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醫(yī)治“心脾兩虛”的代表方!

 圖書 館員 2021-04-20

中醫(yī)治“心脾兩虛”的代表方!化解淺睡、多夢、入睡難,給你講講

最近這些日子,我碰上不少夜里睡覺不好的人。主要表現,就是入睡比較困難,睡了以后多夢,睡得淺,醒來感覺不解乏,白天的時候感覺到乏力、心慌。

  看舌脈,往往舌偏淡,苔偏薄白,脈象稍弱或者細弱。

對這類的人,我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了歸脾湯這個配伍。我覺得,我有必要給我的讀者作以科普和介紹。

  歸脾湯是什么?

  它是中醫(yī)里頭很有代表性的補益劑,善于補益心脾,出自《濟生方》。它的名字里,雖然只出現一個“脾”字,但是就作用來看,既可以補心,還可以補脾。

圖片

  它的組成是這樣的——

  白術、茯神、黃芪、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8克,人參、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當歸3克,炙遠志3克。所有這些,加入生姜和大棗來水煎服。

  這個配伍的奧妙到底在哪里?我還是給你說一個在業(yè)內有名的,特別典型的案例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41歲。

  這個人,最近因為工作繁忙,長時間思慮過度,結果就導致睡眠不好。晚上,只能睡1到2個小時,白天的時候身體特別疲倦,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腦袋連迷糊帶痛,幾乎就是不能勝任工作了。

  怎么會這樣呢?上醫(yī)院檢查,說是神經衰弱,用藥后效果不明顯,改善不大。

  后來此人轉投中醫(yī)。

  刻診,見脈象稍微緩弱,面色蒼白,身體消瘦。結合以往的軀體癥狀,醫(yī)家當時果斷投用了歸脾湯。就是我開篇提到的配伍。

  結果如何?患者連服3劑,感覺諸癥大有好轉。后來繼續(xù)服用調養(yǎng)一段時間,睡眠逐漸恢復正常,體力、食欲、精神狀態(tài)等,都有了很大提升。

  這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們得明白中醫(yī)藏象理論中,心和脾之間的關系。

  心,五行屬火。脾,五行屬土?;鹉苌?,故而心為母臟,脾為子臟。

  從這個角度來說,心有問題,一定會牽涉到脾。這就是母病及子。相反,脾有問題,一定會牽涉到心,這就是子盜母氣。所以說,心脾之間,密切相連。

  從臟腑功能角度來說,心陽溫煦脾陽,脾化生的氣血,又是心血的主要來源。

  所以,無論怎么說,心脾之間的關系特別密切。這一點,古往今來的醫(yī)家都十分重視。

  因此,中醫(yī)在治療某些疾病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心脾功能失調之類的問題,兩個臟器,放在一起考慮。

  比如說,上文醫(yī)案里這個男子。他就屬于典型的心脾兩虛。心氣心血虧虛,所以記憶力減退、面色蒼白。脾虛無以生化氣血,所以脈搏緩弱、身體消瘦、頭暈頭痛、渾身疲倦。心的虧虛,加重脾的不足。脾的不足,又加重心血虧虛。至于說食欲不振,那更是脾氣虧虛、運化失常、胃納不佳的表現。

  而且,無論是心的不足,還是脾的不足,它們都會影響到睡眠。心藏神。心氣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所以睡眠不佳。脾藏意。脾氣虧虛,意念不定,神思紛紜,這就導致多夢、入睡難。

  因此,這個患者表現出來的,雖然主要是睡眠問題。但是從整體上講,癥結在于心脾兩虛。

  如何解決?用歸脾湯。歸脾湯,我再說一遍,它是治療心脾兩虛證的代表方劑。我們再來看看它——

  白術、茯神、黃芪、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8克,人參、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當歸3克,炙遠志3克。

  既然是補益心脾,那肯定是既能補心,還能補脾。就補心養(yǎng)心來說,茯神、龍眼肉、酸棗仁、當歸、遠志,這些都是可以養(yǎng)心血、安心神的。白術、黃芪、人參、木香、炙甘草,這些是健脾益氣的。當然,我這么分,相對機械。實際上,不少藥材都是入心脾二經的,比如龍眼肉等。補脾的藥材,可以間接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品,又能間接健脾。

  總之,通過這樣的補益,可以讓脾恢復化生氣血的職能,讓心血得以補充。心氣心血充足,則能下暖脾土。如此,進入良性循環(huán)。心可以藏神,脾可以藏意,睡眠自然就好了。

  這就是歸脾湯,一張備受古往今來醫(yī)家重視的補益劑。它所針對的氣血兩虛癥候,我再說一遍: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面色萎黃或蒼白、舌淡、苔薄白,脈細弱。就睡眠不佳這一點來說,患者多入睡難、入睡后多夢,淺睡即醒,醒來疲乏無力。當然,也有些人會盜汗發(fā)熱。那是因為陰血虧虛,虛陽外浮所致。

  另外,歸脾湯對脾虛,不能統血,導致月經量過多色淡等現象,也有治療意義。

  其實,關于這個睡眠障礙,中醫(yī)治起來講究非常多。相對簡單的分型,就有不少。更別提多種癥候相兼雜了。因此,治療起來,頗費周折。心脾兩虛作為其中相對常見的一個類型,值得我們重視。我覺得,這類人很多。我以前坐在公交車上,就沒少見到這樣的人,臉色白,唇色白,看上去精神疲倦,說話聲音也不大,自述每天晚上只能睡一覺,然后就睡不著。這類人,不用細看,十有八九屬于心脾兩虛。

  正因為多見,所以我點出來,希望能讓讀者朋友重視。有此類癥候的人,不妨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歸脾湯的思路來應對調養(yǎng)。心脾兩虛證的辨證是相對容易的,如我之前所述,這里不再重復。

治失眠,中國有一圣方!南宋年間流傳至今,值得膜拜

我們祖國的傳統醫(yī)學,絕對不是萬能的。有些病,中醫(yī)治不了。這是必須承認的。但是,也有一些病癥,格外怕中醫(yī)。中醫(yī)治它們,是非??孔V和有效的。

這里面,就包括失眠。

下面我們要說的,是出現在我國南宋時期的一張著名醫(yī)方。它對于失眠的治療功績,可謂閃耀古今,足為當下國人膜拜。

這就是歸脾湯的配伍。方見——

白術、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各18克,人參、木香各9克,甘草6克,當歸3克,遠志3克。現代用法,就是加入生姜和大棗,水煎服。

