素可能有二: 一則,因技術進步而導致的行業(yè)永久性衰退。典型如膠片機時代的王者膠卷,由于未能抓住數碼相機的技術變革而黯然沒落,公司市值也從1997年2月的310億美元跌至2011年9月的21億美元,十余年時間里蒸發(fā)了99%。前文提到的黑莓與西爾斯百貨亦屬此類。 這一類公司,未來的利潤大概率會逐年走低甚至消失殆盡,即使市盈率再低也不該買入。所以價值投資者對于技術變化較快的行業(yè)務必要高度警惕。 二則,行業(yè)本身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并且正處在下行區(qū)間。代表性的周期性行業(yè)包括鋼鐵、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以及工程機械、房地產、水泥、航空、船舶等等,其特征表現為產品價格呈周期性波動,致使公司股價也隨著行業(yè)周期的興衰而漲跌。 具體來說,當行業(yè)處于周期頂部之時,強勁的盈利會讓市場普遍認為公司估值偏低,但實際情況卻是,最強勁的盈利往往也是最難以持續(xù)的,此時的“低估值”很可能反映了未來盈利水平的下行,此時買入反而容易虧損,若是趕上了一個持續(xù)較長時間的行業(yè)低迷期,投資者恐怕就要被長期套牢。誠如彼得·林奇所言,“周期股應該高 PE時買入,低 PE 時賣出”。 不過,這類價值陷阱后期還會隨著行業(yè)周期的變化而修復,比“因技術進步而導致的行業(yè)永久性衰退”自然要好得多了。 其二,競爭格局出現惡化。 通常來說,當某個行業(yè)步入成熟階段后,競爭格局將會加劇,行業(yè)集中度也會不斷提升,行業(yè)的龍頭公司在品牌、渠道、客戶黏性、經營成本等多個方面的優(yōu)勢只會越來越明顯,并將逐步蠶食行業(yè)內其他中小公司的市場份額,而其他中小公司的業(yè)績也將會面臨持續(xù)的下行壓力。 此時,市場常常要賦予這些中小公司較低的估值,然而一些投資者會因為龍頭公司出色的表現,誤以為這也是買入中小公司的好時機,卻沒有意識到,中小公司的低估值恰恰是其處于競爭劣勢的反映,“老大和老二競爭,受傷的卻總是老三老四”。既然如此,那么股價想要實現逆勢增長當然是難上加難,而這也是價值陷阱的又一種表現。 其三,公司內部治理出現問題。 除了宏觀及行業(yè)層面的影響之外,公司自身的問題也容易造成價值陷阱。事實上,那些陷入價值陷阱的公司,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內部治理問題,要么是戰(zhàn)略決策失誤,要么是公司財務造假。例如曾經被無數機構和股民視為大白馬的樂視網,卻因為財務造假而致使股價一蹶不振,即便是一些企業(yè)家接手也無濟于事,無奈最終被深交所摘牌,幾十萬股東都損失慘重。 上述三類價值陷阱雖然誘因不同,但卻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公司基本面以及未來盈利預期的持續(xù)惡化。 從根本上講,之所以會有價值陷阱,是因為股票的“便宜”并非源自于公司價值被市場低估,而是公司競爭力的持續(xù)下滑使其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股票價格一路下跌自然也就在所難免,正應了那句老話:“便宜一定有便宜的道理”。 至于那些持有此類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只能說是他們在買入前誤判了公司的價值。比如,某投資者認為一家公司的股票真實價值為100美元,于是便在60美元時選擇買入。但事實證明,股票根本不值100美元,甚至還遠低于60美元——以60美元買入了價值幾美元的股票,顯然是買得太貴了,這也稱不上是價值投資。 3 如何才能避開價值陷阱?相信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既然價值陷阱源于公司基本面的持續(xù)惡化,那么應對價值陷阱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回歸基本面研究,尤其是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可持續(xù)性和現金流情況進行深度研判。 洞悉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幾何,是避開價值陷阱最為重要的途徑。這便需要我們從宏觀、中觀、微觀多個視角來加以分析:
除了盈利能力外,現金流狀況同樣非常重要,它堪稱是企業(yè)的生命線。 在巴菲特看來,現金流是估算企業(yè)內在價值的最重要變量,“任何資產的內在價值,本質上都是所有未來現金流入或流出以適當的利率進行折現的現值”,“現金流就是氧氣,偉大的公司必須具有充沛的現金流”。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家公司的現金常年為正并且頗為充沛,其財務狀況便可認為是非常健康的;可若是現金流常年緊張,那么這家公司便處于相對不利的境況,一旦遇到外部沖擊便岌岌可危。 如何評判現金流情況呢?一般的做法是采用“凈現比”這一指標,即計算公司歷年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如果該比值常年大于1,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兩者都為正,則反映出公司創(chuàng)造的凈利潤全部可以以現金形式實現,現金流狀況較好,這樣的公司基本面也不會太差;如果該比值常年小于1,則是一個消極的信號,表明部分凈利潤是以債權形式實現的,存在著生產經營活動難以持續(xù)產生現金流的問題。 另外,資產負債率也是常用的指標。如果一家公司資產負債率過高,說明該公司財務風險相對較大,可能導致現金流不足,未來的盈利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公司無法及時償還債務,甚至還可能引發(fā)破產危機。 價值陷阱并不可怕,只要能夠避開它,投資就可以變得很輕松很從容。當然,這要建立在我們對于心儀公司理解足夠深刻的基礎之上,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而這或許也再度印證了那個永恒的真理:成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投資更是如此。 |
|
來自: 昵稱5790685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