這張醫(yī)方,最初見于南宋年間的《濟生方》。當時,此方是沒有當歸和遠志的。但是后來,《內科摘要》里面加入了這兩味藥,沿用至今。實踐證明。加入的這兩味藥,提高了療效,于是也就被世人所接受了。此方到底有什么奧秘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想一件事:失眠這件事,到底是不是因為上火。

在咱們很多人眼里,失眠就是上火的結果。因為工作、家庭瑣事而連續(xù)幾天夜不能寐,記得心情煩躁、滿嘴大泡,這就不是上火所致嘛。同時,祖國傳統醫(yī)學所說的“心火亢盛”、“心腎不交”等失眠病因病機,無不和“上火”有緊密關系。

但是,您記住,盡管如此,中醫(yī)眼中的失眠原因,不完全都是上火。還有很多人,屬于虛證。哪怕是有類似上火的現象(如發(fā)熱、盜汗等),也是虛證的表現。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由于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

這是怎樣的一種失眠呢?我們把癥候說一下,您可以對照自己。

1,失眠,或入睡難,或早醒,或多夢易驚,常年如此,幾乎無法改善。

2,健忘,記憶力減退明顯。

3,心悸心慌,心中感覺心跳乏力。

4,偶爾感覺身體有熱感,晚上睡覺可能盜汗,白天也比較容易出汗。

5,身體倦怠乏力,四肢不愛動,沒力氣。

6,不愛吃飯,面色不太好,舌淡苔薄白。

7,如果是女性,可能月經量比較大,有的時候淋漓不盡,甚至出現崩漏。

好了。以上這些,您可以對照一下。如果符合其中的大部分癥候,就要考慮是不是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

我們知道,心藏神,主血。心血不足,則心神不安。脾藏意,主氣。脾氣虧虛,則脾意難持。兩相疊加,則必然失眠。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所以在失眠的同時,有健忘、記憶力減退、易驚的表現。心血不足,心氣亦隨之不足,于是就心悸、心慌、不安,常感心跳乏力。脾氣虧虛,則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氣血不足,無以濡養(yǎng)頭面,所以我們面色就不太好看。脾主統血。脾氣虧虛,血失所統,故而女性月經淋漓不盡、量大。至于說舌淡苔白,脈象細弱,也都是氣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的典型表現。

這里面,最值得警惕的,就是盜汗、發(fā)熱的現象。心脾兩虛的人有這樣的現象,往往誤以為上火。事實并非如此。心脾兩虛,就陰血不足。陰血不足,則陰不斂陽。虛陽浮越,于是導致我們發(fā)熱。虛熱迫津而出,所以盜汗。所以,發(fā)熱和盜汗,完全可以是虛證的表現,絕非我們想象的,一定是上火所致。

這樣的一種失眠,在當下是比較多件的。患者,有的是女性,有的是腦力勞動者。女性一生都在失血,故而容易心脾兩虛。過度思慮者,日夜耗傷心脾,也會導致心脾兩虛。當然,還有一部分患者,屬于脾胃不佳。脾胃不好,氣血生化不足,日久心血不足。這也會最終導致心脾兩虛的局面。

那么,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前面提到的歸脾湯配伍,就是很好的辦法。為了您看著方便,再把配伍說一下:白術、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

這里面,黃芪和龍眼肉是君藥。前者補脾氣,后者補心血。人參和白術,配合黃芪,重點健脾。當歸和酸棗仁,配合龍眼肉,重點養(yǎng)心血。茯神和遠志,主要是寧神的,讓我們心功能更好一些。生姜大棗固護脾胃,令氣血生化有源。最后,木香來行氣,防止這么多滋補中藥阻遏了我們的脾胃氣機。

總之,這張方的調治要點,就在于心悸失眠、體倦乏力、舌淡脈細弱,女性則崩漏?,F代中醫(yī)臨床,常常用它來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心痛、更年期綜合征、盜汗、便血、崩漏、帶下、神經衰弱、功能性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等。用途是十分廣泛的。

末了,還是要囑咐一句。我們這篇科普文說,旨在讓您懂得經典方劑的配伍精妙和藥用價值。于實際應用中,這些醫(yī)方還有很多變化。我們普通人,不要隨便用,而是要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這才是正道。

千古養(yǎng)脾第一方!獻給操心多、常失眠、總乏力的讀者,略表心意
抖擻精神,鋪好紙墨。我又要給我的讀者,寫點東西了。

就在前幾天,我在后臺看到一位讀者給我的留言。

我讀完以后,心中不是滋味。

她是一位女性,六十剛出頭。她唯一的女兒,遠嫁大洋彼岸。

本來,一切都很美好。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徹底慌了手腳。

眼下,國外情況不容樂觀。她時刻擔心女兒的安全。

幾乎是每一天,她時刻捧著手機,看女兒那邊的疫情。白天看,晚上看,一樣的新聞看好幾遍。整個人像著了魔一樣。

盡管女兒安慰,說在那邊一切都好,一定會照顧好自己。但是她還是放心不下,以至于想起來就掉眼淚,埋怨丈夫同意女兒遠嫁。

最近這幾天,她壓力更大了。

漸漸地,她覺得自己睡覺質量太差,多夢易醒,醒來后疲憊不堪,偶爾心悸,比以前容易受驚嚇,而且面色不佳,身體消瘦。飯量本來就很少,最近更是吃不多。

她說,她的心都要給操碎了。

此人問我,這狀態(tài),該怎么辦?

我告訴她,首先,充分相信孩子,他們一定有辦法保護好自己。你再替人家擔心,眼下也是無濟于事。

其次,到醫(yī)院,找中醫(yī)看看,是不是舌淡,脈細弱,苔薄白。如果是的話,考慮心脾氣血兩虛之癥。這個時候,可以考慮用歸脾湯的方子來加減調養(yǎng)。

現在,我想給我的讀者朋友,好好說說這個歸脾湯。它是值得科普的中醫(yī)知識。

歸脾湯這個配伍,源于《正體類要》。它的基本組成,就是人參、白術、當歸、白茯苓、炒黃芪、龍眼肉、遠志、酸棗仁各一錢,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這里的一錢,基本等于3克。五分,就是1.5克。三分,就是1克。

這是比較經典的用量。臨床當中,常有一些變化。尤其是人參的用量,一般用得較多。

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里頭,歸脾湯的組成和用量與上述不同,具體是白術、茯神、黃芪、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8克,人參、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當歸3克,遠志3克,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我個人感覺,后者的用法,更貼切于當代中醫(yī)臨床。

這個配伍能干啥呢?就是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

咱們拿前文所述的患者為例吧。

她這個人,可以講是天天操心,而且是操碎了心。中醫(yī)認為,思傷脾,思則氣結。你的思慮太多了,就會導致脾氣郁結,運化失常。脾是可以生養(yǎng)氣血的。脾氣郁結,氣血生化乏源,我們的心氣心血就跟著虧少。心中氣血虧少,心神失養(yǎng),我們就跟著心悸心慌,失眠不安。一身氣不足, 我們就跟著乏累不堪。氣血不能上濟頭面,所以臉色不好。脾不運化,胃納失常,所以就不想吃飯。

這類人,脈往往比較細弱。舌頭的顏色也發(fā)淡。

我雖然看不見跟我訴苦的這位讀者。但是,通過她的字里行間,我能感受到她此時的身體狀態(tài),可以說八九不離十了。

這個時候怎么辦?歸脾湯的配伍較好。

這個配伍,就是健脾,促進氣血生化,同時養(yǎng)心血而安心神的。這對于總是操心勞碌,使得心脾兩虛的人,非常好。

這里頭的白術、黃芪、人參、炙甘草,茯苓,可以健脾益氣。茯神、龍眼肉、酸棗仁、當歸、遠志,可以養(yǎng)心血,安心神。木香可以行氣導滯,令補而不滯。這就是基本組方的意義。我這是說得淺顯。其中如果要深究的話,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講。

用這樣的配伍,補益脾氣,養(yǎng)護心血,心脾同養(yǎng),對于改善心脾兩虛癥狀是較好的。

在這里,我想和你強調心和脾之間的關系。

說到脾虛,我們可能很快想到吃飯不規(guī)律、饑一頓飽一頓導致的消化不良問題。其實,由于操心勞神過多導致的脾虛,也是多見的。因為心屬火,脾屬土?;鹉苌?。如果因為思慮而耗傷心血,導致心火不能生脾土,這就是所謂母病及子,結果一定是脾功能的削弱。諸葛亮為啥死在五丈原???因為他天天操心,使得脾功能變差,以至于飲食俱廢,最后氣血用盡,早早就亡故了。

對這個問題,我希望腦力勞動者朋友,務必多加留意。別的不說,文老師我就比較小心。因為文老師天天都要思考。我如此,希望你也如此。如果發(fā)現自己最近用腦頻繁,同時出現大便不規(guī)律、不成形、乏力、腸鳴、睡眠質量降低等問題,就要有所警惕,適當地讓自己休息休息。

最后,我又想起了開篇所提到的那我母親。我想對你說,眼下千萬要沉住氣。請相信,情勢會很快好起來的。你要保重你自己。不然,等春暖花開之際,你的家人都還好,你的身體卻垮了,那多可惜。對不對?

人間陽痿,不過是心脾兩虛!小方子,補心脾、興陽氣,給你講講

曾有人問我,文老師,作為醫(yī)者,你總和疾病打交道,總和患者打交道,時間長了,是不是也心頭壓抑?

我說,確實如此。人家身體不好,找到你,自然要把負面的信息,傳遞給你了。

不過,如果用自己的經驗,真的幫助一個人擺脫困境,那種喜悅之情,也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的。

接下來,我把一則往事說給你,這里頭就蘊含了一些欣喜。

很久以前,我遇到一個人,是一個男子。

什么毛病呢?就是40歲以后,不知為何,患上了難言的痿弱之疾。

他在事業(yè)上很成功,家庭原本也幸福。如今這個病,著實讓他郁悶。

其實,早在發(fā)病之情,他就有動不動心里發(fā)慌的毛病。工作勞累或者睡眠不好的時候,心慌嚴重。而且,只要心里頭一慌,下面就容易便溏拉稀。

他到醫(yī)院檢查過,沒有什么異常。

就這樣,毛病拖來拖去,不但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相反添加了痿弱之疾。心慌的同時,偶爾伴隨頭暈、愛出汗。

怎么辦?無意間,他找到我。

刻診,見脈沉弱,舌苔正常,面色也基本正常,只不過看上去十分疲憊。詢問飲食,得知不敢多吃。吃多了,大便就比較麻煩,一會兒一趟。

詢問得知,從前用過多種中成藥,大多以補陽為主,效果一般。

我當時告訴他,從現在開始,做到兩件事。第一,獨臥,至少一個月。第二,少想事兒,腦子里越空越好,實在不行就從單位請個假。

他在單位是管理層,以前專管人事,確實是事務繁雜。他同意我的建議。

就這樣,我寫了一張配伍,但見——

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5克,棗仁15克,龍眼肉1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木香3克,遠志10克,紫河車10克,仙靈脾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結果,患者連用25劑,效果很好,反饋說生活基本正常,心里慌、愛出汗、總上廁所的事兒也基本消失了。

我囑咐,日后千萬不要操心太多。現在的好轉,只是暫時的。真正的調養(yǎng),在于你不要用腦太過,用心太累,改善你的生活狀態(tài)。否則被話,病情容易反復。

送走這個人之后,我異常高興,心頭充滿了小小的成就感。為了獎勵自己,我還購買了一套垂涎已久的中醫(yī)典籍,送我自己(我是書迷)。

這里頭是怎么回事呢?說起來容易理解。

這個人上頭心慌,下頭便溏,工作上還總是操心,用腦過度,這就讓人第一時間想到了心脾兩虛。

所謂心脾兩虛,是中醫(yī)里頭一個常見的癥候?;颊呒扔行臍庑难澨摰膯栴},也有脾虛便溏的問題。心氣心血不足,人就容易心慌心悸。脾虛運化失常,人就容易便溏、食欲下降、身體乏力。

心和脾,都是氣血生成、輸布的重要臟器。它們一旦不強壯,脈道就細弱、沉弱。此類患者的舌頭,往往舌質很淡,或舌體偏胖大。

這個情況的發(fā)生,除了和先天體質有關系外,還和一個人的過度思慮、用腦有關系。上文的患者,在單位管人事,想必事務繁雜。再加上他的年紀,所以我建議他休假,換換腦筋。因為你太過思慮,一方面會耗傷心血,一方面會“思則氣結”,影響脾的運化(脾主思)。心和脾之間,又為母子之臟,一損俱損,所以就容易導致心脾兩虛。

那么,這個問題會導致陽痿嗎?

當然會。心脾作為氣血生成輸布的重要源頭,是輸送陽氣下達宗筋的動力之一。它倆要是虧了,就好像百萬大軍沒了糧倉,戰(zhàn)斗力瞬間就沒了。

另外,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神,對人之大欲的升騰起主宰作用。心脾兩虛,心中氣血不足,心神就失養(yǎng)。心神吃都吃不飽,它還怎么幫你升騰大欲?所以,這類人往往還遇事淡漠,干啥都沒興趣、沒信心。

這個時候怎么辦?就是補益心脾。我用的配伍,其實是歸脾湯加減,技術含量不高,十分粗淺。

歸脾湯的標配是啥來著?我以前常常跟你念叨,你該記住了吧:白術、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這是補益心脾的配伍。我基本是按照原方來的,只不過茯神換做茯苓,增強健脾之力,然后添了點益腎的東西,比如仙靈脾和紫河車。這里頭,健脾補氣的事兒,交給黨參、黃芪、白術、茯苓、木香,補血養(yǎng)心的事兒,交給棗仁、龍眼肉、當歸、遠志。

所有這一切,都十分簡單。只是,這背后的道理,必須用心體會才能參透。

我跟你講啊,這個男性患上痿弱之疾,除了那種真正腎氣不足的人之外,我總結還分兩類。

第一類,我歸納,就是“大魚大肉,大濕大熱”。就是說,他們飲食無度,濕熱內蘊。濕熱之邪,蘊于脾胃,可以令宗筋失養(yǎng)。有的,則郁滯肝經,令肝經濕熱、陽氣不達。

第二類,我歸納,就是“勞心勞力,前思后想”。這類男性,往往是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心事特別多,情感細膩,對自己不自信,挺大個老爺們,心眼小得像針眼。

這第二類人,就容易出現心脾兩虛,表現為乏力,偶爾心慌心悸,食欲一般,或者食量很少,大便不規(guī)律,脈象比較沉弱,舌淡少苔,舌體淡胖。臉色不紅潤,記性也不好。這類人,用上補養(yǎng)心脾的方子,往往比較好。我還總建議他們,遇事兒不要放在心上。你想得越多,身體越累,該發(fā)揮的功能就發(fā)揮不了。你輕裝上陣,啥事兒都不想,身體反倒能自我恢復。關鍵,就看你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雜亂。

這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經驗,說給我的讀者,權作一點建議吧。

當然了,文中配伍,不要亂用、盲目用。同樣是上頭心慌,下頭便溏,我們還警惕是不是痰濕阻滯所致。亂用歸脾湯加減,容易雪上加霜。所以,還是那句話,對待方藥一定要謹慎,非專業(yè)讀者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不可孟浪。

歷代醫(yī)家論述歸脾湯組方配伍
1.《醫(yī)方考》:五味入口,甘先入脾。參、芪、苓、術、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補脾;虛則補其母,龍眼肉、棗仁、遠志,所以養(yǎng)心而補母;脾氣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當歸。
  2.《古今名醫(yī)方論》:方中龍眼、棗仁、當歸,所以補心也;參、芪、苓、術、草,所以補脾也。立齋加入遠志,有以腎藥之通乎心者補之,是兩經兼腎合治矣。……其藥一滋心陰,一養(yǎng)脾陽,取乎健者,以壯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傷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氣醒脾,使能急通脾氣,以上行心陰,脾之所歸,正在斯耳。
  3.《絳雪園古方選注》:歸脾者,調四臟之神志魂魄,皆歸向于脾也。參、術、神、草四君子湯以健脾,佐以木香醒脾氣,
桂圓和脾血,先為調劑中州;復以黃芪走肺固魄,棗仁走心斂神,安固膈上二臟;當歸入肝,芳以悅其魂;遠志入腎,辛以通其志,通調膈下二臟,四臟安和,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神志魂魄自然歸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氣,灌溉四旁,榮養(yǎng)氣血矣。獨是藥性各走一臟,足經方雜用手經藥者,以黃芪與當歸、棗仁與遠志有相須之理,且黃芪味入脾而氣走肺,栆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湯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為死氣,而神得松之生氣耳。
  4.《醫(yī)林纂要》:此方主于滋血,故以
人參為君,參、芪、甘、術,皆補脾為滋血之主,脾厚而不生濕則生血矣;龍眼肉甘補滋潤,所以為生血之佐;木香、遠志則又能升腎水,以由肝而達之心脾;當歸以厚肝之臟,棗仁以節(jié)心之用,茯神以止心之妄。
  5.《續(xù)名醫(yī)類案》:
歸脾湯兼補心脾,而意專治脾,觀其于甘溫補養(yǎng)藥中加木香醒脾行氣可以見矣。龍眼、遠志雖日補火,實以培土,蓋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臟受氣以其所生也,故日歸脾。
  6.《羅氏會約醫(yī)鏡》:凡治血癥,須按三經用藥,以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此方三經之主也。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茯神、龍眼,補心以生脾土;參、芪、術、草,補脾以固肺氣。土患燥,當歸以潤之;土患滯,廣香以疏之,總欲使血歸于脾也。
  7.《成方便讀》:夫心為生血之臟而藏神,勞即氣散,陽氣外張,而神不寧,故用棗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靜以寧之,遠志泄心熱而寧心神,思則脾氣結,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故用木香行氣滯、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官除道,然后參、芪、術、草、龍眼等大隊補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繼之以當歸,引諸血各歸其所當歸之經也。
  8.《沈氏女科輯要箋正》:歸脾湯方,確為補益血液專劑。其不日補血而日歸脾者,原以脾胃受五味之精,中焦化赤,即是生血之源。但得精氣歸脾,斯血之得益,所不待言,制方之旨,所見誠高。藥以參、術、歸、芪為主,而佐之木香、遠志,欲其流動活潑,且不多用滋膩導滯之品,尤其卓識。
  9.《醫(yī)方集解》:此手少陰,足太陰藥也。血不歸脾則妄行。參、術、黃芪、甘草之甘溫,所以補脾;茯神、遠志、棗仁、龍眼之甘溫酸苦,所以補心(遠志苦泄心熱,棗仁酸斂心氣),心者脾之母也。當歸滋陰而養(yǎng)血,木香行氣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滯,又以助參、芪而補氣。氣壯則能攝血,血自歸經,而諸證悉除矣。
  歸脾湯從心脾兩臟治療,方中以黃芪、人參、
白術、甘草之甘溫補脾益氣;以棗仁、遠志、茯神寧心安神,當歸、龍眼肉補血養(yǎng)心;用木香行氣舒脾,以使補氣血之藥補而不滯,得以流通,更能發(fā)揮其補益之功。原方在臨床應用時尚需加生3片、大棗2枚,意在調和脾胃,以資生化。就全方的配伍特點來看,本方雖是心脾同治,但重點在治脾,因為脾是氣血化生之源,補脾即可以養(yǎng)心,且脾氣得補,則血行得到統攝,方能引血歸脾,其方名為“歸脾”寓意可知。另外,本方雖是氣血并補之劑,但重點在益氣生血。方中黃芪配當歸,即寓有當歸補血湯之意,使氣旺血自生,血足心自養(yǎng)。
  歸脾湯雖為四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加龍眼肉、棗仁、遠志、木香而成,但經過這一加味,其所治療的病證便與四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所治療的病證大不相同。四君子湯主要為補氣健脾藥,當歸補血湯主要為補氣生血藥,本方則益脾生血、補血養(yǎng)心,使心脾相生,以達氣血兩旺之效。其中棗仁味酸入肝經,龍眼肉甘溫人心經,與當歸配合,則能補血以滋心肝之陰。佐木香配棗仁,不但能醒脾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又能調肝氣、益肝陰而助心血,從而使本方具有木生火、火生土、從肝補心、從心補脾、藏血生血而歸脾統血之功能,故能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
脾不統血致血妄行諸疾,遠非四君子湯、當歸補血湯所能與之相比。加之木香醒脾行氣而調肝,從而使本方能從心、肝、脾三經并補,但側重在心、脾,故用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不統血而致血液妄行諸病。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三臟功能恢復則血自歸經而諸癥自愈。所以《沈氏女科輯要箋正》說:“歸脾湯方確為補益血液專劑?!?
  本方與氣血雙補的
八珍湯比較又有不同。八珍湯用四君子湯補氣健脾,四物湯補血調肝,兩方相合體現氣血雙補,所側重的在肝脾兩臟,用于病后虛弱及貧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歸脾湯則側重在心脾,用治脾不統血之血液妄行、心神失養(yǎng)諸證。
  本方與
補中益氣湯同用參、術、芪、草以益氣健脾,但本方配伍了養(yǎng)心安神之品,意在補益心脾,以恢復其統血之職,故為補益血液專劑;補中益氣湯配伍了升陽舉陷之升麻柴胡等藥,意在補氣升提,以恢復其升降之能。本方用治心脾兩虛心悸失眠、食少體倦,以及脾不統血之崩漏、便血;補中益氣湯則治氣短懶言、氣虛發(fā)熱,以及中氣下陷諸證。本方為理血劑,補中益氣湯為理氣劑,二者組方配伍之妙可細細玩味。
-----------歸脾湯用于治療心慌失眠,效果可以。 脾  湯,  (《正體類要》卷下)    .
    [異名]  歸脾散(《古今醫(yī)鑒》卷8)、加味歸脾湯(《古今醫(yī)鑒》卷u)、歸脾飲(《痘學真?zhèn)鳌肪?)、歸脾養(yǎng)營湯(《瘍科心得集》卷上)。
    [組成]  白術  當歸  白茯苓  黃芪炒  龍眼肉  遠志  酸棗仁炒各一錢(各3g)木香五分(].5g)  甘草炙三分(1g)  人參一錢(3g)
    [用法]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
    [功用]  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
    [主治]
    1.心脾氣血兩虛證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0
    2.脾不統血證  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弱。
    [病機分析]  心主神明,賴血以養(yǎng)之;脾主統血,由氣以攝之。若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則氣血日耗。血虛神失所養(yǎng),神明不安則見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神思恍惚、健忘神疲等癥。故張介賓說:“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或若有所系戀,或無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等證”(《景岳全書》卷18)。氣虛運化失職,血無所攝則致便血、崩漏、皮下紫癜等諸失血
證,亦如張氏所云:“蓋脾統血,脾氣虛則不能收攝,脾化血,脾氣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景岳全書》卷30)?!鹅`樞.決氣篇》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脾氣健旺,則能源源不竭地化生營血,以和調五臟,灑陳六腑,營運周身,脾虛則氣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均失其養(yǎng),故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脈細弱等癥俱現;陰血虧虛,陽氣失于涵養(yǎng),虛陽外浮亦可見盜汗虛熱之癥。
    [配伍意義]  本方治證以心脾氣血兩虛為基本病機,故治宜益氣健脾與養(yǎng)血安神兼顧。方中人參甘溫補氣,歸經心、脾,故既為補益脾胃之要藥,又能補心益智,助精養(yǎng)神,故《神農本草經》卷1有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之論,《本草匯言》卷1亦云:“人參,補氣生血,助精養(yǎng)神之藥也,故真氣衰弱,短促虛喘,以此補之,如榮衛(wèi)空虛,用之可治也;……驚悸怔忡,健忘恍惚,以此寧之;……元神不足,虛羸乏力,以此培之;如中氣衰陷,用之可升也”;龍眼肉甘溫味濃,歸經心脾,為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之滋補良藥,故《滇南本草》卷l云其“養(yǎng)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益脾”,二藥合用,補氣生血,益脾養(yǎng)心之功甚佳,共為君藥。黃芪、白術甘溫人脾,補氣健脾,助人參益氣補脾之力,俾脾胃氣充,既可復其統血攝血之職,又能使氣血生化有源,而收補氣生血,陽生陰長之效;當歸甘辛微溫,滋養(yǎng)營血,助龍眼肉養(yǎng)血補心之功,用為臣藥。茯神、遠志、酸棗仁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與補氣養(yǎng)血藥配伍,使
之補不礙胃,補而不滯,張璐曾說:“此方滋養(yǎng)心脾,鼓動少火,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悶,或泄瀉、減食者,以其純陰無陽,不能輸化藥力故耳”(錄自《古今名醫(yī)方論》卷工),可謂深諳其理,以上俱為佐藥。使以炙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煎藥時少加生姜、大棗調和脾胃,以資生化。諸藥配伍,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之功。.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補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故方以“歸脾”名之;二是氣血并補,重在補氣,氣旺而能生血,血足則心有所養(yǎng),神有所舍。
    [類方比較]  本方與補中益氣湯均以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益氣補脾,可治脾氣虛弱之證。但本方以補氣藥配伍養(yǎng)血安神藥為主,故有益氣健脾,補心寧神之功,用于.C/脾氣血兩虛證;補中益氣湯以補氣藥配伍升舉清陽藥為主,故有益氣健脾,升陽舉陷之功,用于脾胃氣虛,清陽不升證。
    本方與人參養(yǎng)榮湯均由補氣健脾藥配伍養(yǎng)血安神藥組成,同治心脾氣血兩虛證。其不同之處在于,人參養(yǎng)榮湯方中蘊含十全大補湯之組成藥物,故有大補氣血之功,而養(yǎng)心安神之力略遜,宜于心脾氣血虛甚而神志失寧較輕者,亦可用治瘡瘍氣血大虛,潰后久不收口者;本方益氣養(yǎng)血之功雖不及人參養(yǎng)榮湯,但養(yǎng)心安神力著,并有益氣攝血作用,宜于心脾氣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神志不安較甚者,以及脾不統血的出血證。臨證之時二者可酌情選用。
    [臨床運用]    .
    1.證治要點  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不足的常用方,臨床運用時應以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脈細弱為使用要點。
    2.加減法  崩漏下血偏寒者,加艾葉炭、炮姜炭以溫經止血;偏熱者,加生地炭、阿膠珠、棕櫚炭以清熱止血。
    3.本方現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心臟病等屬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證者。
    [源流發(fā)展]  本方是在宋代嚴用和《濟生方》之“歸脾湯”(以下簡稱嚴氏方)的基礎上加遠志、當歸而成。嚴氏制方本意在于補益心脾氣血,用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之證。元代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卷7引嚴氏方時又擴充其用,以之治療“脾不能統攝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由此使該方作為補益心脾,益氣攝血之劑而傳于后世。明代薛己為加強本方養(yǎng)血寧神之效,在嚴氏方中加入當歸、遠志,又
將其用于“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癥,歷代醫(yī)家對薛氏之見頗為贊賞,故是方沿用至今,其影響之大已遠遠超過嚴氏原方。本方集益氣養(yǎng)血之品為一方,故臨床運用時可隨證候氣虛、血虛之偏頗適當增損以有所側重。如清代醫(yī)家顧養(yǎng)吾在歸脾湯中加入一味大熟地,以增強原方滋補陰血之力,名曰“黑歸脾湯”(《銀海指南》卷3)。凌奐的《飼鶴亭集方》又將顧氏方中之茯苓易為茯神,并改為丸劑,稱之“黑歸脾丸”。
    本方原為湯劑,后世為服用方便,多將其制成丸劑,名“歸脾丸”(見《丸散膏丹
集成》)、“人參歸脾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白歸脾丸”(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等。
    [方論選錄]

    1.吳昆:“《內經》曰:五味人IZl,甘先人脾。參、芪、苓、術、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補脾;虛則補其母,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所以養(yǎng)心而補母;脾氣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當歸?!?《醫(yī)方考》卷3)
    “心藏神,脾藏意,思慮過度而傷心脾,則神意有虧而令健忘也。是方也,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甘溫物也,可以益脾;龍眼肉、酸棗仁、遠志、當歸,濡潤物也,可以養(yǎng)心;燥可以人心,香可以醒脾,則夫木香之香燥,又可以調氣于心脾之分矣。心脾治,寧復有健忘者乎廠(《醫(yī)方考》卷5)
    2.趙獻可:“凡治血證,前后調理,須按三經用藥。心主血,脾裹血,肝藏血,歸脾湯一方,三經之方也。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茯神補心以生脾土,參、芪、甘草補脾以固肺氣。木香者,香先人脾,總欲使血歸于脾,故曰歸脾。有郁怒傷脾,思慮傷脾者,尤宜?!?《醫(yī)貫》卷3)
    3.張璐:“補中益氣與歸脾,同出保元,并加歸、術,而有升舉胃氣,滋補脾陰之不同。此方滋養(yǎng)心脾,鼓動少火,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悶,或泄瀉、減食者,以其純陰無陽,不能輸化藥力故耳!”(錄自《古今名醫(yī)方論》卷1)    .
    4.羅美:“方中龍眼、棗仁、當歸,所以補心也;參、芪、術、苓、草,所以補脾也。立齋加入遠志,又以腎藥之通乎心者補之,是兩經兼腎合治矣。其藥一滋心陰。一養(yǎng)脾陽,取乎健者,以壯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傷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開氣醒脾,使能急通脾氣,以上行心陰,脾之所歸,正在斯耳。”(《古今名醫(yī)方論》卷1)    、
    5.汪昂:“此手少陰、足太陰藥也。血不歸脾則妄行。參、術、黃芪、甘草之甘溫,所以補脾;茯神、遠志、棗仁、龍眼之甘溫酸苦,所以補心(遠志苦泄心熱,棗仁酸斂心氣),心者脾之母也。當歸滋陰而養(yǎng)血。木香行氣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滯,又以助參、芪而補氣。氣壯則能攝血,血自歸經,而諸證悉除矣?!?《醫(yī)方集解.補養(yǎng)之劑》)
    6.王子接:“歸脾者,調四臟之神志魂魄,皆歸向于脾也。參、術、神、草四君子湯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氣,桂圓和脾血,先為調劑中州;復以黃芪直走肺固魄,棗仁走心斂神,.安固膈上二臟;當歸人肝,芳以悅其魂;遠志人腎,辛以通其志,通調膈下二臟,四臟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歸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氣,灌溉四旁,榮養(yǎng)氣血矣。獨是藥性各走一臟,足經方雜用手經藥者,以黃芪與當歸、棗仁與遠志有相須之理,且黃芪味人脾而氣走肺,棗仁味人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湯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為死氣,而神得松之生氣耳?!?《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
    7.尤怡:“歸脾湯兼補心脾,而意專治脾。觀于甘溫補養(yǎng)藥中,而加木香醒脾行氣,可以見矣。龍眼、遠志,雖曰補火,實以培土。蓋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臟受氣以其所生也,故曰歸脾?!?《醫(yī)學讀書記》卷下)    /
    8.汪紱:“脾不健則血不生,脾血不生則心無所用,是以有怔忡、健忘、驚悸廣盜汗、發(fā)熱、體倦、食少+不眠諸證。以血少則木枯而魂離,木枯魂離則火炎而神蕩,至于魂離神蕩,則血且逐火妄行,而有吐衄、腸風、崩漏諸證。方中以參、術、甘、芪為主,皆以補脾生血,而當歸、龍眼以滋之,木香以舒其氣,皆脾藥也;其用茯神、棗仁、遠志,則所以安心神以止其妄。然憂思所以傷脾,而憂思者心也,心之用血無節(jié),
以至脾之所化不足以供之,則脾傷矣,故引水濟火以斂其心而安之,正所以使脾不至于傷,而安火亦所以生土。補中益氣湯意主于氣,而未嘗不留心于血;此方意主于血,而未嘗不先補其氣,要皆以脾胃為主。其曰歸脾者,藥不皆人脾而用實歸于脾,非使血歸脾之說也?!?《醫(yī)林纂要探源》卷4)

    9.張山雷:“歸脾湯方,確為補益血液專劑。其不曰補血而曰歸脾者,原以脾胃受五味之精,中焦化赤,即是生血之源。但得精氣歸脾,斯血之得益,所不待言,制方之旨,所見誠高?!?。..藥以參、術、歸、芪為主,而佐之木香、遠志。欲其流動活潑,且不多用滋膩導滯之品,尤其卓識?!?《沈氏女科輯要箋正》卷下)
    10.羅國綱:“凡治血癥,須按三經用藥,以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此方三經之主也。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茯神、龍眼,補心以生脾土;參、芪、術、草,補脾以固肺氣。土患燥,當歸以潤之;土患滯,廣香以疏之,總欲使血歸于脾也?!?《羅氏會約醫(yī)鏡》卷9)
    11.費伯雄:“歸脾湯主治心脾,陰中之陽藥,故不用地黃、白芍。后人加作黑歸脾,殊失立方之旨矣?!?《醫(yī)方論》卷2)    .
    12。唐宗海:“心主生血,脾主統血。養(yǎng)榮湯以治心為主,歸脾湯以治脾為主。心血生于脾,故養(yǎng)榮湯補脾以益心;脾土生于火,故歸脾湯導心火以生脾,總使脾氣充足,能攝血而不滲也?!?《血證論》,卷7)
    13。、張秉成:“夫心為生血之臟而藏神。勞即氣散,陽氣外張,而神不寧,故用棗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靜以寧之,遠志泄心熱而寧心神。思則脾氣結,故用木香行氣滯、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官除道。然后參、芪、術、草、龍眼等大隊補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繼之以當歸,引諸藥各歸其所當歸之經也。”(《成方便讀》卷1)
    [評議]  本方配伍意義,諸家均從補益心脾氣血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羅美、汪昂等皆承襲吳昆之見,認為參、芪、術、草補脾,歸、遠、茯神、棗仁、龍眼養(yǎng)心,木香調氣,所論言簡意賅,有助于本方配伍意義的把握。對于方中木香的作用,張璐等醫(yī)家進行了詳盡地論述:“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悶,或泄瀉、減食者,以其純陰無陽,不能輸化藥力故耳!”可謂曲盡其妙,深得要領,對臨床用藥頗有指導意義。而趙氏從補益心肝脾三臟方面闡釋本方配伍之義,見解獨特,亦給人以啟迪。唐氏對歸脾湯與養(yǎng)榮湯二方功用的比較,本意在于辨明二者運用之殊,惜乎并未闡述清楚,而且所謂“養(yǎng)榮以治心為主”,“歸脾湯導心火以生脾”之論亦欠允當。
    [驗案舉例]
    1.心悸怔忡  《南雅堂醫(yī)案》:用心過度,陰血必受損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統血者脾,當握要以圖之。歸脾湯。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27:馬元儀治一人患心悸癥,肢體倦怠,或以陰虛治之不效。診其脈浮虛無力,蓋得之焦勞思慮傷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陽不布,故四肢無氣以動而倦怠也。法宜大補心脾,乃與歸脾湯二十劑,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2。心痛  《南雅堂醫(yī)案》:診得脈細小,右寸澀,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見清利,系虛痛之候,用歸脾湯加石菖蒲治之。
    《脈訣匯辨》:邑宰章生公,南都應試,時八月初五日,心脾痛甚,食飲皆廢。診其
兩寸,澀而無力,與大劑歸脾湯加人參三錢、官桂二錢,煎服之。不逾時痛減,續(xù)進一劑,痛竟止。

    3.失眠  《中醫(yī)雜志》(1955,2:30):某男,41歲。曾患肺結核及肋膜炎?,F因工作繁重,思慮過度以致夜間只能睡一二小時,身體疲倦,記憶力減退,食欲不佳,經常頭痛眩暈。查體格中等,稍贏瘦,顏色蒼白,脈搏稍弱。投與歸脾湯,重用酸棗仁四錢,連服三劑,諸癥好轉。
    《內蒙古中醫(yī)藥》(1984,1:44):劉某,女,51歲。平素多憂多慮,起初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反復發(fā)作,遂致徹夜不能入睡,隨之月經失調,淋漓不斷已二年。近日面浮,午后潮熱,雙下肢浮腫,面色白黃無華,舌體胖,苔白中厚,脈象雙寸關大而無力,尺脈沉弱。此證系勞傷心脾,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虛血失統攝,治當健脾益氣,養(yǎng)心寧神,歸脾湯去當歸,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劑。服藥后自覺癥狀
稍有減輕,繼用上方加味,后服歸脾丸調養(yǎng)而愈。
    4.痿證  《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77,4:62):某男,17歲。因下肢肌肉活動無力,雙手指不能伸握20天就診。癥見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給予歸脾湯加伸筋草30g、活血藤30g治療。服6劑后,雙手指已恢復正常,又給歸脾丸1盒以鞏固療效。
    5.便血  《清代名醫(yī)醫(yī)案大全.曹仁伯醫(yī)案》:便血之前,先見盜汗,盜汗之來,由于寒熱,寒熱雖已,而盜汗便血之證不除,脈小而數,氣陰兩虛之病也。歸脾湯去桂圓,加丹皮、山梔、地榆、桑葉。
    6。紫癜  《北京中醫(yī)》(1953,5:13):某女,23歲。素無其他疾患,惟月經有時不調。1950年秋即覺心動悸,胃納不佳,關節(jié)酸痛,精神疲倦,下肢皮膚時常出血,有紫斑點,乃住院,以西藥治療4個月病況無甚轉變?,F面色蒼白,委靡倦怠,月經不調,食欲不佳,聲低微,心動悸,四肢無力,睡眠不佳、關節(jié)酸痛,下肢有紫斑點如環(huán)狀,大小不一,軀干及上肢較少。乃處以歸脾湯作煎劑,每日一服,諸癥減輕,繼續(xù)進劑至3星期,諸癥若失,已照常工作。
    7.項疽  《得心集醫(yī)案》:黃榮青,項外結喉之間,忽生硬疽。延醫(yī)調治,與疏風化痰之劑,疽形漸長,按之堅而不痛,不寒不熱,不癢不疼。由于思慮郁結,營衛(wèi)留滯,以致氣結不行,當進益氣和營之藥,不治而治也。連服歸脾數十余劑,其核疽白化而消。   
    8.崩漏  《清代名醫(yī)醫(yī)案精華》:產后百脈空虛,氣血俱傷,沖任不振,半丹血來甚涌,所謂沖傷血崩是也。寒熱,乳房作脹,五心煩熱,諸虛迭見,日以益甚,脈來弦數無神,先從太陰陽明主治,冀其胃開進食,諸虛可復,歸脾湯去木香,加枸杞子。
    9.帶下  《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77,4:60):馬某,女,33歲。近一年來白帶多,蹲下時白帶滴流而下,質清稀,無臭味。就診時面色無華,全身無力,背寒肢麻,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診斷為脾氣虛弱,寒濕帶下,方用歸脾湯治療,3劑后,白帶即止。
    按語:案1、3為心脾氣血兩虛,心失所養(yǎng)而見心悸、失眠、怔忡,用本方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而效。案5、6、8之血證均由脾虛血失統攝而致,亦以本方為主,或兼內熱而加清熱涼血之品,或慮動血而去木香,皆獲良效。案2心痛緣于氣血虛損,心失所
養(yǎng),故以歸脾湯化裁,其一加石菖蒲以開通心竅,其二重用人參再加肉桂大補氣血之虛,藥證相合,收效甚捷。案4因氣血兩虛,筋脈失養(yǎng)而致肢體痿軟不用;案7因氣血不足,營衛(wèi)澀滯,氣結不行而成項疽;案9由脾氣虛弱,濕濁下注而發(fā)為帶下,雖然見癥不一,但均屬氣血兩虛之證,故以歸脾湯補益氣血,健脾助運,扶正培本而取效。

    [臨床報道]
    1.消化性潰瘍  用本方重用木香,治療消化性潰瘍10例,3例1天痛止;6例均
在3天內痛止;1例10天痛減。一般服藥2—3天精神開始好轉,面色逐漸紅潤,脈漸
有力,血便漸止。觀察2年以上均未見復發(fā)。    .
    2.神經衰弱  用歸脾丸治療神經衰弱100例。結果:顯效工9例,改善72例,無效9例。臨床實踐表明,歸脾丸對病程短、病情輕者療效好。對各種抑郁、倦怠、催眠狀態(tài)及工作能力低下的病例療效好;對機體處于興奮狀態(tài),如好急躁、易怒的病例,則效果不滿意。用藥時間一般需2—4月,用藥總量1000—2000g,但對病程短、病情輕者,劑量可酌減。
    3.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以本方為主治療慢性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35例,其中病程1—3年者29例,4—6年者6例。結果:完全緩解(血小板計數大于10萬/M3,出血已止,臨床癥狀消失)15例;基本緩解(血小板計數8—10萬/mm3,出血已止,臨床癥狀基本消失)10例;進步(血小板計數比原來上升2萬以上,出血部分停止,臨床癥狀部分消失)9例;無效(血小板計數未增高,出血未止,臨床癥狀未消失)1例;總有效率97.2%。
    4.血吸蟲病兼心臟雜音  對于血吸蟲病兼有心臟雜音者,以西藥銻劑為主,同時以歸脾丸輔助治療。結果84例中,一級雜音55例,用藥后雜音消失20例,不變者35例;二級雜音24例,用藥后雜音消失1例,改善8例,不變15例;三級雜音5例,用藥后改善3例,不變2例。當心臟雜音改善或消失后,可進行銻劑治療血吸蟲病L43。
    5.更年期綜合征  應用本方去龍眼肉,加白芍lOg,煅龍牡各15g為基本方,治療更年期綜合征18例,面赤者加地骨皮或粉丹皮lOg;情緒不穩(wěn),易激動者加浮小麥30g;水腫者加茯苓皮6g。結果治愈13例,好轉5例L5j。
    6.崩漏  用本方加減治療中年崩漏46例,結果:痊愈(流血停止,1年內未復發(fā))31例;顯效(流血停止,半年內未復發(fā))6例;好轉(流血減少,或短期停止,不久又復發(fā))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3%。本組病例最少服藥5劑,最多35劑,大多為10--20劑L6,。另治療崩漏20例,其中u例屬脾虛型,用本方治療皆獲痊愈。一般服藥3—9劑出血全部停止,兼癥逐步消失。有1例出血已3個月之久,用本方3劑后癥狀減輕,出血減少,服至12劑獲愈l”。
    7.視疲勞  用歸脾湯并結合全身及眼部的不同證候加減,治療視疲勞39例。療效評定標準:持續(xù)用視力半小時以上,無視疲勞出現,停藥后觀察半年以上無復發(fā)者為治愈;持續(xù)用視力半小時以上,出現較前減輕的視疲勞者為顯效;視疲勞不同程度減輕者為有效。結果治愈17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7例,服藥9—53劑。多數20劑左右(8)。
    8.腦外傷后綜合征  用本方加減治腦外傷后遺綜合征88例,均為腦震蕩、腦挫傷等閉合性顱腦損傷,治療后仍有頭痛、頭暈、昏脹、健忘、失眠、耳鳴、注意力不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